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我国用玻璃镜子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清脆的盼望
尊敬的蜗牛
2023-03-31 04:38:58

我国用玻璃镜子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最佳答案
神勇的果汁
文静的草丛
2025-08-15 16:43:05

玻璃镜子是从清代乾隆(1736~1795)以后玻璃镜逐渐普及的,但是在中国的明代就已经传入玻璃镜。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最初古人以打磨光滑的青铜为镜并且具有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玻璃镜子是在16世纪发明了圆筒法制造的板玻璃,同时发明了用汞在玻璃上贴附锡箔的锡汞齐法,这时候金属镜逐渐减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发明用浇注法制平板玻璃,制出了高质量的大玻璃镜。镜子及其边框日益成为室内装饰。18世纪末制出大穿衣镜并且用于家具上。

今天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的镀银玻璃镜子最早开始于近200年前的德国。1835年,德国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研发出一种把一层很薄的金属银涂到一块透明玻璃的其中一面的方法。这项技术不久就被改进,为批量生产镜子提供了条件。

扩展资料:

中国人早在2000多年以前就制出了精美的“透光镜”,它能反射出铜镜背后的美丽图案,因此引起世人的极大兴趣。为了解开“透光镜”之谜,国内外学者花了几百年时间进行研究探索,直到近代才发现,这是由于镜面在制造加工以后,有相对于背面图案的轻微不等的曲率,通过反射映出背面的图案。这充分说明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制镜技术和对光反射特性深刻认识。

在欧洲古希腊、罗马时代;也是用一种稍凸出的磨光金属盘作镜,其不反光的一面刻有花纹,最早的镜子是带柄的手镜,到公元1世纪出现了可以照全身的大镜,中世纪时,手镜在欧洲普遍流行,通常为银制或磨光的青铜镜,中世纪时,装在精美的象牙盒内或珍贵的金属盒内的小镜子,成为妇女随身携带物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子

最新回答
孤独的砖头
土豪的黄蜂
2025-08-15 16:43:05

日前在追《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这部原著我反复看了好多遍,每看一遍都对玄女讨厌得不要不要的,更别说电视剧中那位玄女对着铜镜搔首弄姿了。整天念叨着“铜镜”“铜镜”的我突然有一天灵光乍现:不对啊,这《三生三世》讲的是上古时代,那时还没有铜镜啊!那么,究竟古代的镜子是谁最先发明的呢?

古代的镜子是谁最先发明的?

要谈这镜子的发明史,就得先了解一下古代都是怎么“照镜子”的。

1.传说中人类使用的第一面镜子

相传,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封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嫫母上山挖石板时发现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竟可以照出人的容貌。自此,人类开始学会使用镜子。

又有视觉科学家加伊-伊诺克博士在2006年发表评论指出,大约8000年前,安纳托利亚人(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人)用磨光的黑曜石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镜子。

2.上古以水为镜

上古的镜子,称为“监”,一般是用瓦片制成。《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

3.古代以铜鉴装水为镜

商代初年,开始用铜鉴取代瓦监,装水照容。

4.开始使用铜镜化妆

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间,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现称为伊拉克)和埃及人用抛光铜制造出镜子,用于日常化妆。

古代的每个时期,聪明的人类都会利用各种反光物质进行梳整妆容,但人类也充其量是这些“镜子”的使用者。要说古代镜子的发明者,还是非大自然莫属啊。毕竟伊诺克曾经说过

:“平静的水池和盛水的岩石或泥土容器或许才是最早的镜子。”

世界上最早的玻璃镜又是在哪里诞生的呢?

第一面玻璃镜诞生于玻璃王国——意大利威尼斯

使用玻璃镜子的最早记录,由公元一世纪的罗马作家老普林尼在他的百科全书《自然历史》中提及。

13世纪初,意大利的玻璃工业十分发达,威尼斯城更是因为生产玻璃驰名世界。1317年,威尼斯的玻璃制造师在试制彩色玻璃的过程中加入了二氧化锰,发明了透明玻璃。之后他们将光滑平整的金属和透明玻璃合在一起,支撑了玻璃镜的原型。

1508年,意大利玻璃工匠达尔卡罗兄弟将锡箔贴在玻璃面上,再倒上水银,研制成功非常实用的玻璃镜子。

1843年,德国科学家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子;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又发明了铝镜。

小编的这篇文章应该会让很多朋友失望吧,因为在我们的印象中镜子应该是中国人搞出来的吧,毕竟我们的文化中很多都有提到照镜子的景象,比如“顾影自怜”“对镜贴花黄”……其实要说到中国使用镜子的历史,的确是比国外晚了好多滴。埃及用铜镜之后1000年,中国才开始搞青铜镜,至于玻璃镜更是因为技术原因,在中国近几百年才开始流行起来。不过说不准镜子的下一代技术革新,就是在中国哦~

雪白的香烟
成就的芹菜
2025-08-15 16:43:05
中国玻璃的发明,与青铜冶炼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青铜的主要原料是孔雀石、锡矿石和木炭,冶炼温度在1080℃左右。而玻璃通常是指熔融、冷却、固化的硅酸盐化合物,石英砂是熔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其它原料还有纯碱和石灰石等,冶炼温度在1200℃。在冶炼青铜的过程中,由于各种矿物质的熔化,其中玻璃物质在排出的铜矿渣中就会出现硅化合物拉成的丝或结成的块状物。由于一部分铜粒子侵入到玻璃质中,因此其呈现出浅蓝或浅绿色。这些半透明、鲜艳的物质引起了工匠们的注意,经过他们的稍稍加工,便可制成精美的玻璃装饰品了。这样经过长期不断地实践和探索,古代中国人终于掌握了玻璃的生产技术和规律。

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以及其它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而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当然和玻璃是有所区别的。

宋以后各朝,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中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玻璃作坊。明清时期,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清代自康熙时设立了宫廷玻璃场,已能生产透明玻璃和颜色多达15种以上的单色不透明玻璃。清代的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

中国古代玻璃虽为中国古人的独立发明,但其发展缓慢,并一直保持着固有的特点,既具有绚丽多彩、晶莹璀璨的优点,又有轻脆易碎、不耐高温、不适应骤冷骤热的缺点。这是因为它的主要成分是铅钡,烧成温度较低所致。铅钡玻璃不适合制作饮食器皿,只适合加工成各种装饰品、礼器和随葬品等,因此,比起陶瓷、青铜、玉石器来,玻璃器具用途狭小、发展不充分。

中国古玻璃是由本国工匠独自发明制造的,它以悠久的历史、精美的造型、独特的成分自成体系;但是,中国古玻璃与西方古玻璃相比在某些方面还是有逊色之处。考古发现表明,西方古玻璃一直以钠钙玻璃为主,耐温性能较好,对骤冷骤热的适应性较强,因此西方古玻璃的用途和生产量都远大于中国古玻璃。望采纳!

潇洒的鸵鸟
热情的毛衣
2025-08-15 16:43:05
玻璃最早出现於5000年前的埃及.中国最早的玻璃出现於西周早中期。经化学成份

分析,西周至汉代玻璃的助熔剂成份主要是铅、钡、及其他著色剂,与西方沿用几千

年而不变的钠、钙配方完全不同.

中国古代铜镜最早见于四千多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直至清末民初玻璃镜子才大量使

用,中国最早出现玻璃镜是在明清时期.所以你们不用再争了,呵呵.

阳光的书本
疯狂的太阳
2025-08-15 16:43:05
我国古代用来自鉴的镜子是铜镜,自殷商以来至唐宋元明清,使用不辍,考古资料多有证明,不复赘述。中国的玻璃镜子起于何时?是舶来货,还是起源于我国?这就需要作一番考证了。

玻璃镜子的主要原料是石英、长石和石灰石,加热后经冷处理后便成为钠钙玻璃:起折光作用的涂抹剂,其主要成分是汞,也就是炼丹家所称的朱砂。这些原料我国先民早有发现。战国墓出土的串珠、晋墓出土的料杯,已是玻璃的制成品。汞在炼丹术和医学上早有所用。我国古代的玻璃制品经过化学分析,多为铅玻璃,这种玻璃多属于半透明的混浊体,很难使之做到全透明:朱砂的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在无机化学不发达的中国,也很难提炼成纯洁的水银。这就是为什么在清初,在广大内地,还广泛使用铜镜的道理。但是在明末清初,已有钠钙玻璃出现在我国,这便是西方传教士携带的玻璃镜子。说它是舶来品,还真有依据可寻。

中国最早的玻璃镜子出现在明清之际,它是由来华的传教士从欧洲带来的。这种欧式玻璃镜由于要经历数万里海路,一路颠簸,考虑到易碎的缘故,镜面一般比较窄小,便于携带;其镜多用于刮脸剃须,镜面仅够影照局部胡须即可。17、18世纪的欧式镜,其镜框还保留着路易十四时代洛可可文化痕迹。镜面一般在10×12厘米左右,如手掌大小。从欧洲到亚洲东端,走海路常达数月之久,为了使镜面牢固在船舱墙面上,镜面镶嵌在较大的可折叠的背板上,然后钉在船舱墙面,可做临时的梳妆台。镜面只有9×6厘米大小,背板仿照德国哥特式建筑模样,很有时代特点。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扩大,妇人用的修饰镜和穿衣镜也出现了。早期的妇人修饰镜是法国制造的立挂式镜子,镜面长28厘米,宽20厘米,镜边包铜,鎏银,镜框两端各有一对枢轴,连接支架,上翻,可挂在墙上,下翻,可立在梳妆台上。早期的穿衣镜是由衣架和镜面两部分组成,中间由枢轴连接。因为要反映全身影像,故比较高大。框架由坚硬的橡木、柚木制作,通高2米,宽60厘米。取哥特式柱础作为支架的立柱,既牢固,又耐看。镜上有镂空卷叶纹雕饰。清初,由于玻璃镜造价低廉,清晰度高,立挂式镜子很快传播到民间;穿衣镜则通过达官贵人传播到宫廷,成为乾隆后期王妃贵人的日常用品。透明的玻璃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透明的玻璃,早在公元前3500年前,古埃及人就已经能够将其制成器皿。到了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人已经发明了玻璃镜,至1234年,意大利人已经发明了眼镜,此时法国已经制造玻璃瓶和彩色玻璃。到了17世纪前半叶,欧洲已经出现望远镜,1620年出现酒精式温度计,1643年出现水银式温度计。在17世纪20年代,伽利略已经利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上的两颗卫星。由此证明,欧洲人在制造玻璃工艺上,远远走在国人的前面。我们发现和研究这些清初的舶来镜,目的是要厘清这一历史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