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陶器修补用什么材料好
古代陶器的修补材料,首选石膏,即熟石膏(CaSO4·1/2H2O),又称煅石膏、烧石膏,是由石膏矿石粉碎加热至150℃左右脱水而成。熟石膏粉末与水混合形成流体,逐渐增稠直至变硬;其间有可塑性,但时间短暂。石膏制品用作室内装修材料,能够随着环境空气的湿度变化,吸收或释放水分,达到与外界平衡。历年来,因其成本低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而在古代陶器修复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
陶器修补腻子是另一类新型修补材料,它并没有一个唯一的、一成不变的配方。它的总的配方原则是由填充料和胶粘剂这两类基本组分构成,必要时可以增加辅助组分,也可以不加。第一类基本组分是填充料,或称骨料。主要有①粘土、②大白粉(建筑装修材料,成分为CaCO3、③陶粉(碎陶片经粉碎研磨制得)、④瓷粉、⑤石英粉、⑥水泥,另外,还有粗陶粉、粗瓷粉、石英砂等。以上首选粘土,因其本身即为制陶原料,质地色泽与多数陶胎十分接近。使用时应选择纯净的粘土,焙干研细过筛备用。以上各种填充料也可以选用两种配合起来调整硬度和色泽,例如在粘土中添加适量石英粉可以提高硬度。修补体量大或厚度大的古代陶器,可用粗陶粉,或加石英砂补内芯或底层,而用粘土或细陶粉补面层。第二类基本组分是胶粘剂。主要有①热固性树脂胶粘剂,常用的如环氧树脂胶粘剂。经常用于或质地坚固、或结构致密、或体量较大之古代陶器的受力部位,例如唐三彩之马腿的修补。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作为基本组分修补古代陶器,用捏塑法难度较大,而用模型填充法或单面模块衬垫填充法容易操作,效果较好。或直接用其做马腿之内芯。陶胎之内层,干固后将表面刻划粗糙,再补表层,效果也不错。②乳液型胶粘剂,常见的有聚醋酸乙烯乳液胶粘剂,俗称白乳胶,白乳胶在古代陶器修复中用途非常广泛,加水稀释后可用于酥松陶胎的渗透加固,不加水可直接用于陶片的粘接。用作修补腻子的基本组分时,不可加水,否则收缩率将会增大。白乳胶与粘土或陶粉配合,可以调配出非常细腻的修补腻子,用于修补面层或细小的缝隙。若再添加少量溶解后的羟甲基纤维素,修补后可作压光处理,使修补表面光洁细腻。当然还可以加入石英砂防止开裂,加入陶粉、粘土或大白粉以调整结构和颜色。对于古代陶器特别是陶俑已经缺失的部位,以白乳胶与粘土调配成软硬适中,最好偏硬一些的修补腻子,用模型填充法可做俑头等有复杂表面或纹饰的部件。③热塑性树脂胶粘剂,首选聚乙烯醇缩丁醛胶粘剂。可购买天津有机化工实验厂的成品胶,也可按需自行配制。配制时将胶粉与无水乙醇充分混合完全溶解,即可得到基本无色透明的胶液。此胶粘接力适中,适用于大部分古代陶器碎片的粘接,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潮耐水性能。用于修补腻子时,若修补部位较厚,注意底层所用腻子尽量干硬一些,而面层可以稍软以利修整,防止表面结膜而使内部很难干透。——汉高机械
瓷器修复的材料和试剂最常见的就是黏接剂。凡能把各种材料紧密黏合在一起的物质,称为黏接剂或黏结剂、胶黏剂。采用黏结剂进行连接的工艺称黏接技术。
黏接是一项古老而实用的技术,其由来已久,最初人们使用黏结剂有骨胶,松香、淀粉等天然物质,如古建筑施工中用糯米黏结城墙砖,用骨胶黏合弓等武器。
黏接剂有两大类:有机黏接剂和无机黏接剂。
有机黏接剂分天然和合成两类。天然黏接剂包括:动物黏接剂骨胶、虫胶、鱼胶等;植物黏接剂淀粉胶、松香胶、天然橡胶、桃胶等;矿物黏接剂即沥青。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陶瓷器物的修复一般使用天然黏接剂,以虫胶和糯米胶为多,因其取材方便,使用简易。
当时为增加器物的牢固度,往往在器物内部隐蔽处用糯米胶补糊硬纸片或布条作整体加固,并做涂色处理。
60年代初环氧树脂开始应用于文物修复,瓷器的黏接也逐步使用环氧树脂。但有些型号的环氧树脂因固化剂为胺类物质,极易泛黄变色而影响修复效果。
90年代,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问世,才使中国瓷器的修复质量大为改观。
瓷器修补的五种材料配方
配方一
石膏粉(CaSO4、2H2O)是文物修补常用的材料色白质细,凝固时间短。
1、石膏粉30%、环氧树脂70%,质细白,凝固后表面有光泽,可打磨上色,宜修补古瓷胎质细腻的器皿。
2、石膏粉50%、环氧树脂50%,质白面亚光宜修补加彩或刻花的古瓷。
3、石膏粉80%、环氧树脂20%,胎面粗有小粒点,宜修补胎质白而厚的半陶瓷。
配方二
二氧化硅(又名:牙托粉)是天然的石英粉,成品是把石英矿去除杂质,再研磨成粉末,经水漂或风漂而成。
它溶于有机物质,质地坚硬,耐磨,粉末细白,它与石膏水泥等不同,不能用水调和凝固,用环氧树脂调入凝固:
1、二氧化硅30%、环氧树脂胶70%,凝固后质地细腻,面有光泽,略具透明感,调色后,宜修补质地细腻的瓷器及古瓷器上小洞的补缺。
2、二氧化硅50%、环氧树脂50%,质地细滑但无光泽,宜修补胎白刻花或加彩等古瓷器。
3、二氧化硅80%、环氧树脂20%,凝固后质感洁白且硬滑,可修补汉白玉石类的文物。
小磕碰可以用大漆腻子、石膏修复,碎裂就得找锔瓷匠打锔钉。
1,清洗:古瓷器修复前,应先将残片进行认真的清洗。对残片上的泥土和旧缝中存有的黄、黑垢迹,可用清水、漂白粉、洗洁精、双氧水等浸泡,对古瓷器表面的钙化物,盐类物质可用5-10纬的盐酸或硝酸、醋酸等来清洗,并用软毛刷和竹片工具,将其上的泥土、油垢洗净,清洗工作要做到轻缓、心细、勤观察,注意不要继续或加重损伤古瓷器已损坏的断口的口沿。
2、拼对:此项工作是修复古瓷器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拼合对接前,应仔细观察需修复器物的残件(片)形状、颜色、纹饰,并进行试拼编号,设计和做好粘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粘接与加固:根据需修复古瓷器的质地,准确地选择好豁合剂。在粘接前,首先对呈酥粉状态的瓷器残件,采用5一15%聚醋酸乙烯醋进行加固处理。由于有些待修复瓷器件大、损坏严重,对粘合剂的性能要求较高,只有选用粘接强度高,耐老化强、抗湿性好,而且固化时间适中的粘合剂,才能够修复出高质量的古瓷器。修复古瓷器,一般都选用环氧树脂作胶粘剂,环氧树脂胶粘剂种类较多,它是以环氧树脂为主体,加人一定固化剂及添加剂,固化后线型环氧树脂交联成体型结构,有较高的粘接强度和良好的耐化学性、电绝缘性及收缩率小等优点。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的很多胶粘剂,也可用于瓷器修复。但要考虑选用既无色、透明,又有较高粘接强度,而且又能耐老化、抗水性好、抗湿性能高,并且在室温条件下便于操作的型号树脂和勃合剂。
4、补配:瓷器粘接、整合完成后,其修复工作只是完成一半。因为往往粘接、整合的瓷片之间,都会留下粘接细缝和残缺部份,对这些细缝和残缺部份都要进行补配。即:要用加有颜色的腻子填平,也就是油漆工所说的刮灰补平。腻子要选用附着力强的原料(一般采用树脂加瓷粉或石英粉、滑石粉及颜料调制而成),并加上适量的填充物调制而成,然后用小油灰刀,一层层的往缝隙和残缺部位上刮涂,每刮涂一层后都要等待干透,再用水沙纸打磨一遍,形成微薄一层,能遮盖粘结和残缺部位,真正做到,缝隙部位填实、残缺部位补平,达到以肉眼观之,基本上看不修复痕迹的效果为最佳。
5、作色:作色是古瓷器修复中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修复水平的高低,主要看外观的色彩是否与原物一致,能不能还原于原件本身,是导致目前瓷器修复水平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同时与原材料不过关,如抗晒能力差、易变色戚戚相关。
传统的美缝剂是涂在填缝剂的表面,新型美缝剂不需要填缝剂做底层,可以在瓷砖粘接后直接填加到瓷砖缝隙中。适合2mm以上的缝隙填充,施工比普通型方便,是填缝剂的升级换代产品。它是由高科技新型聚合物和高档颜料组成,是一种半流状液体,它不同于白水泥、彩色填缝剂(干粉类水泥材料+低档颜料)主要由无机材料组成,他是由高科技含量新型聚合物材料+高档颜料及特种助剂精配而成(主要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天冬聚脲树脂、MS)。
本条内容来源于:建筑工业出版社《家庭装修大全》
二、点补法:所用原料跟喷涂法类似,只是改变了操作工艺,不用喷涂,而是用小刀片点上去,干燥后再打磨。好处是操作简单了,也不用喷一大片面积了。但最主要的容易变色脱落的问题仍然存在。
三、重烧法:修补部位上料后回炉重烧,这种方法的效果是所有修补方法里面最好的,但也是成本最高的。特别对陶瓷制造企业来说,燃料成本是所有成本里面最大的,有不少企业甚至在60%以上。现在燃油燃气价格疯长,很多陶瓷厂只把缺陷很大的产品选择回炉重烧,小面积瑕疵还是选择用其他方法如光固化法修补。
四、光固化法:这种方法与以上各种修补方法截然不同,同时也是效果最好的。它的操作也极为简单,修补剂固化只需40秒,从打磨修补部位、填补膏状修补剂、光固化、再抛光完成修补,整个修补过程也只需要2分钟。而且耐酸碱浸蚀,耐清洁擦洗,绝对不会脱落,不会变色,解决了陶瓷厂最大的后顾之忧。这种修补方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会扩大修补面积,瑕疵多大,修补面积就多大。正因为光固化修补具有以上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目前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卫生陶瓷、电瓷及微晶石材生产厂家的广泛应用。
补碎的陶瓷的方法如下:
所需材料:生漆、黑漆、蛋白或糯米粉、金箔、括刀、砂纸、圭笔、吹风机、电窑炉、美工刀。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先用生漆固胎,涂在陶瓷断面、入窑炉中烤干。
2、调制胶合漆。
3、搅拌,直到漆成黏稠状,用吹风机边加热边搅拌可以加速反应。
4、陶瓷断面涂胶合漆。
5、将碎片粘合在一块。
6、粘合完成后的状态。
7、填补碎片之间的表面缝隙。
8、填补完成后,用砂纸仔细打磨。
9、裂缝上再涂抹一层红漆。
10、待生漆半干后,将金箔裁剪成合适大小,之后在上漆处贴上金箔。
这样就完成了陶瓷的修补。
注意事项:
使用括刀和美工刀的时候要小心,不要伤到手。
艺术性修复方法首推专家修复方法。但古陶瓷修复这活计如果请专家,价格可不菲。一个裂缝冲口,就得要上个千儿八百的。如再需修补个官窑器,或修复后的陶瓷器价格能喊上万元的话,专家的要价就不会是小数目了。所以,修补前好好端量一下,否则就不必去花这么多钱,自己动手修补一下。
修复古陶瓷方法,主要步骤无外乎先将所有的碎片与器物的关系用纸头描好,再剪下拼接成图,看各碎片之间的关系做好记号。再找出碎片接口哪有斜面,必须属于先粘接的第一块。有些部位异物沉积而产生黑斑线,需特别清洗。可用双氧水或者“84消毒液”先将主器物上的裂纹缺口清净。尽可能地将缝里的色差减弱,这样粘接后的吻合面就没有痕迹。再对碎片处用棉花条吸双氧水或者“84消毒液”敷在黑斑线上,将黑色物质“钓”出来,一般半小时即可。如遇黑色深沉,多换上几次棉花条,反复进行清洗,直至黑色彻底洗尽为止。注意每块残片及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要用双氧水清洗擦净。粘接前,要等待残片的几个接合面都干燥了,再用适合于陶瓷器的环氧树脂或者502胶粘接。瓷片间的结合处尽量少涂胶,以防空隙过大,合拢时走形错位。
如果遇上有缺口需补缺的。可用瓷粉、石膏粉或者家用祛污粉等矿物长石材料研磨出的石粉,加白色环氧树脂拌合成软泥片。再按缺口的图形压制缺片供补缺用。或者用牛角刮刀随型补缺。固化后的多余坚硬部分,用软轴雕刻机轻松自如地就能将其修补平整。补缺后用木砂纸打磨平整,缝隙处用瓷器腻子填平,最后用细质水磨砂纸磨平作色。过去使用的粘接剂多为天然植物胶,修复后的瓷器接缝有易变色缺憾,一眼就能辨出做过“手脚”。现在粘接时,多使用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和高分子合成材料,不容易变色,手感,观感均跟原来的器物没什么两样。而且后补的材料敲击时,也有瓷化很好的金属声。
对修补过的地方上釉,是件不容易的事情。首先得配制好瓷釉,一般是将硝基漆与三倍乙酸乙酯调匀,如果原物件釉子泛青或者泛土黄,就需要加点丙烯漆颜料,在小玻璃杯中调匀。色要准,上釉动作要干净。一般用精制不掉毛的毛笔剪掉笔尖,舔成平锋。运笔要快要匀称,一笔到位,尽可能不重笔。要补青花的,先上一层薄釉,在釉上画青花。接着再上—遍釉子。上釉需根据原瓷釉面的厚薄,反复进行,直到与原器一样。对瓷化程度高、收藏价值好的青花白釉瓷,最好用补牙的光敏固化复合树脂和牙粉,其色泽稳定,粘结性强、瓷化效果好。用这种树脂材料,可不能采用马弗炉加温复烧固化,因为胎和釉容易受热炸裂。所以只能采取牙医用局部冷光固化的方法。
修补瓷器的行活“瓷配瓷、陶配陶”。这样的补缺方法一般用在价值较高的精品上。即烧制一块和原器相同的瓷片,选好花纹色泽基本是一致的,切割打磨成型后补缺上去。不过,自古“瓷配瓷”补缺的方法都是一竿子到底。从清洗、拼接,到补缺、打底、做旧,烧制都由一个人揽下。因此,求人难不如求自己。论补缺方法的效果简洁方便、成本低廉的话,还是用石膏补缺的好。尽管强度不够,釉面缺乏瓷质感,但经济实惠是一大特点。所以民间对低档陶瓷的修复补缺,不妨自己动手修补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