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宋代汝窑真品特征

等待的香菇
迅速的蜗牛
2023-03-30 23:33:06

宋代汝窑真品特征

最佳答案
专一的铅笔
含糊的大雁
2025-08-17 10:51:07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

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北宋汝窑青瓷碟底部“蔡丙”款和芝麻钉痕

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致使香灰色胎在极薄的淡天青色釉掩映下呈现肉红色。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有学者认为汝窑瓷器釉内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

南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

在一部分传世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底部。“奉华”是“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权臣蔡京用器的标志。而“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别后,命宫廷玉作匠师将字刻于器物外底。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无其它款字或铭文。

汝窑青瓷中有些器物属于该窑所持有,不见其它瓷窑产品,如椭圆形水仙盆、椭圆形碟、狻猊出香、腾龙出香等。有些器物造型则在宋代其它瓷窑中也有所见,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如茶盏及托、酒盏及托、罍子、玉壶春瓶、三足弦纹樽等。但没有比较久没有鉴别,总体来说,与其它瓷窑想必,汝窑制瓷工匠对器物形体、制作工艺、釉质釉色之讲究最为苛刻,可谓用尽心机,几乎达到让人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

后仿汝窑(釉)瓷器的鉴定要点:

作为一代名窑,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一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面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很难达到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采用注浆成型者,更是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答曰: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的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于“钧釉”,釉色也多偏。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皇帝御制诗者,只要看看真正汝窑瓷器上所錾刻乾隆御制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的御制诗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期刻字水平。至于在仿品包金镶银者,更是属于别出心裁之作。

最新回答
纯真的猎豹
还单身的棒球
2025-08-17 10:51:07

一、汝窑瓷器真品特征-瓷胎特征

汝窑瓷器的胎质有薄有厚,胎色多呈浅灰色和灰白色,因其色调与燃烧后的香灰比较接近,因此素有“香灰胎”的别称。

二、汝窑瓷器真品特征-釉色特征

汝窑瓷器的釉色一般以天青色、粉青色、月白色为主,其中天青色堪称为最佳的颜色,古时有着“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赞美。

汝窑瓷器为乳浊状釉,釉色十分银润,施釉不厚,釉面呈失透状,釉中多含有气泡,所以古时称之为“寥若晨星”,釉面多有细碎的开片,一般无开片的器物不多见。

三、汝窑瓷器真品特征-器形特征

汝窑瓷器的器形十分规整,传世器物主要有碗、撇口碗、葵花口碗、盘、尊、出戟尊、碟、盏、盏托、洗、瓶、玉壶春瓶、胆式瓶盆、水仙盆、炉、壶、钵、器盖、盏托、套盒等。

四、汝窑瓷器真品特征-纹饰特征

汝窑瓷器大多数器物都以素器为主,兼有模印、刻划、雕塑等手法。纹饰图案题材中,龙纹、鱼纹、鸟纹、弦纹、乳钉纹、莲瓣纹等出现比较频繁。

五、汝窑瓷器真品特征-工艺特征

汝窑瓷器的烧造工艺极为考究,工艺十分精湛。一般的器物多采用满釉支烧的方式,即“裹足支烧”。器物的底部时常会见到细小的支钉痕迹,这些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状,因此又名为“芝麻钉”,仅仅有个别器物的支钉呈不规则的小圆形。支钉的数量从3-6枚不等,多作单数,仅仅是水仙盆为6枚支钉。

健康的大叔
粗暴的百褶裙
2025-08-17 10:51:07

一、看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看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三、看釉质

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痕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四、看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五、看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而且,真品厚重而有质感,抚之如脂;仿品却精致无比,重量较轻。

六、看边沿口部

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微变薄,口部釉色稍显浅铜红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现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属于汝州当地,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七、看开片纹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顺利的雨
受伤的山水
2025-08-17 10:51:07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窑口只有在宋代出现过,宋以后都没有烧造过汝窑,所以异常稀少和珍贵。我们平时说的汝窑,就是宋代汝窑。

汝窑随着北宋末年战乱的,导致汝窑和定窑烧造工艺都失传了,留下的传世汝官窑瓷器也就100来件。后来汝窑窑址发现于今今河南宝丰清凉寺,但是跟故宫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的汝瓷都不一样,所以汝官窑瓷器真正窑址可能在汴梁皇宫里烧造,由于黄河改道,汴梁京城埋于地下,可能汝窑必成千古之谜了。

北宋汝窑瓷器如何鉴别

鉴别北宋汝窑瓷器,要掌握汝窑瓷器的时代特征,从釉色、开片、瓷器底足来鉴别正品汝窑瓷器。明初曹昭《格古要论》“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1.汝窑官窑瓷器的天青釉色偏清白,不是真正的天青色,宋代汝窑青瓷尽管在色调上深浅不一,但都离不开“淡天青”这个基本色调。宋徽宗用“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形容汝瓷釉色之美;

2.汝窑官窑瓷器使用的是玛瑙釉,釉色温润典雅,能随光线的强弱变幻出不同的色泽,天青为贵,粉青为尚;

3.汝窑瓷器采用的是裹足支烧的工艺,这就在圆器的外底留下支烧的痕迹,形如芝麻粒大小,被称作“芝麻挣钉”。芝麻挣钉有三支钉烧和五支钉烧,北宋汝窑瓷器以三支钉烧居多;

4.北宋汝窑瓷器表面分布着类似蝉翼、蟹爪和鱼鳞形状的开片冰裂纹;

5.汝窑官窑瓷器为香灰色胎,胎质细腻。瓷器底部为满釉。

魁梧的小鸽子
仁爱的蓝天
2025-08-17 10:51:07

后世仿汝窑者始于宣德官窑,署有宣德官窑款,其釉色较宋汝透亮,纹片较宋汝密而规整,且釉面具有宣德特有的橘皮纹。清雍正唐英时再度仿汝窑,多数仿宋汝的天青色,纹片多为蝉翼纹,少有大纹片和无纹片的。

唐英时的仿品鉴别时也很容易,因为宋汝为无光釉,清仿品则釉面透亮,所有仿品均隐现一圈蓝色。再者雍正仿品不是仿古作伪,仅是仿其釉色,有些造型则属清代特有,且御窑厂产品多书六字或四字本朝青花篆款,更为鉴定提供了方便。

扩展资料

汝瓷,河南省汝州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汝州市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显著地位。

存世的古代汝瓷,认为有65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戴维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其他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

汝窑瓷器胎均为灰白色,深浅有别,都与燃烧后的香灰相似,故俗称“香灰胎”这是鉴定汝窑瓷器的要点之一。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汝窑

文艺的便当
甜美的小懒虫
2025-08-17 10:51:07
一说汝窑,玩陶瓷的人都会为之肃然起敬!去年4月3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了一件口径13.5厘米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九位竞买人经过34次竞价,最终以2.0786亿港元的天价落锤。可见汝瓷的珍稀和人们对汝瓷喜爱敬仰,也应了“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件”这句老行话!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宝丰宋代隶属汝州,故简称汝窑,又因其是烧宫廷用瓷的窑场,故也称 "汝官窑"。

汝窑是我国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享誉海内外,又以生产青瓷而著称,博得“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赞誉!然而,汝窑却在历史文献中记载不详,为后人认识汝瓷留下了许多困惑或谜团。所以,一直以来,我们对汝瓷的认识,只能局限于以博物馆里的传世品作为标准器来衡量。

直到2000年6月至10月,国家文物部门对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窑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窑具和瓷片,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汝官窑瓷器提供了科学的实物依据,大大开阔了我们对汝瓷鉴定的视野,纠正了以往对汝瓷鉴赏的局限。

汝官窑烧造时间:大约是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至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也就是汝窑烧造御用汝瓷大约20来年。

汝官窑瓷器器型:从出土的汝瓷造型品类来看,大大超出了以往传世汝瓷的品种,不仅有传世品中常见的瓶、樽、碗、盘、洗等,而且出现了壶、罐、灯、炉、盒、钵和豆,带镂孔座的玉壶春瓶、刻花鹅颈瓶、盘口折肩瓶(纸槌瓶)、梅瓶和大量各式碗盘残片,极大丰富了汝瓷造型品类的内容。尤其是出土了莲瓣熏香炉、海棠式多层套盒和荷叶式高圈足器等,高度均超过了30厘米,改变了过去认为“汝窑无大器”的定论。有部分出土器物表面带有刻划花、堆贴、雕塑和镂空等装饰,也改变了一直认为汝瓷纯以器型和釉色取胜的观点。

注意:虽然汝瓷中出现了大器和纹饰,但汝瓷主要还是以小件为主。也改变不了汝瓷以器型秀巧、釉色素净取胜的主流。同时,一些汝瓷器物胎体非常特殊,碗、盘、碟、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同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窑器不同。而且,碗、盘、洗的圈足都向外撇向外卷。

汝官窑瓷器胎土:汝瓷的胎一般较薄,但器物较大的也有厚胎,胎质并不坚致细腻,而是略显粗松,其颜色颇似焚香时落下的香灰,俗称“香灰色胎”或“香灰胎”,色调多为灰白色或白中偏灰、白中泛黄,还有呈灰褐色或偏黑的。从化验结果看,汝瓷的胎是用高铝黏土配制,温度至少达到1300度才能完全致密,而汝瓷烧成温度只有1150—1200度,所以,大部分汝瓷胎的断面没有玻璃光泽,可见汝瓷的胎骨是未烧透的“夹生胎”,而且可见或多或少的气孔,说明胎泥中含有腐植质和有机质。

注意:至于汝瓷胎的颜色象焚香时落下的香灰,虽然说的很形象,但色调白中偏灰、偏黄、偏褐到什么程度,得通过看实物瓷片才能领悟,我无法用准确语言传达给你。因为胎很重要,是鉴定汝瓷的重要依据。同时,真品汝瓷的胎骨是“夹生胎”,所以,手弹胎体声音发木。而仿品发声就比较扎实。

汝官窑瓷器釉质:汝瓷的釉是石灰釉,内掺玛瑙,烧成温度不能太高,否则会严重流釉。汝瓷釉的烧成温度范围极小,同窑不同窑位稍有温差,就呈不同颜色。就汝瓷釉色而言,随着温度由低到高变化,釉色有月白、粉青、卵青、天青、豆青、灰青(艾青)、虾青等。釉质也从完全失透、半失透,到玉质感和玻璃质感变化。文献中有 “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的记载。也就是说这三种颜色的汝瓷最好。

注意:温度稍高,汝瓷釉质就会变成玻璃质感,而且会产生流釉现象,形成“釉如堆脂”。所以,有流釉现象的汝瓷釉面一般是玻璃质感较强的,而且积釉越厚颜色越深。

汝官窑瓷器釉面:汝瓷釉面有薄有厚,大多开片,呈冰裂纹、蝉翼纹、蟹爪纹,小部分斜开片即鱼鳞纹。也有极个别的一面有开片,另一面无纹或整体无纹,即文献所称“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这是汝瓷的特征之一。

注意:由于汝瓷烧造温度不高,胎和釉紧密度不是很好,因此,在口沿、底沿、凸棱处,会出现明显的自然剥釉现象。而且釉面会出现“汁中棕眼”现象,即缩釉点。至于古人称釉面气泡稀疏“寥若晨星”,这种现象只存在于正烧的釉面表层,其余则釉泡细小密集,肉眼无法可见。

汝官窑工艺特征:汝瓷器型胚胎只要能使用模具的,都采用模制工艺,以提高器物规整度。器物较大或不便使用模具的各类瓶、罐等,仍以手工拉坯成型。

汝瓷基本采用支烧方式,早期有长条状支钉(松子状)、较为粗大圆形豆瓣状支钉。长条状支钉有横置在圈足端面的,也有横置在底部的。一些较大的瓶、罐直接采用垫饼垫烧,所以这些器物圈足露胎,个别平底器,整个底部露胎。到中后期,随着工艺的成熟,支钉变的越来越小,即芝麻钉。支钉数量按器物大小有3个、5个,5个以上有6个、12个等双数出现。

注意:汝瓷大部分器物满釉裹足支烧,如洗、盘、碟、钵、盆、樽与个别碗。碗大部分为垫烧,即圈足露胎,也有同时采用支烧和垫烧两种工艺。瓶的种类较多,但满釉支烧的仅见盘口折肩瓶和个别矮圈足小型瓶类。真品汝瓷的支钉手摸没有刮手感,仿品反之。

汝官瓷的底款:汝瓷底款有刻“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 和“甲”“ 乙”“ 丙”款名。其中,“奉华”和“寿成殿皇后阁”应为宋代宫廷所刻用器标志。“蔡”字应为物主姓氏,有人认为是蔡京。“甲”“ 乙”“ 丙”则为乾隆时期将宫中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后所刻。除此之外,暂无发现其它款铭。

汝瓷因烧造时间短,加上历史上的战乱和天灾人祸,传世不多。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在册登记的只有67件。那么,汝瓷民间有没有呢?一定有。有多少呢?没人知道。至于有人说民间没有汝瓷,那是不负责任的无稽之谈。随着我们对汝瓷进一步认识,国家文物政策的不断放开,我们相信民间的一些汝瓷传世品一定会逐渐被认定面世。“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愿这极富灵性、让人梦寐以求的汝瓷珍宝,能在您的藏品中出现,并给世人增添无限的艺术享受!

下一篇《收藏漫谈》,我们来漫谈一下宋代——官窑

(说明:既然是漫谈,语言就有些随意,再加上一些个人观点,肯定会出现一些差错,敬请朋友谅解!)

下面是一组清凉寺窑址出土汝瓷标本和台北故宫的宋代汝瓷照片,供借鉴参考:

激情的发带
火星上的学姐
2025-08-17 10:51:07
乾隆皇帝曾写下“只以光芒嫌定州,官窑秘器作珍留,独缘世远称稀见,髺垦仍多入市求”(乾隆五十一年,1786)的赞美诗句,那么,是怎样的作品让堪称大收藏家的皇帝也不免感叹世上罕有?答案便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

​汝窑是中国北宋时期主要代表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当下藏品出手,可送国内一线拍行, 详情;xt998812  无流拍费,无鉴定费,致力于民间藏品出手渠道建设!不愿上拍者,亦可私下推荐!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贵。

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家曹兴诚收藏的北宋汝窑天青釉洗在2017年10月3日上午十点多的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以8000万港元起拍,经过多轮竞价,以2.6亿元港元落槌,加上佣金超过2.94亿元港元,大幅超越此前逾1亿港元的估值,打破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据介绍,此件汝窑笔洗直径13厘米,釉如凝脂,天青犹翠,冰裂莹澈,器型巧致雅绝,底见三芝麻花细小支钉, 通器臻善,几近完美,当属汝官瓷之范。与南宋杭州官窑瓷相异,汝瓷特征极为明确,其釉色仍有多样变化,由于市场上的汝瓷十分稀少,也决定了它在拍卖市场上的不菲身价

宋汝窑天青釉瓷器,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具有“青如天,面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支钉釉满足”的特点。釉色随光变幻,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之美妙,温润古朴。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称。

根据目前已有资料的统计,全世界有记录可查的汝窑大约仅有67件,而且绝大部分都在世界级的博物馆里,“台北故宫”是汝窑最集中的地方,现在精确的统计是21件,其余的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等。

那民间呢?大家会相信民间能有汝窑真品吗?为什么主流社会宁愿接受全球存世的汝窑(约)67件,其中私人收藏的仅四件,本次拍卖的就是这四件中的其一的概念!不愿意相信民间还有更加珍贵的汝窑艺术品哪?也许未来某一天有藏友会打破67件的记录!

谨慎的白羊
冷傲的太阳
2025-08-17 10:51:07

汝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如下:

汝窑瓷器特点为香灰色胎,汝窑瓷器古朴稳重,典雅大气,多为宫廷陈设之器、文房用器和日常生活用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最为重要的是,汝窑瓷器胎土淘练得十分精细,胎骨坚实,呈香灰色,胎壁较薄。

汝窑瓷器鉴别方法:汝窑瓷器的辨伪方法可以参考以上的基本特征,但是除此之外,芝麻钉痕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辨伪方法。北宋汝窑瓷器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其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支钉痕为白色,这说明当时古人制作支钉时所选用的瓷土是最优质的瓷土。现代仿品的支钉痕通常要比真品更大一些,甚至如绿豆般大小,而且多制成圆点形状。

汝窑简介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大意的鼠标
香蕉小鸽子
2025-08-17 10:51:07
沉。汝窑的特点并非“钧沉汝轻”,宋代青瓷类都是胎体厚重,手感较重,传世如玉,出土沁绝,浊中有魂,因此重量是沉的。宋代又称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