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挑选餐具
我们在挑选餐具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所选择的餐具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在使用餐具的时候能够用得开心,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那么,如何挑选餐具呢?小编在了解以后得知了挑选餐具的方法,一起来看具体的挑选方法。
第一、陶瓷餐具
它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餐具,这种餐具选择的材质是黑色的泥土,这种材质是比较干净、环保而且健康绿色的,也是深受大众喜欢的餐具,但是,我们在选择陶瓷餐具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避免选择那种加了釉彩的陶瓷餐具。
第二、铝制餐具
这种餐具是比较普遍的,而最为常见的就是饭盒,这种餐具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有着轻巧、方便、清洗容易的特点,是备受大众喜欢的一种餐具,但是,如果是在强酸或者是强碱的情况下,会导致这种材质进入到食物当中,如果长时间摄入这类型的食物,很容易出现记忆减退情况。
第三、不锈钢餐具
这类型的餐具是非常给力的,它的优势在于不会生锈,但是,在它里面的一些微量元素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所以,在使用这类型餐具的时候注意不要放入醋、酱油以及酸等等食物,不然就可能会产生一些毒化合物,另外,还要避免用它来熬中药。
第四、塑料餐具
它的特点在于比较美观,那种缤纷的色彩感会让人觉得非常舒服,而且,它也可以很好的满足人们的异常需求,但是,因为这种餐具制作没有属于自己的规范,这就导致在市面上很多的餐具有质量不达标情况,所以,在选择时候还是要谨慎一些。
如何挑选餐具?上面就是挑选餐具的方法的相关内容,要是你希望自己可以选择合适的餐具来使用,建议大家最好选择陶瓷的,如果购买筷子,则建议选择传统的竹筷,在使用竹筷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定期更换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够避免因为发霉而导致细菌困扰。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每件物品的选择也变化多元化了,就连用的餐具也是一样。可是,不是越好看的餐具就是越适合我们用的,如果你餐具挑选的不正确的话,就相当于吃毒了哦,不要不相信。我们这就来看看。
你有没有过在路边买过餐具呢?那些餐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价格也是非常的便宜的,你有没有过一次买了很多回家呢?小编在这告诉大家,我们在选购餐具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如果你购买不当的话,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对身体带来很大的伤害的哦,还可能会引起中毒呢。
彩绘含毒,因为加了助溶剂
陶瓷餐具具有不易生锈、不腐蚀、不吸水,耐酸 碱,耐高温的特性,更适合用来蒸、煮、烧、烤等。而现在的陶瓷餐具加入了色彩,花纹更显时尚,款式更是千变万化,深受消费者喜爱。但是,一项国家质量检测结果表明,1/4的陶瓷餐具铅和镉等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属不合格产品。
彩绘陶瓷含毒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保证颜料与瓷胎结合良好,彩绘时会加入一些助溶剂,而助溶剂含有一定量的铅、镉等有毒性的物质成分,很容易通过食物进入人体,所以彩绘陶瓷餐具可能有毒。
健康对策:如果你买了不放心的餐具的话,可以回家放在醋里面泡上几个小时,如果发现颜色有明显的变化的话,就不要用了。我们在购买釉上彩产品的时候,还要注意图案颜色是否光亮,如果不光亮的话,就说明,铅、镉溶出量往往较高。所以你前面不要为了贪小便宜就买三无陶瓷产品哦,它是没有安全保障的。
仿瓷餐具,热水浸泡生甲醛
仿瓷餐具 (密胺餐具)由于不容易摔碎,受到很多主妇青睐,可她们也并不清楚这类质地的餐具是由什么构成,只是听卖家说是树脂,就信以为真。树脂也分密胺树脂和脲醛树脂。
仿瓷餐具是指采用密胺树脂加木浆填料后制成的模塑制品。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的聚合物,被称为密胺树脂。在沸水中成分稳定,甚至可以在150℃的高温 下使用。而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进行反应后所得,在一定的温度下,尿素与甲醛会发生分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劣质仿瓷餐具在热水中煮过后会出现刺鼻气味的原因,那是甲醛 。因此必须要小心选用。
教你如何挑选餐具
陶制品
主要成分由陶土制成,色泽呈棕褐色或灰色,质地厚松,易破损,但富有历史与文化底蕴。主要用品:中式、日式茶壶或茶具适合人群:喜欢品茶,或是讲究品味生活的市场价格:跨度较大。
骨瓷制品
我们根据英国所设的骨瓷标准,至少得含有百分之三十来自动物骨骼中的磷酸三钙而且成品还得具有透光性,这才能够称之为骨瓷。
骨瓷的质感高级,比起一般的传统瓷器,骨瓷具有良好的透光性,能呈现高雅亮洁,如玉石般温润的质感。此外骨瓷具有可塑性高,能使釉色光滑,彩绘艳丽动 人,质地坚硬耐久等特点。主要用品:成套骨瓷餐具、骨瓷马克杯适合人群:成套骨瓷餐具最适合亲友团聚,全家小酌之用,也可作为馈赠亲友新婚、乔迁之喜的 礼品市场价格:成套骨瓷餐具属高档餐具,一般价格较高。
强化琉璃瓷
高岭土与氧化矽混制而成,经高温1250度以上强化,不易破损,质地坚硬,轻薄。具有强化玻璃及强化瓷双重特性。主要用品:咖啡对杯适合人群:比较适合年轻人群市场价格:市场价格一般比较高。
强化瓷
含镁质成份,具有强度高、耐酸碱、无铅毒、不易损坏等特点。主要用品:一般餐具适合人群:是各种家庭比较理想的用品。市场价格:比较适中。
白瓷
同样经高温烧制的瓷器,为最常见的瓷器,相对容易破损。主要用品:一般家庭餐具,如马克杯等适合人群:普通家庭。市场价格:较低。
水晶制品
水晶是氧化矽合成物,其内含氧化铅、碳酸钾、硝酸钾、砷等,各厂家生产的或配方不同。
水晶制品相对容易破碎,主要用品:高档的摆饰类艺术品和酒器、果盘等适合人群:追究较高的生活水准者市场价格:通常比较高。
玻璃制品
玻璃制品也是氧化矽合成物,虽然没有水晶制品的光芒四射,但也清澈自然。玻璃制品与水晶一样,易破碎。主要用品:各种各样的杯子或花瓶等适合人群:一般家庭市场价格:较为便宜。
耐热玻璃制品
耐热玻璃制品是在玻璃制品的基础上,添加了耐热材质。主要用品:花茶壶等适合人群:一般家庭市场价格:中档。
很多人都图路边摊的餐具便宜实惠而去购买,但你可知道这背后也许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健康杀手,很多小摊卖的餐具是从私人作坊做出来的,制作过程和用料是否健康卫生,我们无从考证,希望大家要注意。
白酒收藏首先要看品牌,传统的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均可作为投资备选,部分存世量很少的名优酒再次要选择纯粮酿造的高度白酒、酒精度数在50度以上为佳。生产时间要尽可能早,由于保存上的原因,生产时间越早,陈年老酒的数量越少,价值也就越大。要注意外观品相,品相要相对好一些,不仅方便保存,升值的空间也更大。就是酒的重量,要相对的比较多。
自1952年起到1989年止,国家共组织了5次全国范围的评酒会,先后评选出了17种国家名白酒,涵盖了我们常说的“四大名酒”“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分别是: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五粮液、董酒、西凤酒、洋河大曲、双沟大曲、郎酒、剑南春、全兴大曲、古井贡酒、宋河粮液、特制黄鹤楼、武陵酒、宝丰酒、沱牌曲酒。
从年代上划分,一般来说,建国后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老酒最具收藏价值。那时期,正值计划经济,各酒厂并非以经济效益为主,甚至在生产上不考虑产量、不计成本且均采用传统工艺酿造而成因此到现在反而成就了一等好酒。什么白酒适合收藏,应该收藏什么品牌的白酒,其实这些已经不重要了,白酒收藏是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珍品,弘扬并发展中国白酒产业。
细数白酒投资收藏条件
1.酒要师出名门
酒要师出名门,选择国家评选的八大名酒、十七大名酒,包括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泸州老窖特曲等。只有本身品质优良的酒才具有较高收藏价值。收藏最讲究稀、奇、特。酒瓶造型奇特、酒标艺术气息浓厚、瓶体材质奇异的酒更具有收藏价值。具有较高 历史 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年份酒,纪念酒和特供酒等特殊品种,收藏价值较高
2.年代久远
从年代上划分,一般来说,建国后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老酒最具收藏价值。那时期,正值计划经济,各酒厂并非以经济效益为主,甚至在生产上不考虑产量、不计成本,反而成就了好酒。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全国的酒厂纷纷改制,部分酒厂盲目抓产量、讲效益的结果是酒质的下降,再加上一段时期“勾兑酒”横行(传统酿酒耗粮巨大,成本很高),产品质量自然令人堪忧。
当然,现在的白酒也有很多恢复传统工艺酿造的佳品,其包装更是无可挑剔,入藏这样的好酒若干年后不也是古董老酒吗?
3.外观品相保存完好
要想使老酒长期完好地保存下来,需要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酒精度数、贮存环境,温度、湿度、运输、包装等。其中包装是长期保存的关键。
4.选择高度酒
一般在50度以上为好。一般认为,50度是白酒品质的分水岭,50度以上的白酒一般是由纯粮食酿造,适宜收藏,而50度以下的低度酒多为勾兑,酒内的乙醇容易挥发,酒质易变,无法长期保存。
老酒收藏以年代取胜,不管是什么牌子,只要有年代,就非常珍贵。像一些不是太知名的老酒,酒厂早已停产,但有些比90年代的茅台还珍贵。
符合以下4点的白酒,才具备收藏价值:
1.工艺上——传统“纯粮固态发酵”的白酒
首先必须是中国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酿造的酒,这种酒遵循原始自然发酵规律,其过程没有添加任何促使快速发酵与缩短酿造周期的化工物质及手段(比如液化、糊化手段,各种现代化工发酵菌酶等),有利于微生物群落繁殖,分解与转化自然、全面、彻底,整个过程持续将近一年时间,酒体丰满、醇香。
而与传统酿造工艺相反的液态发酵法酿造出来的酒(也就是所谓新工艺白酒),说穿了,就是从国外传进来的食用酒精发酵工艺。其发酵过程快,酒精出品率高。酒精出品率高在于淀粉转化效率高,缺点在于脂肪与蛋白质转化率低,造成该法出来的酒没什么香味物质,营养单一,不得不靠后期从外部添加“相关成分”来弥补其不足,这也就是“食用酒精+勾兑”的现代白酒技术的由来。
发展到后来,一部分酒厂觉得纯粹这样干不行,于是想出了固态+液态结合的路子,即用固态槽料加食用酒精进行窜蒸,也就是所谓“固液结合法”;一部分酒厂更加彻底,干脆直接购买食用酒精与勾兑物质生产白酒。
无论是液态法还是固液结合法,新工艺白酒由于转化不全面,酒中会含有大量于人体有害的杂质,比如甲醇、杂醇油、醛类物等,喝这些酒特别容易上头,而且由于新工艺白酒的现代化,各种机器与塑料制品也进来了,导致酒中出现大量重金属残留(如铅之类)与塑化剂。由于工艺不足,新工艺白酒还必须勾兑添加一些呈香呈味的极微成分,这些成分怎么来?化工生产而来,这些添加剂对人体的害处远大于益处。因此,自从新工艺白酒面世以来,喝酒中毒事件层出不穷,已经屡见不鲜了。
既然是收藏,首先得收藏好酒,传统固态酿造工艺下的白酒,才是对人体最 健康 的、工艺上的唯一选择。
2.原料、制曲上——大曲、高梁酒
大曲酒是所有曲酒中最好的,大曲由小麦粮谷原料制成,而小曲等曲由糠麸草药制成,糠麸中含有大量果胶质等杂质,容易产生甲醇等有害物质,不易去除。另外,高粱是最好的酿酒主料,不仅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还含有大量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物质单宁,其皮表中果胶质含量也不多,相应生成甲醇的分量也是最低的。具体看市场上的高档名优白酒,皆以高梁为主料,已表明一切。
3.度数上——52度~55度之间的高度酒
首先50度以下的酒性质不稳定,不利于存放,往往藏得越久,变质越大。为什么低度酒都强调趁鲜喝,道理即在此。其次,经科学研究,52度~55度之间的酒,属于“中性”区间,对人体 健康 最适宜,也最利于窑藏。这点从哲学上也是通的,中性的事物最长久,极端的事物破坏性大。
4.香型上——酱香酒
其实真正的酒的香型,从本质上来说,只有三种:酱香、陈香与曲香。现在人聪明了,竟然整出各种五花八门的所谓香型,某一个 历史 时间段,还掀起过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创香”热潮,目的其实很简单,酿酒开始由以“人”为本,转移到以“钱”为本上来了。
这些五花八门的香型怎么来的?改变传统自然酿造工艺,通过人为干预手段、勾兑调和来的呗!为了满足喝酒人的口味,你想要什么香型,能给你调成什么香型。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浓香酒闻起来超级香?香水闻起来也是一样的感觉呢。
陈香与曲香目前已见不到,只有酱香留存。酱香是粮食自然发酵而来的原始槽香味,是最地道的酒香。
综上,最值得收藏的酒即——传统纯粮固态发酵工艺下的,52~55度之间的,大曲、酱香型白酒。
要想珍藏白酒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白酒一般没有保质期,但这并不意味着白酒存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普通香型的白酒5年以后,口味变淡,香味会减弱;存放多年的浓香酒是不是好酒目前还无定论,存在着较大的争议;低度白酒,尤其是32度以下的白酒,摆放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性能改变,时间久了,会失去白酒本来固有的特性。
白酒经过较长时间的贮存,其质量会变得温润醇厚。因此,有些人认为白酒越陈越好。其实,并不尽然。虽然白酒没有保质期,但酒在存放过程中,酒中的醇类会和有机酸起化学反应,产生多种酯类物质,各种酯类都具有各种特殊的香气。由于酒中的酯化反应相当缓慢,因此,优质酒一般需要贮存三四年,甚至更长一点的时间。但是,酯化反应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趋向平衡,出现停止状态,如果继续贮存,会使酒精度数减少,酒味变淡,挥发损耗也会增大。特别是目前有些中档和低档白酒,在勾兑过程中添加了香味剂,这类酒更不能较长时间存放。否则,酒质会变得苦涩腻味。所以,白酒贮存也有适当的时间,并非越陈越好。
个人认为,珍藏白酒还是应该以原酒为佳,原酒度数高,无添加剂,易存放。去年参加了洋河的封藏大典,期间存放了一坛封坛酒,觉得很有收藏价值,好酒珍藏会越存越香。
收藏要选名酒
系出名门的名酒本身就很珍贵,其 历史 悠久,优质产区,专业美誉,诚信清白的特点就越发可贵,再经多年的陈藏,越是难能可贵。 而这里的名酒泛指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出的名酒:
1952年在北京评出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酒四大名酒;
1963年在北京评出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汾酒、董酒八大名酒;
1979年在大连评出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泸州老窖特曲八大名酒;
1984年在太原评出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十三大名酒;
1989年在合肥评出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十七大名酒。
收藏要选高度酒
原浆酒或者50度以上的酒才值得收藏。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酒将失去其最本质的实用价值,更无升值可言。
收藏的酒要有“品相”
历经岁月传承,存留下来的老酒其好的品相是非常难得的,品相是决定藏品价值的关键。而瓶子或酒标一旦损坏,品相不好,藏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收藏的酒要单一存放
不同品牌的酒、不同香型的白酒收藏如果存放在一起,经过一定的时间,各种气味会杂在一起。这样会影响酒的品质,收藏的价值也自然是大打折扣。
怎么选择酒器
收藏酒器应该选择陶瓷。其一,白酒装瓶后,如果是玻璃瓶的话,也不太具有收藏价值,因为玻璃瓶的不透气,不管存放多久,酒体本身变化不大,而陶的密度较为稀松,有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孔,能够使酒在包装好之后进行第二次与空气微生物的接触、发酵,所以藏酒用陶瓷装为宜。其二,陶瓷装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集陶瓷文化和酒文化于一身,使藏酒更具有文化价值。
怎么选择香型
酱香型白酒越陈越香,代表茅台、郎酒。酱香型白酒特殊的酿造工艺决定了它能够充分利用微生物群并发挥它们自身的效应,使其达到“越陈越香”的境界。所以酱香型白酒最适合收藏。而在所有酱香型白酒中,大曲酱香酒较麸曲酱香酒适合收藏。
那么其他香型的白酒适不适合收藏呢?
先说浓香型白酒,代表五粮液、刘伶醉酒。浓香型白酒适合收藏,味道也是越久越醇。而所谓酱香是一种类似酱类食品的香味,需要适合他口感的人来享受,就如同榴莲一样,而浓香型香味浓郁,喜欢它的人范围更广泛。
怎么选择存放地点
老酒玩家介绍说,老酒是适饮的一种液体,玩家要注意储存条件,“品相完好、满瓶的老酒最具价值”。否则,如果瓶内酒只剩半瓶,收藏投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那么我们存放地点要选择地下窖埋,保持恒温、恒湿、无光照的环境。
藏酒的储藏方法
讲究的藏酒储存方法是将我们挑选好的藏酒装入陶或坛内密封后,放入距地面100米以下的地下深窖中,使得藏酒在一种恒温、恒湿、无光照的环境中自然老熟,用此方法储藏的白酒清泽、醇香。容器封口要严密,防止漏酒和"跑度"。需注意的是不要采用现在流行的将瓶口封蜡法,因为这样会影响藏酒原有包装的完整性和品相。
END
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给您推荐几款值得珍藏的酒,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进行选择
一、茅台
如果说白酒收藏,那大家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国酒——茅台。53 茅台飞天聚山川之灵气,蕴日月之精华,开酱香之先河,树白酒之典范。53 飞天茅台是茅台酒的宠儿。它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值得收藏。
二、五粮液
五粮液15年份经15年窖藏而成。独得天地灵气无穷之厚,结合高 科技 酿造而成。源自水谷清华,香气幽雅,醇厚谐调,绵甜爽净,回味悠长。不可不称为琼浆玉液,国色天香。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极具投资价值100强”五粮液排名第7。
三、剑南春
巴山钟灵,蜀水毓秀。在巴蜀大地上有一条U型的名酒带。座落在这条名酒带上的绵竹,已经有四千余年的酿酒 历史 。剑南春就是出自这绵竹这座酿酒古城。唐代时人们以“春”名酒,绵竹又位于剑山之南,故名“剑南春”。
四、汾酒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汾酒就是出自杏花村。汾酒的 历史 悠长,到目前为止有4000多年。曾被誉为“醉早的国酒”。汾酒入口绵长,饮后余香,回味悠长。而且在消费者中知名度很高。这款65 五十年青花汾酒值得你收藏。
五、国窖1573
国窖1573是泸州老窖系列的形象产品,也是高端白酒的代表之一。这个“老窖”是建造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国宝窖池”。国窖1573瓶身采用德国水晶玻璃烧制,“1573”字样以纯金压边,瓶身与外盒有象征国土面积的五星960颗。酒质无色透明,绵甜爽口,浓香优雅,尾净香长。
六、洋河梦之蓝
洋河梦之蓝是洋河蓝色经典系列酒中的一个型号。这一款是M9。梦之蓝M9设计了一个永恒经典、无与伦比的“铂金梦想”。“蓝色水滴”则好像闪亮而内敛的瑰宝,穿透银色的奇妙世界,典雅而庄重,高贵脱俗;绚丽多姿的瓶盖,仿佛梦想之上的加冕皇冠,摇曳生辉,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水波纹饰,轻盈柔美。定价在2600元左右,是洋河蓝色金典系列的高端酒。
七、西凤酒
西凤酒古时称秦酒,又称柳林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白酒收藏都说要收藏有年份的,45 西凤酒二十年陈酿,是凤香型的代表。香味清而不淡,浓而不艳。香不刺鼻,辣不呛喉,饮后回甘悠久,白酒收藏选择之一。
八、国密董酒
国密董酒相对于上面那些“大咖”来说,稍显沉默。国密董酒产生于贵州遵义董公寺镇,是董酒旗下主打品牌。董酒的配方被列为国家机密,所以有了“国密”的由来。董酒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幽雅舒适,入口醇厚,饮后干爽味长。它还是董香型的代表,一个“密”字就足以体现他的地位了。
九、古井贡酒
古井贡酒是安徽亳州的名酒,也是我知名中高端白酒之一,有酒中牡丹之称。这款50 26年份原浆古井贡酒,包装设计高贵大气,黑色酒瓶印有凹凸的龙纹,低调中尽显风范。纯手工原浆酿造,酒香醇厚,入口绵甜净爽,圆熟细腻,回甘不觉,饮不上头。
十、百年纪念郎
百年郎酒是郎酒集团纪念郎酒诞生一百周年而推出的一款珍品纪念酒。它恰是一轮火红的太阳,热烈、奔放、激情四射,昭示了百年郎酒的辉煌历程。郎酒百年传承的酿造工艺,加之数十年的天宝洞藏存储,催生出百年郎酒“酱香突出、醇厚净爽、优雅细腻、回味悠长、空杯留香久”的独特风格.
我,作为一个喜欢收藏白酒的来说,最值得珍藏的白酒还是要看全国知名品牌酒。俗话说得好:“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在藏酒的问题上首先要抓住关键,抓住白酒中的龙头,其他小细节便会迎刃而解。比方说像茅台,五粮液,国窖1573等这样的知名白酒,毫无疑问,全是纯粮固态发酵的,而且都是50度以上的白酒,这些小细节无须考虑。既然想珍藏白酒,就要精选各种白酒香型类别的龙头买入,就像在股票市场里,能抓住龙头股票坐稳了,不赚钱都难。
我们时常会在街边上,小区门口等这些地方发现有收老酒的摊子,扩音喇叭里不停地循环播出:大量,高价收购茅台,五粮液,剑南春,泸州老窖,郎酒,古井贡,洋河大曲等全国知名名牌酒和一部分地方小众名酒。从收老酒的摊位上,完全可以得到一些很重要的信息:他们只收名牌老酒而且是名牌厂家的主打品牌,别的酒,便宜也不收,因为他们收了也卖不掉。
如果友友想收藏白酒不是为了升值,单纯为了提高酒的品质,若干年后,由自己小酌的话又另当别论了,各大名牌嫡系酒也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收藏纯粮固态发酵和酒精度50度以上的白酒。因名牌厂家的白酒也有酒精酒,比如泸州老窖,剑南春,五粮液,古井贡,洋河等厂家也会生产液态法发酵酒。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各行各业百废待举,国家极其希望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转,为了振兴酿酒产业,自1952年的第一次评酒会以来一共进行五届全国性评选,直至1989年共选出了十七大名酒,比如:茅台,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全兴大曲,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郎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武陵酒,宝丰酒。以上这些酒经过了风风雨雨几十年,有的名酒高高在上,有的日落西下。比如:湖北的黄鹤楼被古井贡收购,全兴大曲股票名称被水井坊代替,凤香型的代表西凤酒一树双花,市面上出现许多浓香型的贴牌西凤,有些名酒经过时间的洗礼渐渐地被酒友们所遗忘,虽然现在被遗忘,但它们所生产的老酒还是很受欢迎的。现如今,白酒厂家不乏有后起之秀的崛起,像酱香型白酒的习酒窖藏1988,国台国标,金沙回沙地摘要,珍酒30,江西产的浓特兼香型李渡1955和李渡1975等。下面我来分别推荐几款不同香型的白酒供大家挑选。
酱香型白酒,飞天茅台“茅台年份酒不做推荐”,汉酱,茅台王子珍品,赖茅系列,飞天迎宾酒,遵义1935,高尔夫酒,习酒窖藏1988,金沙摘要,国台国标,钓鱼台,珍酒30,红花郎15,青花郎。
浓香型白酒,五粮液,国窖1573,五粮液1618,五粮液交杯酒,剑南春,水井坊,古井贡年份原浆系列,蓝色经典系列,鸭溪窖,文君酒,舍得酒等。
清香型白酒,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公司出品的53度老白汾酒,青花20,青花30.
凤香型白酒,西凤青鼎,52度西凤酒红西凤等。
喜欢兼香型的选口子窖20年,喜欢馥郁香型的就选酒鬼酒黄坛无上妙品,紫坛,内参。
以上所推荐的白酒,都是知名品牌,质量有保障,长时间保存有升值空间,而且该出手时能出手,下家乐意接盘。
我比较喜欢收藏酱香型的白酒,
尽管酱香型白酒十分适合收藏储存,但想要收藏白酒,记住类似于久常酒这样的高度白酒应是收藏的重点酒种,而低度白酒不适合储存。存储白酒的条件一定要是密封遮光的,存储的时间也最好大于三年为佳!
你好!我是老岳,收藏是个妙词,藏的是酒,也是时间,既有故事,又有情怀。人们收藏酒,就同于艺术收藏,看着一瓶瓶老酒即是享受,或为品饮,招待客人、自饮、送人,拿出一瓶陈年佳酿,酒香更显醇厚,再说一段老酒与老友的故事,想想就有意境。我存酒只为自己喝,下面说一下个人3个观点:
1、一般人们都是买名牌买档次,俺一直不买有包装的酒,自己准备两个带釉的陶坛或大号玻璃坛,起码单个能装20斤以上的。直接上酒厂,装进酒后,严密封好口,放在通风避光的地方搁起来,喝之前不动它。这样处理,省去一大笔包装费,还有利于酒的储存老熟。
2、必须买酿造的酒,坚决不要三精一水勾兑酒。酿造的白酒,是通过酒曲酵母对粮食的分解发酵,淀粉糖化成酒精,酒体里保存有上千种物质成分。这些物质在存储期间,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反应,促使酒体越来越醇香,行话叫做老熟。也就是说,酿造酒是有生命的,放在那自己会一天比一天长大成熟。
3、必须是50多度以上的酒体,这个度数的白酒,内部结构最稳定,熟化效果最好,成熟后也最好喝。
总述以上,收藏就买原浆酒,行话叫做“基酒”,没有勾调过的酒。勾调过的酒也行,就是比基酒还要贵许多。比如在茅台镇,勾调过的酒最低1斤50元才可买到,基酒20元就可买到。买回来放上几年,一样的老酒喷香。放个20年,你给飞天俺不换!
九十年代老郎酒
这个算不算。自己慢喝。。。。。。
最近白酒行业在茅台酒的带领下,很多人越来越疯狂,大量收藏各类白酒。像茅台酒,买到就赚到,明显的硬通货啊!而且它还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那么,什么样的白酒才具有收藏价值呢?
1、 具有饮用价值 ,虽然白酒通常没有保质期,但是酒在长时期的存放过程中,一旦没有密封好,很容易跑气,这样的酒是没有任何饮用价值的,再收藏也没有价值!
2、 深厚的 历史 文化内涵 ,这样的酒不仅有故事,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它的传统酿造工艺,越是老字号,它的酒越有价值!
3、 艺术价值高 , 像茅台酒的生肖纪念酒,它的瓶身就会请有名的画家或者书法家为它作画题词,以增加白酒之外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
4、 高度数酒, 一般在50度以上纯粮酿造的白酒,因为在贮存过程中,部分酒会跑气,度数略有降低!而且纯粮酿造的高度数酒,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低度酒和“勾兑”酒不易久藏。
5、 包装的完整性 ,像酒的整体包装设计、酒瓶、酒标,这些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们都已融入到酒的价值里,一瓶酒的品相,包装的完好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酒的价值。像茅台酒的收藏,除了瓶身保存要完整,而且最好是整箱收藏,这样的升值空间更大。
6、 资源的稀缺性 ,比如像茅台酒,离开茅台镇就产不出茅台酱香酒,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它的产量,这也是茅台酒弥足珍贵的地方。
7、 名酒 ,像茅台、五粮液等中国名酒,是收藏爱好者的首选,而且名酒的品质往往是这个行业的标杆,品质的高低决定白酒收藏价值的大小,比如酱香型白酒的代表是茅台酒,浓香型白酒的代表五粮液等。
8、 存放时间, 时间越长越值钱,当然如果不具有以上的特点,价值就不好估量了!
9、 年代 ,一般来说,从建国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老酒最具收藏价值。那时期的白酒生产上不考虑产量、不计成本,反而成就了好酒。
10、 香型, 一般来说,酱香型的白酒是最具收藏价值,比如像茅台镇华贵酒业集团的酱香酒,选用当地有机糯高粱为原料,历经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坚持古法酿造,以原酒勾原酒,不添加任何外来物质。
在收藏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
1、 瓶盖是否拧紧 ,避免“跑酒”,如果有必要,要蜡封,这招慎用,有可能破坏酒的包装。
2、 环境要求: 应保管在阴凉、干燥、通风的环境中。南方特别要注意防霉、防蛀,北方特别要注意防酒标发脆、瓶盖开裂。
明清瓷器的鉴定
远古瓷器,因年代久远,保存民间的传世品甚少,如发现有出土文物,可借助基葬品仿证参考,同时还可借助历代窑址标本,用现代科技方法进行断代鉴定。而明、清时期的瓷器,因距今较近,传世品较多,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所以对明、清时期的瓷器鉴定,除了需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历史知识有综合性的了解外,还要靠我们掌握各朝代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作规律性的认识和研究,通过实践,在自已脑子里形成了 概念后,才能对瓷器进行科学鉴定。因明、清两代瓷器还可以见到,因此,现将明、清两代瓷器概述如下:
明代瓷器的特征
成化时期瓷器的鉴定
1、成化时期瓷器造型庄重圆润,玲珑俊秀,小件居多,俗称“成化无大器”,但也不是绝对的。
2、胎质纯洁细润,胎体轻薄,迎光透视呈牙白色或肉红色,如脂似乳,莹润光洁。釉质肥厚,光洁晶亮,胎精釉亦精,高穆深雅,同臻其妙。
3、成化青花瓷器,以淡雅、沉静的色调行于天下。但往往因釉质肥厚,青花色淡,而有云遮雾障若隐若现的现象。尤以底足的青花款色调,表现的最为突出。青花色调浓重者,相近于宣德晚期,并和多数浅淡色调,同时并存。
4、斗彩为成化创新品种。
5、纹饰线条纤细,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只用平涂,只分浓谈而不分阴阳,无渲染烘托。绘人物衣着,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作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的说法。成化青花以淡雅著称,用“平等青料”取代“苏泥勃青料”呈色稳定,发色兰中闪灰青,成化青花与弘治青花相类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说法。
6、成化瓷器釉面,以细润见著,俗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
7、成化器足,凡饰有青花双边线很规矩,紧靠圈足底部,而靠近足跟无釉处,那条圈线,颜色较深重,上面一条则显清谈。可用这一点来做鉴定参考依据。
8、款识字体,挺拔有力,如同出自一人之手。一般为“大明成化年制”,“大”字尖圆头高,“成”字撇硬直到腰,“制”字上大下小,“衣”字一横不越刀。
弘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胎质与成化时相同,修胎规整纤巧。
2、釉面肥腴滋润,洁白光亮(白色居多,也有的白中闪灰色)。
3、纹饰线条纤细、舒展,比成化时更为柔和透逸。
4、盘有塌底现象。由于器底整个收缩下凹,使器里圈足承托处微显凸露。
5、圈足处理光滑圆润,足墙比成化时略矮,内墙直立,深浅不一。官窑盘碗之类和成化时基本一样,亦有“器足双边线”的特征。
6、器足底釉面色调,由初期的白色逐渐转变为灰色,后期则为“亮青釉”。
7、款识虽沿用旧制,但字体趋于清秀,笔划纤细柔和。以楷书为主,字体小而规整。有四字或六字两行竖写款。
正德时期瓷器鉴定
1、正德时期,大器日益增多,修胎欠佳,接痕明显。
2、此时正处于大明瓷由细致、薄胎向粗糙、厚重过渡的阶段,因而粗细兼有。
3、釉面有白中闪青的特点。
4、图案纹饰中,多有表现回教、道教色彩的装饰。青花器的绘画,除沿用一笔勾勒点划外,兼用双线勾勒、填色平涂法。民窑器物,大多粗率豪放。
5、器足露胎处一般修切平齐,也有滚圆状出现。较浅的器足多向里收敛,有跳刀旋痕和塌底现象。有的足心似乳状突起,与明初的肚脐状底足相似,民窑也是如此。
6、器底釉面,有典型的青白色和亮青色特征。
7、正德以四字或六字楷书为主,其中以四字居多。亦有用回文、巴思八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其特征 是:“大”字横短头非高,“明”字日月平微腰,“正”字笔锋 三横平,“德”字,心宽十字小,“年”字横划上最短,“制”字衣横少越刀。
嘉靖、隆庆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靖胎质不及前朝,器型多种多样,有方形、棱形的造型。
2、琢器胎体厚重,接痕显露。圆器多有随底心下凹和塌陷。
3、一般器物釉面粗糙不平,官窑及民窑小件器物则细润肥厚。往往见釉下的青花轮廊线有模糊不清及晕散的现象。
4、青花用回青料,有时加入石青,其色调呈特殊的紫兰,青金兰色,同时也有发浅淡黑灰色。
5、青花及白釉器物,常于口部涂刷酱黄釉,形成黄口之特征。
6、纹饰线条虽纤细清丽,画风多写意却显得粗率, 画面多见道教色彩及吉祥祈福内容。
7、器底施釉,多为亮青釉。
8、圆器圈足多向内收敛,甚至有的可用手指挂起来。玲珑薄胎器皿一般为滚圆矮浅窄小的圆足。
9、款识字体,笔划较粗,均为楷书体。一般多于底足书写六字双行、带有双圈。“大”字的一抛一捺较平,“靖”字立部往上,“年”字一抛挨上点,“制”字衣横少越刀。
10、隆庆时青花色调兰中泛紫,浓重艳丽。在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青花中,以隆庆时青花呈色最佳。这点可作鉴定判别隆庆青花器的主要依据。
11、款识多写“大明隆庆年造”,极少写“制”字。隆庆时器物传世不多。
万历时期资器的鉴定
1、万历瓷器,一般质地粗松,胎体厚重,器身多变形不规。
2、青花色调,早中期呈兰中泛紫,晚期为灰暗晕散,并开始采用浅描手法。
3、装饰工艺技法,有楼雕、楼空、开光、暗刻等,青花中出现类似铁线描的绘画。此时绘画风格,繁缚麻密,幼稚滞拙,具有粗矿的民间艺术色彩。晚期画面不考究,布局繁乱,比例失当。
4、大器多粗砂底,也有个别平底或浅宽圈足,底部落款处常略微凹陷,并于中心施釉如脐。盘碗之类,足径较阔,底部多施釉,无釉的砂底,可见明显的放射状跳刀痕与火石红色,官窑圈足多处理为滚圃,民窑则多斜削, 并出现了通常认为是康熙时才有的那种斜削式拱壁底。
5、青花瓷器釉色:早期浑重艳丽,兰中泛紫。中期兰中闪灰,发色渐浅。晚期兰色灰暗,多有晕散。
天启、崇祯时期资器的鉴定
1、器型大多不规整。此时出现了日本风格的造型。崇祯时,器型不规正的现象较天启时更为突出,一般器物,胎体厚重,修胎粗糙,底足常常有旋削刀痕和重刮削痕,并且多有粘砂。
2、胎质粗糙为多,淘炼不精。但小件器物仍很精细, 并有万历遗风。
3、釉面亮青程度明显减弱,施釉稀薄。崇祯时,器口普遍施加黄色酱釉。
4、青花有四种不同色调,其中晕散和黑灰的与那种纤细轻淡的色调相差悬殊。崇祯时,青花色调的晕散和走釉现象比天启时更甚。常使纹饰模糊不清,也有较鲜亮明快或类似天启时谈描色泽。
5、纹饰中多反映出日本风格,如扇面纹、皮球花纹等。另外,明末清初时盛行的题诗联句风气,在此时亦有表现。此时流行的豪放夸张的减笔写意画,与万历那种密麻零乱的纹饰构图,形成鲜明对比。
6、器足可见里收向心式的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也有的器足留有类似明初器底的小乳头,此时底足不施釉的较多,但沾有砂粒。多为细润白砂底足,足边修切圆滑齐整,胎体裸露部分较多。形成了明末清初独特的器足特征,并为断代提供了依据。
7、天启器物款识少。一般写于器底。格式为“大明天启年制”。崇祯时,从款识上看,有书官窑款识的,也有以隶书写干支纪年款的,此外,还多见随意乱写的“宣德”、 “成化”、“嘉靖”等伪托前朝的年款。
清代瓷器的特征
1、清代各朝的瓷器,内容丰富,既有共同风格,又各具不同的特点。
2、清代瓷器的造型
顺治、康熙时,古拙、丰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
3、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泽略显青白。顺治、康熙两朝,釉面平整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分别呈青白、粉白、酱白,硬亮青等几种色泽。雍正时釉面细臼莹润,多有桔皮皱纹。乾隆时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后的不够平整,波浪明显。晚清时施釉稀薄,釉质疏松,不够坚致。
5、纹饰深受同时期绘画的影响,民窑瓷器,写意写实并存,用笔豪放。御用官窑连器,图案趋向规范化,用笔细致入微,构图拘泥、繁缚。早期纹饰中的山水、树木多采用斧劈簸,并加镀点,古装仕在高警秀丽,柔细的花绘采用没骨画法。晚期纹饰中的人物面部无神,鼻部隆大,这一时期龙纹形态不一,既有方头大额、正肃苍劲的,也有纤柔细身的,一般为狮子头,龙发较多,龙脚明显突出,两支脚立体感强,龙身粗笨,一般画为四爪和五爪,如同鸡爪。
6、在清代,由于瓷器工艺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因而在瓷器上出现了具有西方绘画风格特点的花纹图案。如在珐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绘画西洋人物,楼房、船和狗之类的花纹图案。
7、清代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罐、鱼、肠。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足、滚圆泥鳅背形足等。
9、景德镇官窑多属皇帝年号款,民窑有干支年款、吉祥语款、私家款及图记款等。有印、刻、青花、红釉、金彩、料彩、等多种,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顺治时期瓷器的鉴定
1、顺治瓷器,正处于明末清初过渡阶段,胎体厚重细润、洁白坚致,器形朴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为多,一些琢器釉面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并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酱黄釉的特点。
3、青花色调大致分为四种,其中的翠青色与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渐多。
4、图案纹饰,内容新颖。流行的纹饰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还有画中题句等。
5、器足演变为滚圆的泥鳅背状,底部可见螺旋纹,此时已流行明末出现的宽圈足的双圈底足。
6、款识,分官窑款与干支纪年款,有楷书、隶书和篆书。
康熙瓷器的鉴定
1、器形敦重古拙,新创器形繁多。琢器的颈部,较其它时期细长,圆器以墩式为主。
2、胎坚质细,缜密似玉,修胎规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细腻,胎釉结合紧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变为中期的粉白与浆白色。中期以后至雍正时期又变化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国产珠明料,青花色调翠兰色为主,均有色调深沉,紧贴胎骨的特点。
5、五彩与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浓重、艳丽,中期渐淡,晚期色调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涂酱黄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层含粉质的白釉,给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觉。
7、五彩是由红、黄、兰、绿、紫等五个颜色组成。明代 五彩是由红、黄、绿、紫四种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组成。以釉上的兰彩,代替釉下青花。还有红、黄、绿、兰、黑组成。康熙时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画面富丽堂皇。
8、这时三彩器较为盛行,有黄地三彩、绿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酱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时还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红和豆青三种釉下的色彩组成,它是康熙时期一种特殊品种。康熙抹红,其色为正朱,鲜艳夺目,其官窑彩碗为最佳。釉里红亦为上乘。
9、康熙后期,出现了郎窑红,器物口沿有“灯草口”是从明代永乐时期出现的。
10、康熙时,彩绘人物,多用兰笔勾出面目,甚为耐久,美人两颊又往往晕以淡赫,颇为娇烧。人物衣裙最为生动,树则老干锉费槎榧,花则风枝婀娜。画松为茄色之干, 墨色之针,渲以硬绿,给人以浓翠欲滴的感觉。
11、图案纹饰时代感较强,其画意、笔法、布局、施彩工艺等均有特定的时代韵律。题材为历史典故、人物故事,还有渔家乐、耕织图、海、樵、耕、读等。此外,还有草虫、花鸟、云龙、山水、八仙人、八仙庆寿、八宝、博古、缠枝花卉、楼台殿阁、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宽厚圈足、双圈底、二层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时有一种双底大盘,足底有两个圈,在两圈之间,有个深槽,这种双底大盘,比较典型。还有这时的笔筒特点是上下两部分粗些,中腰较细,底面有一圈无釉。
14、康熙宫窑款以书写为主,大多写在器底部,有少数写在器身上,一般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窑器物一般无款,有的器物仅有青花双圈或一秋叶、盘肠等。
雍正时期瓷器的鉴定
1、雍正瓷的造型特点是:隽秀尔雅,小巧玲珑,以盘、碗、杯、碟和小件器物为主。器型比例协调,有所谓的“曲线美”。
2、胎薄体轻,大器规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种繁多,釉面有桔皮纹,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点。
4、窑变红釉,由这时开始出现,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交织一起,兰色多于红色。
5、炉钧釉,也是从这时开始的,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两种颜色交错在一起。
6、青花色调为青白和粉白。青花颜色层次不如康熙时多,一般的只有2一3个深浅颜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艳。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绘人物、景物,都明显缩小,画面聚收。粉彩纹饰细腻,色调淡雅,立体感强。在施彩的纹饰周围,视往往可见白釉地衬托处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晕”。
8、纹饰有工笔画风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细腻妩媚。
9、斗彩器比康熙时又有提高,无论是彩色还是花纹 图案都较前更为精细,用彩较薄,色调显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开始法琅彩瓷器称“古月轩”比康熙时的制作工艺更为精细。这时珐琅彩与康熙时有显著区别:康熙时,一般都是带彩地的较规矩的图案画。而雍正时,都是不带彩地的绘画,特别是讲求画意,而且绘画题材也多了起来,如花鸟、山水、松、竹、梅等,表现极为生动形象。
11、雍正时纹饰仍以绘画为主,图案特别工整别致。写生画中的花卉、禽兽非常生动,表现的阴阳面也很明显与当时的纸绢画风相同。
12、绘画纹饰有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过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鸟、花蝶、云龙、云凤、团龙、团蝶、八宝、壮丹、喜鹊登梅、山水、人物、西厢记、婴戏图、十六子、仕女图、八仙人及楼台殿阁等。
13、器足规整,足边滚圆,露胎窄细。
14、官窑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楷书款,都有青花双圆圈、青花双方框,个别也有不带边框的,还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图章款。
乾隆时期资器的鉴定
1、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一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2、前期胎体细润,后期渐趋粗糙。
3、青花呈色虽有多种表现,但以稳定的纯正兰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兰各色,色调均沉着,纹饰清晰。
4、炉钧釉到乾隆时与雍正时不同,其颜色由松石绿和深兰色组成。
5、法琅彩也称“古月轩”或叫“瓷胎画珐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书的兰料款。
6、古铜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进行绘画,用来模仿古代青铜器的红、绿、兰各色锈斑,这是乾隆时期瓷器彩色的发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红、黄、兰、绿、等彩地进行可绘画,可称为彩地绘画。
8、有的彩地上开出圆光进行绘画,称作开光绘画。
9、由乾隆开始出现了彩地轧道,这种轧道,是用工具划出来的,像轧出来的一样,因而称为轧道。
10、出现了用粉彩绘画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资釉面,常有似涟满的均匀小皱纹。
12、制作工艺水平极高、精巧、秀丽、无奇不有,为制瓷史上所罕见。
13、图案纹饰,时代特征鲜明,绘画工细、层次清晰, 画凤严谨而细腻。
14、器足较前朝宽厚、足脊滚圆,有的涂以黄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处,多有刮削胎体留下一圈小锯齿痕。
15、官窑年款,多数是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个别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图章款。楷书款比较少。民窑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嘉庆、道光时期瓷器的鉴定
1、嘉、道时期资器的胎骨与乾隆时期相比变化不太大,只是胎质显得粗松一点。在胎骨的洁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较前朝略厚。从道光时起,器型线条生硬,常常见棱见角,无圆润秀美感,显得拙笨。
2、瓷器釉质变粗,釉面上普遍出现了“细桔皮釉”及 轻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颜色还是白中闪青色,但洁白程度不如乾隆时期,后来逐渐变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称“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烧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 按花纹图案的大致形状施以一层白粉料质,然后再在白粉上面绘以青花花纹图案,最后施釉烧制。堆粉青花的纹饰凸起,色彩鲜明,美观大方,具有立体感。这种堆粉青花最早始于康熙时期,到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而到嘉、道时期才比较盛行。
4、花纹装饰仍以绘画为主,但保留了乾隆时期的遗风。绘画平整、细致,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成为比较死板的图案式,写意画较少。道光日才能将名人书画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画出五、六个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致殊绝。
5、绘画题材主要有:云龙、云凤、龙凤、三羊、狮球、花鸟、花蝶、草虫、花卉、四季花(壮丹、荷花、菊花、梅花) 三果、勾连、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婴戏图)、风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寿字、御句诗等多种文字装饰。
6、喜字常常是与青花淡描装饰在一件器物上。这种青花谈描双喜字的纹饰最初是从乾隆时开始出现的,到嘉道时期才逐渐多起来。
7、在嘉、道时期,凸雕的铁花纹饰开始多了,虽然在乾隆时已出现,但数很少。这种铁花纹饰,一般都装饰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称“哥瓷铁花”。
8、属于影地绘画、移地轧道、彩地开光、绿里底及耳饰等,在乾隆时比较时兴的多种形式的瓷器花纹装饰方法,到嘉、道时,更加普遍应用。
9、器物造型发生了一些变化,属于盘、碗类器物增多。属于瓶、尊等大型立体器物比较少了。此时出现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10、由道光时开始出现了作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两件将军罐、两件花觚)俗称“五大件”。
11、嘉庆、道光款识形式;①官窑年款是“大清×× 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图章款,楷书年款较少。②民窑器物,多数无款,书写年款的只是极少数。其形式为“大清××年制”六字篆书图章款,或“× ×年制”四字楷书款。③慎德堂为道光窑,以三字直款为佳。皆为抹红楷款,亦有金款。民窑还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恒堂”,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④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成化时期的年款。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划 “成化年制”的“豆于款”(即刻划年款后,用酱釉施在款上,形如豆干状),在哥瓷铁花器物上,多是这种“豆干”款识。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瓷器鉴定
1、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道时期。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胎骨也相应变厚了。
2、由咸丰时开始,瓷釉逐渐变粗,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因而出现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现象比嘉、道时期更为严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白釉不如嘉、道时洁白,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
4、窑变红釉,这时又有了较大的变化。釉面上兰紫色彩斑,越变越少,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 到光绪、宣统时,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
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嘉、道是红色多于兰色;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到光绪、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
5、青花的颜色,只有1一2个层次,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后堆粉青花比较少了,这时青花下面的堆粉极薄,颜色淡浅。
6、由咸丰到宣统这一时期,粉彩发生了显著变化。粉彩的料质由精细变为粗糙,粉彩的颜色由浓艳变为淡浅。
①咸丰、同治时,粉彩的含量比较多,彩粉比较浓厚,而且在精细粉彩器物上,往往还描绘金彩,所以此时粉彩表现得十分艳丽:②光绪、宣统时,粉彩含粉量减少,粉料非常淡浅。
7、软彩,是同治晚期出现的。到光绪、宣统时比较盛行。软彩器物,只有民窑有,宫窑软彩尚未见到。
8、水彩,是光绪末期出现的,此种色彩不含粉质,具有彩料薄,颜色淡之特征。它是光绪末期,宣统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种色彩。
9、纹饰以绘画为主,但绘画日趋草率,缺乏章法,表现得极不形象,也不精美。绘画人物,比较呆板无生气。绘画花鸟,禽兽没有生气活泼之感。
10、官窑文饰绝大多数是工笔画和规矩的图案画;民窑多数是写意画。同治晚期和光绪时期盛行软彩写意画,画稿则出自明、清两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罗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画家,但画的很不像。
11、这时纹饰还有五伦图、二十四孝图、司马光击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状元及弟、马上封候、三星人、福禄寿等。
12、绘画题材有:人物、山水、花鸟、蝴蝶、狮子、禽兽、云蝠、龙云、龙凤、白菜、三果、八宝、八卦、博古、钟鼎、九桃、缠枝莲花、缠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寿字等。
13、纹饰中的喜字,在威丰、同治和光绪时期都极为盛行.此种青花双喜字特点,在几个时期的表现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丰时,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②同治时期,双喜字的字体书写的就不大工整,笔道渐宽起来了;③在光绪时期,双喜字书写的极不工整,不但笔道较宽,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了。
14、这时期的耳饰主要有:狮耳、兽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绘画、彩地开光、彩地轧道及绿里、绿底等纹饰的品种不大时兴了。
16、咸丰、同治时期,哥瓷器物上,特别盛行铁花装饰,光绪时较少。
17、光绪、同治时期,小鸡、小博古的花纹装饰较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双喜字,在同治时比较盛行。
19、光绪、宣统时期,大博古、钟鼎插花、校子花、富贵白头、天女散花比较普遍。
20、由咸丰开始直到宣统,除小部分瓷器制作较精细外,而大多数器物都较以前几朝变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时的资器那样细致。这时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属于瓶、尊等各种类型的陈设减少,而多数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实用品,如胆瓶、天球瓶、串带瓶、将军罐、粥罐、鸟食罐、香炉、鱼缸、花盆、水仙盆、脸盆、一品锅、捧合、节合、油合、扎斗、水壶、印合、笔洗、笔筒、帽筒、茶壶、茶碗、茶叶罐、酒温、酒蛊、盘、碟、扣碗、羹匙、烟壶、瓷枕、绣墩、挂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观音人等。到同治、光绪、宣统时期,胆瓶、茶叶罐、帽筒、茶壶、茶碗和成套的盘、碗等器物比较盛行。胆瓶不仅有150 件、300件、500件,还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绪中期以后开始盛行仿制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各种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与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威丰时,官窑、民窑的器物大多数的年款是青花或红彩款,以楷书为主,不带边框,“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字体规整,篆书图章款极为少见。民窑器大多数无款。
同治、光绪、宣统官窑年款,大多数不带边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书款。有一类书写篆书体的“体和殿”或楷书体的“大雅斋”两种款识。同治、光绪民窑器物,大多不书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书体外,还出现一种色泽较为暗淡的红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规则的篆书款,有阴文有阳文。
宣统官款,有青花、红彩、精彩与墨彩款。青花款均为楷书,字体工整清秀,色泽明快,为六字两行竖写式, 无圈栏。民窑器物一般没有年款。
嘉道以后,一般都沿袭前朝款式,有减无增,渐有趋于一致之势。篆书之款,自乾隆至同治均居其大部分。篆书有两种:一种无边栏,字或红或兰不等;一种有双边, 红字居多,即所谓图书款。图书款以道光末年、咸丰、同治之间最为盛行。
康雍两朝是楷书盛行时期,篆书很少,乾隆篆、楷皆有,而篆多于楷。嘉庆至同治为篆书盛行时期,而楷书很少。光绪、宣统两朝除仿古外,则又楷多于篆。
古董鉴定 古玩鉴定 古玩收藏 古董修复 文物鉴定 古董收藏 找世家鉴定收藏网
何为申时茶?
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人类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的。其中,申时又称哺时、日铺、夕食等(15:00-17:00),古人说猴子喜欢在这时候啼叫;此时饮茶补水是对肺经、膀胱经等人身命脉最好的保养,且此时与五行中阳金相应,身体需要充足的水分参与运化,如申时可以让身心停下来,安顿地把茶喝透彻,喝到身体微汗,一是清净身体,二是平缓情绪,三是建立习惯。
还有人认为,“申时茶”是参照英国“下午茶”的概念引申而来。英国“下午茶”是在18、19世纪形成的一种全民饮茶习惯,饮茶的同时享用美味点心,好处是工作到了下午三四点钟精神疲倦、缺乏能量时能通过喝茶提提精神,吃点点心,补充点能量。 下午茶可以追溯到英国17世纪时期,绵延至今,渐变成现代人休闲习惯。一边吃着西式糕点一边喝茶。下午茶在中国逐渐流行,随着各地餐饮文化的融合,悄然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
申时茶,也称七杯茶,就是在下午15:00-17:00时喝茶是效果最好的时候。 此时此刻,连喝7杯,身体也会有明显的感觉。 如何喝呢?
1、最好的喝茶时间
申时:下午15点至17点。此时膀胱经当值(膀胱经是人体最长、穴位最多的重要经络),是全天最佳喝水排毒时间。
2、喝茶时的注意事项
(1)坐姿:上身正直、正襟危坐,以保持中脉畅通;双目微闭、舌顶上颚、双腿与肩同宽,脚尖微微内八字,有利于膀胱经更好的打开。男士将双手自然垂放在双腿上,轻握拳头,大拇指指尖顶住劳宫穴(手心);女士将双手大拇指相扣,左手在上护持丹田。
(2)持杯:左手持杯以为礼、右手托杯以为敬.感恩之心以为品,双臂抬起,让身体中正平衡,呼吸会自然变得深邃!
(3)腹式呼吸:呼吸之间承载着生命的能量,腹式呼吸方法调息,呼在前吸在后,通俗地讲,吐气时肚子凹下去,吸气时肚子鼓起来。
(4)品饮方法:结合腹式呼吸喝茶,可以分三个步骤:
A、边吸气边喝茶;
B、茶汤含在口中用鼻子将气呼净;
C、茶汤咽下(一杯茶在不烫到口腔的最高温度,端起就喝完之后再放下);
(5)每杯的茶量是70毫升左右;
(6)茶品选择 平衡的茶为最好。平衡的茶乃为五行俱足之品,何故?
1、茶之属木:人在草木间,茶树生长在天地之间,为茶之第一次生命。又有“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理所当然首先属木。此木为阴柔之活木,吸日月之精华,受山川之灵气,得水土之滋养,春生旺而冬墓库,方位东方青龙,即八卦里面的震位。
2、茶之属金:采下的茶青(嫩叶),经炙热铁锅“杀青”,木遭金克伐,植入金,性质大变,制成的茶反而隐然有金之形体,形成了茶叶的第二次生命。
3、茶之属水:茶遇水,水给予茶第三次生命,沸水,另芽叶舒展而青翠欲滴,云雾缭绕而清香扑鼻。
4、茶之属土:煮、泡茶,必用器。陶或瓷制茶具。陶瓷乃陶土,其性乃土也。
5、茶之属火:制茶之炒、烘以及泡茶之煮水,皆需火神之攻。火定其性,形其香。
铁锅(金)、嫩叶(木)、泡茶(水)、炒青(火)、陶具(土)、从制茶到喝茶,整个过程过程贯穿的是,五行相生、五行相克,阴阳平衡。
“初生于山,重生于锅,隐于茶罐,复活于杯,此乃茶生命之旅也。”
阴阳五行配以五脏经脉,即是中医之理论基础。中医和命理都认为,一个人的五行平衡,生克得当,即可身强体健,命成运亨。
茶叶经过反复生克,攻伐,合化,博取而兼容了阴阳五行的精华灵气。这正是茶叶诸多养生去邪之功效的根源奥妙所在。
故,您喝的不是茶,是金木水火土。喝茶,使人五行平衡。生克得当,即可身强体壮,命成运亨!!
茶本性属阴,寒性。经加工遇火、发酵转为阳,暖性。此为茶之阴阳。配合人身体之阴阳,相辅相成,相生相克,调理身体,保健养生,长寿之理也。
3、茶与身体的对应关系:
第一碗:一碗喉吻润。 茶汤入口,带走了口腔及喉咙里的浊气;
第二碗:二碗破孤闷。 让我们的心情放松,安顿身心,让自己与自己合一;
第三碗:三碗搜枯肠。此时的茶汤参与胃肠道的运化,带走胃肠消化不掉的多余的东西;
第四碗:四碗发轻汗。 我们会感觉到全身发热、毛孔打开,微微有汗;
第五婉:五碗肌骨清。此时气走百骸,茶汤中的能量已经开始深入到骨骼、关节,茶起到了经通活络的作用;
第六碗:六碗通仙灵。 茶在我们的体内流动滋养五脏六腑,肝主目、肾主耳,此时耳聪目明就是最真实的体验;
第七碗:七碗吃不得也。 七碗是一次茶修体验的基础茶量,要把茶喝到身体五心发热或是发汗;(五心即:手心、脚心和前心)
这时全身只有脚底的涌泉穴能明显感觉到热度,涌泉穴是肾经的重要穴位,这个时候把茶喝透还能够起到养肾续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