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为什么没有懒洋洋公仔

悲凉的香水
落寞的微笑
2023-03-30 20:31:09

为什么没有懒洋洋公仔

最佳答案
孝顺的薯片
结实的鲜花
2025-08-20 17:12:47

“懒羊羊”公仔,不是想卖就能卖!2005年,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作完成并获准向全国发行《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懒羊羊”系该系列动画片的主要角色之一,并取得“懒羊羊”这一作品的《作品登记证书》(登记号为“粤作登字-2014-F-00007209”)。

2017年2月,原创动力公司发现某陶瓷研究所未经授权,销售“懒羊羊”陶瓷公仔,在其经营的网店购买被控侵权产品并申请证据保全公证,后向德化法院提起诉讼。

裁判结果

德化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该陶瓷研究所经营的网店产品页面上及订单页面中涉案产品的名称均为“懒羊羊”,其向消费者公示的信息,指向性明确,且经比对,网店产品页面上及包装盒上使用的图片及涉案陶瓷公仔与涉案“懒羊羊”美术作品在整体视觉效果上并无差别,主要特征相同,构成实质性相似。因此,应当认定被告被控侵权产品构成对原告作品的侵权。

一审判决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合计10000元。后被告不服上诉,经二审法院主持调解后,撤回上诉。

法官评析

“懒羊羊”是《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片的主要角色之一,其在全国范围内享有较高知名度,销售该系列动画片相关动画形象的周边产品的销售者应持较为审慎的态度,其对商品来源负有较高的审查义务,法院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对销售者“合法来源”的抗辩主张的审查也将更为严格。

这是德化法院保护知识产权的一个缩影

2014年4月22日

德化法院正式成立知识产权审判庭

系福建省基层法院第三个

具有独立编制的知识产权庭

风涌时代,勇立潮头

德化法院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五年来,德化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主动顺应德化县经济社会发展脉络和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走出了一条以“一个机制先行、两法衔接共享、三项司法引领、四种模式助力”为主要内容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234”工作之路,并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三个第一”,有效打造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高地,推动了德化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主要做法:版权司法保护“1234”工作机制

德化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服务模式,形成相对成熟的版权司法保护“1234”工作机制,即“一项机制、两法衔接、三项司法、四种模式”。

创新“申请+介入”诉前简易调处模式,形成“政府+司法+协会+企业”工作合力

创新“以保促用”工作模式,细化许可条件,形成“产业联盟”

创新专家陪审模式,建立“专家智库”

创新“问需施策”模式,向企业“问需”

五年来,通过司法和行政的共同努力,目前,德化陶瓷产业逐渐从“竞相仿制、相互压价”的无序竞争状态向“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崇尚创新研发”的量刑发展状态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最新回答
高贵的大船
怕孤独的芒果
2025-08-20 17:12:47

6月13日讯(记者 陈玉玲 洪泓塬 实习生 吕尚真 文/图/视频)千年之前,从德化通往永春的瓷帮古道连山接海,串起沿途的窑场与港口,为陶瓷外销打开新通道。幽幽的古驿道上,陶瓷唱“主角”,作为古道一端的永春也“沉浸式”参与到这部深厚的瓷史中,与陶瓷结下不解之缘。

千年之后,永春陶瓷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向未来,代代工艺美术大师守艺守心,延展传承之路。这项“活起来”的技艺被“用起来”,企业迭代升级,产业生机盎然。当前,永春正加快九牧永春5G智慧制造产业园建设步伐,建设工业4.0自动化物流平台,引进一批上下游配套产业链,推进苏坑、介福电商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深化智能制造、智慧园区、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同时规划建设苦寨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动陶瓷文创深度融合,同步发展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功能陶瓷,打造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2020年,永春陶瓷产业实现产值65亿元,同比增长20%。陶瓷产业,正成为这个山区县的工业新增长极。

瓷帮古道 千载悠悠

说起永春陶瓷,就不得不提到苏坑,其是瓷帮古道的重要站点。

历史上,苏坑产瓷器大多外销,经瓷帮古道肩挑背驮送抵永春许港码头,再用舟船运至刺桐港,走上海上丝绸之路。明末至康熙年间,苏坑的苏坑窑、上安(嵩安)窑、洋坪窑所出产的青花瓷在泉州窑系中皆属上乘佳品。

永春瓷

1977年,晋江地区文物考古资料记载:西沙群岛出土的佛手纹青花碟、牵牛花纹青花碗(碟)和云龙头珠纹青花碗与苏坑窑、上安(嵩安)磁窑考古发现的碗碟,造型纹饰有的完全一样,有的极其类似。由此可见,当时苏坑瓷器远销海内外盛况。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工艺美术大师苏清河在苏坑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陶瓷人才,技艺薪火相传。

2005年,苏坑镇创建陶瓷工业园区,实现了陶瓷产业的集聚发展。2020年,苏坑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陶瓷特色镇·苏坑”称号。

工厂里,工人在制作瓷器

大师返乡 创业传艺

浸润在深厚的陶瓷底蕴中,从苏坑走出来很多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他们守艺赋新,给永春陶瓷带来了新理念。

从去年开始,福建陶瓷艺术大师王冬燕把工作中心逐步放在了苏坑。她看中了苏坑陶瓷工业园区,想开设工作站、做特色陶瓷文创园。回乡再创业再传艺,王冬燕的想法始于2019年。这年,她参与苏坑申报陶瓷特色镇的工作,实地走访考察了很多陶瓷企业。

王冬燕计划把工作重心转向苏坑

“我从小在苏坑长大,苏坑陶瓷的底蕴深厚,陶瓷工业园区的发展也相对成熟,我也想为提高苏坑陶瓷的知名度尽一份力。”王冬燕说,回乡创业的想法得到了苏坑镇的大力支持,给她提供了很多便利。按照初步设想,她的文创园集陶瓷展示、体验、研学、生产等为一体,计划两年内投产。

80后王志国的工作室里,各式各样的创意陶瓷作品令人眼花缭乱。从19岁接触陶瓷,这位泉州工艺美术大师与陶瓷为伴22年,先后前往各地拜师学习,他在陶瓷创新工艺和运用新材料的结合创作上有深入的理解。

王志国回到家乡开创工作室

2015年,游子归乡,决定在故土上继续追梦。王志国在苏坑开设了工作室,一边创作一边“传、帮、带”,与企业、同行分享创作的心得和经验。在苏坑待了7年时间,王志国感触很深。他说,这几年,苏坑的陶瓷产业发展很快,一些年轻的设计师、工作者回来创业,给行业注入新鲜血液。同时,这也说明苏坑的营商环境、创作环境、人才政策等越来越好,具备吸引力。

陶瓷之乡 科技赋能

位于永春西部的介福乡,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拥有着丰富的高岭土资源。2017年,介福乡被评为“中国陶瓷之乡”,其发现的商周古窑址被评为201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具备开展工业旅游的良好资源。

在 永春县 委、县政府的积极对接下,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良瓷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介福乡,并于去年顺利投产。龙头企业的到来,提升了永春陶瓷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工作人员在生产车间操作

走进良瓷科技5G智慧产业园,各条生产线火力全开,科技感满满。车间里,AGV小车有序穿梭于车间内,通过5G+AGV控制,AGV小车能自动识别路线、运输、搬运、充电,高效、准确、灵活地完成烧成、检包区域产品的运输、入库等程序;卸窑区,助力臂取下马桶放在木架上,随后AGV小车出动,一次性能运输6个新马桶到待检区,帮助企业省去大量的人工成本;另一个区域的车间里,机器人正在给马桶表面施釉,一台机器人每个小时能做完30台马桶,且厚度、均匀度都表现优秀……

AGV小车有序穿梭于车间内

据介绍,良瓷科技5G智慧产业园作为全球首家5G智慧陶瓷工厂,通过与世界一流企业德国西门子、华为、电信跨界合作进行生产工艺规划,实现集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 

公司数字化质量中心总监王海燕说,永春县的营商环境特别好,重视人才发展,良瓷今年还将规划设计首个陶瓷产业文化博物馆,将传统的陶瓷文化与工业文明融会贯通,从工业的后勤保障要转型升级到制造服务业,打造一个体验式的消费,构建一个可观、可玩、可学、可购、可闲的工业旅游运营生态圈。

机器人在给马桶施釉

筑巢引凤 集聚发展

陶瓷特色镇企业多,苏坑工业园区就聚集了近30家企业,它们当中有经验丰富的传统企业,也有正当其时的网红公司。

苏坑工业园区

走进福建荣鑫陶瓷的生产车间,工人在半自动设备前操作着,把陶土放入磨具中,再把压好磨具取出来,有了这些设备,工作效益大大提高……该公司是一家集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陶瓷手工艺品企业,采用先进制瓷工艺制成各种工艺陶瓷以及日用陶瓷等,产品从永春远销全国各地。

“抓紧去拍。”“秒空了,我们继续。”每天下午2时,友名陶瓷的直播准时开始,主播手持手机沿着仓库的货架、货箱行走,给手机屏幕前的网友们介绍爆款产品。从去年2月入驻工业园区,友名陶瓷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销售来自苏坑镇等地的陶瓷产品,产品超过3000多款,短短半年累计线上直播带货1500万元。目前,公司还在扩大经营内容,将打造新模式直播带货中心。

友名陶瓷正在进行直播

“随着陶瓷企业数量的增加,我们还在持续筑巢引凤,推进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未来还将建设园区三期,为陶瓷企业集聚发展提供新平台。”苏坑镇镇长林琪宇告诉记者,三期可开发利用范围约380亩,其中工业用地约226亩,可建设建筑面积约30-37多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工业厂房。

图为林琪宇

为助力企业转型升级,苏坑镇还积极组织陶瓷产业转型升级领头雁培训会,来自37家企业的陶瓷传统产业的企业主和中层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林琪宇表示,苏坑镇将抓好营商环境的服务,做好工业区的党建加邻里中心,做好政务服务工作,做好人才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持续为企业提供服务。

娇气的奇异果
潇洒的胡萝卜
2025-08-20 17:12:47

福建省 泉州市 德化县 以烧制白釉瓷器闻名于世,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洁白透明的胎体,温柔雅静的釉色以及优美的造型和装饰艺术,使德化瓷器成为工艺美术史中的瑰宝,享有“中国白”“中国瓷器之上品”等盛誉。

得天独厚 源远流长

德化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腹地,高岭土质优量多。据民国《德化县志》记载:“观音崎,一名白泥崎,碧像岩在其巅,全山数里皆瓷土,邑名瓷多产于此。”

新石器时代,德化先民开始制作硬陶和印纹陶,到夏商时期,已出现原始青瓷。德化县三班镇辽田尖山原始青瓷窑址,历经3700多年,窑体结构依然清晰。

晚唐五代时期,德化地区的制瓷业已初具规模,工匠们已经能够使用当地品质优良的高岭土并烧制出了青瓷。德化有史记载最早的陶瓷烧制工艺研究家颜化彩编纂了世界第一部完整的陶瓷专著《陶业法》,绘制了世界第一幅陶瓷工厂规划设计图《梅岭图》。

至宋代,德化开始生产青白瓷和白瓷,其白瓷制作工艺已相当精湛,可与北方定窑白瓷相媲美,被称为“南白定”。

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德化制瓷人林炳利用有坡度的山地,将多个窑房顺着地势串联起来,大大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成本,这种窑型被称为“龙窑”。后来,日本的制瓷人加藤四郎前来德化学艺,并将窑炉烧造技术带回日本,林炳也在日本被奉为“陶祖神”。

宋元时期,随着泉州港的兴盛、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德化瓷器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商品,畅销海外。“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陶瓷近三分之一出自德化,器物以碗、洗、盒、罐为主。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写道:“刺桐城(泉州)附近有一别城,名称迪云州(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他还使用亚里士多德时代表示贝壳的单词porcelain来命名德化瓷器,因为它们就像贝壳般洁白通透。后来,马可·波罗成为德化白瓷传入欧洲的关键人物。

明清时期,德化瓷器因瓷塑人物的独特技艺而声誉日隆。尤其在明朝中期之后,德化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制作的最高水平,成为外销瓷的一个重要品种。在欧洲,德化白瓷被称为“中国白”,具有中国风的杯、炉、盖盒、壶、笔筒等器具一度风靡市场,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到清代时,德化窑业已臻至全盛。清代“泰兴号”沉船中发现了35万件德化青花瓷器,可见其生产外销的活跃。

一脉相承 薪传不息

在烧制技术成熟的基础上,瓷雕艺术繁荣兴盛起来,明代时就涌现出以何朝宗、林朝景、陈伟、张寿山等为代表的一批瓷艺大师。

其中,何朝宗被尊称为“瓷圣”,他所塑造的各种造像既发挥传统雕塑“传神写意”的长处,能微妙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又着重外表的衣纹刻画,线条清晰、简洁、潇洒,多变化,柔媚流畅,翻转自然,圆劲有力。塑造的形象既有共同特征,又有不同个性,形神兼备,富有艺术魅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德化陶瓷 业获得新生,这一时期的创作多表现领袖人物、民兵活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民族人物、现代生活等题材,《青春》《和平万岁》《丰收》三件瓷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陶瓷发展迅猛,逐渐形成了大师艺术瓷、日用家居瓷、出口工艺瓷三足鼎立的产业格局。经历“以电代柴、天然气烧瓷、微波烧瓷”三次能源革命后,德化陶瓷业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许瑞峰是德化“许氏瓷塑”当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1994年,许瑞峰成立了德化县德艺瓷雕研究所,潜心研究配方与烧成技术的改革。2001年,他成功研制出被称为“中华红”的红釉瓷,和宝石般熠熠夺目的“宝石釉”瓷,改变了德化瓷千百年来以白为特色的状况。

2007年,许瑞峰的独创之作《玄》出世。该作品采用螺旋性的线式结构,类似一根弹簧构成了一个造型完美的瓶器,轻松地突破了瓷泥成型和陶瓷烧制的两大极限。

此后,他又独创了许氏“实心瓷塑”技艺。实心瓷塑因整个瓷体无掏空全实心,在烧制上难度极大,且十分考验耐心,雕好坯体后,还需花上三四个月时间等它自然风干,此后更要烧制十多次。经过反复实验、屡败屡战,以许瑞峰为代表的“许氏瓷塑”成功地烧制出全实心瓷塑,甚至瓷塑高达100厘米,填补了世界陶瓷史空白。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许氏瓷塑在继承“山湖祖”雕塑风格基础上,融入德化“何派瓷塑”特点,形成了人物形体饱满、局部精细、开脸爽朗、线条飘逸的艺术风格。从许氏瓷塑的传承故事,我们看到了德化瓷烧制技艺薪传不息的一个缩影。

花开满园 各有千秋

正是因为众多陶瓷大师、工匠和企业家的默默耕耘,开拓进取,德化陶瓷大观园里呈现出一派日新月异、异彩纷呈、欣欣向荣的胜景。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5年5月,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授予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称号;2021年7月,德化窑址(屈斗宫窑、尾林-内坂窑)作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重要的遗产点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首个瓷窑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德化县拥有省级以上工艺美术大师、名人等467人,其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4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9人、中国陶瓷艺术设计教育终身成就奖2人、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1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人,从业人员10多万。

老一辈艺术大师邱双炯推动“电代柴”烧制技术,实现了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他与苏玉峰都对薄胎雕塑技艺作出重大贡献,冰冷的陶瓷人物在他们的手里,纤毫毕现,栩栩如生。

“中生代”陶瓷艺术大师是德化瓷雕的中坚力量,陈明良、赖礼同、寇富平、林建胜等人醉心于还原明代“中国白”材质与风韵,塑造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佳品。柯宏荣、苏献忠等人,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主动引入现当代雕塑理念,让传统雕塑在雕塑对象及表现主题上有了更多可能。

一批新生代陶瓷艺术大师,努力突破材料对德化瓷塑艺术的限制,创造出带有个人风格印记的艺术作品。陈明华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将通花雕的技艺发展到新境界。连紫华则借鉴唐卡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方法,创造出一种新的德化瓷品种——极彩,为德化雕塑锦上添花。

陶瓷厂家的科研攻关,是德化瓷烧制技艺突破的生力军。有的研制出作画用瓷板,所制作的超薄瓷板可挥毫泼墨,渲染出宣纸效果,丰富了艺术表现的形式;有的致力于耐热釉研发,所生产的金刚煲可用于明火干烧炒菜,陶瓷应用领域进一步提升……

亘古流传的烧制技艺,指挥着火与土的共舞。常燃不息的熊熊窑火,折射出闽人的文化和底蕴。一撮故乡的泥土,遇上匠心和智慧,历经捣炼煅烧,成就千秋绝色,续写白瓷传奇……

出品: “学习强国”福建学习平台、新福建客户端、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

参考文献:

郑雄彭:《浅谈德化瓷塑艺术特征与技艺传承》,原载于《中国艺术》2022年第1期

黄静:《试析明清德化白瓷外销的器形、原因与影响》,原载于《博物院》 2020年第1期

白宪波:《论德化白瓷》,原载于《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 第4期

迷人的花瓣
矮小的滑板
2025-08-20 17:12:47
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福建德化陶瓷企业正逐步用电热窑炉来烧制和生产陶瓷。据统计,全县如今已有73%的窑炉选用电热窑炉。电热窑炉不仅能节省企业的生产成本,还比其他燃料更清洁和环保。目前,电热窑炉的技术难题已逐步被攻克,成为企业生产的**爱。

攻克电热窑炉高温难题

以往,德化陶瓷企业的窑炉主要采用电能、天然气、水煤气、柴油4种能源。2008年,我国遭受历史罕见的冰冻灾害,公路运输受到重创。由于道路封锁,导致德化使用天然气、水煤气、柴油的陶瓷企业气、油供应严重不足,部分企业损失惨重。同时,国际油价、气价的不稳定,也为陶瓷企业增大了生产成本。

电能作为国际公认的清洁能源,价格不随国际市场的起伏而波动,在用电烧瓷成本方面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德化供电公司抓住这一机遇,深入企业调研,发现企业负责人**担心的是使用电能高温上不去等问题,便决定研制新型电热窑炉,解决电热窑炉高温时段电热体替换的问题。

通过与德化儒苑陶瓷礼品公司合作,采用多方投入、风险共担的形式,研制出新型电热窑炉。2008年1月,德化县首条高温电热隧道窑在德化儒苑陶瓷礼品公司建成并投入生产。该窑利用新型窑具、先进的控制系统、科学布置各种特性的电热体,首次解决了隧道窑陶瓷烧成中不同烧成阶段需要不同温度和发热体寿命短的难题,**大限度地利用电能产生的热量,延长窑炉使用寿命,对生产高温陶瓷的企业极具推广意义。

2008年6月,德化供电公司能源替代工作小组与儒苑陶瓷礼品公司研究决定,拟共同试验电热双炉体、双向进车的新技术。2009年5月,儒苑陶瓷礼品公司复合双孔电热高温隧道窑正式投入运营。

能源替代得到显著发展

近年来,德化供电公司按照经济发展、电网先行的思路,加大电网科学规划力度,不断优化网架布局。在“十一五”期间,该县电网建设投资达5.41亿元,新建 220千伏金锁一期工程,新建和扩建110千伏、35千伏变电站8座,新增变电容量43.7 万千伏安,总容量达62.3万千伏安,是“十五”期间的 3.35倍新建35千伏及以上线路254.6公里,累计559.772公里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均实现双电源供电。根据电网“十二五”规划,德化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达8.8亿元,新增220千伏变电站1座,扩建220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6座,扩建2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9座,扩建1 座新增变电容量62.35万千伏安,实现翻一番的目标。

由于德化供电公司积极开展电窑炉技术的推广应用,几年来,电热隧道窑炉客户用电量增长迅猛。目前,德化县共有电窑炉隧道180户,总容量达到66465千伏安。2008年用电量19576.9万千瓦时,2009年用电量 22803.94万千瓦时,2010年用电量27666.82万千瓦时,年平均增长29.82%。

殷勤的小白菜
从容的路人
2025-08-20 17:12:47
在福建省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洞上,有一个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古窑,它像一条沉睡的长龙,卧在山坡上,这就是月记窑。

月记窑又名龙窑,自下而上,由窑头、窑室、窑尾三部分组成,整条龙窑共有33级阶梯,长约33米,有7个门,可供装窑、出窑之用,窑身两边各分布着33个窑目,是添加柴火的地方。一眼望去,窑炉只是一个用黏土和红砖盖成的简陋房子,但当我知道,靠着柴火,窑炉可烧至1370℃高温,从这里产出的青花瓷是清代德化窑青花瓷中的翘楚,代表了德化青花瓷艺术的最高水平,我不禁为之折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历史的车轮无情地碾过一切事物。清代中后期开始,西方文化强势来袭,陶瓷产业在浪潮中逐渐消沉,月记窑也日显憔悴,甚至一度被废弃,沉睡在荒山之中,以树木为友,以星辰为伴,痴痴地等待有人唤醒它。冬日的暖阳,慵懒的洒在窑场的瓷坯上,当年热闹的生产场景早已烟消云散,数百年废弃的瓷碎片层层叠叠,寂寥而落寞。

2009年,泉州籍艺术家吴金填邂逅了月记窑,他被震惊了,一个艺术梦想终于找到了适合生长的土壤,一颗热爱陶艺的心安静下来,如同迷路的孩子突然找到温暖的家。他决定放弃原本在上海的舒适生活,坚守在这里,保护好这个文化遗产,用自己的努力去唤醒“月记窑”这条巨龙,去赋予它新的生命。

一腔热血过后是无边的孤单,家人的不解、前途未卜的纠结和名利的诱惑,复杂的情绪不断冲击着他。最终,梦想的力量支撑着他继续坚守在月记窑身边。他邀来数名国内外知名陶艺家一起设计、选材、修建……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原来的废墟上,“月记窑国际当代陶瓷艺术中心”诞生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见证着他的执着,闪烁着他智慧的光芒。

月记窑悠久陶瓷文化和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陶瓷艺术家及相关产业人士,他们齐聚瓷都,进行陶艺创作和陶瓷文化交流活动,促使德化成为国际陶艺家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吴金填已成功举办了“国际壶艺双联展”、“国际陶艺家柴烧研讨会”和“国际美术院校师生夏令营”等多项国际陶瓷艺术交流活动。到月记窑创作、交流的国内外著名陶艺家已经突破2000人。艺术中心先后被授予“泉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重点创意企业”等称号。

如今,月记窑美术馆正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吴金填打算用三十年的时间,将这里打造成“世界陶瓷圣地”。他相信月记窑这位伟大的母亲,能号召全世界失散的孩子回这里,回到这个让他全身心投入、追求艺术真谛的领地。

醒来吧,月记窑,在吴金填先生的带领下,走向一个美好的明天。

粗犷的金鱼
可爱的中心
2025-08-20 17:12:47
德化国际陶瓷艺术城定位为全球陶瓷聚散地·瓷都文化会客厅,占地面积42亩,按国家4A级陶瓷文化旅游景区规格建设,拥有超大规模经营面积,形成集世界陶瓷交易、会议展览、陶瓷研发设计、旅游购物、陶瓷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陶瓷主题文化商业中心。

“日用瓷、艺术瓷、文创产品等在这里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品类齐全,游客可以一站式淘尽精品陶瓷。”德化县瓷艺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茂林介绍,瓷艺城以陶瓷营销展示为主题,以表现德化陶瓷艺术魅力为主要特征,是德化县全力打造的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瓷艺城开业,填补了德化县没有高端陶瓷展销平台的“空白”,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陶瓷专业市场和陶瓷文化旅游特色街区。

德化是一座以陶瓷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其瓷雕技艺享誉天下,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目前,德化拥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陶瓷从业人员10多万人,年产值400多亿元。

懦弱的冬瓜
怕孤独的萝莉
2025-08-20 17:12:47
“如今,再想让洋人们乖乖买我们的陶瓷产品,可能不是那么容易了。对于陶瓷业来说,今年寒冬不仅远没离去,甚至还在加剧。”不少陶瓷经营者对记者如此感叹。

福建省德化县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产值上百亿元。作为外向型经济,受到外需不振、原材料涨价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影响,当地陶瓷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

据泉州海关的数据统计,今年1-7月德化陶瓷出口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虽有上涨,不过在不少业者看来,陶瓷出口前景并不乐观。

对于陶瓷业来说,近年来频发的反倾销调查无疑是最严重的“外患”。今年7月,巴西公布陶瓷餐具反倾销案初裁结果。相关数据显示,此次初裁就将使案件涉及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逾千家中国陶瓷出口企业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中国陶瓷出口已面临“多事之秋”。除了巴西之外,近年来,欧盟、韩国、印尼、阿根廷等地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对我国陶瓷出口已经形成多方压制的态势。其中,欧盟、韩国对我国瓷砖曾征收最高达69.7%的反倾销税,而印尼对我国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倾销税更是高达87%。

随着各国反倾销税的实施,不少业者反映,今年国外来的订单变少了,一些小厂的日子不好过了。记者从德化一些陶瓷企业了解到,目前一些企业库存预计要近半年才能消化。

以前出口到欧美,一个家庭一年会用两套餐具,现在是两年可能只用一套了。”德化龙鹏艺瓷总经理苏建堆感叹,“陶瓷业越来越不好做了,不少做了十多年陶瓷的现在转行做房地产和矿业。”

频发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中国陶瓷业低附加值之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作为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七成。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完全是一个强国。

德化县经贸局副局长苏玉卿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陶瓷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

“我们工厂里前几年满员时有工人3000多人,现在只有1000多人。整个行业毛利润只有10%左右,不少企业甚至是在‘零利润’硬撑着。”苏建堆说。

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如何破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情况下,陶瓷出口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合作,参与应诉;另一方面,也要寻求升级改变的机会。如受此次巴西对华瓷砖反倾销的影响,一些企业将减少对巴西市场的出口,将重点转为新增的重点区域如开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而在市场改变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是陶瓷行业改善生存环境的关键。德化春秋陶瓷有限公司郭新端副总经理说,过去陶瓷产业只讲销量不讲技术创新,附加值过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未来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

跳跃的小伙
机灵的狗
2025-08-20 17:12:47
分别是:第一个项目是首创德化“中国白”京闽联动项目,总投资30亿元,将在北京建设中国白陶瓷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在德化建设“梦溪瓷都”智青慧产业园。第二个项目是德化力豪农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将建设蔬果交易大棚、电商数字化中心等集批发、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商务平台。第三个项目是景德镇古愚堂陶瓷原料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建设瓷土加工、釉料斗生产、材料研究等原材料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