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和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沉默的鸡
迷人的橘子
2023-03-30 13:57:29

陶和瓷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最佳答案
愤怒的糖豆
纯真的小笼包
2025-08-22 17:16:58

有关陶器与瓷器的区别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烧成温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一般都低于瓷器,最低甚至达到800℃以下,最高可达1100℃左右。瓷器的烧成温度则比较高,大都在1200℃以上,甚至有的达到1400℃左右。

二、坚硬程度不同

陶器烧成温度低,坯体并未完全烧结,敲击时声音发问,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甚至可以用钢刀划出沟痕。瓷器的烧成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胎体表面用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三、使用原料不同

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即可制坯烧成,瓷器则需要选择特定的材料,以高岭上作坯。烧成温度在陶器所需要的温度阶段,则可成为陶器,例如古代的白陶就是如此烧成的。高岭土在烧制瓷器所需要的温度下,所制的坯体则成为瓷器。但是一般制作陶器的黏土制成的坯体,在烧到1200℃时,则不可能成为瓷器,会被烧熔为玻璃质。

四、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坯体即使比较薄也不具备半透明的特点。例如龙山文化的黑陶,薄如蛋壳,却并不透明。瓷器的胎体无论薄厚,都具有半透明的特点。

五、釉料不同

陶器有不挂釉和挂釉的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有两种,既可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六、概念不同

陶器pottery:用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干燥后,放在窑内烧制而成的物品。 瓷器china: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经混炼,成形,煅烧而成的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和陶器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是两者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制陶术的发明及陶器制作技术不断改进所取得的经验,瓷器是不可能单独发明的。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制陶过程中,不断认识原材料的性能,总结烧成技术,积累丰富经验,从而产生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所以,广义地讲:瓷器是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可以说没有陶器的发明与发展就不可能有瓷器。瓷器出现以后陶器还是在继续生产,陶器和瓷器是各自独立发展,并且从生活用品逐渐转变为收藏艺术品。

最新回答
斯文的航空
体贴的超短裙
2025-08-22 17:16:58

陶器和瓷器的主要区别表现在:

(1)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

(2)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3)陶器的烧成漫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

(5)陶器胎质粗疏,断面吸水率高。瓷器经过高温焙烧,胎质坚固致密,断面基本不吸水,敲击时会发出铿锵的金属声响。

谨慎的大叔
老迟到的乐曲
2025-08-22 17:16:58
陶瓷是陶器与瓷器的统称,传统陶瓷是以粘土等天然硅酸盐为主要原料烧成的制品,常用非硅酸盐类化工原料,如氧化铝、氧化锆、氧化钛等和氮化硅、碳化硼等制造。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耐腐蚀密度低、耐辐射等诸多优点,已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传统陶瓷制品包括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美术陶瓷等,种类繁多,随着高新技术工业的兴起,各种新型特种陶瓷也获得较大发展,陶瓷已日趋成为卓越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1)彩色釉:是含有着色金属的原配料的呈色优美的釉料。它的划分方法有三种: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有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二是烧成的火焰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2)清花: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上釉在高温下(1200度以上)一次烧成。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表现对象,与国画基本相似,它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都极为广泛。3) 古彩:又名硬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 度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4) 综合彩: 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5)新彩: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

帅气的寒风
个性的月亮
2025-08-22 17:16:58
陶和瓷的区别

陶的烧结温度低,瓷的烧结温度高,用料也不一样。

┎(普通粘土)→软质陶→亚硬质陶

│(瓷

土)→软质陶→亚硬质陶→陶─│硬质陶→原始瓷→瓷

│(高岭土)→白陶

┗(殊粘土)→白陶

1.陶与瓷的区别。

茶具多用陶或瓷制作而成,故了解陶与瓷的不同性状,有助于在选择茶具时,根据不同冲泡方法、不同茶叶、不同饮用方法等有针对性地选用。陶与瓷的主要区别在于:

(l)作胎原料不同:陶器一般用粘土,少数也用瓷土,而瓷器是用瓷石或瓷土作胎,因原料不同,其成分有所差异。以宜兴紫砂陶为例,其矿物组成属含铁的粘土-石英-母系,铁质以赤铁矿形式存在,主要物相是石英、莫来石和云母残骸,结晶细小均匀。烧制白陶的高岭土是一种以高岭石为主要成分的粘土,呈白色或灰白色,光泽暗淡,纯粹的高岭土含氧化硅46.51%、氧化铝39.54%、水13.95%,熔度为1780℃,因其可塑性差、熔点高,要掺入其他材料才能制作。瓷石是由石英、长石、绢云母、高岭石等组成,完全风化后就是通常所见的瓷土,制作瓷器的瓷石属半风化,经扬碎、淘洗成为制坯原料。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氧化铝,并含有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锰、五氧化二磷等,熔度一般为1100~1350℃,其高低与所含助熔物质的多少成反比。

(2)胎色:陶器制胎原料中含铁量较高,一般呈红色、褐色或灰色,且不透明;瓷器胎色为白色,具透明或半透明性。

(3)釉的种类:釉系陶瓷表面具有玻璃质感的光亮层,由瓷土(或陶土)和助熔剂组成。陶器一般表面不施或施低温釉,其助熔剂为氧化铅。秦汉时就大量烧制这类铅釉陶,唐代的三彩、宋代的低温颜色釉、明代的五彩和清代的粉彩均属此类。瓷器表面施有高温釉,主要有石灰釉和石灰一碱釉两种。石灰釉以氧化钙等为助熔剂,含量多在10%以上;石灰-碱釉以氧化钙和氧化钾、氧化钠等为助熔剂,氧化钙含量多在10%以下,氧化钾和氧化钠等金属氧化物的总和常达4%以上。

(4)烧成温度:因制胎材料的关系,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700~1000℃,瓷器烧制温度一般在1200℃以上。

(5)总气孔率:总气孔率是陶瓷致密度和烧结度的标志,包括显气孔率和闭口气孔率。普通陶器总气孔率为12.5%~38%;精陶为12%~30%;细炻器(原始瓷)为4%~8%;硬质瓷为2%~6%。

(6)吸水率:这是陶瓷烧结度和瓷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指器体浸入水中充分吸水后,所吸收的水分重量与器体本身重量的比例。普通陶器吸水率都在8%以上,细炻器为0.5%~12%,瓷器为0~0.5%。

以上所述,均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区分陶器与瓷器,仅比较其中一两点,容易产生误解。试举数例便可知:浙江上虞黑瓷,因作胎材料中含铁量为2%~3%,所以胎亦呈红、灰等色;南宋官窑所产瓷器显露胎色,并以"紫口铁足"为贵;北方瓷器因其胎中含氧化铝较高,大部分瓷器不能达到致密烧结,吸水率较高,有的可达5%以上,这些瓷器如仅仅对照上述某一两条来衡量,就不能称之为瓷器了。因此,在实际鉴别时,必须同时兼顾原料、釉、高温三方面综合考虑,前两项是内因,后一项是外因。

温柔的蜻蜓
害怕的芹菜
2025-08-22 17:16:58

传统陶瓷和现代陶瓷的区别,技术不同,风格、花色,都有所不同。现代陶瓷是传统陶瓷的延续,现代陶瓷加入很多现代的元素,使得制作工艺有很大的提升!但传统陶瓷也有自身的精华所在!

1、起源方面:

传统陶瓷绝大多数的制品都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日用生活用器,实用决定着传统陶瓷造型结构的基本形态。它们的创作者即是手工业者又是农民,每年都要从事制陶和耕作,他们所接触的都是以传统文化为中心的民间乡土文化,耳濡目染的是地方戏剧、民间年画、剪纸、刺绣等,形成的文化修养是典型传统的。

现代陶艺,既不是宫廷艺术、文人艺术,也不是现代工业设计。它是用现代艺术观念来表现一种纯精神和情感的、个性化很强的纯手工原作陶艺。

2、情感方面:

中国传统陶瓷表现出的淳朴的手工意趣,把冷漠无序的黏土融入人的智慧和感情而变成有形、有用、有情的器物。

现代陶艺的出现,是国际性的普遍现象;是工业化、机械化产品大量泛滥后,失去人情味,而追求回归自然,日常生活归真的情感需要。

3、观赏方面:

传统陶艺以实用和装饰为主,作品的外在形式蕴含着传统文化的意蕴,在造型上以同心圆为主,含蓄而内敛;现代陶艺则主要以传达陶艺家的现代观念为主,作品的外在形式表现出强烈个性,自由奔放,同时,强调陶艺家的对泥和釉的实验性探索。

现代陶艺是交叉的综合性的学科,科学中有技艺,技艺中有科技,科技需要艺术,艺术需要科技,科技为陶艺的发展开僻了前景,陶艺的发展又体现了科技。

扩展资料:

在华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令人叹为观止的陶瓷艺术发展演进至二十世纪,逐渐汇入现代艺术大潮而开辟了一条自由地探讨泥与水、火交融所蕴含的更为宽广、更为深远;强调人的主体意识、热情地表达感性领悟与理性思辨的创作路向,是为"现代陶艺"。

它以崭新的面貌给予我们所熟悉、所赞美的传统陶瓷艺术又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开拓了陶瓷艺术研究与创作的新领域。

单身的时光
欣喜的老鼠
2025-08-22 17:16:58

首先,陶器的发明是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陶器和瓷器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烧制方法亦有相同之处,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了陶器,在几千年之后的商代出现了瓷器,瓷器是由陶器发展而来。

①原料不同

陶器的取材没什么讲究,一般的粘土都可以作为烧制陶器的原料,把黏土制成胚后,经过特定范围内的温度烧制而成的就是陶器。

而瓷器用料比较讲究,采用的是瓷土,以高岭土为主要原料。用高岭土作胚,经过特定高温烧制而成的就是瓷器。

②烧制温度不同

烧制陶器的温度700~800度,黏土烧制温度不能过高,因为过高黏土会被熔成玻璃质,烧不成陶器,现在也有选择用高岭土为原料烧制的陶器。烧制温度相对可以高些,达到1000度。

瓷器因采用的是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在1200度以上,一般是在1200~1400度之间。所以,一般来讲,低温出陶器,高温出瓷器

③质地不同

陶器的烧制相对简单,由于烧制温度低,土质没有完全烧结,所以陶器胎质比较疏松,吸水性强,陶器颜色也较暗淡,并有杂色,成品质地较粗糙。

瓷器出现的年代较晚,因采用的高岭土,烧制温度高,土质已经完全烧结,胎质坚实细密,成品细腻,颜色鲜亮,手感细滑,瓷器基本不吸水。

④釉不同

瓷器表层通常有高温釉,使得器物表面有光泽。而陶的表层没有釉或者是以铅为溶剂的低温釉。

目前,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统称叫陶瓷。

昏睡的蜜粉
健忘的蜜粉
2025-08-22 17:16:58

1、烧制温度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相对低于瓷器,最低可以达到800摄氏度以下,最高可以达到1100摄氏度左右。瓷器的烧制温度则不同,相对较高,一般都在1200摄氏度以上,有的时候甚至可以达到1400摄氏度左右。

2、坚硬程度不同

由于陶器的烧制温度低,导致胚体未完全烧结,因此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较闷,胎体硬度较差,有的用钢刀能够划出沟痕。瓷器烧制温度高,胎体基本烧结,敲击时声音清脆,一般钢刀很难划出沟痕。

3、原料不同

在材料的选择上,陶器使用一般黏土就可以烧成,而瓷器需要选择特定的高岭土作为原材料。

4、透明度不同

陶器的胚体即使薄也不带有半透明的效果。瓷器的胎体不管厚薄,都具有半透明的效果。

5、釉料不同

陶器分为挂釉跟不挂釉两种,挂釉的陶器釉料在较低的烧成温度时即可熔融。瓷器的釉料也分两种,可以在高温下与胎体一次烧成,也可以在高温素烧胎上再挂低温釉,第二次低温烧成。

孤独的日记本
孤独的宝贝
2025-08-22 17:16:58

瓷器和陶器的根本区别在于:

瓷器的坯体是完全烧结的气孔率很小机械强度大烧成温度较高;而陶器坯体烧结程度较差气孔率较大,烧成温度也较低,如果把瓷器打破它的断面是光洁致密的,而陶器的断面却显得粗糙疏松。

通俗地讲:

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

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

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 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