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乾隆粉彩瓷器有哪些鉴定方法与特征,怎样辨别
乾隆粉彩有一个独有的特征,即器物口部及底部都施松石绿釉。松石绿釉浅淡光润,釉面犹如粥皮,由于是一种低温彩釉,釉面常常带有细小的纹片。这一特点乾隆时首先出现后,一直延用到晚清。乾隆官窑粉彩的纹饰一般是“大内”送来的图样,主题纹饰按不同时节都有严格规定。除以粉彩绘画为主,还常加绘料彩、金彩或黑彩,或与青花、五彩、斗彩并施于一器,这种在一件器物上施多种彩或同时以各种彩绘工艺制作的乾隆粉彩,可说是集多种陶瓷工艺成就于一身,充分反映了乾隆朝制瓷工艺的精湛。
粉彩瓷装饰画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艺术中的营养,采取了点染与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绘的对象,无论人物,山水,花卉,鸟虫都显得质感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采用的画法既有严整工细刻画微妙的工笔画,又有渗入淋漓挥洒,简洁洗练的写意画,还有夸张变形的装饰画风。甚至把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姐妹艺术都加以融汇运用,精微处,丝毫不爽;豪放处,生动活泼。粉彩的绘制,一般要经过打图,升图,做图,拍图,画线,彩料,填色,洗染等工序。其中从打图到拍图,是一个用墨线起稿,进行创作构思,如绘瓷决定装饰内容与形象构图的阶段。正式绘制时的定稿叫“升图”,把描过浓墨的图样从瓷器上拍印下来叫“做图”。接着把印有墨线的图纸转拍到要正式绘制的瓷胎上去即“拍图”,这样就可进行绘瓷。
粉彩的描绘,着色技法是比较复杂细致的,一般如画,彩,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其所用工具有画笔,填笔,洗笔,彩笔,笃笔,赤金笔,金水笔,玛瑙笔,扒笔等许多特制笔。
景德镇王掌柜总结了几点乾隆瓷器鉴定特征
一、乾隆瓷器造型特征:乾隆时的瓷器,造型端庄规整,大小器物之作均甚精致,但浑厚不及康熙,秀美不如雍正。风格华丽,不惜工本,新奇的器物不可胜数。特别是小件文具和玩赏品制作甚多,精美灵巧,令人爱不释手。仿古的器型和一般琢器,承袭了雍正时的贴塑耳装饰,并更为盛行。
二、乾隆瓷器图案纹饰特征:乾隆时期纹饰内容丰富多彩,除传统的题材外,尤多封建伦理和福禄寿寓意画面。如石榴百子、百子图、五福捧寿、福寿三多、五子夺魁、五子登科、三羊开泰、八吉图、八仙祝寿、月月见喜。这些祈福求祥的内容,成为以后各朝司空见惯的装饰,广泛流行于清末。另外,赞颂和粉饰太平的纹饰,也有较多的表现。
三、乾隆瓷器胎体特征:乾隆时注重制瓷质量,瓷制精细。如果没有淘炼至细的洁白胎质,就不可能完成复杂新奇的造型和特殊精细的工艺。乾隆瓷子所以器型规整,厚薄适度,都和胎土的高纯度密切相关。从传世品看,早期的乾隆瓷,还是能保持雍正时的细润特色的;晚期虽略显逊色,但仍比晚清的优越。
四、乾隆瓷器釉面特征:青花瓷的釉面仍为青白色,民窑亦如此。其青白度深浅不一,釉面肥腴而坚致,并光润均净,偶有微度的波浪釉;也有呈色较为粉白的釉面,民窑器多见。精致的珐琅彩和粉彩器,釉面坚致,细润如脂似玉,光洁无瑕;一般彩器的釉面,釉的莹润,有的不够平净,同雍正时相比稍有差异,早期至美,晚期渐糙。
五、乾隆瓷器款识特征:乾隆官窑瓷器款识有“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大清乾隆仿古”三种,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为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明显多于“乾隆年制”四字款。“乾隆年制”楷篆均有,楷书款一般用于彩瓷上。“大清乾隆年制”楷篆均有,篆书多于楷书。“大清乾隆仿古”一般用于仿古瓷上,青花篆款为主。高足盘、高足碗、双连瓶一般是在足内写篆书六字横款。民窑款也多书“大清乾隆年制”和“乾隆年制”,只是字体不够漂亮,位置不够规则,与官窑款比较,有很大的差距。堂名款、花押款之多与康熙时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民窑青花器物上具体写明某年某月,如“大清乾隆伍拾叁年孟夏月制用春生”。堂名款主要书写在盘、碗、碟等小件器皿上。有:“和晖堂制”、“旭华堂”、“百一山房”、“澹宁斋”、“彩秀堂制”、“浴砚书屋”、“志勤堂”、“庆目堂”、“忠信堂”、“彩润堂”等。另外如“景慎堂”、“养和堂”、“彩华堂”、“避暑山庄”、“宁静斋”、“宁晋斋”、“宁远斋”、“百一斋”、“咏梅阁”、“敬畏堂”、“一善堂”、“雅雨堂”、“退思堂制”等款的瓷器制作精美,应视为官窑瓷。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粉彩瓷器博众家之长,采用点染与套色的手法,纹饰显得质感很强,明暗清晰,层次分明。同时采用中国国画的技法工笔画、写意画等,结合版画,水彩画,油画以及水彩画等,精致温润、生动活泼,这就是粉彩瓷器的优点。由于粉彩是釉上彩,所以它的彩画的永固程度不如釉下彩的长远,这也算是一个缺点和特点吧,在一个就是工艺复杂。谢谢
民国时期,景德镇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鼎盛时期,民国粉彩瓷的鉴定主要在烧造技术、图案、施彩技艺、制作工艺等方面,民国粉彩和晚清粉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道光粉彩:道光时期由于社会上流行“及时行乐”的思潮,反映在纹饰上有大量斗鸡走狗,鹦鹉,蝈蝈,蟋蟀等图案。由各种彩蝶昆虫组成的“探花及第”图案也很盛行。
同治粉彩:同治粉彩纹饰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五福捧寿,麒麟送子是常见的主题。纹饰风格进一步图案画。同治粉彩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是:人物有眼无珠,民国和现代许多仿品往往在人物眼睛中点上黑眼球,弄巧成拙了。
光绪粉彩基本吸收了前朝的传统和特征。百鹿,九桃,博古图,蝙蝠,龙凤,八仙,麒麟送子等题材仍是主体。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后,为皇室专烧制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五代、宋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粉彩瓷器是当时生产的主流。
需要注意的是:粉彩人物类的大瓶、大罐,一般称作“嫁妆”瓶,一面绘粉彩仕女婴戏,一面书墨彩诗句,有的还带干支年款及作者姓名,这类粉彩瓷器多为20年代时的作品,有的画面也很生动,也是值得收藏的。
总之,要想熟练掌握鉴定粉彩瓷器,一是闲时多看多研究。二是参加学习班,听听老师们讲授,再看看实物。三是不妨先玩出土瓷片。到一处窑址必捡一些瓷片回来,经专家鉴定后,作为标本瓷片放在家中,经常看,自然就会记着某窑瓷器的特征,以后在选购瓷器时就会用得上。四是要多看专业人士写的古陶瓷书,以及大博物馆或文博部门出版的图录等。但看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看到市场上或文物贩子的东西和某书上的图是一样的,就认为是真品把它买下,还要细看它的釉色、纹饰、轻重、款式等。五是常到博物馆、文物商店走走、看看。这些场合的东西可作为标准器物学习。
白釉处开裂现象最明显。
黄、绿釉开片较少且细小,肉眼很难辨认。
釉面以天然石英石为基础,加入氧化铝等化工原料,经熔窑熔制、水淬、晶化窑烧结、磨抛切割,而形成的一种高档人造石材。釉面具有板面平整洁净、色调均匀一致、纹理清晰雅致、光泽柔和晶莹、色彩绚丽璀璨、不吸水防污染、耐酸碱抗风化、绿色环保、无放射性毒害等优良特质。
珐琅彩瓷器和粉彩瓷器有定义区别、制作地点区别、制作工序区别、制作工艺区别。
一、定义区别: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珐琅彩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
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珐琅瓷集中西风韵于一身,彰显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粉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也叫“软彩”。粉彩是一种釉上彩绘经600-900℃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瓷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历久不衰。
二、制作地点区别:
珐琅彩瓷的主要制作地为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是无可挑剔的正统珐琅彩瓷。珐琅彩借用了景德镇最优质的白胎。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
粉彩瓷一直由景德镇御窑厂所制。它的制作程序比较普通,主要按照当时官窑瓷步骤烧制,即内务府先进行造型设计,然后送样至御窑厂进行煅烧。
三、制作工序区别:
珐琅彩的制作主要分为两步,先是在景德镇烧好素白胎或白釉瓷,后由造办处绘画珐琅彩,再经低温二次烧成。分为“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种。因为是特供给皇室的,珐琅彩瓷是清代所有彩瓷中制作最严谨的瓷器制品。
它的造型设计、制作木样实体模具、图案绘画内容、绘制人员、落款、题词内容、题词书写人员、成器,无不经过皇帝亲自筛选决断,决断后,先由宫廷画师描绘初稿,再由匠人临摹到白胎上,方可成器。
粉彩的制作工序相对简单,制作过程中,在颜料中添加樟脑油调和,在绘画前还要先打好玻璃白,方可下笔。画匠往往只画一二色,因此完整的花卉图通常需要两三人协力完成。
四、制作工艺区别:
1、珐琅彩彩色繁多,十多种不同的色,而粉彩瓷在同一器上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
2、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有立体感,用手指可摸得到而粉彩瓷是一薄薄的釉水涂上的,很平坦,摸不到凸起的感觉。
3、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出现极细的冰裂纹,并明显有玻璃质感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且无玻璃质感。
4、粉彩瓷有极美的蛤蜊光晕散在色彩的周围,而珐琅彩没有。
珐琅彩保养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凡瓷器都是易碎,使用时应该把握力度,轻轻拿起与放下,避免与硬物撞击。珐琅瓷使用前后都应该保持干燥,洁净。置于通风室内。珐琅瓷器宜放置在恒温室内,避免接触高温,不要碰到化学物品,不要用洗涤剂,酸性东西等腐蚀物品损坏珐琅瓷器。
若轻微撞击,一般细小的裂纹处可用竹木棍醮苯或彩色蜡修补。呈现珐琅的精致雅趣,大放异彩,散发着华贵却并不奢靡的绚丽气息。
粉彩瓷和浅绛彩瓷都是釉上彩瓷,不同的是: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浅绛彩不用,它是直接将淡矾红、水绿等彩色直接画上瓷胎,所以粉彩会有渲染而浅绛没有。
粉彩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浅绛的突出感极弱。清末民初时期的浅绛彩多加入了文人画的风格,而粉彩则是沿用青花的绘画风格。从磨损程度而言,浅绛彩更易受磨损,往往脱彩严重。人物或者花鸟都到了看不清的地步。粉彩由于彩料较厚,相对较易保存完好。
扩展资料
粉彩始创于1919年,主要用于绘制粉画,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明快,颜色种类繁多,在任何粗糙的表面(素描纸,黑板,石头,猫脸等等)都可绘制,笔触类似油画,作画方法类似水彩画先薄后厚,先浅后淡,上色辅助工具是纸擦笔,手指,海绵等。
早在清康熙年间,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已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彩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彩
1、形成年份不同
珐琅彩瓷的诞生要比粉彩早,珐琅工艺从中西亚传入我国,珐琅彩瓷正是在这种工艺之上发展起来的,最早出现于康熙中期,后历朝皆为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地位极高,至乾隆后期没落。
粉彩瓷创烧于康熙晚期,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时借鉴了珐琅彩的制作工艺和传统中国画的渲染技法,采用多色配置在素胎上用玻璃白打底,晕染作画,烧制而成。
2、制作程序不同
珐琅彩瓷的制作有严格的程序,一般先将经由景德镇特质的白瓷胎解运至京城,所绘制的图案,由造办处拟出,经皇帝钦定,然后再由宫廷画家绘制到瓷器上烧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皇帝的个人审美趣味,是清代所有瓷器中最严谨的。
粉彩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严格,一般由内务府设计,图案和烧制过程由督陶官来监督和安排。
3、画风不同:
珐琅彩因为一直是皇帝参与制作,所以图案奢华,取材制作要求苛刻,富有宫廷气息,是清代制瓷技艺的最高体现。
粉彩虽然说是异军突起,然而早期在珐琅彩面前没有任何优势,到乾隆后期才渐渐居上。
扩展资料:
特点
珐琅彩瓷有一个粉彩瓷所不具有的特点,那就是用珐琅彩瓷画面中的轮廓线都比较清楚,每个花朵、每片叶瓣都有明显的轮廓界限。
轮廓界限明显的原因是珐琅彩料比粉彩料具有更大的流动性,由于轮廓界限清晰,珐琅彩瓷的画面也显得特别明朗、纯净,不像粉彩瓷的画面一样略带浑浊感和粉状感。珐琅彩瓷抚摸起来会有比较明显的高低起伏的触感,而粉彩瓷抚摸起来,则缺少这种感觉。
粉彩填色之前需用玻璃白打底,也有一种说法是加入铅粉,让色彩看上去很粉嫩的。一般摸上去突出感强,尤其是雍正乾隆的粉彩,用料多,显得又粉又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粉彩瓷
百度百科-珐琅彩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