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哥窑瓷器是什么年代的

优秀的大碗
舒服的发夹
2023-03-30 13:36:08

哥窑瓷器是什么年代的

最佳答案
现代的夏天
灵巧的指甲油
2025-08-22 20:36:20

哥窑瓷器是宋代的,烧造年代为南宋中晚期,产地为浙江龙泉。“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还是中国五大名窑之一,哥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瓷器描述: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

名称由来: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一书,内库所藏“柴、汝、官、哥、钧、定”。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

瓷器特征:哥窑瓷器从色泽区分,有月白、灰黄、粉青、灰青、油灰、深浅米黄等种类。哥窑瓷最显著的特征,是釉色沉厚细腻,光泽莹润,如同凝脂;若置之于显微镜下,可见瓷釉中蕴含的气泡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间迸裂有大小不一,或密匝或疏落的冰裂状网纹,其网纹之色浅黄者宛若金丝,细黑者如铁线,二者互相交织,因而被名之为“金丝”、“铁线”。

最新回答
无私的飞鸟
开心的棉花糖
2025-08-22 20:36:20

" 哥窑 "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 金丝铁线 '"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 金丝铁线 ’“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哥窑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 考古 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史上最大的悬疑。

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 章生一 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哥窑瓷器 上布满了黄黑相间的裂纹,即“金丝铁线”,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收藏家 马未都 曾举例说,自家的一件新仿制的哥窑瓷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嘣嘣作响的炸裂声,这声响一直能持续一两年时间。釉片炸开后,粗的开片会渐成黑色,而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了,气体进去后,就氧化成了金黄色。

据专家介绍,哥窑仿品釉面有一层贼光(学术界称火光),没有传世哥窑瓷釉面上的酥光,也没有明清仿哥窑瓷釉面自然空气氧化的宝光(学术界称润光),且现代高仿哥窑瓷的金丝线就像圆珠笔在宜纸上面画了一条线一样,比较生硬,无自然晕散。收藏者一定要警惕这类假冒伪劣的哥窑仿品,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著名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曾指出,民国时期有大量伪刻“ 乾隆 御题诗”的汝、官、哥、钧、定窑作品被洋人高价买走。

哥窑收藏价值一直很高,在元、明、清各朝,仿 哥窑 的产品屡见不鲜,其数量和质量均以 景德镇 为最,其产品走向多为 皇室 和达官贵人。

妩媚的大神
腼腆的烤鸡
2025-08-22 20:36:20

宋代哥窑胎质坚细,外观好看大方,但是很多人都对于它的真伪还是鉴别不清楚,那么你知道有哪些鉴别哥窑瓷器的方法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哥窑瓷器辨别真伪的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哥窑瓷器辨别真伪的方法

1、看光泽,哥窑属于无光釉,表面呈油脂光泽,与通常瓷器的釉面的玻璃光泽截然不同。

2、看开片,哥窑开片典型特征是金丝铁线,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片纹密而不疏,曲而不直,呈不规则分布。 3、看底足,圈足底边狭窄平整,非宽厚凹凸,足之内墙深长,足之外墙浅短,难以用手指提拿起来,没有挂釉的地方,为铁黑色。

4、看气泡,哥窑器釉层厚,釉内含有气泡,像珠粒一样若隐若现,民间又“聚沫攒珠”的说法,没有气泡的哥窑肯定是假货,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最常采用的方法。

龙泉青瓷的鉴别方法

1、器形。真正的龙泉青瓷在器形上都是十分自然的、规整的,而仿品就做不到这一点。这是因为一般来说,仿烧龙泉青瓷主要仿烧的是各个时代一些比较具有代表性的青瓷,比如说白送的执壶、南宋的莲瓣碗这些,但是在仿烧的时候往往没有办法对照真品来进行仿烧,所以仿烧出来的就极其呆板、生硬、没有恰当比例。

2、胎釉。龙泉青瓷的胎釉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就是说根据时代的不同,它的胎釉是有变化的,不管是呈色、质地、色泽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仿品在仿烧梅子青或者是反粉青的时候,釉料都是用传统配方,从而做出质感非常像真品的青瓷,但是与真品相比,没有厚实感。

3、从纹饰上来看,真品的线条非常流畅,而仿烧的龙泉青瓷的刻划纹样不自然、不生动,十分生硬。

4、装烧方法。在龙泉青瓷的不同发展时期,装烧技术也是在一直改变的,在垫烧这一步上,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垫圈还有一种是垫饼,但不同的时垫烧的位置与痕迹都是不同的。比如南宋龙泉青瓷的“铁足”以及“朱砂足”都是不规则的。

官窑哥窑瓷器的特点

1. 口:官薄、口釉淌、竖向水渍,口上扬哥口厚、釉厚有横向水渍。

2. 釉:官釉亮哥釉有出汗相,官没有汗相。

3.开片:官竖线长、横线短、线方向不定,横线根粗稍细哥竖线长、横线短、竖线多左旋。

4. 胎:官薄,但坚重哥厚,没有官坚密重。

哥窑明显金丝和铁线。 鱼籽蟹爪百圾碎,胎体厚薄都可见。 粉青月白米黄色,釉面光泽如肤汗。 注解: 哥窑金丝铁线明显,泡似小小鱼籽、有蟹爪纹、俗称百圾碎、胎厚薄都有,色粉青、月白、米黄都有。釉面有肤出汗的感观。这是哥窑的最大特点,近些年有报道说窑址在浙江省乌龟山。

瓷器的清洗保养方法

●首先,普通的污渍、土锈可以用碱性的稀释后的溶液浸泡,视污渍的情况来控制浓度和时间。浸泡之后再用猪鬃或尼龙刷蘸肥皂或皂粉轻轻洗刷,再用温水冲洗,直到污渍退尽了为止。

●冬季洗刷薄胎瓷的时候,要控制好水温,以防止冷冻和遇热爆裂。

●有的瓷器的表里,因为水浸得太久,水锈黏附其上,可用上述酸性液体浸泡几天,若水锈比较厚,可用竹签剔去。

●粉彩瓷器,有的由于彩色中含有较多的铅,会出现泛铅的现象,可以用药棉蘸稀硝酸轻轻擦洗,也可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如瓷器有开片(哥窑)或冲口、裂纹之类,污渍嵌入很深,浸之不去,可用棉纸蘸淡硝酸,贴在裂纹处,稍时污渍即除,但有的娇嫩的釉彩上不宜用此法,以免硝酸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

激昂的凉面
合适的背包
2025-08-22 20:36:20
窑瓷器特征是无无光釉、“金丝铁线”的纹样、“攒珠聚球”般的釉中气泡和“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是宋代的名窑,它的胎却大多是紫黑色、铁黑色或者黄褐色。一般瓷器上面会有丝光或玉石状的光泽,但是哥窑瓷器没有,在强光照射下也不会有强烈的反射,也不会吃光,但是仍然会有那种丝绒一样的光泽,是另外一种美。釉面还会有一种自然开裂的现象,形成了独特的破裂的美感,造型也多种多样。

“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自《中国陶瓷史》。

人们控制了花纹开裂的方式,才能让哥窑瓷器呈现“金丝铁线”的纹样。在裂开的黑色花纹上,还可以交叉着红色和黄色的裂纹,让裂纹也有了不同的等级。也是因为哥窑瓷器胎体比较粗厚,在制作过程中会产很多的气泡,像小水珠一样若隐若现,从而让哥窑瓷器颜色跟上了层珍珠粉一样。而哥窑瓷器含铁量高,因此烧胚时容易出现胚胎呈紫黑色,器皿口部含量少则呈黄褐色,因此有“紫口铁足”的说法。

就是因为哥窑瓷器的这些特征,让其他文物很难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