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哥窑瓷器开片的特征

勤恳的信封
忧虑的大碗
2023-03-30 11:57:53

有哥窑瓷器鉴定,找大师

最佳答案
隐形的蛋挞
瘦瘦的音响
2025-08-23 06:15:39

一、根据文献,传世哥窑器及考古发掘,宋哥窑鉴定标准是:

1. 非白胎

2. 紫口铁足

3. 金丝铁线

4. 宋代器型

5. 气泡之密似攒珠(这与宋代以干法施釉有关)

6. 釉为失透的乳浊釉

7. 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多种。

二、 鉴定程序采用排除法:

一方面要排除明清民国仿品,或者是现代仿品(宋元以后采用是湿法施釉法,而干法施釉及紫金土配方己失传);

另一方面要确定是传世哥窑还是龙泉哥窑;或者是宋哥窑,还是元哥窑。

哥窑主要特征是金丝铁线, 紫口铁足与官窑区别主要也在金丝铁线上其他方面区别不大古文献就有官,哥不分之说

三、仿品鉴别

历史黑胎哥窑只有南宋、清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有北宋多为香灰胎。其余各朝代产品均为白胎。南宋哥窑有明显特征:底足处釉非常肥厚,形同堆脂,边缘也不整齐雍正、乾隆御窑厂仿官窑底足修削规整。胎釉结合处有一条黑线。乾隆民窑仿品为白胎,底部一般装饰有7个酱色点,以表示支烧痕。

各朝代仿哥窑特征分别论述如下:

1.宋元龙泉黑胎哥窑: 黑胎紫口铁足金丝铁线宋代器型气泡如聚沫攒珠釉色带有龙泉青瓷特征釉层为失透乳浊釉釉面有一层酥油光皱

2.非黑胎宋哥窑: 明清朝廷从民间征集品:

(1).胎质: 深灰、浅灰、土黄等胎色

(2). 紫口铁足

(3).金丝铁线

(4).宋代器型

(5).气泡似聚沫攒珠

(6).釉层为失透的乳浊釉

(7).釉色有:粉青、月白、灰青、青黄等多种;

3.元哥窑: 器物比南宋哥窑稍粗糙,胎体一般较厚重而疏松。视觉上好象火侯不够,含有一些杂质,釉面不太均匀洁净。开片零乱,不清晰,缺乏宋哥窑那种开片自然明快,井然有序的效果(宋元以前用干法施釉,明清以后用湿法施釉,在釉泡上表现不同);

4.洪武仿哥窑 (明代仿哥窑,主要集中在宣德、成化、嘉靖三朝) :胎色灰黄,胎质粗松,釉薄欠光润,开细小纹以月白色釉为主口部涂有茄紫色

5.永乐仿哥窑: 胎白轻薄, 釉肥细洁光润,片纹开裂较大

6.宣德仿哥窑: 釉色通常呈谈黄,灰白(月白)色釉面略带油腻感釉表有象明代白釉桔皮皱纹,但与宋代哥窑釉面特有酥油光皱不同没有紫口铁足特征,底足涂抹了一层酱紫釉,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片大小分布不均匀纹路僵直颜色浅淡气泡具有宣德瓷器特征。

7.成化仿哥窑: 胎质细腻白净,釉质肥厚晶莹,玉质感较强,器口与器足有的施酱色釉有的没有有的光亮,有的则无光泽开片有大小,呈金丝铁线状,纹路僵直分布不均匀。

8.嘉靖仿哥窑: 水平较高,胎体厚重欠规整,胎白粗松,釉面有光亮和不滋润现象黄釉多开大片,灰白釉多开小片,片纹色黑。

9.明代民窑仿哥窑:集中在成化,嘉靖二朝其特征是: 釉色呈暗黄色,釉面平滑光润,纹片稀疏,纹线清晰而僵直足端裹釉,足底没有露胎处,修胎不规整多数为宜兴欧窑作品

10.清康熙仿哥窑,此时工艺水平提高造型庄重规整胎质白而坚细釉面莹润玻璃光泽强有的刻有中丞二字,为郎窑作品

11.雍正仿哥窑(清朝雍正、乾隆仿的最好,可以乱真,用黑胎):雍正仿哥窑胎质为铁灰色,外表有油亮光泽,釉面有宋哥窑那种玉质感,但缺宋哥窑那种酥油光泽。开金丝铁线,但铁线较多,金丝较少。开片纹路多数僵直,不如宋哥窑在小区域也有曲折变化。

12.乾隆仿哥窑:基本上是雍正朝延续,开片欠细碎,开片中铁线较多,金丝较少。纹路多数僵直,在小区域曲折变化欠佳。

13.嘉庆、道光、咸丰三朝制瓷工艺低下,显露粗糙之气,胎质为白胎釉质多松懈肥厚,釉面不够均匀干净。有波浪釉特点,器口涂抹酱黄釉,底足涂抹黑色釉。

10.同治、光绪、宣统三朝: 有些精品不再有波浪釉,釉面疏松,紫口铁足靠涂抹,名为仿,却己是有名无实。

11.民国仿品: 又兴起一个高朝。清未民国初,因英、法、日、德、美大肆收罗中国瓷器。涌现出一大批仿古能手,其品种之齐全,数量之多超出任何一个朝代。这个时期仿哥窑釉色只有粉青与月白二色,没有紫口铁足特征。上釉采用湿法上釉法,从气泡上及胎质上可以区别。

12.现代仿品以景德镇叶宏明等人为高仿, 虽然仿制了黑胎哥窑及官窑,但其包浆、开片、气泡及玉质感是无法仿的。其他造假者是白胎,与南宋哥窑己不可同日而语,相差甚远。(注意了!)

四、根据考古发现及传世品情况分折,宋,元哥窑特征如下:

一. 器型有: 贯耳弦纹壶、贯耳八方壶、胆瓶、贯耳瓶、莲辨瓶、三足炉、鱼耳炉、绳耳炉、五足洗、三足洗、花口洗及各式碗、盘杯、碟等。

二.胎质有:瓷胎、砂胎二种;胎骨:有厚有薄;胎色有:黑色、深灰、灰色、土黄色等几种。

三.釉色有: 1. 灰青; 2. 月白; 3. 粉青 ;4. 炒米黄 。釉层失透乳浊。

四.开片有:1. 金丝铁线 (文武片),;2. 鱼子纹片,纹片十分细小; 3. 百圾碎片,大小参差错落;4. 牛毛纹片,为大开片里有细小如牛毛状小开片。除土黄胎者外,均有“紫口铁足”特征。

五.气(釉)泡:用40倍显微放大镜观察,釉泡如聚沫攒珠状,俗称唾沫状釉泡,层次分明,通透,大中小气泡有序分布。

总之,哥窑瓷器的鉴定与其他瓷器的鉴定一样,是一种综合能力,多种技巧具体表现。

要采用5合1鉴定法即(1. 目测法2. 比重法3. 气泡法4. 比色法5. 气味法及听音法等手段),光靠目测法是不够全面的,再用排除法来最后决定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