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景德镇有汝窑瓷器吗

羞涩的太阳
顺利的大碗
2023-03-30 10:22:45

景德镇有汝窑瓷器吗

最佳答案
畅快的火
标致的人生
2025-08-23 20:47:38

德政有汝窑瓷器吗?没有景德镇瓷,汝瓷,钧瓷,哥窑,官窑是当时中国的几种烧造谣气瓷器的几个有名的不同风格的烧窑技术,景德镇瓷是有他的独自特点,乳摇呢,是在河南汝州宝丰这一代的汝窑瓷器,他有他自己的特点,它烧造的瓷器很多都有那种冰裂纹,自然的裂纹,当时进贡皇帝的朝廷的一种比较贵重的独特的瓷器

最新回答
柔弱的溪流
无心的云朵
2025-08-23 20:47:38

       汝瓷位列中国五大名瓷之首,因产于河南汝州而得名。汝瓷的器型有盘、碟、洗、瓶、尊,一般尺寸较小,故有“汝窑无大器”之说。汝瓷,是中国陶瓷史上的华美乐章。

   汝瓷其釉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汝瓷以名贵玛瑙入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汝窑为魁”

      高古的瓷器,是以汝窑为首,就是汝窑是一座颠峰,无可替代的。汝窑并非仅仅是宋徽宗指定的那二十几年。只是到了宋代末期,他极端地推崇汝窑,在原来民间汝窑的窑子范围内另外建了一个窑专做官窑,我们叫汝官窑。建了汝官窑的同时他又建了一个北宋官窑,也是追求天青釉。

       天青釉的汝窑,其优点和特点有很多,我们简单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和认识“天青釉”的汝窑。

一、天青釉的古人描述。

五代后周柴世宗批语:“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

宋·周密《咸淳起居注》清说郛本:“淳熙六年(1179年),太上太后幸聚景圆赏牡丹,剪好色样者千朵,安置花架皆是水晶及天晴(青)汝窑金瓶。”

《景德镇陶录》曾对景德镇的天青特点做了说明:“汝窑瓷色,镇厂所仿者色青而带蓝光,非青碧之影青也。”

《肆考》:“谓汝窑瓷色如哥而深,则误认青为碧解矣。不知汝瓷所谓淡青色,实今之好月蓝色。”

二、天青釉的视觉效果。

柏采窑的天青釉汝窑釉面呈“青如天,明如镜”。在光线较强的条件下,看到的釉面是呈淡蓝色的色泽;在光线较弱的条件下,看到釉面是呈灰蓝色的色泽。

三、天青釉的触摸效果。

用手触摸天青釉汝窑的釉面,其釉面的感觉效果与豆青釉的汝窑釉面相类似。

四、天青釉的突出特征。

追求汝窑的“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的意境效果,以及追求体现汝窑的“鱼鳞开片”、“持续开片”、“蝉翼纹”和“冰裂纹”等汝窑特征。

五、天青釉的釉色特征。

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宋代主要是铁的呈色。

现代的柏采汝窑所烧造的天青釉汝窑,采用铁的化合物为着色。

六、天青釉的开片特征。

1、“鱼鳞开片”很明显突出,鱼鳞开片是鉴赏汝窑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鱼鳞开片”是指产生开片的釉面表层的断裂面,即釉面表层断裂的“切面”与坯体是形成45度以下的钭角。

2、“持续开片”,谓“持续开片”是指出窑后的汝窑器皿,在日常的护养和使用过程中,还会逐步地、渐进地和缓慢地不断开出新片纹。

七、天青釉的开片纹路。

1、“蝉翼纹”和“冰裂纹”的开片纹路,蝉翼纹和冰裂纹也是鉴赏汝窑的重要特征之一。开出的纹路线条相交叉连接,形成网状的开片纹路效果,如冰层开裂,似蝉翼之网。此称汝窑开片纹路的完美之最。

2、“开片纹路”的外突感和立体感很强,是汝窑开片的淋漓尽致表现。由于天青釉具有很好的“青如天效果”、“明如镜效果”和“鱼鳞开片效果”,使得与坯体呈45度以下的釉层开片断裂面,所形成的汝窑开片纹路,比较清晰明了和晶莹剔透。

3、“开片纹路”的若隐若现效果,是鉴赏汝窑的最高享受。当“鱼鳞开片”与“天青釉”完美结合后,所形成的开片纹路,在我们转动手中的汝窑器皿时,釉面上的开片纹路呈“若隐若现”的状态。当我们的视线与汝窑坯体形成45度以下的角度时,开片纹路将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或变细;当我们的视线与汝窑坯体形成45度以上的角度时,开片路将在我们的视线中显现或变粗。

这是我们四川的一位藏友的珍藏,汝窑天青釉双耳花口瓶,通体施天青釉,釉汁肥润莹亮,支钉露胎处呈香灰色,为汝窑用土典型特征,现在要出手,有想要的可以联系我了解具体情况。联系方式见评论第一条。

着急的金毛
大气的蜻蜓
2025-08-23 20:47:38
2. 汝瓷产生之前南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汝瓷产生之前,青瓷已经历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南北各地青瓷窑口积累有不少工艺技术经验,为汝瓷产生奠定了重要基础。

2.1 汝瓷产生之前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浙江绍兴古称越州,是青瓷的原产地,称越窑。该地盛产“高硅低铝”质瓷石,可以在1150℃-1250℃范围内烧成瓷器。越窑于东汉末年率先烧出青瓷后,并在之后数百年间长期引领青瓷发展,是南方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青瓷窑口。越窑青瓷的釉面光泽感强,但釉层薄且透明,釉中铁的还原率不高(在40%-45%之间),釉色黄绿。中唐以后随着饮茶之风兴起,青瓷茶具需求量大增,促进了越窑青瓷工艺的发展,唐中期至五代是越窑青瓷的鼎盛期,工艺技术发展快水平高,烧制出了专供官方使用的高品质青瓷“秘色瓷”。秘色瓷釉中铁的还原率高达55%,釉色青绿。秘色瓷釉的高还原率得益于密封匣钵工艺营造的强还原气氛,这是越窑工艺上的重要创新,汝瓷对此多有借鉴。越窑青瓷“釉”薄且透明,适合刻划印塑与釉相结合的综合性装饰手法。越窑的工艺技术和装饰手法影响了南北方许多青瓷窑口。

2.2 汝瓷产生之前北方青瓷窑业的发展概况

北方青瓷烧成年代晚于南方,这与北方“高铝低硅”质制瓷原料有关,这种原料需要较高的烧成温度(超过1300℃),烧成难度大。汝瓷产生前,北方最重要的青瓷窑口是耀州窑。耀州窑地处陕西耀县,宋代称耀州,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受越窑影响很大,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有“耀州青瓷器谓之越器,以其类余姚县秘色也”。北宋是耀州窑制瓷技术进步最快、青瓷品质最高的时期,烧成温度高达1300℃以上,能烧出光泽度透明度好的橄榄绿釉刻印花青瓷,整体风格与越窑刻花青瓷类似[1],橄榄绿釉的铁还原率在60%左右。耀州窑青瓷因品质精良被北宋朝廷选为贡瓷,影响广泛,是北方许多窑场竞相模仿的对象。河南中西部地区窑场深受耀州窑影响,也烧制刻印花青瓷,被划归耀州窑系青瓷,有邓窑(内乡窑)、禹州窑、临汝窑、新安窑、宜阳窑等[2],其中临汝窑是汝窑的母体。

3. 汝瓷的产生与创新

河南是北宋重要的产瓷区,汝瓷出自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村,宋时宝丰属汝州(原临汝县),故称汝窑。汝瓷的产生是继承融合南北青瓷工艺技术进一步创新的结果。

3.1汝瓷的产生受越窑和耀州窑的影响

越窑与耀州窑对汝瓷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越窑曾长期引领青瓷的发展,秘色瓷是越窑烧制的顶级青瓷,汝瓷传承了秘色瓷的釉色和烧成工艺。北宋徐竞在《奉使高丽图经》中说“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文中“古秘色”就是越窑秘色青瓷,说明汝瓷和秘色瓷釉色十分接近。晚唐五代越窑使用了密封匣钵工艺,以增强匣钵内的还原气氛提高铁还原率,烧制出了釉色青绿的秘色瓷。密封匣钵装烧工艺被汝窑所采用,可见二者在工艺技术上有传承关系。

由于制瓷原料和地理位置接近,北宋时期,河南地区出现了诸多模仿耀州窑刻划花青瓷的窑口,临汝窑就在其中。这些窑口之间产品竞争激烈,工艺技术交流频繁,发展迅速。北宋中期之前,官方用瓷多为越窑青瓷与定窑白瓷,北宋中期后,越窑逐渐衰落,定窑因采用覆烧工艺,器口多涩边不堪用,官方需要找到新的替代品,地处汴京附近的河南青瓷窑口进入官方视野,汝瓷在此背景下产生。南宋叶寘在《坦斋笔衡》中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根据这段文献资料可知,汝窑脱胎于临汝窑,是在临汝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产品(汝瓷)出色,被官府选为贡窑,而临汝窑属于耀州窑青瓷体系。

3.2 汝瓷在釉色与工艺技术上的发展与创新

因成为官方贡瓷,汝窑在越窑、耀州窑的基础上对青瓷釉色进行了创新,创烧出“天青釉”。天青釉的铁还原率高达72%,呈蓝色乳浊状,釉面光泽柔和,质感如玉,具有含蓄高雅的宋代审美气质。为了烧制出天青釉汝瓷,汝窑工匠对青瓷工艺技术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和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创制了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二是改进了窑炉结构和装烧技术。三是对烧成温度和气氛的有效控制。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就是先将成型泥坯低温(800℃左右)素烧,增强坯体机械强度,方便多次施釉增加釉层厚度,烧成后釉色匀净,玉质感强,釉面缺陷少。温度和气氛是烧成技术的关键,为了控制好窑炉温度,汝窑新创制了一种窑室面积较小的椭圆形小窑,并采用密封匣钵装烧工艺提高铁的还原率[3]。天青釉的乳浊感与烧成温度密切相关,烧成温度要控制在1150-1200℃之间,否则釉就变透明。为了精准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汝窑工匠采用了火照和插饼技术,帮助观察烧成效果,确定升温、保温和止火时机。这些工艺技术上的创新与改进是成功烧制天青釉汝瓷的重要保障。天青釉的出现让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不用借助“刻划画印塑“等其它装饰手法,出现了单纯以釉装饰的素面汝瓷,颠覆了以往透明釉青瓷的综合装饰手法。素面汝瓷的釉色纯净,质感如玉,与器物造型相得益彰,被认为是最具有辨识度的汝瓷。图1是北宋天青釉素面汝瓷作品。

图1北宋汝瓷三足弦纹炉

4. 汝瓷的影响

汝瓷的出现反映出在青瓷发展过程中,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青瓷品质日益精良,青瓷材质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直接促成了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成功烧制,并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

4.1汝瓷对北宋官窑青瓷和钧瓷的影响

汝瓷出现后,史书记载北宋官府曾于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自置窑场烧制青瓷,称北宋官窑,但至今没有找到窑址,只能从传世官窑作品来推断它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特征。北宋官窑青瓷釉色有三大特点:一是乳浊不透明,质感如玉的粉青釉;二是口沿釉薄露出胎色,底足不施釉露出胎色,称紫口铁足;三是深浅不一的冰裂纹开片釉,称金丝铁线。紫口铁足、金丝铁线与玉质般的粉青釉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端庄刚劲的艺术审美特色,丰富了官窑青釉的质地,如图2的北宋官窑弦纹瓶。陈万里先生曾对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汝窑青瓷和北宋官窑青瓷作比较,发现二者的釉色非常相似,工艺技术上呈现出一脉相承的关系,推断北宋官窑烧制的青瓷离不开汝窑工匠熟练的制瓷技艺[4]。

图2北宋官窑弦纹瓶图

钧瓷是北宋末年在河南禹州烧制成的一种高品质青瓷产品,钧釉的主要呈色剂仍是铁,铁还原率与汝瓷类似(70%以上),同时含有少量铜(铜还原后呈红色),钧釉特点是大面积青蓝乳光釉面上分布着一块或几块紫红色斑,被称作“窑变”,钧瓷以“窑变釉”著称,是以“釉”为审美主体的又一种青瓷样本。钧瓷的出现受汝瓷影响很大,禹州和宝丰地理位置接近,汝瓷出现后,禹州一些窑场对汝瓷工艺技术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模仿,采用本地原料烧出了钧瓷。1975年,河南省博物馆对禹州钧台窑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钧台窑是一个综合性窑场,窑区内既烧制汝瓷,也烧制钧瓷,钧瓷工艺采用了汝窑首创的先素烧后釉烧的二次烧成法与厚釉技术[5]。2001-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与河南考古研究所共同发掘了禹州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现刘家门钧窑的工艺技术手法与汝窑一脉相承。

4.2 汝瓷对南宋官窑和龙泉窑青瓷的影响

汝瓷对南宋官窑青瓷有着重要影响。北宋末年,汴京官窑随北宋政权的覆灭而终结,政权南迁后在杭州另立新窑,称南宋官窑。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对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间的传承关系有如下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随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 ...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另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也”。从这段文献资料中可知,汝窑、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在制瓷技术上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史料记载的这两座南宋官窑遗址现均已被发现。学者们对宋代官窑青瓷样本进行了大量技术分析和实验性复制,以验证文献记载。1981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与河南开封工艺美术实验厂合作,采用河南当地制瓷原料对北宋官窑进行复制。复制依据是按照北宋官窑在技艺上受汝官窑影响,而后该技艺又传到南宋官窑的这一承袭关系,以汝官窑青釉瓷和南宋官窑青釉瓷的研究分析结果作为参照,结果是复制出的粉青釉瓷胎釉显微结构与传世北宋官窑青瓷十分相似[6]。

汝瓷通过南宋官窑间接影响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龙泉窑是浙江地区继越窑之后最著名的青瓷窑口,中心窑址在浙江龙泉,故名龙泉窑。早期龙泉窑青瓷作品类似越窑,南宋中期后,龙泉窑青瓷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明显不是自身传统工艺演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直接受另外一种文化影响所至,这一影响来自南宋官窑[7]。南宋官窑制瓷技术对龙泉窑的影响已为考古资料所证实。南宋龙泉窑调整了釉料配方,采用二次烧成与厚釉技术,烧出了粉青釉、梅子青釉青瓷,两种青釉的铁还原率在75%以上,玉质感极强,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了巅峰。

明清时期,青花瓷、釉上彩瓷和各种颜色釉瓷兴起,青瓷衰落,但汝瓷仍具有持续的影响力,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御窑厂曾沿用汝瓷的釉色特点和工艺技术路径仿制了不少汝瓷器,是明清青瓷的代表性作品。

5. 结语:

汝瓷在青瓷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汝瓷出现之前,青瓷釉色青黄,釉层薄且透明,多采用综合性装饰。汝瓷的出现是对南北方青瓷工艺技术传承和创新的结果,汝瓷创烧的天青釉质感如玉,青瓷材质本身的审美性凸显。汝瓷对青瓷审美的重新定位及其工艺技术路径,影响了北宋官窑、钧窑、南宋官窑、龙泉窑等一系列以“釉”为审美主体的青瓷。

迅速的黑夜
鳗鱼草莓
2025-08-23 20:47:38
现在生活中的瓷器是比较受欢迎,而且在购买瓷器的时候,人们都知道好多瓷器就是汝窑瓷肌,对于这样的瓷器,当人们在进行购买的时候,要知道汝窑瓷器的特点问题,另外对于瓷器的分类有哪些也是要了解,这样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好的选择。

现在生活中的瓷器是比较受欢迎,而且在购买瓷器的时候,人们都知道好多瓷器就是汝窑瓷肌,对于这样的瓷器,当人们在进行购买的时候,要知道汝窑瓷器的特点问题,另外对于瓷器的分类有哪些也是要了解,这样能够帮助人们做出好的选择。

汝窑瓷器的特点?

一、胎色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釉色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温润 古朴 ,光亮莹润,釉如堆脂,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为主要特征。视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 长虹 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汝州张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滋润,手感如玉。有青如天、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征。

三、支钉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高濂的《遵生八笺》说汝窑“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张公巷的器物呈圆形支钉。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一带汝窑器多无支钉痕,个别碗、套盒、凹足钵、洗、器盖等用垫饼支烧工艺。

瓷器的分类有哪些?

一、景德镇窑:景德镇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之一,宋代六大窑系,诞生于今江西省景德镇,景德镇窑从唐代开始就烧制青瓷,到来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景德镇的瓷釉色白而略带青味,色调给人以清新爽快之感。

二、汝窑:汝瓷是宋代汝窑烧制的青瓷统称,也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汝窑创烧于北宋晚期,是宫廷的御用瓷器。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这种青瓷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美丽异常。

三、钧窑:钧窑是中国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为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创始于唐,兴盛于北宋,以后历代都有仿造。器型以碗盘为多,钧窑胎质细腻,釉色华丽夺目、种类之多不胜枚举,采用简单的工艺处理,却达到了给人以美感的艺术效果。

汝窑瓷器的特点,上述文字已经给您做出的介绍,看过之后,人们都应该已经有所了解了,就是因为有这么多的特点,所以说才更受人们的欢迎,另外对于瓷器的分类有哪些,这么多的分类能够满足人们对于刺激的需求,但是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质量。

无限的水池
幸福的大地
2025-08-23 20:47:38

汝窑三大品牌:御邻、文韵、淹木。

一、御邻

御邻品牌创立于2017年,目前御邻经营的产品覆盖到寿桃壶,婚庆盘,竹制茶海,梅子茶,茶水车,加热炉,茶杯,红花梨木,柯木,竹雕,半月壶,石竹茶,黑白画,金瓜壶,朱泥,石瓢壶,洗石笔,梨形壶,果斗,潘壶等行业。

二、文韵

文韵陶瓷品牌隶属于景德镇市文韵陶瓷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诚信经营、共同发展、科技创新、关爱社会的经营宗旨,坚持以诚信、品质、分享的服务理念,致力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三、淹木

淹木品牌创立于2017年,品牌淹木主营的产品有:彩陶,茶叶壶,三泡台,彩砂画,手工壶,玻璃锤,会议杯,盖碗茶,茶艺炉,花草茶壶,茶杯盖,老铁壶,内胆杯,茶玩,玲珑杯,木礼盒,功道杯,泡手碗,白玉瓷,快速壶等。

汝窑介绍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

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

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宋、元、明、清以来,宫廷汝瓷用器,内库所藏,视若珍宝、可与商彝周鼎比贵。

漂亮的钢笔
懦弱的唇膏
2025-08-23 20:47:38

汝窑天青釉。和国民瓷器青花瓷不一样,汝窑在民俗,很有可能好多人真不知道。但只需对古代中国瓷器略微有熟悉得人心里。汝窑瓷器都不容置疑是一种虚怀若谷的影响力。明清时期,就已有谚云:“家有千金,不如汝瓷一片”为什么这么昂贵由于,它便是我国古代陶瓷造型艺术的巅峰尽管,它仅仅超低温软塑瓷。那样,为何这是中国古代瓷艺的巅峰呢?

汝窑瓷器的身上反映的是古时候中国思想史和审美观念的真谛。故此,空前绝后,无出其右,是为巅峰。大家看来汝窑瓷的家世。我们说的汝窑,严格说来,应当叫“汝官窑”传奇这是造型艺术皇上宋微宗一声令下造就出去的传奇当重臣请宋微宗标示要烧出什么口袋黑白的瓷器时宋微宗皇帝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样色调做未来”什么是“雨过天青云破处”的色调?

市井传闻,宋微宗一日梦到天降大雨,不一会儿却云开日出。一觉醒来以后,宋微宗感觉心情烦闷,立刻赋诗一首,并把烧制官叫到面前,指令他烧造出如同青霄云朵一样的瓷器。在宋微宗的指使下,汝窑产出率了一种天青釉的瓷器。这类天青色釉层近看不冷不热,远看也无甚新奇。但是天青色汝窑,却宛如蓝天白云草地般平静清雅,别具一格,总体完美无瑕。凭着此类优秀作品,汝窑不但位居“宋代五大名窑”居首,更象征着我国瓷器的最顶峰大成者。

无论如何,靖康之变后,宋代建都杭州临安,浙江省两个窑口龙泉窑、越窑,便成为了皇家供品。龙泉青瓷有很大的后来者居上之意,不但替代了越窑变成宋代更为知名的瓷器窑口,同时销往国外。直迄今日,景德镇市还持续烧造龙泉青瓷,由于其物美价廉,销售量都是节节攀升。

俏皮的雪糕
殷勤的戒指
2025-08-23 20:47:38

汝窑是五大名窑之首,也是青瓷之魁。如今汝窑国内的四大产地:

1,河南汝州。是全国汝瓷大产区,以天青釉,卵青釉,豆绿釉为主。各种花瓶摆件为主。文化依托张公巷窑遗址。

2,河南宝丰清凉寺。釉色相比之下最为接近北宋汝窑,现代工艺品仿古件,可以假乱真。工匠精神的作坊生产大量存在。仿古器为主。文化依托《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展览馆》《中国宝丰汝窑博物馆》。

3,福建德化。工艺精美,创新造型丰富,机械程度高,产量大,产品性价比高。

4,江西景德镇,品类丰富,全国汝窑集散中心,品牌较多,多为生活用瓷,茶具为主。

汝窑的历史

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有两部分,其一于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为宫廷烧御用瓷器。釉滋润,天青色,薄胎,底有细小支钉痕。宋人评青瓷以汝窑为首位, 明清两代品评宋代五大名窑时, 也列汝窑为第一。此窑烧瓷时间较短,南宋时已有“近尤难得”记载。属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

明代前期景德镇德御厂曾一度仿烧,清代雍正、乾隆时更有年希尧、唐英等督窑大量仿烧,但鲜有乱真者。临汝严和店、轧花沟、下任村三处遗址烧制民间用青釉瓷器,现称“临汝窑”,系汝窑中一部分。

炙热的老鼠
害羞的砖头
2025-08-23 20:47:38

汝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如下:

汝窑瓷器特点为香灰色胎,汝窑瓷器古朴稳重,典雅大气,多为宫廷陈设之器、文房用器和日常生活用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最为重要的是,汝窑瓷器胎土淘练得十分精细,胎骨坚实,呈香灰色,胎壁较薄。

汝窑瓷器鉴别方法:汝窑瓷器的辨伪方法可以参考以上的基本特征,但是除此之外,芝麻钉痕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辨伪方法。北宋汝窑瓷器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其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支钉痕为白色,这说明当时古人制作支钉时所选用的瓷土是最优质的瓷土。现代仿品的支钉痕通常要比真品更大一些,甚至如绿豆般大小,而且多制成圆点形状。

汝窑简介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落寞的故事
愤怒的钢铁侠
2025-08-23 20:47:38
汝窑瓷器的胎都较薄,盘、碗、樽、洗等器物的壁与底几乎等厚,这一点与同时期的其它汝窑不同。洗、碗、盘、茶盏托的圈足均向外撇,这种做法系模仿当时同式样的金银器,是受浙江越窑和陕西铜川耀州窑青瓷的启发,在其它瓷窑中比较少见。

明代高濂撰《遵生八笺》卷十四“论官哥窑器”曰:“汝窑,余尝见之……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对照实物看,高氏说法基本正确,只是“芝麻花”一词用得不够准确,绝大多数汝窑盘、碗、碟、洗樽、注碗等的外底均留有芝麻粒大小的、芝麻粒形状的五个或三个支钉痕,系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所致。支钉等距离栽放在圆形泥饼或圆形泥圈上。应注意的是椭圆形水仙盆例外,其椭圆形底部有六个支烧钉痕,因为不管三个还是五个支钉,在椭圆水仙盆底上都无法摆放平衡。汝窑瓷器并不都采用“裹足支烧”,其瓶、盏托、熏炉、碗等采用垫饼垫烧者,圈足底端均无釉露胎。

支钉支烧的作用无非有二,一是因汝窑瓷器施釉裹足,不可能用垫饼垫烧,否则烧成后垫饼与器物的底足会粘连在一起而是为防止器物塌底。考古发掘证明,五代时期湖南岳州窑和陕西耀州窑已使用细小支钉支烧瓷器,汝窑可能受到它们的启发。

北宋汝窑青瓷碟底部“蔡丙”款和芝麻钉痕

在器物的凸棱、口沿或弦纹凸起处,釉层较薄,致使香灰色胎在极薄的淡天青色釉掩映下呈现肉红色。而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釉内气泡时,可以看到气泡大小不一,略显稀疏,所谓“寥若晨星”。有学者认为汝窑瓷器釉内气泡“如星斗有距离地分布在全品上”,且“气泡比官、哥的大,而明亮如珠”。

南宋周辉撰《清波杂志》(卷五)云:“辉出疆时,见彼中所用定器,色莹可爱……又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油(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说明汝窑瓷器釉中加有玛瑙粉末。有人将汝窑青釉中加玛瑙粉末一事看得很神秘,其实并不神秘,因为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而瓷釉的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故在釉中加入玛瑙,并不会改变釉的性质。因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当时的窑工并不值得瓷釉和玛瑙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窑工之所以要在釉中加入玛瑙,可能主要是好奇心所驱使,因使用天然矿物配成的瓷釉烧成后能呈现美丽的青色,而玛瑙属于天然美石,窑工自然会想象在釉中加入玛瑙有可能使釉变得更加美丽。

在一部分传世汝窑瓷器的外底錾刻有“奉华”、“蔡”、“寿成殿皇后阁”、“乙”、“丙”等铭文,其中“奉华”、“寿成殿皇后阁”是汝窑瓷器进入宋代宫廷后,由宫廷玉作匠师镌刻于器物底部。“奉华”是“奉华堂”用器的标志,“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蔡”字则是物主的姓氏,有人认为可能是当时权臣蔡京用器的标志。而“乙”、“丙”则是清代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将宫中所藏古董分成“甲”、“乙”、“丙”等级别后,命宫廷玉作匠师将字刻于器物外底。除此之外,汝窑瓷器上几乎再无其它款字或铭文。

汝窑青瓷中有些器物属于该窑所持有,不见其它瓷窑产品,如椭圆形水仙盆、椭圆形碟、狻猊出香、腾龙出香等。有些器物造型则在宋代其它瓷窑中也有所见,体现出共同的特征,如茶盏及托、酒盏及托、罍子、玉壶春瓶、三足弦纹樽等。但没有比较久没有鉴别,总体来说,与其它瓷窑想必,汝窑制瓷工匠对器物形体、制作工艺、釉质釉色之讲究最为苛刻,可谓用尽心机,几乎达到让人无可挑剔的完美境界。

后仿汝窑(釉)瓷器的鉴定要点:

作为一代名窑,自明代以来,汝窑瓷器一直受到人们的热捧,明代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一开始仿烧汝釉瓷器,清代雍正、乾隆、道光各朝也都有仿烧,但明清景德镇御窑厂所仿汝釉瓷器只是模仿汝窑瓷器的釉色,基本不模仿造型。

真正对汝窑瓷器进行全面仿制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河南汝州、宝丰都在仿制。但迄今为止,仿品很难达到乱真,在造型、釉质、制作工艺方面仍存在一些缺憾。

造型方面。仿品显得呆滞,缺乏神韵。尤其采用注浆成型者,更是缺乏神韵。所仿汝窑三足弦纹樽往往胎体过厚,为什么不将胎体做薄些?答曰:胎体做薄了极易变形。看来还是胎的配方存在问题。另外,臆造的器型也很多,尤应引起注意。

釉质方面。仿品的釉质很难达到与真品完全一致,往往带有乳浊感,普遍偏于“钧釉”,釉色也多偏。釉面不是无开片就是开片无不及而过之。

制作工艺方面。支钉痕不是过大就是过小,钉痕的颜色往往过白。

还见有在仿品上錾刻乾隆皇帝御制诗者,只要看看真正汝窑瓷器上所錾刻乾隆御制诗,就会发现仿品上所錾刻的御制诗字体根本达不到乾隆时期刻字水平。至于在仿品包金镶银者,更是属于别出心裁之作。

安静的小海豚
震动的发卡
2025-08-23 20:47:38
  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烧制的天青色汝窑瓷器,天青色釉面清淡含蓄、不温不火、温润如玉、冰裂纹润如水深得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喜爱,被后人推为“五大名窑”之首。在古代的烧造技术水平下,由于烧造时间短难度之大,汝窑瓷器在南宋时期已有“近尤难得”之记载,流传至今的产品数量更为有限,从公开发表的情况看,传世完整器不足百件,汝窑瓷器以其极高的审美价值和传世稀少而备受世人瞩目。物以稀为贵,汝窑器堪称一绝,人人都想拥有一件汝窑器的现代,高仿汝窑器层出不穷,下图为高仿汝窑花纹盘,仅供欣赏!

如果我们有一双“火眼金睛”的眼睛,就会少买到不买上图这样的高仿汝窑器,其实目测对比法可以让我们练就这样的法眼。古汝窑釉面经过时间的积累,与周边的物质环境发生了物理化学的作用,并且自身釉面分子间做收缩运动,致使古汝窑釉面结合的越来越紧致、细腻和玻璃光感强;形成了古汝窑釉面材质老化老光特征,是符合自然社会思维发展规律的,古汝窑釉面材质老化的共性特征,釉面材质老化的老光是景德镇仿汝窑古瓷特征仿不出的,古汝窑釉面材质老化--看老光是目前唯一的鉴定法宝,通过目测对比法就可以鉴别新老,不需要依靠高端复杂的仪器设备来鉴别。

  一切事物大道至简,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目测对比鉴别汝窑的新老法,看汝窑釉面材质老化共性特征--看老光,把光反射到眼中体现在汝窑老化釉面的点光光圈起来,缩小局部看点光,老光光圈内密密麻麻的不规则的“猪毛孔”,一点点的是坚挺的、聚光的、细腻的、有厚度感的;新仿汝窑器釉面的点点毛孔看起来干的、散的和薄的。

  北宋汝窑年代之久,釉面材质老化特征明显,釉面横向纵向收缩的越来越紧致细腻,形成了水润如冰的玻璃光感釉面,古汝窑老化的玻璃光感釉面看点光是坚挺的、聚光的、细腻紧致的和有厚度感的;仿汝窑玻璃光釉面看点光是散的、干的、薄的、不细腻紧致,这个是符合现代特征的,新仿汝窑瓷釉面没有经过时间的沉淀,釉面没有得到收缩运动,它的点光只能看起来松散,不细腻紧致。通过新老目测对比法很好区分,下面让我们欣赏北宋汝窑新老对比图,欢迎您的随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