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乾隆珐琅九龙大罐圈足有平底的吗

大意的太阳
细腻的人生
2023-03-30 07:57:45

乾隆珐琅九龙大罐圈足有平底的吗

最佳答案
羞涩的砖头
矮小的大侠
2025-08-24 21:54:10

乾隆珐琅九龙大罐圈足有平底。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清乾隆年间景德镇御窑烧造,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高86.4厘米,口径27.4厘米,足径33厘米。洗口,长颈,瓜棱鼓腹,胫部内收,圈足外撇,颈部一对夔龙耳。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各种釉彩大瓶,集各种高温、低温釉、彩于一身,素有“瓷母”之美称。反映了乾隆时期瓷器制作技术的高度水平,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

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可见瓷胎洋彩在雍正时已开始烧造。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来看,瓷胎洋彩瓷器大都制作于乾隆六年(1741年)之后,系在当时由督陶官唐英督理的景德镇御窑厂内制作完成。这种洋彩瓷器深受乾隆帝的喜爱。

乾隆十三年(1748年),年已六十六岁的唐英接到乾隆帝的旨意,负责烧制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唐英广泛派遣得力助手去哥窑、汝窑、钧窑、定窑、龙泉窑、湘湖窑等全国各大名窑搜罗配方或瓷片标本,或者仔细研究古代文献的相关记述,然后反复研制、试验,烧制成功。

最新回答
朴实的狗
粗暴的月饼
2025-08-24 21:54:10

造型规整,比例适宜,外观曲线虽不及雍正时的优美,但仍比嘉、道时期的隽秀,小件器物尤为精致。前期器型和雍正时样恰到好处,后期则显呆滞。此后各朝的造型风格,除嘉庆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样夕长余者皆 为依次递减,每况愈下。

瓷器——时代确切,遗存稀少,在艺术上或工艺上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有年款或确切出土地点可作为断代标准的造型、纹饰、釉色等能反映时代独创风格和浓郁民族色彩的有文献记载的名瓷、历代著名窑别的代表作元、明、清时期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民窑瓷著名工匠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一级文物:

1、反映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与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有关社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物。

2、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科学发明创造的代表性文物。

3、反映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代表性文物。

4、反映历代劳动人民反抗经济剥削、政治压迫,以及有关著名起义领袖的代表性文物。

5、反映了中外友好往来和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相互交流的代表性文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董鉴定

落寞的小馒头
含蓄的小蘑菇
2025-08-24 21:54:10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瓶

珍宝简述:

规格:高度约:27cm 肚径约:14.5cm 底径约:8.7cm 口径约:7cm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乾隆时期的婴戏图多出自供奉内廷的知名画家金廷标笔下。本作为 金廷标早期作品,风格出于民间画法之上,画面用色明快,儿童姿态生动 多样,动作夸张,由于彼时尚未受到乾隆个人好恶之影响,所以与乾隆朝 中后期一贯的华丽与繁缛相比,艺术价值更高!是清代同类珐琅彩作品中 最珍稀的一件作品!

独特亮点: 乾隆明星画师原创名作,唯一摆脱繁缛、鹤立独行的珐琅婴戏纹第一器!清乾隆·粉彩百鹿纹双耳尊珍宝简述:规格:高度约:33cm 肚径约:26.5cm 底径约:18cm 口径约:12.5cm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此作粉彩绘画技法高超,釉面匀净,纹饰繁缛,装饰效果富丽华贵, 充分体现了乾隆官窑精品的时代风貌和技法水平。乾隆晚年,皇帝密旨要求内务府烧造一件人间至“尊”珍瓷,并将 宫廷画家沈铨的《百鹿百鹤图》绘制于尊上用于庆寿。内务府与景德镇御窑厂数千窑工耗时数年苦心烧制,其间画稿经过上百次重绘,釉料经过 上千次调整,终于在乾隆六十大寿之前烧制出盛极一时的百鹿尊,被誉为“千古第一瓷”。

独特亮点: “千古第一瓷”独领康雍乾三代风骚,百鹿图皇帝专享,与天同寿寓意非凡!

清乾隆·粉彩九桃天球瓶

珍宝简述:

规格:高度约:33.3cm 肚径约:25cm 底径约:12cm 口径约:7.6cm

馆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

九桃纹瓷器是雍正朝所创,至光绪朝仍有 仿造。而在所有雍正、乾隆和后世仿制的粉彩九桃纹瓷器上,以雍正时期的纹样着色最为鲜艳夺 目,绘画水准也最高。从八十年代起,故宫便大 力研究此瓶的釉料化学成份与烧制条件,力图百 分百还原雍正时期的艺术效果,本项目复造作品 采用故宫 2015 年最新研究成果,色差水平已能 控制在 0.5% 左右。

害怕的裙子
任性的小鸭子
2025-08-24 21:54:10
薄胎。薄胎瓷器自明代开始在景德镇就有大量的生产,乾隆洋彩瓷瓶属于薄胎。实际上可能开始的时间还早,薄胎瓷亦称“脱胎瓷”、“蛋壳瓷”。是江西景德镇汉族传统瓷器品种中最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用纯釉制成。是中国景德镇传统艺术名瓷之一。

甜美的墨镜
聪明的大山
2025-08-24 21:54:10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此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鹿头尊是乾隆时常见品种。其口直,口以下渐大,垂腹收底,圈足。尊的上半部饰两个镂雕的夔凤耳、蟠螭耳或鹿头耳,因器型像倒过来的牛头或鹿头而得名。鹿头尊多在白地上绘青山绿水、树木,山水间及丛林里有很多头梅花鹿或奔跑或立,或回首或低头,颜色鲜亮,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这类瓷也有叫百鹿尊的。乾隆朝的这一品种流传下来的已经很少了,大多是光绪朝仿的,层次不清,颜色暗谈。

乾隆朝除了白地绘粉彩外,还有色地粉彩或色地开光中绘粉彩等品种。乾隆朝粉彩的创新品种是在黄、绿、红、粉、蓝等色地上用极细的工具轧出缠枝忍冬或缠枝蔓草等延绵不断的纹饰,且多和开光一起使用,人称轧道开光。这一工艺的出现,将粉彩推上了更加富丽繁缛的顶峰,一直延续到民国。

另外,乾隆朝还有部分在粉彩瓷器的内壁及底足内施绿彩,俗称“绿里绿底”,一直流行到清末、民国。乾隆朝的“绿里绿底”极浅淡,迎光侧看釉面有极细小的皱纹,像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而形成的细波。绿彩附着在白釉上非常紧密,几乎没有爆釉现象。乾隆朝粉彩的常见纹饰有山水、婴戏、九桃、瓜蝶、百鹿、花鸟、仕女、百花(亦称“百花不露地”)、八仙、云蝠、福寿、缠枝花、皮球花、花蝶等。除了常见的器型以外,新颖造型还有贲巴壶、交泰瓶、转颈瓶。款识有青花、红彩、金彩等种类。

鳗鱼胡萝卜
腼腆的板栗
2025-08-24 21:54:10
这是一件粉彩瓷盘,

明明是粉彩为何又称之为洋彩呢?

其实是因为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

清宫廷借鉴西方的水粉画艺术,

在彩绘时加入了渐变效果,

从而使色彩增加了透明性,

也让画片呈现出更加柔和的效果。

水粉画,

用水调合粉质颜料绘制成画。

这样的绘画形式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间,

色彩可以在画面上产生

艳丽、柔润、明亮、浑厚等艺术效果。

清廷创烧的粉彩,

始创于康熙,

极盛于雍正,

而在乾隆时期大放异彩。

 如何在粉彩瓷上寻到,

粉彩的发展脉络?

雍正时的粉彩和乾隆时,

有什么区别?

聪明的小懒虫
鳗鱼大门
2025-08-24 21:54:10
不是

清乾隆各种釉彩大瓶,清代乾隆年间烧制,器身自上而下装饰的釉、彩达17层之多,其标志着中国古代制瓷工艺的顶峰,享有“中华瓷王”的美称。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据雍正十三年(1735年)督陶官唐英撰《陶成纪事》载:“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珐琅画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可见瓷胎洋彩在雍正时已开始烧造。

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来看,瓷胎洋彩瓷器大都制作于乾隆六年(1741年)至乾隆九年(1744年)期间,系在当时由督陶官唐英督理的景德镇御窑厂内制作完成。这种洋彩瓷器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据《乾隆八年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乾清宫)记载:“(乾隆八年)十一月初五日,太监程敬贵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十件、洋彩黄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十件、洋彩蓝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宫碗四件、

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元杯盘八分、洋彩红地锦上添花四团山水海棠式杯盘八分、洋彩殿阁诗句瓶一对、洋彩人物诗句玉梅瓶一对、洋彩诗句菊花玉梅瓶一对、洋彩西洋人物花瓶一对。传旨:着配匣入乾清宫配匣磁器内。钦此。”宫廷对洋彩瓷器的青睐从中可窥一斑。

超级的短靴
坚强的纸鹤
2025-08-24 21:54:10
  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属于清代乾隆瓷器中的精心之作。

在当代出版的图录中,凡是清代的彩瓷的多数被称谓粉彩。然查遍清宫瓷器档案,却无粉彩的记载,仅见珐琅彩、洋彩、五彩。

    说起洋彩,很多人比较陌生,那到底珐琅彩和洋彩究竟啥区别呢?

 洋彩顾名思义,在“洋彩”的“洋”字上,便知其与西洋有关。清代雍乾两朝瓷器督陶官唐英曾这样表述:“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珐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他还进一步解释:“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可以看出,唐英指出了洋彩的颜料和工艺,它也是一种珐琅釉,只是绘画装饰上摩仿西洋绘画而已。因此,洋彩瓷也应属于珐琅彩。

  高足盘为我国古代陶瓷的传统造型,隋代即有烧制,以后各朝历代烧制不断。珐琅彩瓷器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而它也向我们展示了康雍乾三代的盛世景象。著名古瓷专家叶佩兰女士对珐琅彩瓷器做过如下评价,“宫廷秘藏,制作不易,传世极少,难以估量其价格”。

  近10年来,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的珐琅彩瓷器拍卖价不断飙升,并且跨越亿元关口。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是引进国外珐琅材料创制而成的,并一举成为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由于其烧造数量少而且当时仅供皇帝秘玩,故显得异常珍贵,又被称为官窑中的“官窑”。

  珐琅彩瓷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受皇室亲自监控及严谨审查,可见其珍贵。

怕孤单的仙人掌
隐形的老虎
2025-08-24 21:54:10

清代,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