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过程
陶瓷制作过程如下: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开始是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使得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这种瓷石加工方法历史悠久,应与景德镇制瓷历史同步。
2.拉坯: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景德镇瓷器名扬天下,除当地“天赐”的优质黏土之外,基本上是那些“鬼斧神工”的技艺将这些普通的“东西”变成了人类的“宠物”。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
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
这道工序首先是把黄色的泥坯放在所谓利坯车上,然后坐在车上,用专门工具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一致,而使泥坯陈显出皓白的颜色,是陶瓷成型中极为重要的工序,最终确定着器物的形状。
5.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主要有蘸釉、荡釉、浇釉、刷釉、洒釉、轮釉等七种方法,按坯体的不同形状、厚薄,采用相应的施釉方法。上自元代以后,中国瓷器彩绘装饰的历史。
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烧窑时间过程约一昼夜,温度在1300度左右。先砌窑门,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柴,把椿工技术指导,测看火候,掌握窑温变化,决定停火时间。
9.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烧窑前即在坯体素胎上绘画,如青花、釉里红等,则称为釉下彩,其特点是彩在高温釉下,永不退色。
1/8分步阅读
揉泥,用羊角揉的方法可以让泥巴干湿不匀的地方充分揉均匀。
2/8
当泥料里面有空气的时候用菊花揉可以将气泡挤破。
3/8
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轱车上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
4/8
利坯,将坯覆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
5/8
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6/8
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7/8
施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度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
8/8
最后一部分就是烧窑了。
陶瓷工艺制作流程如下:
1、练泥。从矿区采取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大小的块状,再利用水碓舂打成粉状,淘洗,除去杂质,沉淀后制成砖状的泥块。
然后再用水调和泥块,去掉渣质,用双手搓揉,或用脚踩踏,把泥团中的空气挤压出来,并使泥中的水分均匀。
2、拉坯。将泥团摔掷在辘轳车的转盘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体的大致模样。拉坯是成型的第一道工序。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
3、印坯。印模的外形是按坯体内形弧线旋削而成的,将晾至半干的坯覆在模种上,均匀按拍坯体外壁,然后脱模。
4、利坯。将坯覆放于辘轳车的利桶上,转动车盘,用刀旋削,使坯体厚度适当,表里光洁,这是一道技术要求很高的工序。利坯,也称“修坯”或“旋坯”,是最后确定器物形状的关键环节,并使器物表面光洁、形体连贯、规整一致。
内外修坯是景德镇制瓷工艺中一个极为重要并优于其他窑系的成型技术,是形成景德镇陶瓷风格的一个独特的技术保障。
5、晒坯。将加工成型后的坯摆放在木架上晾晒。
6、刻花。用竹、骨或铁制的刀具在已干的坯体上刻画出花纹。
7、施釉。普通圆器采用醮釉或荡釉。琢器或大型圆器用吹釉。大部分陶瓷制品均需经施釉后才能进窑烧造。施釉工艺看似简单,却是极为重要和较难掌握的一道工序。
要做到坯体各部分的釉层均匀一致,厚薄适当,还要关注到各种釉的不同流动性,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8、烧窑。首先把陶瓷制品装入匣钵,匣是陶瓷制品焙烧的容器,以耐火材料制成,作用是防止瓷坯与窑火直接接触,避免污染,尤其对白瓷烧造最为有利。
9、彩绘。釉上彩如五彩、粉彩等,是在已烧成瓷的釉面上描绘纹样、填彩,再入红炉以低温烧烘,温度约700—800度。
陶艺制作过程步骤如下:
1、准备好材料,进行拉坯成型。
2、将拉好坯后进行晾干,放在光下。
3、晾干后,可以刻上想刻的字。
4、在杯子上一层漂亮外衣,上釉。
5、将杯子放入机器上烧制到1240度。
6、取出,完成。
扩展资料
主要制作方法有拉坯成型、泥板成型、泥塑成型、泥条盘筑、捏塑、素坯彩绘等等。
1,拉坯成型,是利用拉坯机产生的离心运动,在旋转过程中,对含水半固化状态的泥料按照设计构思拉伸成型。
1,泥板成型,用泥板制作陶艺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容易形成较大的完整的表面,成型速度较快。
3,泥塑成型,利用泥塑的方法进行陶艺成型,由于整个造型是实心的,所以也叫做实泥成型。
4,泥条盘筑,泥条法是通过泥条来构筑成型的一种盘筑技法。
5,捏塑,捏塑是用手捏成,多属小件玩具,如唐宋两代各种姿态的娃娃、杂技人、牛羊马狗猴等十二辰属相等。
6,素坯彩绘,是用颜料在素烧的花瓶、碗、盘、罐等器物(素坯)上绘画。
陶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将一些黏土或者是陶土捏制后,然后用高温烧制而成的一种器具。陶器有着很悠长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粗糙的陶器发展成为今日精美的陶瓷,可以说是一件历史的见证物。在古代,人们制作的陶器物品大部分都是用做生活用品,而如今人们都把它当作古董工艺品去收藏。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陶器作品的制作流程。
八大制作流程
1.练泥
练泥,具体来说就是从矿区中把瓷石采取出来。第一步,人们必须用工具把瓷石敲碎,敲成大约5到6厘米左右的块状,第二步是利用水碓舂把它舂成粉状,为了除去里面的一些杂质,还要将它进行淘洗,然后经过沉淀之后,把它制作成一块块的泥块。然后在泥块中加入水,可以用人手或者其它方法泥块中的空气挤压出去。
2.拉坯
拉坯,是制作陶瓷形状的第一道工序。实际上就是把泥团放在一个转盘中心,然后按照自己想要制作的陶瓷物件的随手拉出大概的坯体。
3.印坯
印坯,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半干的坯作品,放在模种上,然后用手均匀的把坯体拍到模种的外壁,最后将胚体脱模。
4.利坯
利坯,也可以叫做修坯或旋坯,就是将坯体放在辘轳车的利桶上,然后转动车盘,用刀具一边旋转一边削胚,目的就是让坯体的厚度变得一样,让表面变光洁。
5.晒坯
晒坯,就是把加工好坯体放置到木架上晾晒。
6.刻花
刻花,就是使用一些竹片、骨或金属制的工具,在晾晒干的坯体上面刻上一些不同的花纹或图案。
7.施釉
施釉,就是帮胚体上一层釉。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施釉的工艺是很难掌握的。因为施釉时要做到釉色均匀是比较难的。制作时,要注意釉的流动性,才能准确把握这道工序。
8.烧窑
烧窑,这是最后一道工序了,首先要把陶瓷胚体装进一个匣钵中,因为匣钵可以保护胚体不受污染。烧窑的温度要达到1300度左右,然后经过一天的烧窑,陶瓷作品就可以出窑了。
以上就是小编想要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陶器物品的制作方法流程,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一些可以制作陶瓷的作坊尝试一下。虽然以上的步骤流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想要制作出一个好看、精美的陶器作品是没有这么简单的。就拿刻花来说吧,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在使用刻刀来刻画一些细小的图案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毁了整个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