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明清最珍贵的物品是什么,被当废品卖掉八千麻袋,如今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迷路的石头
还单身的信封
2023-03-30 05:17:20

明清最珍贵的物品是什么,被当废品卖掉八千麻袋,如今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最佳答案
贤惠的小蝴蝶
故意的航空
2025-08-26 06:30:56

明清最珍贵的物品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最具有历史价值的史料档案。

01.明清档案的坎坷历程

明清内阁之中的档案是明清这几百年历史中最具有价值的宝物,它们承载了大量的文字信息,不仅仅是很重要的学习资料,还为我们对明清历史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历史记录。在清朝成立后,清政府有对明朝的档案进行修复,慢慢形成了明档。而且对清朝档案做了很详细的分类,包含红本、史书、诏书等在内的等数十种档案都被存放在无人看守的仓库,由于数量庞大看守不力,这些史书损坏严重。

02.经费不够,废品来凑

在清朝灭亡前夕,各种经费严重短缺,有很多游民为了自身生活将明清档案偷盗出来当成废品来卖,不仅如此,就连政府都为了凑够经费将主意打到档案上来。当时,明清档案存放的库房简陋,很多档案也都损坏严重,根本没人会在乎档案的下落。这些档案足足装了一万多麻袋,重达十五万斤,一口气被卖给了北京西单的一家增纸店八千麻袋,后来纸店老板看这些资料可能会值钱,又转卖出去,几经周转才被国学大师罗振玉以三倍的价格买下剩余的档案。

03.易求无价宝,难买史资料

谁也想不到,当时为了将这些资料销毁卖出只是为了腾地方凑经费,但是在经过了时间的考量之后,这些档案的价值逐渐体现出来,即使后来想要花数十亿将这些资料重新买回却始终无法全部买得到。

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在外流浪,这些档案损的损丢的丢,能够保存下来的实在有限,当初只卖了四千元大洋,如今却是几十亿也买不回来。

最新回答
健康的夏天
漂亮的白羊
2025-08-26 06:30:56

众所周知,想要成为一个考古学家需要长年累月的学识积累,即便如此,考古学家也不敢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有一个人却打破了这种“平衡”,他六岁鉴宝,靠捡漏身价上亿,听起来十分不可思议。

这个人就是郝笛,这个名字在考古界是一个争议性相当大的人,郝笛出生于1985年,根据他父亲所说,童年的郝笛不爱说话,但智商很高,5岁那年郝笛就开始接触地摊上的古钱币。

从这时开始郝笛似乎跟文物结缘,有时一待就是一个下午,在6岁时,父亲带着郝笛一块去了博物馆,平时少言寡语的郝笛竟然指着展品说,这个朝代写错了,那个工艺品写错了,一个老人听了声音之后,就走出来跟郝笛聊了起来,两人很投机。

而郝笛最爱的就是到楼上收集家王鹏家里去玩,王鹏是一位古钱币的收藏家,王鹏有一次心血来潮就给他看了3000枚古钱币,郝笛看了一会儿,就指着有7枚不对劲,王鹏听得目瞪口呆,因为那七枚假币是他特意放进去的,自此之后,郝笛的名声就在考古界流传开来。

据说郝笛7岁时,用父母给的零花钱买了一把7000元的青铜剑,九岁时,他从工地背回了一麻袋的瓷片,这些碎瓷片都是文物,他一片一片的卖出去,整整卖了十七万元,12岁时,据说他破解了“白金三品”和“鱼肠剑”。

他还写出了《发现鱼肠剑后的探索》、《棘币初探》等多篇文章,自从各种各样的神童报道传开之后,“反伪斗士”司马南带着专家找到了已经16岁的郝笛,他们从高古玉到瓷器再到盔甲,郝笛滔滔不绝,就连专家都不得不服。

21岁,他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鉴宝,达到了身价上亿,但这样的一个“神”人,往往都有出现各种质疑声,不少的人都求“揭穿”,而有些记者还真四处查访,终于找到了各种蛛丝马迹。

郝笛出现在大众面前最早可查是在2001年,此时的郝笛已经15岁,但每隔几年,都会有相关的报道,所以每个人都以为郝笛还是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至于郝笛父亲所说的6岁鉴宝,七八岁收集青铜剑都可以看出一些马脚。

7000元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一个孩子随随便便就能攒下,说明这个家庭并不普通,而关于鱼肠剑的探索之类的,根本就无从考证,没有任何相关论文,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篇报道。

根据一些资深的考古学家说,全国能够跟古钱币“对话”的仅仅只有10人,而且没有一个收藏家能够同时收集3000枚古钱币,很显然这只是一个炒作,专家指出,郝笛并不是什么“神”只是一个商人,商人总离不开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