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真假如何辨别?
要说20年来升值幅度最夸张的高古瓷,建盏得算一类。建盏沉淀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其制作工艺呈现的独特审美趣味,都吸引着新老藏家的目光,在各大拍卖会上,更是屡创高价。
文风鼎盛的宋朝,文人墨客、富贾政客对建盏竞相追捧,而宋徽宗著作的《大观茶论》中提出“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更是将黑盏一举推崇为朝廷贡品,创建建盏历史新高度,从此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
古代的建盏烧制要进过13道工序,以柴烧为加热,使釉面产生各种自然奇特的斑纹。
由于受外界气温、气压、湿度以及加柴部位的不同,使得在不同的窑位、窑温会不同,最终使得还原气氛不同、温度升降幅度不同,从而产出了兔毫、金兔毫、蓝兔毫、银兔毫、金油滴、银油滴、鹧鸪斑、曜变等不同的建盏。
▲鹧鸪斑 而这一变化即便是拥有几十年经验的窑工也只能控制出普通兔毫,如银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这些窑变盏的生成也只能靠天意了,所以建盏的魅力在于“入窑一色,出窑万千”。
如何辨别建盏真品?
1、看器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一件好的建盏一定要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不开裂、无气泡、少针眼。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紧密贴合说明器型规整。
2、看斑纹 好兔毫盏斑纹的底色是青黑色,即黑中带青,斑纹柔长为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且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兔毫能从盏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好油滴盏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盏内外斑点分布均匀饱满,盏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3、看胎质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
4、看釉色 在窑内高温还原的过程中,胎土中的铁与釉面中的铁产生化学反应,析出各种铁系结晶,生成的各种由内至外的奇特花纹,是一种自然天成釉色。若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注意了。
5、看幻彩 精品建盏都会泛出蓝色、银色、金色、七彩等幻彩效果,在阳光、灯光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也可以用放大镜查看。 建盏的作伪方式
整器新烧 整器新烧品指现代人全新烧制的仿古制品。不使用建盏工艺的劣仿,然而市面这一类的低劣仿品,大多连「风格与宋盏相近」都无法做到。
使用建盏工艺的普仿 较高水准的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窑的风格和工艺。这类盏虽然可以在釉色上接近古人,但如果直接出窑就上市,也不难分辨,因为新盏则会有明显的贼光,比较容易被识别,所以作伪者为此采用酸洗等手法将新仿盏消光以求更加逼真。 其中酸化消光是先将酸性物质与泥土混合,再将盏埋入这种人造的酸性土壤中,过段时间拿出来,“贼光”就不见了。 这种方法处理的盏,以放大镜观察,常能看到釉面上有许多不规则的凹坑。
▲左图为内盏壁,右图为放大50倍后影像 这是釉面被酸咬的结果,人工腐蚀的程度不同,凹坑深浅不同。若是自然老化的釉面,是不会有这种不规则凹坑的。
▲宋代老盏标本 建窑遗址出土的真正宋代建盏,只会有气孔,其余釉面平滑,不会有不规则凹陷。 此外,建盏的窑膜目前无法人工伪造,可以作为判定新老的决定性依据。
▲带有窑膜的宋代油滴大盏瓷片 真品改制
1、接底 接底就是将建窑出土的老盏胎底与新烧器物相接,建盏多数施半釉,底部无釉露胎。 露胎部分是鉴别新老的重要参考,也相应催生「真老底」+「新部件」的作伪方式。 通常的接底手法是使用黏合剂将新老部件结合在一起,仔细观察露胎部分,或以荧光、金属刮擦等手法辅助,不难分辨人为粘接痕迹。
2、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建窑遗址曾出土相当数量的生烧品,即火候不够的乳白、灰白釉产品。宋代生烧品即使器形完整,价值也有限。 复烧仿品大致有二种情况,一是接老底复烧,也就是上面是新的,底是老的,二是整个老器复烧,有的还在老器上加彩复烧。
3、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 宋代建盏有丰富的底款,同等釉色表现下,有款的盏价格会更高,尤以「供御」、「进琖」等御用款为贵。其中「进琖」多为印款,仿制难度大,如有伪作,也很容易露马脚。
▲宋代进琖款底足标本 「供御」多为手刻款,宋代出土品即有各种各样的字体,是后刻款伪作重灾区。遇到带底款,尤其是御用款的宋盏,须谨慎入手。
▲宋代「供御」款底足标本
4、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 窑址出土的老盏,可能有各种瑕疵,如缺损、粘匣钵等。这类伪作可仔细观察,或以金属刮全盏听声辨认,全品与修复品声音有不同。
可从器形、斑纹、胎质、釉色、错觉等方面进行区分。1.从造型上看,剑盏的造型可分为四类:开、撇、敛、束。无论是哪种形状,对于一件好的建盏作品来说,都必须满足形状规整、无大的变形和鼓包、开裂、无气泡、针孔少的要求...一个好的建盏,必须满足形状规整,没有大的变形和鼓包的要求。器件的形状是否为圆形,可以从灯口处用肉眼观察,判断是否变形的方法是用已建好的灯的反面在平板上看。...
2.建盏还看胎底,也就是建盏的底座,一般会比较厚重,假如是很薄的,请注意,有可能是白瓷,并不是建盏!
3.还看建盏的碗壁,一般建盏的碗壁也是比较厚重的,当然也有是机压胚,也就是机器压的胚料,会比较轻,但是再怎么来说,一般都会比瓷器这些看起来厚!
4.还可以将建盏摔坏,假如碎片摔坏的口子是灰色的,那一般就是真的建盏;假如是白色的,那就是白瓷,也就是假的;因为建盏是铁胎,所以是灰色的,假如是白色的就不是铁胎了!
5.建盏还分柴烧盏和电窑盏,柴烧的盏一般比较古朴,颜色比较暗淡,但是毕竟复古,成本也比较高,因为生产难度高;电窑盏一般比较亮,生产成本会比较低!所以鉴定一定要判定清楚是柴烧还是电烧!
6.瑕疵的体现为,裂底、跳釉、鼓包、缩釉、干口、气泡、釉裂、沾底等等,当然有些瑕疵上去反倒好看,那这样这个盏还挺值得的,有些瑕疵就破坏了整体的感觉,那这个盏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1、看胎质
铁胎是建盏独有的特质,建盏胎体原料取自建阳水吉当地的粘土,这种粘土的含铁量很高,是为同时期其它窑口的数倍。
建盏胎体含铁量约为7%-10%,这是很多仿制的建盏都不能达到铁胎的标准的主要原因。建盏的高含铁量使其从外观上看,胎体多呈灰色或者灰黑色,采用氧化烧的建盏胎体则以黄色或黄褐色为主。
2、看重量
建盏胎体因富含铁元素,形体厚重,其胎骨坚硬似铁,正如蔡襄在《茶录》中所提到的: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建盏胎体厚重,经过加热之后能使茶汤的保温更为持久,最适宜饮茶。其他窑口仿制烧成的盏器胎体较薄或是含铁量较低,都不及建盏。
3、看釉色
建盏的釉色有着窑变无双的独特之美,“入窑一色,出窑千变”,在窑火的作用之下产生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
建盏的结晶釉区别于普通釉的一大特征在于釉中含有一定数量的可见结晶体(即我们所能看到的釉面上或釉中的晶花),不是人工彩绘能达到的,无需彩饰、彩烧。
购买建盏注意事项:
买盏要先看底款,底款是标注作者的唯一方式,或是用名字做底款,或是用自己的品牌名做底款,不论选择哪一类底款,都应该表现出作者是谁。在质检局批准建盏作为商品之前,建盏师傅都是自产自销,确实存在无底款的作品。
不过,随着商家不断增多,市场也在不断扩大,现在的建盏产量远超从前,所以刻底款已经是常态,不论是哪位师傅出于什么理由没刻底款,这类盏都是不值得相信的,鉴别真伪的第一步,就是看有没有底款,又是哪位师傅的。
识别建盏好坏看器型、看斑纹、看釉色。
一件好的建盏应该器型周正,整体无变形,表面无开裂。可以将建盏倒扣在平整的桌面上,如果桌面与盏口之间没有出现间隙,那么没有问题,如果间隙较大,说明变形严重。
建盏属于铁胎,含铁量较高,胎体厚重,胎底粗糙,一般呈灰黑色或暗黑色,轻轻叩击时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而不是像瓷器一样的清脆之声。
正宗建盏使用的是建阳当地的釉料,如果建盏的斑纹粗大,十分炫目,一般不是由建阳的原矿土和原矿釉烧制而成。此外,选购建盏还可以看斑纹,口诀是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建盏是什么
建盏是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碗,它的胎土和釉料含铁量都非常高。胎体常呈灰黑色或者紫黑色。建盏的釉从颜色上分,属于黑釉;从釉色表现上分,属于结晶釉;从烧成温度上分,属于高温釉。最为特别的是,建盏在黑色底釉上,会浮现自然形成的铁系结晶斑。
建盏最典型的器型是束口盏。因为建盏的制作工艺特殊,所以一般施釉都较厚且不施满釉,还会有部分露胎和少许干口的情况。但是又因此特点,导致建盏内结晶斑的形态、颜色、分布大小,都各不相同,表现形式变化万千,所以每个建盏都独一无二。
鉴别建盏品质:开裂、变形、色泽不均。
01、开裂:为建盏需要经过1000多度的高温,烧制,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过多的带走水分导致建盏开裂。
可以通过看建盏有没有裂开或者裂痕来看建盏的好坏,合格的建盏外表完好无损,不会有开裂,如果有开裂,哪怕是细微的开裂,也会影响建盏的品质,让它成为不良品。
02、变形:如果建盏的胚体做得不好温度也没有到位,那么整个建盏就很容易变形,我们可以通过看或者摸的形式来判断建盏是否变形。
好的建盏看上去不能有任何变形,摸一圈也不能有任何的不连贯,坏的建盏严重的则可以直接看出外表的变形,情况轻微的摸一圈也能感受到建盏外圈的不连贯。
03、色泽不均:除了胚胎的本身以外,釉也会出现瑕疵,这主要跟火候有关,火候把控的不好釉的整体就会出现色泽不均,斑纹色调会呈现深浅不一,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可以在阳光下,或者强光灯下细细的观察,好的建盏不管在阳光下还是强光灯下色泽都会分布均匀,而坏的建盏在阳光下就会表露出色泽不均的情况,在强光灯下细节上的不均匀也会暴露出来。
可以从器型、斑纹、胎质、釉料、幻彩上辨别。
1、从器型上看
建盏的器型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不管是哪种器型,对于-件好的建盏作品来说,一定要满足器型规整,无大的变形和凸起,开裂,无气泡,少针眼这几个条件。判定器型是否规整可以将建盏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或者拿两个相同口径的建盏口对扣,观察能否紧密贴合,如果发现左右晃动,则说明变形,器型不佳。
二、从斑纹上看
每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就算同一个师傅也烧不出两个一样斑纹的作品来。但是好的东西都有一些共性,好的兔亳盏斑纹的底色应该是青色,即中带青、兔毫斑纹柔长美,纹理清晰,分布平均,具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效果,尤其是兔能够从口延伸至盏底者为最佳。
而如果要购买油滴盏的话,最好是选购那些油滴斑纹清晰可见、斑点大小不一, 盏外斑点分布均均饱满,口位置能布满斑纹为上品。
三、从胎质上看
建盏的胎土是铁含量很高的铁胎,这是能烧出各种不同斑纹的主要原因。建盏底胎特点是胎质厚重粗糙,颜色一般为深灰或者深褐色,轻轻敲打有类似金属碰撞的声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胎土只能取自福建省建阳水吉一带, 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喜欢研制建的陶艺家都要使用建阳水吉的胎土。
四、从釉料上看
对于刚入门的盏支,在看到斑纹粗大且颜色十分炫目的”建盏”,就要特别注意了,它可能添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在里面,很可能不是用建阳当地产的原矿土和原矿釉烧制的,这种最好就不要拿来喝茶。
由于每一位工艺师都不会把自己的釉料配方公布出来,所以要了解釉料是否添加了非矿物原料也是件比较难的事情。所以还是建议一定要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建盏,详细了解所要购买的建盏是出自哪位工艺师之手,盏上有没有工艺师的落款,有没有提供证书。
五、从幻彩上看
建盏的精品一定离不开幻彩效果,好的建盏会泛发出蓝色,银色,铯等效果,而且在阳光下灯光下或者装进茶水后能反射出不同的光芒。
扩展资料
养盏注意什么
1、不要为了养盏,饮浓茶、饮过量的茶。养盏,只要每次饮完茶保持建盏清洁,顺其自然,体悟着建盏日复一日的变化。
2、建盏是用来喝茶的,一定不要脱离了这个本质。建盏买来不要高搁橱柜之上,要时时拿来饮茶、把玩。
3、建盏对于茶的选择是没有讲究的,也就是说同一建盏可以品任何类型的茶叶,只要每次饮完清洗干净即可。倾心于养盏,不妨选择岩茶、普洱、黑茶等这类颜色较深的茶。
4、喝茶赏盏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为了尽早养出“七彩宝光”,直接将建盏扔进浓茶当中泡着。此“懒人养盏法”不可取,甚至还会“伤害”到建盏。
5、如果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盏和半手工盏、机压盏区别不大,关键是要选择正宗的建盏。
6、判断手中“建盏”是否为铁胎,不仅仅要靠颜色,更需要综合敲击的声音、密度等等因素再去判断。
7、多准备几只建盏轮换着用,也好让建盏有个休息的时间。
8、养盏,可以选择玻化适度的盏、晶体比较活跃的,这样养起来会事半功倍。
9、每次饮完茶,把建盏放在离小朋友尽量远的地方。
一:看外观(造型)。
宋代建盏 一般以敛口和敞口两种为多见,大多是口大足小,形如漏斗。距口沿一厘米处向内凸起圆棱一道,外壁近足三分之一处无施釉,口沿上的釉大多是深黄褐色的,釉水上薄下厚,近圈足处自然垂流成滴珠状,型号有大、中、小三种,最常见的是中型,口径10—12、高度5-6、圈足2-3厘米的为多。造型敦厚古朴,线条自然流畅,修坯随意大方,一眼看去给人一种古意焕然的感觉。
仿制品的外观过于规整,胎釉稍薄,给人的感觉好像是比宋代的“盏”尺寸略大一些,过份灵巧,古韵不足。
二:看胎体。
宋代建盏 的胎土是用当地富含铁质的瓷土,盏壁的厚度约0.2—0.8厘米左右,最厚处在底部超过一公分,因此上手较沉,有很明显的压手感。由于当时的加工手法及工具都较现代落后,因此胎土中多含没能完全粉碎的较大颗粒,显得略为粗糙。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受到窑内一氧化碳的影响、胎呈色紫褐色、粗而坚硬、重如铁渣。宋代“盏”多修胎较草率,经上釉烧成后还能见到修胎时留下的棱角痕迹。底足浅挖近似实足,圈足内常见留有少许浅黄色的垫饼残迹。这些残迹有的由于和胎土烧结在一起,所以很难将之去除。
仿制品的胎土由于配料和加工手法与宋代有别,胎土加工过细,胎也修得过于整齐,胎壁稍薄,外观修得弧度过圆,底足挖得稍深,加上由于烧成条件与古法大为不同(仿制品不可能用龙窑和用松木等木料来烧制),因此仿制品的胎呈色较淡、细,没有宋代的那种粗、紫、黑、坚硬的沉重感。
三:看釉 。
在“兔毫盏”1310±20℃的烧成温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动,口沿处的釉较薄,并且多呈黄褐色,它的主要成份为三氧化二铁,因此所受到的侵蚀也比较严重。当我们用手抚摸口沿时就有毛糙扎手的感觉在5—10倍放大镜的观察下,可以很清楚地看见高低不平的坑坑洼洼的麻子底和条状的侵蚀痕迹,严重些的甚至可以看见时隐时现的露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