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做旧怎么做
一件仿古瓷的制作,诸如青花发色、画工、图案、造型、落款、火石红等方面与旧瓷器颇为相像,几可乱真,除了烧造时按古瓷制作外,还要完成下列步骤: 1、磨损:用细砂轮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时将瓷器放在地上来回滚动,用硬器轻轻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还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内外划出鸡爪纹。 2、剥釉:剥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锦锉刀的尖端先撬出一个缺口,然后继续延伸。 3、戳破气泡:用利器将釉面的大气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来说釉层较厚,比较好操作。 4、去火光:将氢氟酸兑水各半,用刷子均匀涂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层厚的地方涂刷时间可长些,薄处可相对短些,一般涂刷半分至一分钟左右后,即马上用水冲洗干净,以免时间过长,釉层表面腐蚀得太厉害会毫无光泽。如果觉得太亮,表面涂点色拉油,会使它温润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给人一种已用旧、若脏东西都跑到瓷器缝里去了的感觉。用高锰酸钾溶液,掺入少许红糖,涂遍器身,底部足圈重点,约48小时后用干布擦拭。所有露胎处、开片处几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觉得底足颜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细砂纸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视觉上给人以误差。 6、做土锈:在缩釉处、露胎处以及想做土锈的地方涂少量502胶水,拍上黄泥,黄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带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个部位放上几枚铁钉,撒点盐。一个星期以后,瓷面上的铁锈用刀刮不掉,盐酸也难以洗去。 7、陈旧...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窑变,
“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 自然变化。
主要在于釉的配方,那是各家工厂的生存之本,谁会告诉你啊
窑内温度决定了烧制陶瓷的过程中窑变的效果。具体介绍如下:
窑变,主要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古人对窑变的定义,相对来说,更加宽泛,甚至将瓷器器型的变化也包括在内。例如《稗史汇编》认为:“瓷有同是一质,遂成异质,同是一色,遂成异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谓窑变。”
窑变的结果,不外两种情况:一是窑病,二是窑宝。《南窑笔记》说:“釉水色泽,全资窑火,或风雨阴霾,地气蒸湿,则釉色黯黄惊裂,种种诸疵,皆窑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则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窑变一种,盖因窑火精华凝结,偶然独钟,天然奇色,光怪可爱,是为窑宝,邈不可得。”
瓷器的发展从一开始的青釉发展到了色釉色彩的多样化转变,在这些瓷器不断变化的时候,每一个朝代也都创烧了各种璀璨瞩目的瓷器品种,一度让我国的瓷器走向了世界的巅峰。而在瓷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有一种叫窑变釉的陶瓷,不但美观,还价值连城,极具收藏价值。
窑变釉的发展
窑变釉,指的是器物在制作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导致色彩各异。其实主要是因为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在经过氧化以及还原作用下,瓷器就有可能在出窑后出现了意外的釉色效果。
窑变釉是雍正朝仿钧窑时创新的品种,以雍、乾二朝制品为佳。但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也偶尔有出现过。刚开始,窑中出现窑变人们将之视为不祥,这时候常常把成品砸碎,不能向外流传。人们还是无法知道窑变的原因, 把窑变认为“怪胎” ,一件也不能存留。后来,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不断深入,这种特殊的美也不断得到人们的喜爱,正是这种缺陷,让每一件器物更有了自身的特色,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
随着时代的发展、瓷器烧造技术的进步,窑变釉瓷器的要求逐步增加,在瓷器发展的高峰期——宋朝,窑变釉瓷器开始成为独特的品类,大受欢迎。
同时,宋代窑变釉瓷器汲取了前代窑变釉瓷器的优点,去芜存精,形成了独特的、颇具宋代特色的窑变釉表现形式。 在收藏界,钧窑瓷器中的窑变釉瓷器大名颇盛 ,除了其系出名窑、品控较好外,其本身的光泽变化、莹澈丰润,瓷器件件不同,有“万彩”之美名。
到了清代,苹果绿、花釉等经典的窑变釉也风靡一时,特别是康乾年间,是窑变釉瓷器技法、水平都发展极为快速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窑变釉瓷器也极为珍贵。
窑变釉的形成过程
烧成是窑变釉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这项工序中的每个细节的微妙变化,都直接影响到窑变的效果。比如装窑时产品摆放的位置有差,装窑产品的稠密或稀少,烧窑时的燃料质量的优劣,还原气氛的轻重,温度是否合适,烧的时间长短,熄火后冷却的速度,气候如何和工艺水平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窑变效果。
窑变釉如“波涛翻滚”,“釉俱五色”,指的就是釉的流动性强,变化丰富,层次分明,犹如上善流动运行的水有活力,很灵活。
唐朝时的窑变釉线条起伏多变,釉中各种颜色浑融交错,迷离迤逦,具有动感,美感十足,有的如孔雀翎羽一般,璀璨夺目,实在是妙。
高温窑变釉的价值
窑变釉如灿烂云霞,如春花秋云,如万马奔腾,人们将之视为大气之物,常常摆设在家中重2要位置。这是窑变釉瓷器的实用价值。
而窑变釉在历史文化中一直具有收藏价值, 其原因在于窑变釉的制作难度,高温窑变釉的形成有“千窑难得一宝”之说,难度很高。古时候的人也说, “窑变无双”,意思就是窑变釉的变化莫测,成品独一无二。特别是高温下窑变釉的流动性极大,很难有效控制形成具象的纹样,即便是掌握了各种颜色釉的调配、绘制工艺和烧成温度等规律,制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所以从事高温颜色釉彩绘更像是一种艺术探险。作画前只能想像大致形状,但不能估量出具体颜色和具体画面。 成败完全在于一把火, 高温窑变釉发成功完全看你手上功夫和施釉的技巧,和釉性掌握的多少,以及施釉的厚薄、先后。请人代工是不能办到的。必须自己做,偷不了懒。
窑变作品的成功,既有人为,更需天成,创作背后充满艰辛,其价值在于人自身价值和自然价值的融合。这便是窑变釉价值的精髓。
(备注:文中图片为陶瓷艺术家张书一夫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