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用金丝、银丝编出的掐丝珐琅画,值多少钱?
女子用金丝、银丝编出的掐丝珐琅画,值多少钱?
掐丝珐琅画价格一般是1999元,但用金丝和银丝编制应该要在1999上多出好几十倍。
掐丝珐琅画是在传统景泰蓝精深的工艺基础上,与时俱进发展创新的硕果,是工艺品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由中国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发明的,1987年研制出“珐琅珀晶”工艺,获得国家专利。1997年,“珐琅珀晶”获得了在美国举行的第7界国际发明展大奖。
其工艺特点是在保留了景泰蓝工艺掐丝点蓝工艺,打破了金属胎体的限制,拓宽了适用的材料载体,并且不要烧结;拓宽了创作表现的形式,丰富的色彩使艺术效果更加绚丽。作品选用金属丝、天然彩石(纯天然矿物质)、珐琅彩料为原料,运用水墨画、中国画以及西方油画的传统绘画装饰手法,在平面上进行创作,表现出一种笔画所无法达到的独特立体艺术效果,作为景泰蓝一代宗师的创新之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掐丝珐琅画《百鸟朝凤》以清代宫廷画师沈铨花鸟画为参考,将中国传统花鸟画与掐丝珐琅装饰工艺相结合。彩凤昂首凝视远方栖于绿松之上,双眼炯炯有神,雍容自若;百鸟围绕彩凤,或盘旋或站立,于凤和鸣,热烈祥和。朝:朝见;凤:凤凰,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亦可用来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无限期盼,代表吉祥幸福。
《百鸟朝凤》掐丝珐琅画以古代著名画作《百鸟朝凤》为蓝本,以凤凰为中心,画鸟近百,绘有当时国人所爱之树木以及祥瑞兽鸟,比喻盛世百姓的安居乐业,国泰民安;打破了金属胎体的限制,选用张同禄大师独创的特殊复合材质为胎体;掐丝是重点,丝掐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画的整体效果。掐丝是主要的制作工序,用镊子将扁细的铜丝掐、掰成主体图案,过程是十分复杂。掐丝工艺,全凭大师的一双巧手和纯熟的技艺,掐饰出神韵生动的画面,绝非易事;
将珐琅彩釉料制成砂粒状再经过特种工艺烧制后作为着色材料,材质高贵、处理技术独特,使整个画面厚重而逼真、透亮而永不褪色。点蓝是能够展现出景泰蓝魅力的最关键的环节,需要具备较高超的技艺水准,一个重色或是浅色,如果用量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影响着表现的质量,一个小小的图案,浅色需要多少,深色需要多少,在不断思索中被活生生的展示出来,一边用篮管吸着彩釉,在丝框内将其填点饱满、抚平坦,一边用吸水的布将水吸干,逐个点满完成。
百鸟朝凤掐丝珐琅画是宫廷绘画与皇家绝技两大经典的完美结合,清代宫廷画师与当代景泰蓝艺术大师张同禄跨越时空的对话合作,真实再现中华艺术珍品神韵。画面绘以灵禽瑞鸟、山川河流、长青松柏,恢宏博大起,美轮美奂,寓意喜庆吉祥,富贵绮丽中蕴含着王者之气张同禄景泰蓝作品一件难求,其作品涨幅近70%,成为市场投资热点。收藏若无景泰蓝,藏尽天下也枉然,景泰蓝屡拍天价,收藏一件就是未来一笔巨大财富!张同禄作品,当代精品,未来的文物,价值不可限量!每一件掐丝珐琅画价格都不一致。
掐丝珐琅画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史上,景泰蓝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景泰蓝工艺起源于元朝,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以金、银、铜为胎,因其工艺始于明代景泰,初创时只有蓝色,故得名——景泰蓝。其工艺繁琐、制作流程考究,通过十几道重复手工步骤才可制作出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指尖艺术品。由于景泰蓝的历史意义及工艺,2006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后演变成“景泰蓝”这个名字。后来这个名字广泛的包括所有的铜胎掐丝珐琅。
一直觉得景泰蓝并不美,古老的颜色,普通陶瓷瓶的样子,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跟着景泰蓝工作坊的人走访景泰蓝的生产过程,才逐渐的为之折服,深深的喜欢上这种工艺品。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是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的,是由北京市崇文区申报的,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在非遗名录中的序号是393号,编号是ⅷ—43。
这个遗产是一种制造工艺,一种技术,一种方法;换句话说,他并不属于某个人。前面列出“国家”两字已经说明----这种文化遗产,它属于国家。
2012年1月14日北京市珐琅厂有限责任公司被授予传统技艺景泰蓝制作技艺中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国家将这个基地列出来进行保护,以便代代相传。但是没有明确的传承人这一说,因为他本身就是民间工艺,谁有有权利规定这个工艺属于谁呢?
所有学习用传统、正确的工艺来制造景泰蓝的人,都可以称之为传承人,当然也可能包括上面所说的杜姓了,但是前提是他按照传统的工艺制造景泰蓝。
“掐丝珐琅画”突破了传统景泰蓝只能在各种立体器型上进行艺术创作的限制,传统工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将原始的复杂工艺进行简化,留下拓图、掐丝、点蓝三步,并将掐丝珐琅与平面绘画两大艺术融汇贯通。让这一传统工艺再次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正德皇帝游民间时,发现民间竟有味道、外形如此特别之糖,当时称之为“银丝糖”,入口极香、口味特别,因而对此物产生好感,于是下旨带回宫中,并取名为“龙须糖”、也被称为“龙须卷”。
直至雍正年间,龙须糖才名声大震。相传,一日雍正皇帝设满汉全席,宴请文武百官。当御厨现场制作该酥时,雍正皇帝见其手法娴熟,似游龙舞凤,手中糖丝雪白、纤细,如祥龙之须,遂龙颜大悦,赏赐众嫔妃臣子,并特封此糖为“龙须酥”,自此,龙须酥的美名遍传大江南北。
扩展资料
龙须糖为中国民间特色传统小吃,因外观洁白绵密、细如龙须而得名。 龙须酥由小麦精粉、麦芽糖等原料精制而成。龙须糖具有色泽乳白、细丝万缕、层次清晰、营养丰富、入口即松、回味甘甜等特点。
龙须糖原名银丝糖,是中国民间小吃。后应传闻皇上爱吃而改名“龙须糖”。龙须糖龙须糖原名银丝糖,馅料包括糖胶、花生、芝麻和椰蓉,原是中国民间传统小吃。龙须糖的糖丝是由糖胶像拉面条般拉出来。直到糖丝变白後,才加入馅料。
昔日,南京街头巷尾,时常可以见到卖龙须搪的小贩。龙须搪有的要用钱买,更多的是用破烂来换。
卖糖小贩肩挑一副箩筐,前筐放着制作龙须糖的材料,后筐则放着换来的破烂。他们边走边吹短笛,或者敲铜锣。小孩子在家里一听见这熟悉的笛声或锣声,就知道卖糖小贩来了,于是找出破布头、牙膏皮什么的,拿去换龙须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须酥
炸银是家常菜。主要原料是豆芽和芋头。它既简单又美味。芋头和豆芽的香气四溢,值得学习和收藏。说到银丝,相应的配料,我们会第一次想到豆芽。绿豆芽,即绿豆芽,是浸泡后的嫩绿豆芽。嫩枝以新鲜形式列出。它们非常脆弱,富含VC。绿豆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品原料,在绿豆管理过程中,一些蛋白质可以分解成氨基酸,以增加原有氨基酸的含量。为老人和儿童多吃点东西可以治疗便秘,这是安全有效的。另一个重要成分是芋头。芋头,又名芋头,口感顺滑,香甜糯滑。它的营养价值与土豆相似。小银又细又长。成为每家必选。
首先,清洗撕破的银片并将其切成细丝。猪肉丁用清水洗净,控水。将精盐、牛奶、蛋清酱和淀粉加入肉末中。将红、青椒分别与冬笋、蘑菇切丝,放入油锅中煎制。
另一种方法是用猪肉炸银鱼。先把猪切成块,用酱油和鸡粉腌三分钟左右。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猪煎到两面都是金黄色。然后将绿豆芽洗净,沥干水分。炒豆芽直到食物吃完。
炒菜是清真食品,具有养气养血的功效。将猪里脊切成细丝,用清水洗净,控制水分。在猪里脊肉中加入精制盐、牛奶、蛋清酱和淀粉。将红椒、青椒、冬笋、细丝香菇切块,摇匀入锅,将里脊肉贴在滑粉中。在准备盘子的过程中有一个油润滑过程。准备花生油约500g,加入竹笋、香菇、青椒粉,倒入沥油,返回原料进行采摘加热,加入鸡汤、姜饭、蒜饭,蚕丝炒银色泽鲜艳、鲜嫩、酥脆、脆嫩,口感鲜美滑润,其中白鸡蛋不能与糖精、兔肉、豆浆一起食用。
茉莉种子需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等外壳出现破裂情况播种至腐殖土与细沙、珍珠岩所配制的土质中,覆盖3厘米的散土,播种完成之后不可进行浇水。
茉莉芳香怡然而且有很高的欣赏能力,已经是家里不可或缺的绿色植物,那样茉莉种籽如何种植呢,栽种以前可将种籽置放在冷水当中泡浸,提升出芽的概率,直到种籽机壳发生开裂状况,可再完成栽种就可以。换气能力强的土层有益于茉莉的生长发育,可使用腐叶土、消化吸收及其玻化微珠依照7:5:3的比率开展配置,所配置的土层中富含充足的营养物质而且透气性能力较高,比较合适茉莉的生长发育。
平时养殖银丝茉莉,肯定要针对它的习性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这类绿色植物习惯温馨湿冷阳光充足的状况,而且耐寒性比照长,立冬以后它的叶片会逐渐掉下来,春季会很早长出叶子,养殖好用于深挚肥饶而疏松的土壤。
对比起别的观赏性植物,银丝茉莉喜爱在酷热的条件下出现,特别是较为炎热的夏季,只需水流量营养成分跟上,银丝茉莉就能更快的生长发育。但是银丝茉莉的耐寒性是非常差的,只需小于10℃,银丝茉莉便会停止生长,甚至是迈进身亡。
每过大半个月要给银丝茉莉增加有机液肥一次,化肥中最好是带有淡肥,在成长期磷钾肥占多数,而到银丝茉莉开花期以前就必须降低基肥的增加,这个时候以磷钾肥为主导,能够比较好的推动银丝茉莉开花。
保养银丝茉莉针对水份的要求是很高的,特别是盆栽植物保养银丝茉莉,一定要还记得勤浇水。每天都必须浇灌,维持银丝茉莉的盆景土潮湿,假如温度过度干躁,还需要喷撒雾水提升空气相对湿度,那样银丝茉莉才会看起来更精神实质,更为具备观赏价值。
银丝茉莉,喜欢阳光和温暖的自然环境,平常养殖时要把它摆放在自然通风透光性好环境温度高的环境中,那样才会开花多花多少,平常还可以采用剪修香嫩弱枝和盲枝等方式 来改进植物里面的透风透光度,这种对推动您是茉莉开花有较大的益处。
养殖银丝茉莉时肯定要细腻剪修,肯定要细腻剪修,这类绿色植物成聚伞,头状花序着生在新芽顶端,每一一次抽出来新枝都会开一次花,尤其是应接受接线摘顶等要点,提高长出嫩芽抽出来壮枝。平常养殖银丝茉莉,一定要对它的习性有一个全方位的掌握,这类绿色植物习惯性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自然环境,并且耐寒性比较长,立冬之后它的叶片会渐渐地掉下来,春季会很早长出叶子,养殖适用浓厚富饶而松软的土壤层。
出现银丝一般是与材料中有气体赋予制品表面有关:
1、水汽材料烘干不好 。
2、螺杆转动时卷入卷入空气。
3、是材料分度过高产生的分解气。第三种情况最难把握,比如料筒温度过高(有时ABS中,含有阻燃的成分,这是其温度范围就很小,滞留时间就不能太长,否则发生分解)。
喷嘴温度过高或过低而射速过快也会造成分解气。一般水汽的银条,在产品上是不规则的。如果出现在,交口处,成放射性,主要考虑是分解气,主意调整喷嘴温度和射速,再就是ABS未烘干或者浇口太小、注射速度太大会出现银丝现象。
塑料ABS的性能检测应注意
(1)一般性能:
ABS的外观为不透明呈象牙色的粒料,无毒、无味、吸水率低其制品可着成各种颜色,并具有90%的高光泽度。ABS同其它材料的结合性好,易于表面印刷、涂层和镀层处理。ABS的氧指数为18.2,属易燃聚合物,火焰呈黄色,有黑烟,烧焦但不滴落,并发出特殊的肉桂味。
ABS是一种综合性能十分良好的树脂,在比较宽广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热变形温度比PA、PVC高,尺寸稳定性好。
ABS熔体的流动性比PVC和PC好,但比PE、PA及PS差,与POM和HIPS类似。ABS的流动特性属非牛顿流体,其熔体粘度与加工温度和剪切速率都有关系,但对剪切速率更为敏感。
(2)力学性能
ABS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冲击强度较好,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使用。即使ABS制品被破坏,也只能是拉伸破坏而不会是冲击破坏。ABS的耐磨性能优良,尺寸稳定性好,又具有耐油性,可用于中等载荷和转速下的轴承。ABS的蠕变性比PSF及PC大,但比PA和POM小。ABS的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属塑料中较差的。ABS的力学性能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3)热学性能
ABS属于无定形聚合物,无明显熔点;熔体粘度较高,流动性差,耐候性较差,紫外线可使变色;热变形温度为70—107℃(85左右),制品经退火处理后还可提高10℃左右。对温度,剪切速率都比较敏感;ABS在-40℃时仍能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可在-40℃到85℃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
(4)电学性能
ABS的电绝缘性较好,并且几乎不受温度、湿度和频率的影响,可在大多数环境下使用。
(5)环境性能
ABS不受水、无机盐、碱醇类和烃类溶剂及多种酸的影响,但可溶于酮类、醛类及氯代烃,受冰乙酸、植物油等侵蚀会产生应力开裂。
1972年6月,兰州军区某部正在宁夏贺兰山下修筑一个小型军用飞机场。十几天之后,几个战士在挖掘工程地基的时候,意外的挖出了十几件古老的陶制品。它们当中有几个破碎的陶罐,还有一些形状较为规则的方砖。部队首长看过后,命令战士们立即停止工程挖掘,将这一情况迅速报告给宁夏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的考古人员来到距离银川市40公里的工程现场,对现场的保护做了必要的安排,同时开始进行抢救性挖掘。墓室中发现了一些武士像等巧夺天工的工笔壁画,同时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精巧的工艺品及方砖等陶制品,方砖之上布满了一个个方块文字及花纹,经过考古人员仔细的研究和测定,认为这是一个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考古人员在这里时共发现有高大墓冢的陵墓15座,并按调查顺序进行了首次编号,终于认定这些雄伟的建筑正是西夏皇家陵墓。
考古人员对西夏王陵进行了科学的考察和研究,共清理了一座帝王陵、四座陪葬墓、四个碑亭及一个献殿遗址。考古工作者对陵区进行了多次全面系统的调查与测绘调查,不断发现新的大小不等的陵墓。发现的陵墓由15座增加到70多座,后又增加到近百座、二百余座,截至1999年共发现帝陵9座、陪葬墓253座,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专家证实,还有一些尚未发现的和由于贺兰山山洪等自然因素而消失的并不在少数,因此其真实数量应当更多。东西5公里,南北10多公里,总面积50多平方公里,如此之大的皇家陵园在中国实属罕见。在精确的坐标图上,人们还惊奇地发现,九座帝王陵组成一个北斗星图案,陪葬墓也都是按星象布局排列。考古工作者从中发现了一些很珍贵的西夏文物。这些文物中有西夏文字,有反映西夏人游牧生活和市井生活的绘画,有各式各样的雕塑作品,有“开元通宝”、“淳化通宝”、“至道通宝”、“天禧通宝”、“大观通宝”等各个时期的流通钱币,有各类铜器、陶棋子等文物。这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独特的石雕和泥塑。这些文物的发现为研究西夏文明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实物。2000年4月 结束的“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评选活动,西夏王陵的调查与发掘以其具有的重大的科学价值和意义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榜上有名。 在三号陵的外围发掘中,除筒瓦、石像生残块等建筑构件外,还有铜铎、铜带扣、铜兽面饰和铜节约各1件。
在六号陵的中室,发现遗物有钢针、带环铁钉、钢泡饰、铜甲片和瓷片等;配室中发现零散的铜甲片、铜泡饰、铜铃、瓷片、竹雕、盔形铁揣和绕金银饰等。由于六号陵早年经过大规模盗掘,后期也遭到了盗扰,出土遗物不多,位置紊乱,但这些遗物都是首次出土。
在第177号陪葬墓的墓室中,出土有鎏金铜牛、 铁狗等金属制品,还有石马等石雕。在第78号陪葬墓中,出土有石狗等石雕。在第182号陪葬墓中,发现开元通宝、样符通宝、天圣元宝、皇宋通宝、熙宁通宝等钱币。墓室内还发现绿釉罐和白瓷碗残片,残碎铜片、铜块,残断银丝、银帽铁钉等。 在陵邑遗址第二部分中,共出土建筑构件、瓷器、陶器、泥塑、石刻及铜、铁器等编号文物近300件。,其中出土白瓷瓶1件(经过复原),白瓷钵1件(经过复原),白瓷高足碗多件(经过复原,已残),白瓷平底碗多件(经过复原,已残),白瓷小碗数件,白瓷盆1件,青釉牡丹纹碗多片残片,青釉葵纹碗1件(经过复原),灰釉碗残片数件,酱釉小盘1件,泥塑碎块若干,石碑残块若干。
(图册文物资源来源: ) 1972年起,宁夏考古研究机构对西夏王陵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其中包括七号陵及六号陵地宫。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六号陵地宫被回填。由于回填土未夯实,使回填土因雨水浸泡下陷形成了一个大的积水坑,雨水连年浸泡使墓室和墓道均出现了坍塌。
1988年1月13日,西夏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1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没有确切证据支持除七号陵之外其他帝陵的归属问题的情况下,西夏王陵景区根据部分考古学家的推测,直接以昭穆次序依次将一号陵至九号陵分别定为裕陵、嘉陵、泰陵、安陵、献陵、显陵、寿陵、庄陵、康陵,并围绕三号陵“泰陵”建立了景区的主要设施。
1998年9月23日,西夏博物馆在西夏陵区内东侧建成,以展示西夏陵区出土文物及介绍西夏历史概况为主要内容,自2011年来全年开馆。
1999年10月下旬,朱镕基总理视察西夏陵,对开放的三号陵园文物保护和旅游设施建设表示了特别关注,经国家计委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三号陵园的抢救保护和环境整治。为贯彻朱镕基总理指示精神,落实国家文物局批准的《西夏陵文物保护总体规划》。
2000年,中国拨专款1000万元对三号陵进行清理发掘和保护。2000年7月,应自治区领导邀请,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文保司司长杨志军率领下,宿白、谢辰生、徐苹芳、黄景略、张忠培、蒋忠义、吴家安、付清远10人组成的专家组,来银川审议西夏《3号陵园建筑遗存加固维修设计方案》和《3号陵园建筑遗存清理发掘计划》,国家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负责实施加固维修工程,宁夏考古所负责发掘清理工作,并组成加固维修队伍和考古队伍,签订工作协议,由自治区与银川市文物管理部门主持进行施工,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委派蒋忠义到现场指导清理考古发掘工作、付清远指导加固维修工程。
2000年8月,两项工程同时开工,之后完成清理考古发掘报告和加固维修工程报告,并以此作为示范,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计划安排其它陵墓的抢救考古清理和加固维修等保护工作,落实《西夏陵保护规划》中确定抢救保护任务,达到规划中的理想目标。此本考古发掘报告,就是规划中的一项工作成果。
三号陵园是用探方法进行考古发掘,月城和陵城采取统一布方,第一个探方坐标点设定在月城的东南角,探方号采用四位数,其前两位为探方的纵坐标(从南向北),后两位数为探方的横坐标(从东向西),如T0101即设定东南角的第一个探方,从东向西的第16探方,编为T0116。每个探方面积为10x10 米,方向为150度,与陵园方向一致,探方边与陵城墙走向基本一致,这样发掘的范围和遗迹都很方整一致。另外对分散的单体建筑,如四个角台、两个阙台、两个碑亭,由于离月城和陵城的探方网较远,只好按遗址单独布方编号,其中东西碑亭是以前发掘的,探方号仍沿用以前的编号,即T1~T10。
2003年5月19日,位于保护区范围内的84号陪葬墓被宁夏平吉堡农场的职工用推土机推平,遭受严重破坏,已经无法恢复原貌。当地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当即对施工负责人和司机共3人进行刑事拘留。
2006年,西夏王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列入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同年,由于长时间风化,西夏陵出现大面积坍塌危险, 中国加大了对西夏王陵的保护力度。
200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通过了敦煌研究院设计的《西夏陵六号陵抢救性保护工程施工方案》,并着手对六号陵施以保护措施。一号、二号、四号陵开通马车旅游线路。2012年,西夏王陵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西夏王陵景区将位于陵区最南端的一号、二号陵遗址完全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