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的检验标准是什么?
陶瓷的检验标准:
釉彩如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元素,如铅和镉,过量的铅和镉在会随食物进入身体并在体内积累,会危害人体的健康,特别是影响儿童的智商发育。为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各国制定严格的法例限制陶瓷餐具的铅和镉的释出量。因此,产品的铅和镉的释出量指标成为国外买家选择产品的重要标准。
铅和镉的释出量
•美国食品药口管理局条例•英国标准•澳洲食品和药品标准•美国加州餐具安全要求•欧盟指令 。
●陶瓷物理及机械性能测试
●陶瓷化学测试
陶瓷餐具因其细腻光滑和色彩明丽,成为不少家庭的首选餐具。但陶瓷餐具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色彩鲜艳,通常会在彩釉中加入铅、汞、镭、镉等重金属盐,这些物质在陶瓷的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迁移至食品,被人体吸收,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欧盟委员会在1984年发布的第84/500/EEC号指令《关于接触食品的陶瓷制品的理事会指令》和2005年发布的第2005/31/EC号补充指令《关于接触食品的陶瓷制品的性能标准与合格声明的委员会指令》对此作出了严格规定。
适用范围:
指令中对陶瓷制品的定义为:陶瓷制品是指通常含有很高的黏土和硅酸盐成分的五级材料混合物制造而成的制品。陶瓷制品中也可能被添加了少量的有机物质。这些陶瓷制品首先经过塑形,然后经火烧炼永久定型。这些陶瓷制品可以被抛光、上釉彩或进行其他的装饰。
1、看:要将陶瓷碗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看瓷器釉面是否光洁润滑,有无擦伤、小孔、黑点和气泡,看形状是否规整,有无变形,看画面有无损缺,四看底部是否平整,须放置平稳,无毛刺。
2、听:轻轻弹叩陶瓷碗时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3、比:对配套陶瓷碗,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尤其是成套的青花或青花玲珑瓷,因为青花呈色随烧成温度不同而发生变化,所以同是青花瓷,颜色有深有浅,一套几件乃至数十件的成套冷瓷器,如各件青花呈色有明显差异,这套瓷器就大为逊色了。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对于新买的陶瓷餐具,若不知道是否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为了使用更放心可以拿回来后用含食醋的水侵泡煮沸,可以除去大部分有害物质,大大降低对人体潜在危害。
2、为了延长陶瓷餐具的使用年限,对于新买的陶瓷餐具在最开始时就放在盐水之中煮沸一段时间,这样陶瓷制品使用就不会轻易的破碎。
3、陶瓷餐具使用时应避免骤冷骤热高温差的情况出现,如请勿将加热的瓷碗直接侵入凉水中,以免温度迅速改变损伤瓷质甚至出现破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瓷盘
2、轻敲几下,声音清脆品质好,声音沉闷或沙哑则是劣质品。
3、选购成套陶瓷制品时,要看每件的釉色、画面、光泽、式样是否一致匀称、协调。
4、薄胎陶瓷制品在太阳光或灯光下照看,要有透明感,既薄又轻,且厚度均匀。
一般遵循以下4个原则:
一是“看”,就是要将瓷器上下内外细细观察一遍,看看产品有无变形、黑点等大的缺陷,再看看产品的白度、透光度和釉面光泽度。
二是“听”,就是听轻轻弹叩瓷器时发出的声音。如声音清脆、悦耳,则说明瓷胎细致密实,无裂损,在高温烧成时,瓷化完全。如声音喑哑,就可断定瓷胎有裂损,或者瓷化不完全,这类瓷器经冷热变化,易开裂。
三是“比”,就是比较。对配套瓷器,要比较各配件,看其造型及画面装饰是否协调一致。
四是“试”,就是试盖、试装、试验。有的瓷器带盖子,有的瓷器由几个元件组合而成,在挑选瓷器时,别忘了将盖子试盖一下,将元件试组装一下,看看是否合适。
注意
1.买回的陶瓷餐具,先用4食醋的水浸泡煮沸,这样可以去掉大部分的有毒物质,大大降低陶瓷餐具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2.瓷器粘合剂大多含铅高,瓷器补过后也不宜做餐具。
3.不要长期用陶瓷餐具存放酸性食品和果汁、酒、咖啡等饮料。因为陶瓷餐具盛放酸性食品或饮料的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就越容易溶解出铅,等于加重铅溶出量的毒副作用。
、斑点、气泡,光滑。表面多刺、多斑、甚至有裂纹的陶瓷品,其釉中所含铅易溢出,不宜做餐具。
目前,我国陶瓷砖检测最新的标准为GB/T 4100-2015《陶瓷砖》。GB/T 4100对不同吸水率的挤压陶瓷砖、干压陶瓷砖的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可能会有人问:GB/T开头的可是国家推荐标准啊,推荐标准不是不需要强制执行?为什么还有要强制认证的产品?那是因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4月底修订发布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中,明确提出了瓷质砖属于强制性认证产品。众所周知,强制性认证产品属于必须执行相关标准的产品,只有通过政府审核,取得相关认证证书方能上市销售。
陶瓷检验标准
瓷质砖属于陶瓷砖的一种,是用于建筑物装修用的吸水率不超过 0.5%的干压陶瓷砖。它的产品质量可以依据GB/T 4100-2015附录G中规定的检测项目来检测。而此次规定的强制执行标准却是针对瓷质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检测的要求,具体依据标准为GB 6566-2010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一、瓷质砖放射水平强制认证分类
A类:产销及使用范围不受限制;
B类:不可用于住宅、老年公寓、托儿所、医院和学校、办公楼、宾馆等I类民用建筑的内饰面,但可用于Ⅱ类民用建筑(如商场、文化娱乐场所、书店、图书馆、展览馆、体育馆和公共交通等候室、餐厅、理发店等)、工业建筑的内饰面和其他一切建筑物的外饰面。
二、瓷质砖质量检测项目
表面质量、吸水率、破坏强度、断裂模数、耐磨性能、线性热膨胀系数、抗热震性能、有釉砖抗釉裂性能、抗冻性能、地面摩擦系数、湿膨胀、小色差、抗冲击性能、抛光砖光泽度、耐污染性能、抗化学腐蚀性能、铅和镉的溶出量
三、瓷质砖放射性水平检测要求
参考GB 6566-2010 的要求,陶瓷砖主要是检测材料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比活度。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表:
以上便是瓷质砖强制认证检测的相关要求。为了避免资源浪费,企业在生产资质砖前,一定要了解相关的标准要求,调整好生产方案。毕竟瓷质砖强制认证涉及到技术改造、成本投入、生产周期、销售周期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而瓷质砖检测报告也必须客观、准确、以真实的数据为支撑,方能够通过政府审核审批。
摸陶瓷餐具的表面,如果上面的花体是凸出的,那就可以简单地判断为釉上彩,但还要具体摸花的表面及釉体是不是光滑,如果它们都比较粗糙,那么说明 “没有烧熟”,这样的产品最好不要购买。如果大家很在意铅、镉问题,最好避免选购内壁有花或满花的餐具,虽然合格产品是无害的,但这样更能保证万无一失。
2.看有气孔的不要
除了关注安全问题,陶瓷餐具的使用性能也同样重要。建议大家可将餐具对光斜放,这样光打在上面时,其上的瑕疵便可一览无余,凡是表面有细小的气孔、凸起、落渣、杯子内部底面不平整等问题的,都会给日后的使用和清洁带来不便,最好都不要购买。
3.倒扣不平整也不行
碗、杯子、盘子这些产品,还要检验其平整度,这在国家标准中也有严格规定的。常用的检验方法是:将餐具倒扣在平整的玻璃台面上,看餐具口有没有翘起、不平的问题。还可以把同样的碗、杯子摞在一起,品相优良的产品应能严丝合缝,拿起一个,甚至能把另一个带起来。但品质差的则可能歪歪斜斜,甚至摞不起来。
4.敲击不清脆有裂纹
敲击优质陶瓷餐具的声音是应该清脆悦耳的。但有的产品坯体有裂缝,表面看不出来,买前可敲击一下,如果是这种情况,它们会发出混浊的声音,大家很容易就能分辨出来的。
总结:其实只要是正规销售渠道中的陶瓷餐具,绝大部分都应该是合格的,因为这些产品可以流通,就证明是经过检验的。不过,市场上还是存在部分小企业偷工减料,生产劣质产品。一些消费者经常贪图便宜,在早市这类缺乏监管的地方购买廉价陶瓷餐具,就有可能会“中招”,而在乡镇常见的走街串巷,推着车、挑着担子的这种就更要谨慎了。
陶瓷是中国文化之一,而且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所以上至国家下至地方,都对陶瓷产品有严格且成熟的规范要求。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硬度高,耐磨性好等特点,主要检测指标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电学性能等。
陶瓷检测范围:日用陶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特种陶瓷,碳化硅,介电陶瓷,工具陶瓷,氧化铝陶瓷等。
陶瓷检测项目:成分分析,抗压强度,放射性,表面质量,膨胀系数,导热性能,尺寸稳定性,击穿电压,介电常数,耐腐蚀性,元素含量等。
陶瓷检测标准:
1、GB/T 8411.3-2009陶瓷和玻璃绝缘材料第3部分:材料性能
2、GB/T 3389-2008压电陶瓷材料性能测试方法性能参数的测试
3、GB/T3300日用陶瓷器变形检验方法
4、GB/T3301日用陶瓷器容积、口径误差、高度误差、重量误差、缺陷尺寸的测定方法
5、GB/T3534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测定方法
陶瓷类质检报告办理流程?
1.提供检测所需要的足够样品。
2.快递样品和申请表至第三方检测机构。
3.确定报价
4.签订合同
5.测试完成,寄出报告。
陶瓷类质检报告的用处有哪些:
1.招投标-部门、事业单位招投标
2.进入大型超市或卖场,各大网上商城
3.审核证明,申请补助
4.工商质监与市场监督
5.国内市场销售、资质认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