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墨水是什么?详细介绍一下!
陶瓷墨水就是以前用辊筒印和丝网印的釉料就是用喷墨打印的方式来印,陶瓷墨水也需要高温1200度烧,只是在瓷砖行业改变了下生产工艺其实把以前的固体釉变成液体釉, 回答人的补充2011-12-15 16:16现在国内有几十家釉料企业都在开发陶瓷墨水,开发出来的也有几家,陶瓷墨水主要一块油墨和发色,油墨这块好不好直接决定从喷头喷出来的状态,色料发色不好,直接影响砖的发色,如果想更了解陶瓷墨水的可以到百度搜索与我交流
晚上好,陶瓷表面丝印油墨粘合成分为聚乙烯醇缩丁醛或者丙烯酸树脂,两者能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环保弱溶剂用正丁醇、碳酸二甲酯或者丙二醇甲醚。平板陶瓷打印烘烤的那种墨水主要溶剂为蒸馏水。
陶瓷墨水也叫做陶瓷色料,陶瓷色料是指粉末状的金属氧化物和其他用于陶瓷釉料中的混合物,用于装饰陶瓷、瓷器和赤陶,也用在装饰金属器的瓷珐琅中。
在瓷像制作过程中,我们使用的瓷像墨水有一定的讲究,以前制作使用的瓷像墨水是水性比较大,需要用到涂层打印,现在的墨水配方经过专门机器配制,油性和水性结合的更加好,打印更加流畅,但是我们在制作过程中也必须对墨水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制作出好的瓷像来,对墨水使用适当的上粉不掉粉,瓷像颜色不串色。
具体方法
1、我们首先在瓷像墨盒里注入足量的墨水,墨水多了也不行,会漏墨水,就是把墨盒压在纸上看看是否有3个颜色,这就证明墨水流畅。
2、在瓷板打印前,需要对瓷板加热到80-120度,温度范围自己调就可以了,建议用瓷像预热箱加热,表面不会掉保温棉在瓷板上面,瓷板有一定温度后,打印在上面的墨水就不会流淌,热切吸粉能力很强。
3、打印完后如果瓷板不够热的再加热一点,这样就保证瓷像墨水的黏度,这样扫粉更容易,而且不掉粉,扫完后再大力一点把剩余的颜色都扫掉,这样就算大力一点都无所谓,因为加热后的墨水粘粉能力更加强。这样就保证瓷像不会串色了
练泥
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制坯
将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不同的种类。
上釉
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釉下彩
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
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釉上彩
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要得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
把陶瓷盘子上用白板笔画个小人,倒入水后,小人会飘起来,是为什么?
因为白板笔的墨水里刻意添加降低附着力的剥离剂,当墨水被写在表面之后,随着溶剂的挥发,剥离剂可以在有色笔迹和书写表面起到隔离的作用,阻止笔迹和表面的紧密结合,所以可以在水中漂浮起来或者我们用纸巾也很容易就将其擦除了。剥离剂是一些“油乎乎”的物质,例如液体石蜡或是酯类。这些剥离剂会和其他添加成分一起溶解在溶剂中(溶剂一般是乙醇等容易挥发的醇类),形成均匀的墨水。因此在被水冲或是被擦拭的时候,笔迹就很容易脱落了。与白板笔不同,人们希望油性记号笔的笔迹更持久,因此它的墨水会采用附着力更强的配方,也不会添加剥离剂,不容易被擦掉或是冲掉。
瓷盘的表面必须是非常光滑而质密的,也就是说,马克笔的油墨无法渗透进瓷盘表面,这就造成了马克笔的油墨与瓷盘之间的结合非常的不紧密,很容易脱落。马克笔的油墨是油性的,油性油墨的特点就是不溶于水,也就是说,马克笔的油墨不会因为倒入水就因为溶于水而混合在水里糊掉,所以马克笔的油墨在缓慢地倒入水之后,在没有受到太大的外力作用的时候,还可以保持相对完整的外形,不会有太大的形变。这也就使图案有了大致上的保持性。
再说一下这个现象形成的过程,在一个瓷盘中用油性马克笔画画,马克笔的油性墨水不会渗入盘子里,也就是说马克笔的墨水与盘子结合的非常不牢,这个时候缓缓倒入清水,由于自身浮力油墨会与盘子分开,并随着水的晃动而缓缓晃动。
板笔漂浮在水中字迹完整与墨水中的成膜树脂有关。在白板笔墨水中会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之类的成膜树脂成分,这些成分能帮助色料均匀分散,还有调节墨水粘度等功能,在笔迹干后还可以形成一层薄膜。加水之后,我们就会看到这层薄膜被整个冲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