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前的珠宝首饰竟然这么漂亮时尚!老祖宗的智慧让人佩服!
女人爱首饰这件事,几乎从最遥远的原始部落时期就开始了,说到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首饰能让我们 变得更美 ,这才最重要。
我们现在的首饰类别更多,做工也更精致,而且风格多变, 越来越个性 。
比如很多大牌珠宝喜欢走简约路线,近两年还 特别流行复古风。
宝姐觉得,要说复古风,我们的传统玉石首饰,都不需要多余的装饰,就是 复古本身 啊,最主要的是能传达一种只有中国人才有的 典雅气韵 。
不过你知道吗?现代人喜欢复古,可是400年前的清朝人却很潮流呢!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是值得敬佩,别以为他们只有传统。
其实他们也在 与时俱进 ,吸收各种外来文化,然后 化为己用 ,设计出很多中西合璧的首饰。看来只要是经典,就能经久不衰!
我们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先来看看清朝人的耳饰吧。清朝人的耳饰可非常有讲究,不仅材质上要用贵重的金属、珠宝和玉石,而且宫廷中 做工精良 。
在那个没有机器的年代,玉石珠宝的打磨、金银的锻造处理全都依靠人工。而在佩戴方面,还有“ 一耳三钳 ”的规矩。
清代耳饰的造型,真是比我们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各种环形的耳钳、缀流苏环形耳钳、坠形耳环都被设计出来,还有很多沿袭了 明代的排环、葫芦形耳饰、灯笼形耳饰 等等。
为了进一步丰富耳饰,清代人是把各种花样造型都要拿出来嘚瑟一下, 祥云、喜字、花草 都能加入到设计中去,丝毫不比我们现在的耳饰逊色。
除了这些炫耀创意和脑洞的设计,制造首饰的工匠们也是纷纷贡献自己的绝活, 花丝、点翠、烧蓝 各种高阶经典传统工艺,也都全部招呼起来,真真是精妙无双。
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可是“ 燕京八绝 ”之一,工艺非常繁琐,整个过程要用到八种技法。
这才只是做出了基本器型,就是底子,然后还要镶嵌各种宝石、装饰,才算完工。但是花丝镶嵌正因为 技艺巧夺天工 ,充满皇家气派,所以才特别珍贵。
点翠: 古人是用翠鸟羽毛来做的,将极细的羽毛一根根排列上去,非常复杂。但为了保护翠鸟,我们今天已经不会再使用其羽毛来制作了,推荐用 环保的人工合成纤维来替代 。
烧蓝: 烧蓝也是传统工艺,是在做好的首饰底子上, 填满釉粉,再拿去烧制 ,有点像烧制瓷器,等上面的釉凝结、冷却,就成了绚丽的色釉。
清代耳饰材质丰富,珍珠、珊瑚、琥珀、绿松石都是常客。
慈禧太后 极爱东珠 ,其实和东珠的产地在东北有关,那里是满族的发祥地,清朝东珠只有皇帝的母亲、嫔以上的妃子和皇太子妃才能佩戴。
△《如懿传》中各位娘娘戴的最多的,也是珍珠耳坠,而且严格秉持了“一耳三钳”的规则
除了东珠和珍珠,这种从头到尾全玉雕的耳环也不少,白皙细腻油润的白玉呈弯环状,雕着各式吉祥的图案,把人也衬得肤如凝脂。
耳饰这样的重头戏,当然也少不了翡翠的使用,看看这些款式,就算现在戴也是五分好评!
不过清朝小主们的耳饰,可不只是这些传统类型,在材质上,还广泛应用了非常前卫潮流的彩色宝石,比如红蓝宝石、碧玺等,都是小主们的心头爱。
△精致的金耳环,上面镶嵌了东珠、粉色碧玺、绿色翡翠,配色清新可人,而且组成花朵的样子,巧夺天工
△还有这种走简约路线的耳饰,不标明年代你能猜到它也是古董么?这些耳饰还采用了活动扣的方式,堪称先进
所以你看,老祖宗们的眼光还是 非常前卫 的,在追求美的道路上,绝对不受局限。
这样的审美和勇于突破,跟我们现在人追求个性的风潮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那时候彩色宝石给传统的首饰工艺,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说道古代人的戒指,你想到的是不是都是这样的,白玉、翡翠整雕的,或者黄金打造奢华高调的?如果你这样想的话,还真对了……
清朝的戒指确实有很多是这样的,皇帝们尤其喜欢各种 玉石扳指 ,不仅佩戴而且用来把玩。
△其实就算是扳指,款式也不尽相同,有玉石整雕的,也有这种金银做底,外包玉石的,好喜欢左边这款粉色碧玺嵌珍珠的款式~
△又是镶嵌粉色碧玺,配合点翠工艺,繁复而精美
不过清朝的戒指款式也不尽是这种类型,比如这种造型纤细的款式,是不是很像我们现代的简约派呢?
△宝石镶嵌款,和现代的宝石戒指别无二致
△还有这种镶嵌一排碎钻的款式
△这款也是来自清朝的戒指,看起来有种穿越感,因为非常接近现代工艺
寓意:更意想不到的是,还有这种极简的圈戒,而且这对镍合金素圈戒指的内壁上,还錾刻着“中厥执允”和“ I Love You Forget Me Not ”!这也太浪漫了吧!
你一定想像不到,这对素戒竟然正是 末代皇帝溥仪 和皇后婉容的结婚对戒!
除了款式设计上的不断突破,也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审美上的包容性,真的是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啊。
其实首饰本来就是如此, 复杂有复杂的美,简约有简约的美 ,重点在于工艺要精,老祖宗也是深刻抓住了首饰制作的精髓了。
我们经常提到的手镯款式有福镯、方镯、平安镯、贵妃镯,人清宫的旧藏镯子 款式更加丰富 ,比如圆条镯、扁口镯、扁平镯、串珠软镯等。
而且他们喜欢在手镯上装饰各种宝石珍珠,更值得佩服的是 各种雕刻图案 ,繁华有致。
龙凤呈祥:
九龙戏珠系列:
珠宝镶嵌款:
寓意:清宫的手镯上,纹饰题材通常 以龙凤为主 ,也有蝙蝠、佛手、万字纹样等,言必有意,意必吉祥,都有着福瑞的期盼,寓意 福寿康宁 。
古代的发饰我们如今用到的已经很少了,顶多戴个王冠、花环、珠宝发卡发箍什么的。
但是在大清朝,头发上的各种珠宝发饰才是最大的看点,而且不同的发钗发簪谁可以佩戴,往往都 象征了不同的身份地位 ,很是讲究。
发簪: 虽然如今已经不常用了,但在古装电视剧里都没少看。
清朝人想要固定头发就得靠各种发簪,而且她们女子 大多需要盘旗头 ,因而需要各种造型的发簪,不仅有实际作用,更是装饰。
各式各样美丽的发簪点缀在如云的秀发之中,就能自然生出一种 婉约的风情 来。
△清宫非常钟爱点翠的蓝色,非常绚丽且亮眼,因而象征了皇室的高贵
△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翡翠,这根簪子以金为质,簪头是翡翠雕成的一只手,手握着一柄如意,如意上又挂6颗珍珠和一个蓝晶坠角,将金、翠、珠、晶等不同材质的美集于一身
小玉tip:
谁让发簪们都 长得这么美 ,要说忘记有点实在有点难。现在很多喜欢古装的朋友,也会将发簪 重新运用起来 哦~
这里送上一些简单的发簪挽长发教程,一起学起复古的淑女发式吧!
钿子: 什么是钿子?就是古装剧里常常出现的这种用来 固定头发 的装饰了!
△我们在清宫剧中常见的两种发式,左边的是旗头,右边这种就是钿子了
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它的内胎是用 黑绒、缎条 制成的,然后再以银丝或铜丝加固,最后在外面缀以点翠、珠宝等来装饰,就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
扁方:满清女子特有的簪发工具,扁方。其实清宫剧中也很常见,只是很多朋友都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呢,扁方呈长方形条状,主要是用来 固定旗头 的。
现在我们用一张图来揭秘,扁方究竟是如何操作的。
清代满足妇女的扁方,在 尺寸上有所不同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能看到伸出来的两端,有时候却看不到。
扁方什么材质打造的都有:金银、珊瑚、翡翠、白玉、玳瑁、迦南香……还要在上面用 各色宝石镶嵌 成吉祥图案,就是这么讲究。
此外,材质的选择还要 根据实际情况 有所区分的。
比如要是遇到家里有 丧事 ,儿媳为公婆戴孝的时候,扁方就 不能华丽 ,通常要换成素简的白银或白铜扁方,尺寸也偏小,一般只插一个 3寸左右的小扁方 。
两千多年来,精妙细腻的花丝镶嵌工艺一直为宫廷御用,所谓“花丝万缕织金冠,妙手镶嵌有乾坤”正是对这项精妙工艺的高度概括。可以说,花丝镶嵌织就了一部古代皇家珠宝史。
一件精美的花丝镶嵌工艺品,往往是多种工艺的结合,制作工序较为复杂。
首先要制成胎型,施以花丝、锼、錾等工艺,再经烧焊,制成半成品,然后经过酸洗、烧蓝(涂以釉料)、镀金或镀银、压亮、镶嵌宝石等而成。
花丝镶嵌两大工艺
1、花丝工艺
花丝工艺的第一道工序是拉制花丝,也叫拔丝。
花丝拉制前,要将金、银等贵金属条放在轧条机上反复压制,直到成为粗细合适的方条状后,开始正式拉丝。
花丝六大工序:
掐:用镊子或钳子将花丝掐成各种纹样的工艺,粘焊在器物上,掐丝工艺是花丝镶嵌工艺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难掌握的技术。
填:俗称填花丝,是将制成的花丝图案平填在规定的图案里。
编织:将细丝编织边缘纹样和不同形体的底纹,在底纹上再粘以用各种工艺方法制成的不同花型纹样,通过焊接完成。
2、镶嵌工艺
如果说花丝镶嵌的精髓在花丝,那么后期的镶嵌则可以起到画龙点晴的妙用。
镶嵌要求“镶好、镶平、镶俏”,同是一块宝石角度不同,就会直接影响外观俏丽。
在古代,多选以“包镶”的方式,底胎采用“开金”配方,取其质地坚硬,能用爪将石面紧紧包住之意;而后钻石流行,包镶不能胜任,则改为采用白金(铂)凿挤镶固,名为“挤镶”。有的花丝镶嵌珠宝还以点翠、烧蓝为装饰。
而今,花丝镶嵌工艺只留存于北京、成都两地,且尤以北京的花丝镶嵌工艺最为齐全。北京花丝镶嵌集中代表了中国宫廷花丝镶嵌工艺的特色。
明清花丝镶嵌首饰的传世粲焕之美
明清时期,花丝镶嵌工艺达到纯火炉青的新境界,在表现技法上,可谓集历代之大成,尽显首饰华贵精致的艺术风格。
“纤”“透” 的明代花丝工艺
明代金银花丝工艺的代表作,当属从北京定陵出土,并由定陵博物馆收藏的《金丝蟠龙翼善冠》。
明朝流行镶嵌有珠宝的首饰,其上镶嵌的宝石种类有红蓝宝石、绿松石、玛瑙、水晶等,其中又以红、蓝宝石为多。华贵艳丽的珠宝和精湛绝伦的花丝工艺组合在一起时,相得益彰,既有雍容之气,又有耀目之色。
《嵌宝石葵花形金簪》明 首都博物馆藏
从北京右安门外明墓出土的《嵌宝石葵花形金簪》,就是其中一件典型的花丝镶嵌作品。
它通长13.5厘米,重76.8克,以葵花为大形,分三层纹饰,花心以黄色碧玺为中心,由花丝掐成的花蕊围在碧玺周围,石碗周围更焊接了一圈正搓的花丝以使其立体性更强。花心的外圈,有八瓣镶嵌着红宝石的花瓣,花瓣边缘同样围有花丝,最外圈的花瓣还镶嵌有红、蓝相间的彩色宝石,使首饰的色彩更加丰富。重叠的花瓣与装饰的花丝使整件制品生动、立体。
工艺美术的特色、手法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有何种审美时尚,就会有何类的工艺手法。
得益于明朝“纤”“透”的审美倾向,花丝工艺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娴熟至臻的工艺更加深了人们对此类制品的青睐,对其玲珑剔透的效果不断追求,两者相辅相成,最终促成特点鲜明的明朝花丝工艺艺术。
“精”“细” 的清朝金银细金工艺
清朝的金银细金工艺与明朝的花丝工艺具有相似之处——视觉华丽繁复,都依稀具有西方中世纪的巴洛克艺术之风。不过两朝制品亦有各自的不同之处:大体上说,明代首饰仍未脱尽古朴,清朝首饰更趋工整华丽。在工艺技巧上,清代首饰独有的细腻精工,也是明代首饰所不可及的。
清代花丝首饰的加工特点,可以用“精”“细” 二字概括。相比明代首饰,清代首饰的造型、纹饰变化很大,已全无古朴之意,更倾向于一心追求宫廷金银艺术品特有的富丽华贵。
清代首饰的造型倾向于写实,纹饰以繁密绚丽为特征,或格调高雅,或富丽堂皇,添上工艺精致的各色宝石点缀后,制品更显色彩缤纷、金光灿灿。清代花丝工艺的“精”“细” ,让制品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在纹饰的处理上,都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清朝金银制品的传世之作很多,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皇家制品。
从用途上来看,皇家制品有冠饰服饰、生活用品、陈设展览品、典章印册、祭祀用具、宗教用品等。
从来源来看,皇家制品有两类,一类是专门为皇家制作的金玉作;另一类是各地方督抚的进贡制品。其中的贡品多产自北京、南京、杭州、广州等地,这些地方制作金银制品的历史很长,人才相对集中,传统工艺世代相传。
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点翠嵌珠宝五凤钿》,是一件清代皇后穿龙袍时所戴的凤钿。
这支凤钿,下窄上宽,前高后低,以纸板雕刻出连环网状纹,表层全部点翠。钿的前部缀有5只黄金累丝凤,凤下排缀着9只银镀金金翟,凤和翟口衔珍珠。钿的前后分别缀有珍珠、珊瑚、绿松石、青金石、红蓝宝石穿成的流苏,其中有大珍珠50颗,二等、三等珍珠数百颗,宝石200余块,珠光宝气、极尽华贵。
出土于北京海淀区上庄乡,现藏于首都博物馆的《清代累丝嵌宝虾形金饰》,更体现了清朝首饰精致、华贵的特点。
以其上的“虾” 为例,其造型工艺较前朝更为精细,外形更逼真,已趋于写实,其上的宝石镶嵌工艺也更为纯熟,镶口处的花丝处理得极为细致。虾身采用了花丝工艺中的垒丝工艺,使其更立体,饱满感呼之欲出,再加上周遭同样采用花丝工艺制作出的荷花、浮萍等生动场景,宛如一幅国画中常见的《虾戏莲图》。
清朝的花丝工艺,不仅在动物的造型方面趋向写实、力求生动,更在阁楼、器物的造型方面,充分展示其运用金丝的能力。
较于前朝,清朝首饰更加追求工艺的难度和视觉上的华丽,譬如北京石景山出土的《清代累丝宫灯形金耳坠》,就通过多种花丝工艺营造出丰富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每一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
这件制品,与其说是一件给人佩戴的首饰,还不如说是一件能供人细细玩味的艺术品。
通过以上几件作品的赏析,可以大概了解明清花丝首饰的特点:一是,相对前朝各代,花丝工艺开始在诸多首饰制作工艺中占主导地位;二是,花丝工艺与镶嵌工艺相结合,首饰的色彩工艺华丽繁富;三是,在纹饰的处理上,花丝工艺较于其它工艺更能表现其立体、生动的特点;四是,花丝工艺顺应明清时期的审美倾向,将富丽华贵的首饰在工艺上推向了极致。
2、由于用料珍奇,工艺繁复,花丝镶嵌历史上一向只是皇家御用之物,其工艺在我国历代的宫廷饰品和礼器中均有呈现,也是我国传统奢侈品的工艺特色之一。
1. 原材料成本:花丝镶嵌所使用的原材料成本相比其他贵重珠宝较为低廉,这也可能是价格较低的一个原因。
2. 生产工艺:花丝镶嵌相对于其他珠宝制作工艺比较简单,生产成本可能会更低。
3. 产量和销售量:如果某种产品产量较大,或者市场上有大量供应,价格自然会比较低。
4. 市场竞争:如果市场上存在多个品牌或厂商提供同样的产品,价格就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价格低并不一定代表品质差。在购买时,建议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结合个人预算、品质要求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