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美国的日用陶瓷是高端市场吗?
南方新闻网
12.8万粉丝
关注
中国日用陶瓷行业迎难而上平稳增长
南方新闻网
2019-10-24 18:19南方新闻网官方帐号,优质社会领域创作者
关注
南方网讯(记者 黄绮铌 喻孟 通讯员 轻工商会)作为日用消费品中重要的一部分,日用陶瓷行业近年来借助广交会平台,提质增效稳增长,持续开拓国际市场。
众所周知,日用陶瓷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我国的日用陶瓷产品耐磨耐高温,造型多样,同时价格具有竞争力,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喜爱,在世界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海关数据,今年1-8月,我国日用陶瓷出口额43.46亿美元,同比增长9.85%;出口量140.89万吨,同比增长3.89%。其中,我国日用陶瓷对欧美主要市场出口相对稳定,对中东和非洲市场出口出现较大增幅,而对欧盟出口的变化体现在平均单价上涨明显。
对于当下的国际经济形势,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日用陶瓷分会秘书长崔雁介绍称,美国从9月1日开始对大部分日用瓷制品和小部分日用陶制品加征关税,实施之日的关税加征幅度为25%;9月20日调低到10%;9月30日又调高到15%。这种频繁的变化给中美双方的正常交易带来很多不确定性,因而会影响今年第四季度日用陶瓷的对美出口。
而在欧盟市场的发展方面,受反倾销案影响,中国日用陶瓷企业面临严峻挑战。据悉,欧盟对华陶瓷餐具反倾销日落复审在终裁中维持了原审的反倾销税率,并基本维持原审的合作企业范围。不过,欧盟于今年3月22日对中国50家企业发起反规避调查,造成这50家企业被迫面临艰难选择:或是花费大量精力和高额律师费向欧盟自证清白,或是放弃应诉,直接退出400多家可以用较低反倾销税向欧盟出口的企业名单。欧盟反规避调查和监管措施的落地将进一步规范中国陶瓷企业对欧盟出口,带来供求关系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将提高中国日用陶瓷向欧盟出口的价格。
其实,我国日用陶瓷出口起步早,市场渗透率已经很高。崔雁表示,在多数境外市场中,中国日用陶瓷产品进口量占当地该品类产品总额的70%以上,占当地该品类产品进口总量的80%以上。中国日用陶瓷已经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了主要地位,因此出口量的增长空间很小。
“出口额的提升要考虑地方市场的购买力和当地人对中国品牌的接受程度,这也是目前许多日用陶瓷企业正在努力探索的。”崔雁说到。目前,中国日用陶瓷占据的市场份额虽高,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陶瓷产品,高端市场中几乎难见中国品牌的身影。因此,如何打造中国品牌,挖掘国际市场中高端日用陶瓷的购买力,从中低端产品的价格竞争转变为品牌、设计、质量的高端产品竞争,是中国日用陶瓷企业转型发展应该思考的问题。
崔雁表示,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将积极借助广交会这个“
你这里所说的陶瓷是指哪一类,艺术品,还是商品类。
艺术品,中国陶瓷在国际上仍是绝对优势。
陶瓷类商品,在国际上,只能说我国还是一个庞大的原料基地,世界上有名的陶瓷类商品生产商都在中国购进成品货到他们本国再深加工,只是多了几道技术程序,但在质量和价格上却是天壤之别。
让世界从某个方面了解了中国,中国瓷器和制瓷技术的对外传播,是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在17和18世纪,中国瓷器通过海路行销全世界,成为世界性的商品,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让西方真正意义上第一次领略了东方的文化艺术和工艺水平,丰富和提高了欧洲人的餐桌文化。
进入汉代,著名的“丝绸之路”沟通了中外文化间的交流,中国逐渐被誉为“丝国”;进入中世纪后,伴随着中国瓷器的外销,中国又开始以“瓷国”享誉于世。从8世纪末开始,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
这一阶段输出的陶瓷品种有唐三彩、邢窑(包括定窑)白瓷、越窑青瓷、长沙窑彩绘瓷和橄榄釉青瓷(即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生产的碗和作为储藏容器的罐)。
宋元到明初是中国瓷输出的第二个阶段。这时向外国输出的瓷器品种主要是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青花瓷、釉里红瓷、釉下黑彩瓷,吉州窑瓷,赣州窑瓷,福建、两广一些窑所产青瓷,建窑黑瓷,浙江金华铁店窑仿钧釉瓷,磁州窑瓷,定窑瓷,耀州窑瓷等。
明代中晚期至清初的200余年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黄金时期。输出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青花瓷、彩瓷、广 东石湾瓷、福建德化白瓷和青花瓷、安溪青花瓷等。其中较精致的外销瓷多是国外定烧产品,其造型和装饰图案多属西方色彩,还有些在纹饰中绘有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称为纹章瓷。
扩展资料
中国瓷器早在唐代即沿陆路和海路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在朝鲜、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半岛的许多地区都有出土,在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埃及的福斯塔特古遗址中均有发现。宋代海运发达,在通往亚非的交通线的主要地区,均发现有中国青瓷和青白瓷。
宋人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记有近20个国家与中国交易瓷器。元代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大,景德镇的青花瓷器出口,受到广泛的欢迎。明代郑和(1371~1435)开辟了横渡印度洋通往非洲东海岸的航路,中国瓷器行销更广。
与郑和同行的费信(1388~?)在《星槎胜览》中记述,进行瓷器交易的有20余国。欧洲先是由阿拉伯商人贩去中国瓷器,16世纪葡萄牙、荷兰商人来中国贩运。近人考察,1602~1682年间荷兰东印度公司贩运的中国瓷器即有1600万件以上。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的陶瓷行业原材料消耗比较高,利用率低,使得成本偏高,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增长快,但是价格低,出口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1/3。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是档次偏高的,而出口产品则大多是中档以上的。在出口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陶瓷出口数量连年增加,但却浪费了资源,也使得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活着的企业充斥其中。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在海外市场低价竞争,不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利益,也引发了多个国家对于我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陶瓷企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污染了环境,却只赚了小钱,或是赚了出口退税,也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钱,而大部分钱则被外国的企业赚走了。因此,陶瓷行业出口退税降低,直至最后全部取消是大势所趋。陶瓷行业是资源型的行业,瓷土等资源的耗能高,应该限制出口,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共识。即便是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站在国家和行业的立场上,而不能只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