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饰品的历史传承
众所周知中国是陶瓷的创生地、陶瓷的国度早在东汉时期已开始步入陶与瓷并举的时代。陶瓷自古就是中国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与文化载体,在英文辞典里可查“China”小写即瓷器的意思。用瓷器制作首饰,不但拓宽了现代首饰设计的领域也丰富了现代首饰的品种。陶瓷,生于中国长于中国,历经千年岁月,拥有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风采伴随着炎黄子孙一步步走入今日社会。它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极为广泛渗透于物质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它不仅具有明显的民族特征,更具有极高文化价值。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与岁月共舞,与时尚同行陶瓷首饰有十足的底气与岁月交织而年华不老,那容易被打破的美丽定格,更令我们懂得珍惜。
随着现代陶瓷艺术的不断发展和陶艺热的兴起,陶瓷饰品业也随之兴旺起来。一种新的艺术形式———陶瓷首饰产生了,它的产品种类多样,如项链、手链、耳环、挂件等。由于陶瓷首饰的材料消耗少、成本低,并经过高温烧成,能去除材质中的有害物质,节能环保,更容易赢得消费者的关注与青睐。陶瓷首饰的材质和造型更为丰富、装饰方法与制作工艺更为多样,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陶瓷制品的固有印象,为现代陶瓷艺术开辟了一个新的表现空间,在首饰艺术和陶瓷艺术上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陶瓷作为一种新兴的装饰材料,在摆件、首饰等市场上广受顾客的好评。因为其别具一格的陶瓷材料,以及拥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工艺制作,都让陶瓷装饰品的未来前景一片光明。陶瓷装饰品不仅具有美丽动人的外观,同时还有着健康,自然,耐腐蚀等诸多的优点。陶瓷装饰品甚至还有着“绿色珠宝”的称谓,这说明了佩戴陶瓷饰品除了可以起到装饰点缀的作用,还对健康有好处。
早在1972年陶瓷装饰品就诞生了。在德国,一名专业的陶瓷首饰设计师早就已经开始了对于陶瓷首饰孜孜不倦的探索与研究。而时至今日,陶瓷饰品才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普遍的认可。
传统的首饰制作,大多采用珍珠,翡翠,珊瑚,玛瑙,水晶等常见的材料。在我们国家,陶瓷最早还是被运用在制作器物至上。并且我国的陶瓷器具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几千年前。而将陶瓷用作首饰的制作材料,最早却是发生在欧洲。但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也迅速地发现了陶瓷饰品的市场,作为瓷器大国也非常敏锐地在陶瓷饰品的制作工艺上开辟了自己的设计道路。
陶瓷饰品继承了陶瓷器具的优点,拥有缤纷绚丽的色彩以及斑斓夺目的光泽。并且由于陶瓷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可以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的循环,对于健康有着非常好的影响。在追求绿色健康的当下,陶瓷饰品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时尚界的新宠。
古典的陶瓷,结合前卫的设计,搭配上具有时尚感的配件,陶瓷饰品不仅仅具有自身优雅的意境,还能同时兼顾时尚感。在造型上也是百花齐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案。只要设计者能够想到的,都可以用陶瓷材料完成。并且还可以搭配上传统的琥珀、水晶等材料,让陶瓷饰品更有风格。
陶瓷饰品虽然花样百出,但它的制作成品却是很低的。因此在价格上也远比黄金、珍珠等便宜。陶瓷特有的晶莹剔透之美,论质感也是毫不逊色于珍珠。不同色彩的釉制经过设计与打磨,所制成的饰品比起黄金首饰,也是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魅力。
陶瓷饰品现在也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种类,除了常见的手环,项链,耳环等,在胸针,衣饰上也开始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对于追求美的时尚人士来说,陶瓷饰品绝对是一项只会为品位加分的饰品。
陶瓷饰品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之中饰品,在使用陶瓷作为饰品的主要材料,在陶瓷材料上和工艺上都是一个创新。具有别的饰品所没有的特点,并且陶瓷饰品的风格独特,对人体健康十分有利,所以佩戴陶瓷饰品不但美观,而且健康。所以非常受欢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这既美观又健康的陶瓷饰品。
陶瓷饰品的原料成本低,容易获得,并且陶瓷饰品的可塑性很高,设计空间非常大。耐磨、耐腐蚀、健康、自然、耐低温都是陶瓷饰品的特点。
陶瓷饰品的发展迅速,在欧洲等地的也是十分受欢迎,迅速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屏障,作为陶瓷和饰品两个行业之间的产物,陶瓷饰品的时尚元素也是不少的,陶瓷饰品也是非常适合作为时尚的装饰品来使用的。陶瓷饰品是泥与火的组合,代表了生态健康等元素,在国际珠宝的时尚舞台展现在自己独特的一面。
陶瓷饰品的造型多种多样,有的行云流水、有的五彩缤纷。可以说是造型优美、意境高深,佩戴在身上有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有的就像是宝石美玉一样的艺术效果,成分展现了陶瓷饰品的魅力,这是其他材料的饰品所没有的,只有在陶瓷饰品上才有这种感觉。
陶瓷饰品之所以有利于人体健康,是因为在陶瓷饰品的原料当中有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并且有实验证明,陶瓷对于人体有着改善新陈代谢和加快血液循环等等作用。有实验证明陶瓷能够在发射出一种红外线,而这种红外线和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会发生共振作用,有益于人体健康。
因为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了变化,不满足于传统的饰品的造型,开始抛弃传统饰品,对于传统饰品的保值观念也是逐渐淡化。而陶瓷饰品改善了人们对于传统饰品的看法,更加注重装饰性,是传统饰品的之中创新。
最后,我们都知道在英文中中国被称为瓷器,外国人对于中国最早的印象就是瓷器,陶瓷自古就是中国的象征,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陶瓷饰品的创新不但改变了人们对于陶瓷制品的原有观点,为现在陶瓷艺术的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陶瓷艺术上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国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陶瓷品了,那么当人们爱美的心开始有的时候陶瓷饰品就成为了人们很时尚的一种东西,那么到现在来说陶瓷饰品也是一个非常好的东西,它不仅给人带来了一种气质美,而且陶瓷饰品也是对人体非常有帮助的,陶瓷饰品的可塑性比较好,而且来源比较广泛,因此陶瓷饰品在未来的世界市场上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那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佩戴陶瓷饰品的好处。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陶瓷饰品的形状比较多样,而且由于陶瓷业在我国有很长足的历史发展,因此它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我们在观看一件陶瓷饰品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陶瓷饰品形如流水五彩缤纷,而且有很多陶瓷饰品的造型是非常奇特的,给人一种非常好的意境,这样我们家陶瓷饰品放在手上或者耳朵上的时候会给人一种非常夺目的亮丽感觉,而且它还会塑造出像玉和玛瑙一样的艺术效果,充分展现出你的美丽,因此这样的陶瓷饰品是其他饰品无法取代的。
其次我们要知道陶瓷饰品是一种绿色的首饰品,因为它的原料当中还有微量的元素是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据相关数据显示,陶瓷刀头有一些东西可以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也可以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而且陶瓷正常的温度下能够发射出红外线,而这些红外线对人体自身发出的红外线的波长是吻合的,因此可以有利于人体的红外共振现象,这样对人体的健康无疑是非常好的。
由于陶瓷在我国发展的历史比较悠久,因此它有很多的艺术品都是用陶瓷制作的,这就大大的提升了人们对陶瓷的关注度,而如果我们的女性朋友佩戴这样一款陶瓷的饰品的话,会给别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就会将注意的焦点放在女性的身上,起到了佩戴饰品的作用。
关于佩戴陶瓷饰品的好处小编就介绍到这里,大家可以知道陶瓷饰品是关于审美和健康于一身的好饰品,因此在未来发展市场上有很大的前景,如果一些朋友要做这方面的实验的话,可着手去考虑,而对于一些女性朋友来说,它也是可以替代一些金属制品的,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节省经济支出,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古代瓷珠子用来做瓷珠手链、扇坠。
陶瓷在首饰材料中虽说不多见,但它以其自身的特质带来全新的视觉效果。陶瓷首饰的大跨步发展,是近现代的事情,特别是近二十年来,首饰设计的个性化发展趋势,给陶瓷首饰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在当代社会,陶瓷首饰以它造型的多样性、釉色的丰富性、成型的方便性、材质的廉价性,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极大市场潜力的新兴艺术形式,它一方面满足市场需要,被那些追求个性的消费者接受。
另一方面,以行业的发展来看,它可以说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虽然在古代有少量的陶瓷材料的首饰,但从没有像今天表现出这样大的潜力。
古代珠饰材质的分类
1、无机物。无机物包括各种漂亮的石头,如色彩鲜艳的玉、玛瑙。各种矿物质,包括水晶、孔雀石、青金石。各种天然金属,比如金、银、铁、铜。人工制品,如琉璃、玻璃、陶瓷。
2、有机物。有机物品种相对少,包括各种牙,人的牙与动物的牙。骨头,入骨与兽骨。珊瑚、砗磲。植物,包括木、藤,植物的根茎、果实。还有一些特殊的材质,比如鸵鸟蛋的蛋壳。
中国古代珠饰或许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品,制造珠子的过程,包括了艺术的几何加工概念以及对色彩的挑选、对尺寸的把握。珠子色彩的搭配、形状的搭配,符合了艺术品的所有元素。中国古代珠饰正拂去历史的尘灰,重新展露动人的风采。
当下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人们不断发现新材料、新工艺,观念也每天都在发生新变化。陶瓷首饰的诞生本质上是一种将新材料应用在传统行业的创新,它带来的不仅是工艺的改变,更是观念的改变。正因为当代首饰成为人们表现思想和感情的媒介,也使得陶瓷首饰的发展更具可能性。
陶器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黏土的页硅酸盐土矿物和高岭土(瓷土)。所有种类的黏土均可用于制作首饰品,但高岭土(制陶工业中一种较为柔软的黏土)因其精细度和极佳的质感非常适用于首饰制作。这类材料可以使用粉浆浇铸成中空、薄胎的形状,除此之外具有质量轻、手感好的特点,如果瓷器不上釉的话,则被称为“素瓷”。在这里我会介绍几种陶瓷的基本加工工艺。
陶瓷手工制作
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黏土加工成型是一项基本的操作,由此制作出的模型可以放进窑炉中高温烧制成坚固耐用的器物。由于陶瓷的密度比较大,因此制作首饰宜采用小体块的陶瓷。
操作方式:
1将黏土进行多次揉捏,确保没有残留的空气,否则制品在窑炉中烧制时会碎裂。根据设计图案或参照模型进行制作,并时常用喷雾器对黏土喷水以保持湿润。制作圆柱物体模型时,先用一长条黏土盘出螺旋线圈状,然后用湿手指或橡胶抹子将表面抹平。可以用尖形工具在模型上进行制划制孔,也可以在黏土表面制作出多种多样的纹饰。
2当黏土不使用的时候,把它紧紧裹在塑料袋中以保持潮湿。
3制作好的模型要慢慢晾干之后再进行烧制,不同的黏土烧制温度也不一样,最好使用的窑炉具有控制温度变化的程序和功能。
刻瓷
瓷土是一种结构很细的黏土,烧制之后通常呈现出未上釉的效果。一旦制作成型,瓷坯晾干后能形成皮革似的状态,之后就可以很容易进行精细雕刻了。
操作方式:
1将瓷土进行多次揉捏,制作出用于雕刻的瓷坯,外形要尽量简单,因为在雕刻时需要能够支撑得住它自身。
2让瓷土稍干一点,使它呈现皮革状但仍保持韧性,这时就可以用雕刻工具或设备在上面进行精心雕刻了。这种材料最适合浅浮雕,在制作过程中瓷土不能太干,否则容易变脆开裂。
3等到雕刻完成之后,必须将制成品彻底晾干之后再烧制,最好所用的窑炉具有控制温度变化的程序和功能。
瓷土注浆成形
通过把瓷土浆浇铸进石膏模具中能够制作出薄而中空的模型,经过烧制之后形成的这种瓷器外壳能够用于制作较大的首饰部件。
操作方式:
1将瓷土与水混合搅拌直至顺滑,但不能太稀薄。准备好一个石膏模具制作中空的模型,需要一个由两部分构成的模具,并且没有底切。
2把瓷土浆从模具的开口处倒入,并且不断搅动它,这样使瓷土浆均匀地敷涂在模具内侧表面,倒去多余的瓷土浆,石膏会很快吸干浆中的水分,其实就是在晾干瓷土。
3重复这样的涂层操作直到形成所需的厚度,让模型晾干成皮革状后小心地从模子中取出。剪去模子浇铸所留下的凸起边缘,如果需要还可以对表面进行完善。
4等到模型干透之后就可以烧制了,瓷土的烧制温度比其他黏土材料更高。
艺术家 Velislava Bozhinova 的“适应”项目重新诠释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从日常生活中回收不用的瓷器和陶瓷物品,艺术家创造了新的艺术品。有机三维形式的灵感来自于光滑的表面、线条、蛤壳与骨头的孔。在抽象和易于辨认的平衡之间,艺术家将普通的物体抽象到想象中的世界,给了他们一个新的生命。
Velislava Bozhinova作品
艺术家Peter Hoogeboom自1992年在Gerrit Rietveld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阿姆斯特丹生活和工作。三年后,他开始执行浇注陶瓷的生产方法。小型的定制石膏模具为他提供了数百个中空的陶瓷元素,帮助他制作出致密而轻盈的作品,他的作品让人想起伊丽莎白女王的领带以及带有民族特色的颈部配饰。
Peter Hoogeboom作品
Necklace: Desert Necklace,1996
Collier: Spanish Collar,1995
Brooch: People’s Tea,2011
Necklace: Clay Feet,2011
Bracelet: One for the Road,2011
Necklace: Finger Cot Hulu Green,2015
Broken Necklace Graduated Satin,2017
Broken Pearl Necklace 3 Strand White,2017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发明陶瓷的烧制工艺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为一个陶瓷技艺名闻天下的国度,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我国的陶瓷艺术一直停留在不断的历史复制中,而很少有人去过问创新的陶瓷艺术的未来,甚至现代陶瓷发展还不如国外。
有人说:景德镇的大街上仿古陶瓷市场很是红火,却都是不停的复制复制复制,现代陶艺面临更大的挑战,具有创新的陶瓷艺术鲜为人知,少人问津,大家都在看着历史而并不前进。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进行一下深度探讨。
仿古瓷是传统工艺的大体现,红火自有其道理,如一件仿古瓷的背后,是对过去制瓷环境的充分了解,是对传统制瓷工艺的完美继承,是陶瓷厚蕴的体现。虽然有些人,利用仿古瓷去谋取古董才有的价值利润,但这还是从反面衬映了,制瓷技艺的高超无比。而优秀的现代陶瓷艺术,应当是完全掌握与了解了传统制瓷工艺后的创作,才是有历史意义,现代价值。我们其实完全不必担心现代陶瓷艺术的未来,因为艺术充满灵性,它难以固定格式,难以客观规划,好的艺术自然会被时代选中,坏的东西呢,被淘汰也是指日可待,只要有人前赴后继地走在延续及发展陶瓷的路上,只要技艺不断代。
市中心包括传统的工艺瓷复制品大师瓷都已进入疲软期,反观雕塑磁场中以乐天陶社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其创新性的作品市场也越来越红火,虽然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前景是好的。现代陶艺我认为是必然会成为主流的,陶瓷艺术要想跻身主流艺术领域,就更该探寻陶瓷本身的语言,既泥土与火的语言,陶瓷艺术是一门材料艺术,在中国有其深厚的历史传承,但缺少发展创新。景德镇大师们所形成的既得利益圈子严重影响大众对陶瓷艺术的审美认知,一支独大,必然自取灭亡。
我们的传统陶瓷曾经确实是非常辉煌,但是我们都知道我们不能永远吃老本儿,坐吃山空。事实证明,我们确实没有!我们中国现代陶瓷艺术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还是很快的!我们国内还是有很多了不起的现代陶艺家的。而且景德镇很多学生毕业也留在那里做陶艺,并不局限传统和商业瓷噢,艺术品也很多。而且越来越多的大学都开始开设陶艺课程,随着人们对现代陶瓷艺术关注越来越多,现当代陶瓷艺术品交易的平台就会越来越多,陶艺工作室也会多起来,大小展览中的现代陶艺作品也就多了??然后良性循环??国外很多陶艺家本职都不是专业做陶瓷的,建筑师啊设计师啊什么的,所以我们中国的现代陶艺虽然还没有很强大,但是会越来越好的。
现代生活甚至科技发展仍然离不开陶瓷,当代艺术领域更是活跃着大批以陶瓷作为创作载体的艺术家。曾章成(Johnson Tsang)1960年出生于香港,当代艺术家,专长陶艺、陶瓷雕塑,尤其以陶瓷塑造逼真的液态效果而著称。
所以陶瓷艺术不是萧条,而是越发分化、细化。
搜一搜匠人、陶瓷关键词,你会有很多不同发现。向来艺术和市场是关联性往前发展的。其实,现在一线城市的需求越来越精细化,无论是企业、餐馆,还是资本家、中产阶级,还是茶具、菜器、摆设、艺术,他们的需求是更加品质化要求、个性化需求。日本的陶瓷艺术发展,也是这么发展过来的。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统一称呼,也是我国有名的手工艺品。其发展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在那个阶段我国已有彩陶和黑陶,虽然品质不能与现在的相提并论,但也为以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陶瓷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成为质高形美的工艺品而闻名于世界。
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景德镇的陶瓷逐渐与其他地方的陶瓷在质量、外观、文化上拉开差距。景德镇具体发展历程如下:
首先,景德镇陶瓷的历史起源于汉代,在五代十国时期,以其白瓷的发源地和白瓷所获得的成就而奠定了自己在陶瓷界的地位,一举打破了当时青瓷在南方形成的垄断局面,形成了新的“南青北白”的势力格局。
其次,当景德镇陶瓷发展到宋代时期,景德镇以青白瓷著称,其是在五代十国时期烧制的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制而成的。加工精致细腻,在当时有“素肌玉骨”的美称,白里泛青,莹润如玉。成为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惜的种类,使其可以在宋朝获得较高的声誉。在宋代,景德镇制作瓷器的行业就已经发展繁荣,不仅做出了闻名的青白瓷,更是将陶瓷的种类发展到了数百种之多。
然后发展到元代之后,景德镇又成功的发明出青花瓷和红瓷。青花瓷以其外观上的花纹、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于红瓷结合,可称青花釉里红,两者结合更显陶瓷风采。
最后经过明代的发展,景德镇真正发展成了“陶瓷圣地”,其吸收和消化了各大逐渐没落的窑场的优秀技术和其思想文化,博采众长。同时不拘一格,大胆的创新,为当时提供了无数的新外观、新装饰,为后来陶瓷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最后至现代,景德镇也从原来的经营模式转变成了民营企业,企业越来越大,创新的技术越来越多。以至于景德镇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达民族文化和精神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