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收藏
禹州神后素有“钧都”之称,禹州的钧瓷,是我国五大名瓷之一,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钧瓷之名,得之于禹州历史上曾经是我国第一个奴隶王朝——夏朝的都城,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由此而得名的钧瓷,它始于唐,盛于宋,又经历了元、明、清直到今天,在这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绚丽夺目的光彩,为世人所青睐,特别是宋代以来,钧瓷一直被皇家定为御用珍品,只能皇家使用,不许民间收藏,享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盛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雅堂无钧瓷,不可自夸富”,钧瓷其观赏价值之高,艺术魅力之大,征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钧瓷之所以名贵,首先在于其禹州神后境内特有的土质、水源和气候。这里既有秉乘天地之灵气的大龙山、风翅山特有孔雀岩、豆腐石、玛瑙岩、虎皮绿的名贵矿石和独特的土质,又有含自然之精华的特有的颖河水配料,再加上暖温带季风型气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这样矿藏丰富的土质,由寒风的冰冻,春暖的软化,夏日的暴晒,秋雨的浸润,就形成了禹州境内独特的烧制钧瓷的独特资源。自成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胎质精纯,坚实细腻,釉色浑然天成,乳光晶莹,绚丽多彩,相映生辉,极富诗情画意。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谁拥有任意一件钧瓷,谁就拥有了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拌似纵横交错的冰裂纹络使其莹润釉质更加透活欲滴。其四是它的烧制“十窑九不成”。
钧瓷的神、奇、妙、绝,古往今来,吸引着不胜枚举的中外名流学者、各界要人纷至沓来,观光玩赏。新西兰友人称它是“无论放置在哪里,顿时万物都增辉”,“窑工绝技,摄我诗魂”。书画家韩美林誉之为“中华之魂”。如今这旧时皇宫御用的钧瓷,已成为豪门巨贾和鉴赏收藏家门争相收购和馈赠贵宾的高档礼品。199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迎接香港回归,特地制作了一个高1997毫米象征着“吉祥瑞应,太平有象”之意的钧瓷大花瓶,现在收藏在香港回归厅。
禹州神后钧瓷一条街与钧官窑遗址博物馆已列入国家陶艺旅游专线。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历代钧瓷的珍品奇品,还可以自己亲手制作陶艺纪念品,任何人的作品都绝对是空前绝后,举世无双的。
具体市值不太清楚,您可以找人鉴定一下,我个人认为挺有收藏价值,我也有几件钧瓷藏品:)
完整的宋,金,元时期的钧瓷具有极高收藏价值,钧瓷的残损破片市场上较多见,但完整的非常少.
现代的仿品太多,比如在河南,现代钧瓷甚至和西安兵马俑一样,成为旅游工艺品,可见仿造的量有多大了.那样的工艺品收藏价值肯定要低很多很多了.
当然,话也说回来,如果现代仿烧的钧瓷能够在工艺,造型上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那也是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放二三十年,自然就升值了.
何为钧瓷
钧瓷产于河南禹州神垕,属青瓷。最早的钧瓷出现于唐代,宋朝兴盛,经历元、明、清等朝代。宋代的钧瓷列为皇家珍品,禁止民间收藏。钧瓷以铜红釉的稳定烧成的技艺闻名天下。精品钧瓷青若蓝天,白如美玉,紫如熟葡萄、盛开玫瑰,红如牡丹。钧窑出现在宋代的河南禹县,宋钧窑釉色多为玫瑰紫、海棠红、梅子青,器形一般多是花盆、盘、炉尊、洗、碗等。宋代的钧瓷也叫做“花瓷”,名字的缘由来自于其釉面不规则呈现流动细线,犹如“蚯蚓走泥纹”一般,再加上其钧釉烧制变化巧夺天工,具有“钧瓷无双”的美誉。
一,不要迷信家有万贯不抵钧瓷一片,这句话是形容宋官钧的,跟现代钧瓷关系不大。
二,不要迷信钧瓷见红,价值连城,现代钧红釉发展太牛,红色已经是钧瓷主要釉色,不可以红不红来断定钧瓷好不好,毕竟有句话,红为贵,紫为最,天青月白塞翡翠。
三,不要迷信钧瓷必须全品,有时候棕眼什么的是不可避免的,包括宋代的钧瓷汝瓷,贡御的也会有很大的瑕疵,对于瑕不掩瑜的作品,还是果断拿下,当然了,这里面有一定的市场经济定位。
四,不要迷信手拉胚,手拉胚或者注浆,都是钧瓷的一个画框,主要的艺术重点,还是窑变,但是,万钧瓷忌讳特别繁琐的器型,把他的窑变意义掩盖了,就没有意义了,,大家玩钧瓷汝瓷,尤其是摆件,杯子类另算,摆件上,模具跟手拉其实差别不大,大家别想着模具的不好,用模具注浆出的作品,也是要修的,三分靠注浆七分靠修胎,其工艺水平不亚于手拉胚。
第五,不要迷信烧制方法,之所以说煤窑、柴窑比气窑烧制的钧瓷好,一方面是因为煤窑、柴窑烧制的钧瓷貌似更有感觉,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两种烧制方式成功率极低。以煤窑为例,受煤质、季节、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煤窑的成品率非常低,气窑的成品率现在已经达到了,尤其是气烧钧瓷花釉,已经是相当成熟,成品率相当高。
第六,不要迷信大师作品。有时候,我们喜欢一位老师的作品。很容易把他神话了,觉得他怎么都很牛,其实这是不对的,钧瓷有句话叫做钧瓷无大师,大师的理念,大师的特色,确实很好,但是不管怎么样,在窑门关上的那一瞬间,已经跟大师关系不大了,窑变是不可能因为作者是某某某而给他面子,窑变的好一些。尤其是手签款,大师在对某件作品进行手签的时候,他也是无法预料的,他几乎没有任何把握这件作品,会成什么样子。所以,钧瓷还是得把握重点,窑变。
第七,不要迷信钧瓷一概而论。有时候,我们在自己不懂得领域,偶然得到一件钧瓷作品,就用这一件作品来认可或者否认整个钧瓷,这是不对的,钧瓷太牛了,从古到今,黑的红的白的蓝的青的,他都有体现过,我们玩钧瓷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知道他的整体是什么样的,钧瓷之宽广,我玩了三年多,可以说也是见过太多的作品,但是还是常常会为了一件作品而疯狂,我至今还是小学生水平,钧瓷是大自然之作,我们永远无法预测大自然会给我们什么的惊喜。
望采纳,谢谢
钧窑瓷在北宋时就生产,到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年)继汝窑之后在河南禹县(当时称钧州,故名)。以当时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为最有名。烧制品为最好,是烧制皇室用瓷。
这种窑的瓷先烧素胎,北京翰海春拍藏品征集。一八零。五六零五。三二三七。高经理。出窑后施釉进行二次烧制,以铜掺入釉料,使其产生泛红色的釉面。
在高温下产生窑变现象千变万化,有玫瑰色、有天蓝色、天蓝葡萄紫、有自然流淌出的蚯蚓走泥纹、底上有蟹甲绿和记大小规格的数字,如:一、二、三、四。这些数字恰似数字款。钧窑器造型古朴典雅、釉面自然。
钓瓷在历史上几乎没间断过,但是人们追求的是宋代的钧瓷,但是很少,而元钧和清代钧窑是有区别的,如果分代是可以分的。如:宋钧釉好、胎好,元钧粗糙,清钧过细,但釉面及瓷器的神韵是不够的。
在宋早期到目前的历史长河中。钧瓷的出现量、仿制量都有所增加。要能认出宋代好的钧瓷器件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这要有断代能力才能分辨出来是宋代的还是元代的、明代的。要了解钧瓷的特点,才会知道钧瓷时代特征,也要学习鉴别技术。
钧窑在历代烧造的过程中,也分官钧、民钧。
官钧稳重,器有下坠感,胎质坚硬,扣之声音如铁,多次施釉显得肥腻,有流淌的曲线感,手能抚摸到,常有蚯蚓走泥纹,有流动感,有的有紫红色的窑变飘渺如真,底有蟹甲绿斑,有护胎釉,有数字如款号的大小,数小的大,数大的小。
宋钧窑月白釉海棠式盆托-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民钧和元钧走泥纹呆板,胎质粗糙釉不均。金钧粗而发黄露胎多。元钧几乎仅有大半截釉。元器重而大,喜堆贴纹饰,釉流淌严重。元以后仿品虽精,但纹饰呆板,失真不活。断代主要原因靠胎、釉、纹饰,如:宋不加装纹饰,元半截釉,金元胎黄褐,显粗糙。
金-元钧窑天?葡萄紫海棠式盆托
元代钧釉盏托
钧窑红斑是釉中含铜所出现的,红斑和其他釉色交接处有一过渡的是宋代的。元代的过渡差一些。有蚯蚓走泥纹,有蟹甲绿,足有满釉的少,胎质有泥质成为宋产。砂质的为元代的。应该说,钧瓷和景德镇瓷用的高岭土瓷胎是有区别的,和其他窑口用料也不一样。
宋钧窑玫瑰紫釉长方花盆
宋钧窑玫瑰紫釉尊-北京故宫
钧窑五色:天青、粉青、月白、海裳红、玫瑰红,如果再加上交叉色那就多了。钧瓷号称千年不变色,证明釉好,但白色部位不太亮,胎釉常常带有棕眼。
金-元钧窑天青紫斑釉盘-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元代均窑罐
明代钧窑鼓钉三足洗
清雍正仿钧窑变釉弦纹扁肚瓶-北京故宫
评判一件钧瓷整体的质量还要同时兼顾方方面面,其鉴赏主题具体表现在型、质、色、纹(画)、韵这五方面。
即观其型、认其工、看其色、辩其纹、品其韵,鉴赏钧瓷应从这五个方面综合考量:
1、型:钧瓷造型要求简洁、端庄、大气,做工精细、规整。
具体说,型,就是钧瓷的设计造型,是陶艺家的雕塑,体现一个艺术家的水平,体现一个艺术大师的审美眼光、修养、修为、学识和创作风格,这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
宋均窑胆瓶―大英博物馆藏
俗话说“型为本,釉为魂”讲的就是造型是钧瓷第一要素这个道理。也有人比喻说,钧釉是一袭华美的布料,看它穿在怎么样的钧瓷模特身上,同样强调了造型的重要性。
宋钧窑玫瑰紫海棠口盆托-大英博物馆藏
2、工:胎质要求坚实、致密、厚重,釉质要求细腻、温润、浑厚、活泼。
工,就是匠人注浆、拉坯、修坯、粘接、打款等工艺环节的制瓷水平。
一是做得认真不认真,精细不精细。
二是工艺复杂程度决定了工匠做工的工艺含量,工艺的含量多少直接决定了作品价值的高低。
往往是,一件造型异类、工艺复杂的作品耗时耗力耗工,它的价值自然要高于一般作品。
宋钧窑鼓钉三足洗底部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底局部
元代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底部
元钧窑天青釉墩式碗底
明钧窑月白釉双耳三足炉底
清雍正仿钧釉天球瓶底部
3、色:釉色首先要求纯正、稀少,有个性,或艳美或含蓄,或淡雅或拙朴,或纯净或五彩渗化乱中有序。
釉,就是钧瓷窑变的釉色。钧瓷与青花瓷等瓷器不一样,是唯一靠窑变着色的釉色装饰的瓷种。“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色彩变化多端。
“三分做七分烧”“生在成型,死在烧成”说的都是窑变釉色的不容易掌控。
“过手七十二,货卖一张皮”,不管你的窑炉如何设计;也不管你所用的柴、煤、气或其他燃料,釉子配方、制瓷工艺的如何特殊,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层好的让人惊艳的釉色,为了钧瓷的仪表这“一张皮”。
而这一张皮决定了此钧瓷值不值钱,所以说,釉色要奇。
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北京故宫
金-元钧窑月白出戟尊
明十五世纪钧窑丁香紫瓷尊高24 cm,口径19.5 cm
清乾隆仿钧窑变釉兽耳尊
民国仿钧窑如意花盆
4、纹(画):纹路精美、奇巧,窑变自然、丰富,形象逼真,画面合理,形、神皆备。
宋钧局部
元钧局部
明钧
清代钧釉局部
5、韵:窑变道法自然,意境悠远,有神韵、风韵、气韵、情趣,令人神往,让人暇想,或富含哲理,能给人智慧,给人启示。
现简单介绍几种值得收藏的窑变效果,仅供参考:
1、窑变自然、奇特,象形,象物,如景,似画,并要神形皆备,不留人为痕迹,少有杂纹干扰,形象突出,画面合理,自然奇缺,不可复制,此乃钧中极品。
2、釉变色彩纯正、洁净、高贵、淡雅。釉质细腻、温润、浑厚、活泼,可与宋钧媲美,此乃钧瓷爱好者的一致追求。
3、釉变丰富,多姿多彩,纹路精美,视觉冲击力强,乱中有序,花而不俗,产出不多。
4、釉变质朴古拙,斑驳奇妙,诡秘含蓄,其观赏主题并不符合形式美学的规律,赏的只是一种趣。有种与众不同的“怪”和“异”,令人“匪夷所思”,令人肃然起敬,产出极少。
5、釉色纯净,釉质浑厚莹润,玉质感非常强,似玉非玉胜似玉。釉色釉质俱佳者产出极少,人见人爱。
6、釉色纯正,过渡自然,有一定特色,高雅不俗,烧成难度较大。
钧瓷也是中国瓷文化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多次被帝王所器重,有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
钧瓷开片的纹路纵横交织,极富韵味。常见的开片纹路有冰裂纹、百圾碎、鱼子纹、牛毛纹、蜘蛛网纹、叶脉纹等。钧瓷开片时间的早晚不一,有的出窑时即大量开片,片纹小而密,而有的几天后才见片纹。随着时间的延长,钧瓷还会继续开片,只是速度放慢而已,在几年甚至数十年之内,偶尔还会听到清脆的开片声。
钧瓷釉面产生开片的原因是胎与釉膨胀系数不相匹配而造成的,钧瓷烧成后冷却过程中,胎釉均开始收缩,随着温度的降低,胎釉收缩相差越来越大,釉收缩多,胎收缩少,使釉产生一种张应力,结果造成釉面开裂(从欣赏角度来看一般不认为这是瑕疵),反之越少。若釉的膨胀系数小于胎的膨胀系数,釉就不开片(生活用品应选用此类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