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周末开放吗
非遗馆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周一闭馆。
位于泉州侨乡体育中心内的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经过试运行、调整阶段,于2020年元旦正式开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展陈面积6500多平方米,分二、三、四、五层展区,其中二、三、四层为常设展区,五层为临展区。常设展区首次展出各类非遗展品650多件,荟萃众多非遗保护项目,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非遗馆。参观者不仅能看到非遗项目的实物展示、展板文字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还能通过非遗传承人的活态展演展示,全方位感受非遗魅力。
展馆·二层
展馆入口位于二层,正红色的非遗魔方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是来到非遗馆一定要打卡的地方。前方的大屏幕正滚动播放着泉州非遗宣传片。
旁边的楼梯上运用了泉州特色的蚝壳屋元素,嵌入白色的墙体内,新旧建筑材料的碰撞融合得格外完美。
二层展馆以 “物华之美,民间瑰宝” 为主题,集中展示了泉州非遗项目中的美术部分,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木偶头雕刻、石雕、花灯、纸织画、妆糕人等传统技艺。
木偶头雕刻展区内首次使用了全息投影技术,对泉州木偶头雕刻艺术家江加走的作品进行展示,观众可以在金字塔形的展示柜前,全方位地欣赏泉州精湛的木偶头雕刻工艺。
在刻纸展区,市民可以通过互动游戏体验传统刻纸艺术。
展馆·三层
展馆三层由两个展区组成,分别以 “民俗之风,浓情闽南” 以及 “泉腔之韵,晋唐遗响”为主题,展示了多姿多彩的闽南生活。
“民俗之风,浓情闽南”展区涵盖了传统服饰、民间习俗、制茶制药、武术运动等民俗类非遗项目。
展区内同样设置有互动体验游戏,可以根据屏幕的提示现场学习五祖拳动作。
“泉腔之韵,晋唐遗响” 这一展厅同样位于展馆三层,这里展示了传统的木偶戏、布袋戏、南音、泉州讲古等品类丰富的传统文艺项目。
这一展厅内也设置了大量的动态视频投影,市民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动态的非遗文化除此之外,展馆内还设置了四个小戏台,南音、木偶戏、泉州讲古人等非遗传承人将在现场进行表演,观众可以近距离、全方位地感受到传统戏曲的魅力。
展馆·四层
走上四楼,有一艘引人注目的大“船”停靠在“岸边”,展示着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名录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这一展厅的主题为“天工之巧,匠心营造”,展示了巧夺天工的非遗技艺,如陶瓷、漆线雕、刺绣等,陶瓷展区还原了烧制陶瓷的窑炉,配合灯光、音效和影像展示,让人仿佛置身于陶瓷的烧制现场。
展馆· 五层
展厅作为临时展区和体验区,将不定期举办各种临时展览。
故宫博物院是一处充满了人文气质的特色古代建筑群,也是明清时代的皇宫遗迹,近期故宫博物院宣布陶瓷馆新馆将于武英殿正式落成,届时将会出现各种创意十足的特色构架。最早于1932年前后,故宫博物院就基于藏品举办了一系列陈列展览。其中就有位于景阳宫的“宋元明瓷器专门陈列”和位于承乾宫的“清瓷陈列”。
由于经验不足,这次展览只挑选了一部分清代宫廷收藏的陶瓷类文物,其中有些文物尚未来得及做进一步研究和鉴定,因此在展览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真赝相混、精粗杂糅的现象。另外在展览形式上缺乏规划,展品码放随意,展牌仅有文物名称,观众无法获取到更多的展品信息。 陶瓷馆的任务就是“凭借故宫博物院庞大的藏品优势,力求全面反映中国陶瓷数千年延绵不断发展的历史”。随着研究深入,陶瓷馆也在不断地“进化”。
1985年,为庆祝故宫博物院成立60周年,对位于承乾宫、永和宫区的陶瓷馆进行了大规模改陈。这次改陈改变了之前分上下两层摆放展品的方式,变为单层摆放。同时也减少了展品数量,在展柜中加入了瓷器展开图,避免因密集摆放给人视觉带来的堆砌感。 这次改陈虽然在展品上与1985年相比变化不大,但在形式上却有了较大改观:过去的陶瓷馆一直采用自然光,阴天或下雨天的观展体验自然欠佳。这一次的陶瓷馆在展厅中第一次用上了灯光照明,还增加了大量辅助图片、图表等,让观展变得不再是“雾里看花”。
本次陶瓷馆在灯光照明方面做了较大改进,采用全新的照明系统,给展室和展品以最佳亮度。除了展品外,屋内建筑彩画也将被照亮,以使展品和建筑相互映衬,彰显宫廷藏瓷的特点,带来超梦幻的观展体验。 这一次的陶瓷馆大量增加所展示文物的数量,由之前的400多件增加至约1000件。古代汝、官、哥、定、钧窑“五大名窑”瓷器、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真是一次看过瘾!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于2015年10月18日正式开放。以“国内一流、国际领先”为建设目标,建成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由常设展厅、临时展厅、学术交流区、公共活动空间、休闲商务区、办公室、多功能区、库房区等组成,满足收藏、展示、研究、培训和教育等各项功能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