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瓷碗真的有毒吗?
1仿瓷碗即密胺餐具,是一种以树脂为原料加工制作的外观类似于瓷的餐具,比瓷坚实,不易碎,而且色泽鲜艳,光洁度强,极受儿童喜爱。我国对仿瓷餐具的制作工艺有专门的标准要求,规定必须以密胺粉(即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基材、以a纤维素为基料制作。按国家规定工艺标准制作的仿瓷餐具耐高温高湿、耐溶剂、耐碱性都比较好,但市场上以脲醛树脂代替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为基材制作的劣质仿瓷餐具较多。脲醛树脂是由尿素和甲醛溶液在碱或酸催化下进行缩聚反应制得,会发生水解,进而释放甲醛气体,且水分越多、酸性越强、温度越高,其水解程度越严重,释放的甲醛气体也越多,因此使用脲醛树脂制作的餐具对人体是有害的。
2
试验
盛热水差别不大
热油之下甲醛爆表
仿瓷碗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危害,不同的仿瓷碗有没有区别呢?扬子晚报记者做了一组试验,分别买来一个陶瓷碗和中档、低档的两个仿瓷碗进行对比,用甲醛检测仪简单测试它们在盛热水和热油情况下甲醛数据的变化。
仿瓷碗有差别
劣质仿瓷碗有毒!
在试验中,陶瓷碗和价格在十元左右的仿瓷碗得到的数据差别不大,即便在热水,热油等极端条件下,检测的甲醛差别也在0.03毫克左右。
但是另一个价格三元左右的仿瓷碗,在热水倒入时就已经产生轻微甲醛,而热油倒入后更是已经发生外观变化,甲醛值超过标准近8倍,可以说确实是有毒餐具了。
记者也注意到,两个碗的材质虽然看不出来区别,但是碗底的标示却能看出差异,10元左右的,在碗底标明了厂商等信息,并且有碗的耐受温度在零下20℃至120℃之间的警告,而红色的劣质仿瓷碗不仅找不到类似的警示,碗底的信息还重复印了两遍,正的和歪的重叠在一起,几乎没法辨认。由此也可以看出,正规厂家生产的仿瓷碗还是相对安全的。
专家谈仿瓷
制作工艺不同
碗的差别很大
仿瓷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为什么有的仿瓷是安全的,有的则会大量释放甲醛呢?记者采访了南京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杨洪。“被人们称作仿瓷的材料实际上叫密胺树脂,又叫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名字听起来有些吓人,但是实际上是用三聚氰胺和甲醛通过缩聚反应,在高温下黏合,形成热固化树脂。”杨院长这样介绍,“两种物质在高温下发生反应,聚合物脱水形成胶黏的树脂,一般来说这种生成的物质在常温下完全没有毒性,只要不遇到强酸强碱,都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杨院长告诉记者,理论上密胺树脂对人体是安全的,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确实会出现一些问题。“正规的大厂生产出来的这种制品,肯定会有一个标示,比如碗上写明了最高承受120℃,实际上120℃还是相当保守的,它的热分解温度应该在200到300℃左右,所以厂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但是一些小厂就很难说了,热反应条件,温度,配方,PH值等等因素都会有影响,有的甲醛溶液没有反应完全,残留在里面,可能温度升高或者出现表面破损时就会排出去。”
“制作工艺的差别会影响餐具的质量,但是还有一种更为恶劣的情况,就是有人用成本更低的尿素和甲醛混合,制作成尿素甲醛树脂,这种物质的热分解温度就低得多了,100℃左右就会分解了,可能一碗热汤就让它释放甲醛了,这种碗就尤其需要加以警惕了。”杨院长告诉记者。
如何选购仿瓷碗
如何选用仿瓷餐具才能够确保安全呢?记者也请专家来支招,杨院长表示,购买仿瓷餐具首先还是要认清品牌,最好在大型商场里购买。除了购买的商家要有保障,仿瓷餐具做得越正规,各种说明标识也会越多,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看清厂家和注意事项,认准食品餐具的生产许可。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尿素甲醛树脂的材料价格只有密胺树脂的三分之一,仿瓷餐具的价格基本和质量相当。一个正规安全的仿瓷碗至少要在10元左右,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买几元一个的仿瓷碗。专家也提醒市民,即便是正规厂家生产的仿瓷碗,也不要长时间盛放酸性、油性或者碱性的食物。清洗时不要用钢丝去破坏树脂表面,用一段时间就应更换。
仿瓷涂料颜色可分为两种,一种可以有多种颜色,另外一种主要是以白色为主。
溶剂型树脂类的主要成膜物质是溶剂型树脂,这种涂料可以添加一些有颜色的颜料,比如说白色、黄色、粉色、红色的涂料。这种类型的仿瓷涂料颜色多种多样。而水溶性树脂类的仿瓷涂料颜色多以白色涂料为主,饰面外观类似瓷釉,用手触摸有平滑感。
可以从器型、纹饰和釉面方面来鉴别青花瓷器。
1、青花瓷器型:
青花瓷的器型是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而变化的,是断代的重要依据。有些器型通过传承演变具有前朝遗风,例如:梅瓶、玉壶春、蒜头瓶等宋代就流行,蒜头壶青铜酒器从战国时就已经出现。元代青花瓷的器型种类很多,绝大多数是生活实用器,有部分是祭供专用器,少量为装饰器。
宋无大器,相比之下元代瓷器瓷胎厚重、型大、雄浑。但也有超出想象精制到薄如蛋壳,光照见影的小碗等。由于古代制瓷是师徒授受,代代相传,注重器型的审美,因而比例谐调、圆润流畅,有精、气、神。
赝品青花瓷器型表现:整体感觉不谐调、不规矩、僵硬、缺少匠气、甚至有些不伦不类。溜肩不圆润、鼓腹不流线,带盖的器物吻合不好,间隙过大。罐上装饰的兽头死气不凶猛,瓶的象耳、壶上的凤首流都做的没有活气。
2、青花瓷器纹饰:
元代青花瓷的纹饰较为繁密,最多可达十层左右,龙纹的特点与历代有明显区别,表现霸气、张扬、瞪眼张嘴、肌腱发达、龙爪似刀、蔑视一切。
赝品青花瓷器的纹饰表现:大多数都可以按照真品原作去摹绘,但由于是仿画,必然拘谨,显得生硬、呆板。动物不生动,人物不传神,有些留白过大,花叶松散不紧凑,叶也不是自然的葫芦状,海涛纹也多数走形。
器型、纹饰同是断代的重要依据,不同时期有当时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如果现代画匠在纹饰上有发挥创作,就与真品不相符合,暴露是赝品。古人是子孙数代传承家艺,底蕴深厚,妙笔生花、可谓出神入化。而赝品的纹饰单纯从情节、画片意义上讲只能说相象,但缺少真器的内涵,没有底蕴。
3、青花瓷器釉面:
如果说把一件青花瓷器比做人,胎是人的骨架,釉面就好似人的皮肤,白细光滑的皮肤世人都喜欢。元代青花瓷的釉面一部分泛青色、多为卵白色,积釉处呈水绿色。部分釉汁中加了釉果,所以有肥厚凝重的特点,有些器物表面有轻微橘皮釉和缩釉现象。
民国以前的传世古瓷器釉面,宏观看去都有沉稳、老旧、釉厚的有玉质感,上手柔和。微观看留有不同程度的使用磨痕,棱角、凸起部分会有历史的烙印。再珍贵的器物,只要常欣赏把玩,定会留下时间的记忆。
赝品青花瓷器的釉面表现:元代青花瓷器的仿品由于是新作,釉面火光还没散去,观感浮躁、上手不柔,更没有真品那种稳重、老旧感。釉色有的偏白,积釉处太绿,整体釉面没有自然使用痕迹。现代窑炉条件好,没有过去因窑漏风,导致釉面出现缩釉的暇疵。
而仿品器表所看到的缩釉 (也称鬃眼)是人为扎的眼,很不自然。有些赝品仿出土器釉面有大块伪浸,有的釉面粘上很多类似出海的浮物仿海捞瓷。现在仿品多用电、气烧窑,气泡相对均匀,没有层次感。有些仿品在口沿上人为制造老旧暴釉现象,但漏釉处,可见釉层稀薄的现代工艺。
青花瓷:
假青花瓷:
扩展资料: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青花瓷
如果墙上是仿瓷的话 你想让它掉下来的话 就是用磙子粘水把墙面弄湿后的呢个一会用铲子很容易就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