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越窑青瓷的来历是

动人的方盒
健康的枕头
2023-03-29 17:41:33

越窑青瓷的来历是?

最佳答案
单纯的西牛
野性的河马
2025-09-02 13:26:53

越窑是中国最古老的瓷器窑场之一。“越窑”一词,出现于唐代。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如向中宵承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的诗句赞美越窑瓷器的釉色精美。“茶圣”陆羽也在其论茶专著《茶经》中称:“碗,越州上……或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当然,这只是陆羽的一己之爱,邢、越之争,自古就有,在这里我们不作评论。

唐代文人对当时的越窑非常推崇,“越窑”之名由此而流传开来。

越窑烧造的青瓷有釉呈青色或泛淡黄色,呈玻璃质感,莹润碧翠,匀净柔和;胎质细腻坚硬,胎色灰白稍带淡黄;器物造型多生活用具如碗、盏、壶、碟、盂、盘、罐等;多素面而很少纹饰,质朴无华等特点。另外烧造方法,多用松柴烧制,由于火力软而火焰长,烧制中窑内充满火焰,因此釉在熔融呈青色时,受到还原作用。

由于越窑青瓷民间流传极少,故现今如能收藏到一件真正的秘色青瓷,可说是凤毛麟角,价值连城。

越窑的历史可分为起源、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这里有份最新的考古资料,不妨共享。

东汉时期是越窑的起源阶段。越窑瓷器出现于东汉。从东汉起,在浙江北部杭州湾内宁绍平原上的绍兴、上虞、慈溪、余姚、宁波等地出现一种器表施青釉的瓷器,这就是东汉青瓷。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对浙江省上虞县上浦乡小仙坛东汉晚期瓷窑遗址出土的青釉标本进行过多项物理和化学测试,表明这些瓷器具有瓷质光泽,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在1260℃—1310℃的高温下烧成,器表通体施釉等瓷器特性。

青釉葫芦瓶东汉越窑瓷器在上虞出现并不是偶然的。首先,这里蕴藏着大量的优质瓷土资源;其次,这里山峦起伏、森林密布,有丰富的烧瓷燃料;再次,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曹娥江纵贯全境,水运交通十分便利。正是基于这三点,上虞越窑成为中国瓷器的发祥地。

六朝时期是越窑的发展阶段。越窑青瓷自东汉创烧以后,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绍兴、上虞、余姚、宁波、奉化、临海、萧山、余杭、湖州等市县都发现了瓷窑遗址。六朝时期的越窑是我国最早形成窑场众多、分布地区很广、产品风格一致的瓷窑体系,而中心窑场仍然集中于上虞县。六朝晚期从南朝起,越窑的制瓷中心逐渐转移到余姚县的上林湖地区(今属慈溪县)。

唐宋时期是越窑的鼎盛阶段。唐代有许多著名的青瓷窑,例如浙江的越瓷、瓯窑、婺州窑。湖南的岳州窑、长沙窑、江西的洪州窑、四川的邛崃(qióng1ái)窑等。然而唯越窑青瓷因其釉色,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而跃居众窑之首,成为当时青瓷的佼佼者。

越窑青瓷所呈现的那种细润如玉、光洁无疵的釉面。确实在我国青瓷烧造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越窑青瓷不仅釉面精致无比,其造型也生动优美,各式钵、盆、灯、罐、瓶、执壶、唾壶以及瓷塑等应有尽有,许多器物还能逼真地模拟自然生物的形态,如仿照瓜形制作的壶,仿海棠花式的碗、盘等皆惟妙惟肖,其中模仿荷叶形状的洗子,则更充分发挥青釉莹润欲滴的特色。唐代青瓷因为追求一种“冰肌玉骨”的艺术效果。所以早期器物极少装饰,仅以“捩(liè)翠融青”的釉面取胜。晚唐五代时期出现的刻画花纹,则受当时丝绸、金银器、铜镜的影响。它以各种龙凤、游鱼、云鹤、鹦鹉、峡蝶、花卉等作主题,线条纤细流畅,纹饰生动活泼,使单调的釉面平添几分诱人的魅力,难怪清代自命风雅的乾隆皇帝也有“李唐越器世间无”的感叹了。北宋初年,越窑仍有一段辉煌的时期,当时全国窑场因各地战事平息,处于相继兴起之中,越窑青瓷便成了大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如北方的耀州青瓷,定窑白瓷,南方景德镇窑影青瓷等,都曾盛行越窑青瓷那种刻画文饰的装饰方法,直到北宋中期,这些窑场才逐步摆脱了越窑的影响,而形成各自的风格。

唐代越窑制瓷作坊仍集中在上虞、余姚、宁波等地。随着瓷器质量的提高和需求量的增加,瓷场迅速扩展,胎质更加细腻,釉色更加清纯,并具有玉质感,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唐代的越窑还首次进入宫廷,开始成为“贡品”。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中曾经出土了十四件唐代越窑青瓷。据同时出土的《监送真身……并新恩赐金银宝器衣物帐》记载,唐懿宗所赐物品有:唐秘色碗“瓷秘色碗七口,内二口银棱,瓷秘色盘、叠(碟)子共六枚”。

这十三件碗、盘、碗是唐懿宗(860—873)时期的产品,也是中国最早的官窑瓷器。另一件青釉八棱瓶虽未见文字记载,但上林湖窑遗址中也有此类瓷片出土,可知唐代的上林湖地区曾经烧造过官窑贡品。

五代越窑瓷器的生产被钱越国垄断,且继续生产秘色瓷。五代秘色瓷在浙江钱越国贵族墓中有大量出土,如1966年杭州市玉皇山发掘的五代天福七年钱元瑾(钱越国第二代国君)墓;1980年临安县明堂山发掘的唐天复元年水邱氏(钱越国开国国君钱锣的母亲)墓和1996年临安县玲珑镇发掘的五代天复四年马氏(钱元瓘之妃)墓等,曾出土过精美的晚唐、五代越窑秘色瓷,其中还有当时仅限于皇室使用的龙纹瓷器。

北宋时期越窑继续烧造青瓷。据文献记载,宋朝立国初期,从开宝到太平兴国十余年间(968—984),钱越国控制下的越窑曾为北宋朝廷烧制青瓷贡品达十七万件之多,说明北宋初年越窑生产的青瓷不仅质精而且量大,许多珍品还作为礼品被宋廷赠与辽国,所以在北方辽代贵族墓葬中也常有越窑瓷器出土。

当青瓷出落得楚楚动人的时候,它终于藉海上贸易兴起之利,从海路大量出口,行销世界各国。日本陶瓷学者三上次男把这条运输瓷器的海上航路誉为“陶瓷之路”。1976年和1977年,在朝鲜新安海域打捞出的一艘中国元代沉船,内有陶瓷器计6463件,青瓷占一半以上。远在埃及的开罗郊外福斯塔遗址,发掘出从唐代到清代的中国陶瓷片,达2.2万多片,最多的是越窑青瓷。著名的土耳其托普卡珀宫博物馆,收藏有8000多件中国陶瓷,最显眼的就是越窑青瓷。

最新回答
玩命的翅膀
拉长的白昼
2025-09-02 13:26:53

1.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遗址保存完好,内涵丰富,以发达的耜耕稻作农业、高超的干栏式建筑、独特的制陶技术为文化特征,真实地反映了7000年前长江流域繁荣的史前文明。它的发现和发掘动摇了中华远古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一元论,有力地证明了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

2.浙江余杭良渚古城遗址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内 ,是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的一个区域性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所在。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发现之前,是中国最大的史前城址,一直被誉为“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

良渚文化的年代为距今5300-4300年,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考古学文化。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次申遗成功,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国际社会认可。

3.马家浜文化遗址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南达浙江的钱塘江北岸,西北到江苏常州一带。

马家浜文化,居民主要从事稻作农业,多处遗址中出土了稻谷、米粒和稻草实物,经鉴定,已普遍种植籼、粳两种稻。农用工具有穿孔斧、骨耜、木铲、陶杵等。还饲养狗、猪、水牛等家畜。渔猎经济也占重要地位,常发现骨镞、石镞、骨鱼镖、陶网坠等渔猎工具,以及陆生、水生动物的遗骸。

4.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桐乡市石门镇东北2公里处。利星村的罗家角自然村,遗址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

罗家角遗址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

在第三、四层中出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

5.南河浜遗址

南河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云西村和南子村,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为新石器时期遗址。

南河浜遗址是崧泽文化的代表,1996年建设沪杭高速公路时被发现,当时挖掘面积达1000平方米,清理出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墓葬、灰坑、房屋、祭坛等,出土了陶器、玉器、石器、骨器等遗存。

南河浜遗址的发掘规模大、揭露墓葬多、出土文物丰富,从房屋、灰坑、祭坛、墓葬到大量器物,南河浜遗址极大地增添了崧泽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成为崧泽文化遗址中具有重要价值的遗址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姆渡文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良渚古城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家浜文化遗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家角遗址

惨老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河浜遗址

阳光的水池
顺利的饼干
2025-09-02 13:26:53
越州有湖名上林,湖畔之窑就是越窑,因仰慕已久,于是在那个惠风和畅的下午,与友人相约,兜兜转转间踏进了上林湖,不得不感慨自己宅在家里太久了,一见那翠山碧水,就万般亲切,取手机选角度将美定格,其实无论选取哪个角度,拍下的景致都很美,而这种美,不禁让我想起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下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置身于上林湖,一瞬间所有的孤独都可以消融,与这翠山碧水两两相望,我想它们定是懂我的。

走走停停,穿小径,驻足湖畔,迎和风,望对岸青山,一片葱茏处,原有的乡人祖坟早已搬迁,已将山还原成纯粹的青山模样,而眼前这碧波荡漾的上林湖水,正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慈溪人。

山路弯弯,坡度舒缓,漫步荷花芯窑址,迎面处一座伸向坡顶的唐代龙窑映入眼眸,只见它上盖天棚,长长的窑身,尽显不凡气派。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仿似触摸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心生敬畏。而俯首之间,挖掘处皆是半裸露的残损瓷片,凭猜想,碗的、碟的、壶的、罐的都已囊括其间,见此景,我怀着一颗朝圣之心,遥想着千年之前的上林湖风貌,那时环绕湖面的该是窑火熊熊,而在广阔的湖面,船舶往来穿梭,景象定是壮观非凡。

据史料考证,上林湖越窑遗址是中国目前烧造历史最长、保存最为完整的古窑址,而陕西法门寺塔地宫、浙江临安水邱氏墓、苏州七子山五代吴越贵族墓、以及临安五代吴越国康陵等墓葬出土的秘色瓷均为上林湖生产,因此,慈溪上林湖作为秘色瓷原产地的地位已经昭告天下,而秘色瓷许是得了“秘色”二字的神韵,其釉面幽雅细腻而深沉,成为瓷中极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是慈溪人,深深挚爱着这一方山河大地,而上林湖,正是慈溪这方神奇土地上最为耀眼璀璨的历史遗迹,漫漫十几载申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之路,虽然未曾通过,可这依然无法撼动上林湖在我心中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此行因时间仓促,不曾到访黄鳝山窑址,所以那满池的残损瓷片在阳光下惊艳的盛况也无缘得见,但我并不因此而心存遗憾,毕竟来日方长,与上林湖的缘分定会再续。

在挥手别离的刹那,我轻轻地对上林湖告白:等我,我还会再来的!

阔达的奇迹
舒心的萝莉
2025-09-02 13:26:53
越窑的“秘色瓷”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

秘色瓷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关于秘色瓷的质地和色泽,清人说是"其色似越器,而清亮过之"。从出土的典型的秘色瓷看,其质地细腻原料的处理精细,多呈灰或浅灰色。胎壁较薄,表面光滑,器型规整,施釉均匀。从釉色来说,五代早期仍以黄为主,滋润光泽,呈半透明状;但青绿的比重较晚唐有所增加。其后便以青绿为主,黄色则不多见。

虚心的老师
缓慢的魔镜
2025-09-02 13:26:53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瓷器胎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鼎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