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怎样西传的?
海上交通的巨大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由于宋代经济、文化继大唐一脉,并有长足的进步,在当时的世界上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因而吸引了西方各国人民的目光。穆斯林世界对中华文化甚为仰慕,评价是极高的。10至11世纪的穆斯林学者萨阿利比说:阿拉伯人习惯于把一切精美的或制作奇巧的器皿,不管真正的原产地为何地,都称为“中国的”。直到今天,驰名的一些形制的盘碟仍然被叫作“中国”。在制作珍品异物方面,今天和过去一样,中国以心灵手巧、技艺精湛著称。……他们在塑像方面有罕见的技巧,在雕琢形象和绘画方面有卓越的才能,以至于他们之中有一位艺术家在画人物时笔下如此生动,欠缺的只是人物的灵魂。这位画家并不三彩骑马男俑因此而满足,他还要把人物画得呈现笑貌。而且他还不到此为止,他要把嘲弄的笑容和困惑的笑容区分开来,把莞尔而笑和惊异神态区分开来,把欢笑和冷笑区分开来。就这样,他做到了画中有画,画上添画。
这些评介,虽不乏溢美之处,却反映了阿拉伯世界吸收中华文明营养的渴求之情。
从中华文明向外传播方面看.如果说汉唐以来丝织品的输出和丝绸文化的外流,曾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占居主要地位,那么宋代以后,这种情况被陶瓷品的输出以及陶瓷文化的远播所逐渐取代。学者们常常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为丝瓷之路。
宋代华瓷的产量之大、品种之多、花色之繁、质量之优,均独步世界,加以适合海上巨舶运输,因而远销西方。据《萍洲可谈》记载,12世纪时,陶瓷已成为远洋出航的商船的理想压舱物。“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此时,因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宋代南方各省陶瓷业有了很大发展,已逐渐超过北方,大大促进了海上经南海、印度洋的外销。南方各产地更因原料的优质,制造的瓷器细洁光泽,具有半透明度、观感白度和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南宋时杭州有官窑;景德镇有定窑、均窑的仿制;越州、龙泉过窑的青瓷;吉州窑的黑釉和釉下彩绘瓷;广州西村窑的青白彩,均各擅胜场。龙泉青瓷和景德镇青白瓷,尤其遐迩闻名,畅销海外。
中世纪的亚、非、欧广大地区的人民都十分喜爱中国瓷器。各国的统治者在宫廷中收藏精美的中国瓷器;普通百姓则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中国瓷器;诗人和作家们更在自己的作品中赞美中国瓷器。萨阿利比(961~1038)还赞美中国瓷器说:“他们还有精美的、透明的瓷器。用来烹饪的瓷器有时用来烧煮,有时用来烹炸,有时用来上菜。瓷器中最上品的器皿色泽杏黄莹润,其次是乳白色的同等器皿。”近代以来在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掘表明,大量华瓷碎片属于宋代。例如,在伊拉克巴格达以北的古代宫殿等遗址,发现了许多晚唐到宋代的白瓷和青瓷片,在古城泰西封遗址则发现了南宋龙泉窑青瓷钵碎片;在叙利亚的哈玛遗址,发现了宋代德化窑白瓷片和南宋官窑生产的牡丹浮纹青瓷钵碎片;在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发现了宋代龙泉窑莲花瓣花纹的青瓷碗碎片,等等。从唐代开始,中国瓷器还远销北非的埃及。华瓷从海路运到红海各港口上岸,然后集中到埃及南郊的富斯塔特,再从这里转运到亚历山大港、摩洛哥及马格里布(除埃及外的北非地中海沿岸诸国)。据本世纪初有关富斯塔特考古发掘的结果,在发掘出的数10万陶瓷残片中,已辨明的中国陶瓷有22000片。其中年代最早的属于唐代,有著名的唐三彩、邢州的白瓷、越州的窑瓷;从唐末到五代,有越州的窑瓷和黄褐釉瓷等,有的瓷钵内面带有漂亮的篦雕花纹,偶尔还有少量的镂花,上着雅致的橄榄绿色釉;至于宋瓷,更是所在多有,大部分属于龙泉窑出产。
丝绸古道上的各国人民不仅喜爱中国瓷器,而且有条件的还纷纷仿制华瓷。13世纪时,波斯人仿制宋瓷碗,上面画有凤凰图案。埃及的能工三彩陶马巧匠们仿制中国瓷器,从法蒂玛王朝就开始了。一位名叫赛义德的工匠仿造宋瓷成功,并教授了众多的徒弟。最初仿制青瓷,后来又仿制青花瓷。瓷器的形状、花纹都模仿中国,仅瓷胎使用埃及当地陶土。据11世纪中叶到过埃及的伊朗宣教师纳绥尔?胡斯罗说,当时,仿制品已达到很高水平,它们“十分美妙和透明,以致一个人能透过瓷器看见自己的手”。注重时尚的埃及工匠们,还随着舶来的华瓷品种的变异而不断更新自己的仿制品。当9至10世纪输入三彩陶瓷时,就模仿三彩陶瓷生产出多彩纹陶瓷;当输入白瓷时,便仿制了白釉陶瓷。到了11世纪以后,就逐渐仿制青瓷、青白瓷,还有青花瓷复制品。埃及瓷器制造数量极为巨大。在富斯塔特发现的数十万片陶瓷残片中,大部分是本地生产品,而这些当地产品当中,又有70%到80%是华瓷的仿制品。以埃及为基地,华瓷和陶瓷技术又向欧洲流传,一路经马格里布传入西班牙,另一路经西西里传入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各地。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埃及、印度、巴比伦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的制度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至今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壁画是绘在壁上的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是最早的壁画。
现在的壁画包括了四个种类:
1.画完直接张贴在墙上的画,有些是机器印刷的(像市面上装饰行普遍用的就是这种),有的是画家手画的,画在某种材质上,高档点比如丝绸,金箔之类,画完直接张贴在墙上,普遍称为手工画。
2.通过画工直接画在墙上面的,也有人叫手工画,和前面第一种的里面的一个小类有点像,只不过它的载体是墙,没有通过其它介质,只不过这样的画耐久度色彩鲜艳度等就不如第一种来的久,所以现在普及的范围也不广。
3.通过机器雕刻,用不同颜色的彩纸刻出各各不同的形状,组合成图案,这种基本统称墙贴。
4.通过绘制或者印刷出画心,然后用木条或者木板绷起,或者直接在木板上作画,而后直接挂墙上的,也称装饰画。
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 2万年。中国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 ,距今有 2300年。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也很繁荣,20世纪以来出土者甚多。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为当时壁画艺术的高峰。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1949年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 。
1979 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之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壁画以技法区分 ,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
壁画具体画法有:
①干壁画,在粗泥、细泥、石灰浆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
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绘制,须一次完成,难度较大
③蛋彩画,以蛋黄或蛋清为主要调和剂的水溶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
④蜡画,蜡与颜料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加热处理
⑤油画,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⑥丙烯画,以丙烯酸为主要调和剂,快干,无光泽,现代壁画常用。以上画法有时混用,或与工艺制作、浮雕结合。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
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特殊艺术效果, 故被现代壁画广泛采用,分:
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阴刻线等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
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
③镶嵌壁画,主要以水泥调入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
④ 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为现代壁画广泛使用的手段。另外,还可利用各种工艺制作壁画,如磨漆、漆画、织毯、印染、人造树脂、合成纤维等。现代壁画涉及门类较多,已成为绘画、雕刻、工艺、建筑和现代工业技术等学科间的一种边缘艺术。
在埃及福斯塔特遗址出土的越窑瓷器主要有:9~13世纪初期的越窑青瓷,有些刻有莲花、凤凰等纹样;还有比较典型的属于唐代平底小圆凹式的玉璧底碗。20世纪60年代在库赛尔和阿伊扎布等遗址也出土过唐末到宋初青瓷器。
除埃及以外,非洲的其它地方也出土有越窑瓷器。如20世纪60年代在苏丹的埃哈布、哈拉伊卜等地出土有唐末五代青瓷;50年代中期在基尔瓦岛也出土唐末到宋初青瓷,据统计,该国出土中国瓷器的遗址有46处之多。40年代末在肯尼亚的曼达岛出土有9~10世纪的青瓷。
公元前7世纪的瓶画主要为东方风格,出现了受埃及、两河地区影响的兽首人身像和植物纹样等。黑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初,它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使形象轮廓突出,犹如剪影,细部稍用勾线表现,其代表作有《阿基留斯和埃阿斯玩骰子》等。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末,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这种风格主要流行于古典时期。瓶画表现的多为情节性场面,以神话题材和日常生活题材为主,用流畅秀丽的线条表现了各种人物、戏剧性的动人场面以及细腻的感情。
埃及首都开罗南部的一个老城区里面,有一个瓷器研究部门,而在这个部门的旁边,就是当地有名的福斯塔特古代瓷器遗址,这个遗址是在上世纪50年代,在埃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组织下,对这个遗址进行考古挖掘的,之后便在这个遗址里面发现了数量高达70万件的古代瓷片,随后考古队就将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瓷器,保存在了福斯塔特瓷器研究所。
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其国土之下埋藏着非常多的古代遗迹,福斯塔特古遗迹就是众多遗迹中的一个,而其出土的文物大多都集中在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统治时期,根据埃及专家分析推算,这个王朝在统治的时期,应该是有一座规模庞大的瓷器厂,只是后来因为战乱或者自然灾害,而毁灭在历史中了。和世界上很多人一样,埃及人尤其钟情美丽的瓷器,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埃及就从中国和伊朗大量引进瓷器,瓷器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成为埃及皇家的象征之一。
埃及政府在发现这个瓷器遗址之后,在1965年的时候就邀请了日本的瓷器专家三上次男到埃及进行深入的研究工作,三上次男非常喜欢瓷器,一到开罗就投入到福斯塔特的研究之中,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苦心研究后,他发现这些瓷器大多数都是中东风格的瓷器,其中还是30%的瓷器是完全仿照中国龙泉青瓷进行烧制的,虽然这些瓷器是以中东泥土作为原材料,但是在烧制瓷器的时候,这个制造者却在刻意的仿制中国龙泉青瓷。
而对于这种现象,三上次男表示这并不是个例,因为在这个地区,不仅仅是埃及人在仿制中国瓷器,周边的伊朗,叙利亚的国内都发现了大量仿制中国瓷器的古代遗迹。日本在唐朝的时候,就开始研究学习中国的瓷器技术,并且在17世纪开始大规模制作,其制造的瓷器更是享誉欧洲各地,但是三上次男则表示中国始终都是日本的陶瓷老师,中国的瓷器制造技术不仅长时间领先于世界,同时也只有中国人才能制造出最为完美的瓷器。
虽然古希腊绘画有受到古埃及绘画的影响,但是我们可以从古希腊出土的一些陶瓷可以区分它们两者之间的区别,在古希腊古风时期,可以从古希腊的一些陶瓷花瓶上看到古埃及绘画的一些印记,虽然和古埃及一样,都是喜欢采用侧面表现人物,并且在眼睛上也看起来仿佛是正面像,但是当时古希腊的花瓶人物的身体已经不再是埃及样式了,手臂也没有古埃及那样摆布的明显和生硬,看上去要自然很多。
而且当时古希腊的绘画已经不再刻意追求画面的完整,而是开始着眼于画面看物体的角度,和古埃及不同的是,古埃及的绘画追求的就是肉身完整的观念,而古希腊的画家们认为这个画面上画不下就不画了,并不是要非画出来不可,而且他们也敢于大胆的创新,使用了缩短法画法。
他们通过透视缩短,即使把人的头部表情还是以侧面来表现,但是他的身体和脚已经敢于用正面来凸显。这种透视缩短法就意味着当时古老艺术也就是古埃及绘画的浮雕程式“正面率”得死亡,古希腊的艺术家们开始着眼于人物看物体的角度。意味着艺术家们的目标不在是把所有的东西都一目了然展现在画中,而短缩法也是希腊绘画的。一项伟大创新革命。
但是即使这样,他们也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古希腊绘画的人体程式仍然是古希腊艺术家创作的起点,希腊艺术家们并没有轻易地摒弃埃及艺术的教导,他们仍然喜欢用兼职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仍然力求把艺术形象的轮廓尽量的画清楚,古希腊的这个人体城市仍然是他们的创作起点。因此很多时候大多数的人都分不清楚古希腊绘画和古埃及绘画的区别,并将它们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