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手绘陶瓷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1、揉泥
这一工序可以使泥土更加紧致,里面含的气泡较少,多余塑型有很大帮助。如果不这么做,在烧制时容易裂开
2、做坯
景德镇传统圆器做坯,即是依据最终的器型作出大致相应的坯体,以供后期印坯时使用。
3、印坯
做好的粗坯,在经过一定时间的自然阴干,就可以进入印坯工序。
印坯,是为了使手工成型的圆器在烧制后达到整齐划一。待手工拉坯的坯体自然阴干后,将半干的坯体置于土制磨具上以手按拍,使得坯体周正匀结。
4、利坯
利坯,是将印好的坯精加工,使其进一步光整圆润。
5、荡里釉
圆器制作,若是器内没有装饰的,则需要先上里釉。器物外面的釉则是后期第二次的浸釉。釉,是附着在陶瓷坯体表面的玻璃质薄层,与玻璃有着类似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釉一般以石英、长石、黏土等为原料。陶瓷施釉的方法有:喷、吹、浸、浇、荡等方法。
里釉(器物内部的釉面)和底釉(器物底足的釉面)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荡釉法,外釉我们采用浸釉法。
6、画坯
荡好内釉的坯,则可以进入画坯工序。
画坯用的青花料事先需要长时间的研磨,配方,则是每个工作室密不可宣的了。
混水:
青花瓷的魅力,就好比写意水墨山水在中国国画中的地位,而青花之美,不仅仅在精细的画工,青花的山水具有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的皴法和染法所具有的优美细腻的层次,而这一切都来自于混水这一道工艺。
7、施外釉
绘制完成的瓷坯,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施釉工序。此时,杯子的底足还未形成。浸釉法需要师傅对坯体、釉料以及瓷器的预期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瓷坯浸在釉水里的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瓷器烧成后的品相。
8、挖底足
瓷坯外部施釉后,在釉面自然干燥后,就可以进入挖底足的工序了。由于我们制作的是釉足的器物,在挖底足时需要留出底足最外圈的坯,且必须保持外圈的基本一致,这需要很强的控制能力和功底
9、写底款、施底釉
10、装釉足
釉足,初始状态是在陶轮上手工制出的小圆泥饼。干燥后再次在陶轮上旋削出相应的造型,与每一个杯子一一对应。
11、满窑、烧窑
将制好的瓷胚均匀摆放在窖里,需要合理摆放,方便烟道流走,否则会影响烧制
12、开窑
经过12-18小时的自然冷却,在窑体内温度降至常温时,就可以开窑了。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刻。
最后,还需要对烧制出窑的瓷器进行检验和底足的打磨。
1、准备一块瓷砖。
2、用马克笔在瓷砖上画线。瓷砖上不易打底稿,前期的线稿颜色不用太深,线条不用太实,如果家里有投影机,大型的彩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电脑里面绘制黑白稿,然后通过投影打到墙上,通过投影机的变焦来控制在墙上的大小,如果是小型的图案可以直接画。
3、用不同的颜色画。在瓷砖上,丙烯没有干随时可以擦掉,因此没有完全干的时候不要用东西去擦!
4、在画好的上面喷上酒精。
5、然后用火烧。
6、这样一幅水彩画就做好了。
1.制作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白色或浅色的瓷板、瓷砖或瓷盘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一 840 ℃ 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书写诗文,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一 84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绘画,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一 84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绘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5 一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待瓷板、瓷砖或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书写诗文所用颜料为胶色陶瓷颜料,绘画所用颜料为油色陶瓷颜料。烤瓷用的炉可以是电炉
本发明具有可工业化生产、工艺简单、制作方便,所制产品立体感强、层次分明、书画珠连壁合、相得益彰等优点。下面通过实施例详述本发明:该方法以书法为主、绘画为辅,书法、绘画、诗文同版套制集于同一瓷板、瓷砖或瓷盘上;书法诗文在前,主色调,用重彩;绘画在后,为背景,用浅色,作衬托;引首印和名章红印点缀在诗文前后。实施例中所用炉容积为 400 厘米 x 800 厘米 x 1300 厘米。实施例 1 、首先,将 4 个白色 12 寸瓷盘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 烤瓷,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手绘诗文,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 第二次烤瓷,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手绘画面,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820 ℃ 第三次烤瓷,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手绘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5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 5 小时,待瓷盘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实施例 2 、首先,将 8 片浅色 500 厘米 x 500 厘米的瓷板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830 ℃ 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手绘诗文,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83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手绘画面,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830 ℃ 第三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手绘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6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实施例 3 、首先,将犯片 400 厘米 x250 厘米白色瓷板备好;然后,设计版面,画出边线,在炉中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40 ℃ 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三步,手绘诗文,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40 ℃ 第二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四步,手绘画面,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840 ℃ 第三次
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取出;第五步,手绘一引首印和名章印,以 7 小时缓慢升温至 760 ℃ 第四次烤瓷,待瓷板温度降至 50 ℃ 以下时即可取出成品。手绘诗文所用颜料为胶色陶瓷颜料,手绘画面所用颜料为油色陶瓷颜料,书法字用黑色陶瓷颜料为佳,可选艳黑色加桃胶。可手书手绘,也可制版印刷。烤瓷用的炉可以是电炉。将制好的成品配木框或加坐架,用锦盒包装。用该法所制产品,由于设计和构思巧妙、镇密,选用陶瓷颜料考究,造成虽书法在前,绘画在后,却呈现绘画不遮之法,仍能达到以书法为主,绘画为辅,字在前,画在后,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瓷器上的画有两种,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方法:
一、用放大镜(一般眼睛也很容易分别)看画面的花纹,如果有类似布匹上的网状纹,则是贴花的。
二、手绘的不存在完全一样的,我们可以拿两个一样的杯子对比下,如果画面完全一致则是贴花
三、 青花的釉下的贴花很难区别,手绘的由于着力不同,颜色会出现深浅不一致,贴花的则很难做到,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粉彩的贴花都是釉上的,很好区分。
扩展资料:贴花瓷的主要特点是:
一、 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二 、 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三、 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 、 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一、其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 二、质量不好的产品还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部份陶瓷颜料所至。 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四、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五、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在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
陶瓷贴花,是用粘贴法将花纸上的彩色图案移至陶瓷坯体或釉面。亦称“移花”。是现代陶瓷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装饰技法。分釉上贴花和釉下贴花等。
手绘陶瓷,是指徒手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陶瓷。
陶瓷分为贴花和手绘2种,贴花的属于批量生产的,成本和价格都很低。
而手绘陶瓷是艺术家在陶瓷上绘画的艺术。
具有独特性。艺术价值也很高。是收藏和送礼的很好选择。
想在陶瓷上面手绘要用专用的水性陶瓷绘画颜料还有马克笔形式的国产的叫陶瓷笔,还有种进口是陶瓷马克笔,陶瓷,玻璃,马克杯都要用这种颜料绘制,使用后自然干透,再在微波炉或烤箱中用150度的温度,加热30分钟,这样颜色就能牢固的附着在瓷器
辨别手绘青花瓷的方法如下:
1、画面规整度:如果是贴花瓷(非手绘青花瓷),是会在对称或相同的图案上基本保持一致、规整的,拿出两个用同款贴花纸制作的器物,纹饰图案也是会一模一样,但如果是手绘青花瓷,是画不出完全相同的图案的;
2、画面清晰度,线条匀称度:贴花瓷一般画面不太清晰且呆板,线条模糊但均匀,尤其是线条的颜色没有变化,深浅浓淡一样,但是手绘青花瓷都会有深浅不一的线条,画面也更为清晰生动。
3、纹饰图案:如果是贴画瓷,是需要绕一圈才能形成,所以两边相合处会有一条合共线,往往会出现叠交、错位、接头缺口等情况,手绘青花瓷的纹饰图案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发生的;
4、颜色:贴画瓷的颜色有时候会有缺色的情况,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分青花颜料导致,像被虫咬过;
5、工业特质:贴花是工业化的产品,必然具备一些工业特征,用贴画瓷贴上去的话,使用放大镜看画面会看到像素点;而手绘瓷直接用笔描绘填涂就不会有像素点。
贴花瓷器和手绘瓷器的方法:
1、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
2、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
3、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
4、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
5、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
6、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一线拍行藏品征集(北京翰海,北京保利,睿嘉四季)以及私下藏品出手,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
7、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
8、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
9、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
10、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
二、瓶、罐、尊等瓷器一般是由下而上两段拼接而成,移动时不能一只手提物件上部的脖子。正确的方法是,一手拿住脖子,一手托住底。有的瓶、罐、尊装饰有双耳,在取放时不能仅提双耳,以免折断或损坏。薄胎器皿,胎薄、质轻、娇气,移动、安放时更要小心,要双手捧底,忌用单手,尤其是瓶件,底足小,体型较长,还需防风吹倒。
三、刚买回来的高温釉或釉下彩瓷器,应先放在清水中浸泡l小时,再用洗洁精洗掉外表的油污,用毛巾擦干水分后用盒子装上,盒中应有泡沫充垫,且加了泡沫后直径不能超过藏品0.5厘米,藏品放在盒中应松紧适当,同时应避免挤压,以防损伤藏品。
四、出土的低温釉及釉上彩。在釉彩上会渗入很多杂物,甚至会出现脱釉脱彩的现象,应先在胎釉之间加入少量的粘合剂,在彩上再涂较软的粘合剂以防彩釉大面积脱落。如果是在地下埋藏较长时间的高温釉或釉下彩,在瓷器表面还产生很多钙质、硅质化合物,即土锈。可先用清水清洗一次,用3%双氧水浸泡3小时左右,再用清水浸泡30小时以上,用清洁白布清洗,一般可除去土锈。如果除不尽,可用刷子醮上醋酸,刷在土锈处,5小时后用医用手术刀斜削除去土锈,刀片只能向一个方向削。待大部分土锈去除后,再用白洁布和牙膏清洗直到土锈完全去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高温釉和釉下彩。
五、在洗刷油污等积垢时,应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渍可以用碱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净水冲净。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温,以防冷热水的交替使瓷器发生爆裂。
3彩色瓷器,有的因色彩中铅的成分较多,出现泛铅现象,可先用棉签蘸上白醋擦洗,再用清水洗净。
4如果瓷器有开片或冲口裂纹等现象,污渍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体刷洗。但釉上彩器物,不能用此方法,因为酸、碱性物质易损伤釉彩。如果是描金彩瓷器,不可用鸡毛掸子做清洁,因为鸡毛掸子易损伤瓷器上的描金。珍贵瓷器收藏时应配有相应尺寸,带胆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