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瓷器绘画中的水墨语言
关于现代瓷器绘画中的水墨语言
[摘要]中国瓷器是一项精美的陶瓷艺术,瓷器上的装饰和绘画也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一项技术和艺术的结合体。瓷器向来有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之称,在中国艺术史上有众多的艺术形式,陶瓷装饰艺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现代瓷器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以其画面精美、色彩丰富、工艺独特、创意奇特以及观念的创新,为传统的瓷器绘画增添了新的内涵,以独特的工艺和出色的绘画使陶瓷文化更加具有独特的魅力。本文从瓷器水墨画设计的特点着手,深入探讨了水墨设计风格在现代瓷器绘画中的应用价值及范围,并遥望了一下现代瓷器绘画中的水墨设计未来之发展。
[关键词]现代瓷器 水墨设计 绘画
一、现代瓷器绘画中水墨画的应用特点
陶瓷绘画水墨画装饰就其内容和技巧来看,归根结底还是中国画中水墨画的画法。两者之间有很强的联系,水墨画为陶瓷绘画提供技法和内容相反,陶瓷绘画又给水墨画提供了新的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和发展。风格上,水墨画的点线面的特征和画法技巧都在陶瓷绘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不论是气韵还是笔法,都一一借鉴了过来,流畅的线条、飞动的笔势还有水分莹澈和淋漓酣畅的艺术效果都在瓷器绘画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应。形式和风格上,瓷器绘画以瓷器为载体、瓷釉为颜料,技法和风格完全运用水墨画的表现形式。
水墨画因为笔墨的动态,形成了洒脱豪放的风格,这也正是水墨画与工笔画的不同之处,以水墨的写意代替工笔的写形。由于水墨画的写意特点,所以画家们更喜欢这种绘画方式,用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而也正是由于画家的这种写意画法,更能体现绘画所表达的思想,更能体现出一种飘然的意境,所以水墨画也成为大家争相欣赏收藏的对象。
现代瓷绘即以瓷器本身作为画纸,以釉为水墨,并加入传统的青花等国画颜料作为点缀。瓷器釉彩和宣纸水墨的相似,所以造就了瓷器绘画这种艺术形式。由于瓷器上色可以烧制之前也可以烧制之后制作,所以为瓷器绘画增添了可塑性。既可以使用水墨的技法,也可以试用泼墨和泼彩的技法,除了瓷器本身的白色和水墨的黑色,还可以使用传统国画的五种色彩。其中有一种技法称为“意笔”,俗称为“粗笔”。即以极简练的笔调简单勾勒出事物的形态,而着重刻画所描绘事物的神态和韵味。水墨画中用笔有简有繁,有写形有写意,形简而意聚是水墨画所追求的境界,也是瓷器水墨绘画所追求的。釉彩的动势自由自在,刻画形象简练而不失神态,形乱而意境俱在,更能体现水墨画无拘无束的技法。
二、现代瓷器绘画中水墨的应用
水墨画属于传统中国画的一种表现形式,顾名思义就是以水和墨为绘画材料的一种画法。由于所用的水和墨比例不同,从而达到一种深浅层次各不相同的色调,进而表现出浓淡、焦清等各种不同的变化,以笔触表达作者的情感,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瓷器绘画的本质特征是在瓷器烧制前后以釉彩为颜料进行绘画创作,其载体本身就是一种立体的有厚度的肌理。传统水墨画基本就是平面作品,所以在瓷器绘画中的水墨画是一种立体的,先有技术后有绘画的艺术。画家以自己独到的笔法和技巧表现自己的思想、人格和社会形态,笔触的轻重虚缓成为绘画的关键,而最为本质的特点就是以笔触和水墨传达精神。传统的哲学观念,如“实源于虚、有源于无”的思想,更是造就了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形的特征。瓷器绘画中的.水墨画技法借鉴了这种思想,对釉彩的虚实运用从而表现所要表达的作者情感。
瓷器绘画以瓷泥为载体,以釉彩为颜料,虽然在笔法和颜料运用上与传统的水墨画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讲还是遵循了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和形态神韵。可以说瓷器绘画是水墨绘画的一个重要变化形式,也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承的技艺。两者都为彼此创造了更为丰富的绘画载体和多维化的表现形式。
水墨画的笔法和技巧与瓷器绘画的笔法和技巧,就像一种交响乐一样,“纵横变用,在乎笔也”。传统的国画理念和瓷器的制作技巧的结合、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也推动了两者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瓷器绘画为水墨画提供的优良载体,水墨画为瓷器绘画提供的高超技法都对瓷器绘画创造了丰富的应用,相似的意趣为艺术的天地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三、水墨画设计在瓷器上的运用和发展
瓷器上的水墨画风格和传统作用上的水墨画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是材质上的不同,相同点在于表现方式。瓷器作为一种工艺品,水墨画技法是其主要的绘画表现形式,由于瓷器烧制工艺的特殊性,使瓷器上的水墨画形式和国画中的宣纸水墨形式又有了很大的区别。宣纸水墨形式在表现时材质比较单调,所以要从宣纸的挑选和笔墨的使用上多用心。水墨的颜色一是表现在施工材料的厚度上,另一方面表现在窑的变化上,水墨技术比国画的宣纸水墨表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是瓷器的艺术魅力的表现点。
综合瓷器水墨风格绘画的未来前景,它可以集国画宣纸的一些成功之处,又能运用自身的优势来发展新的空间形式。在水墨画上有研究的人士颇多,因为瓷器水墨形式和中国画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瓷器水墨画形式主要是以中国画的水墨形式为模板,用水墨的效果来表达瓷器绘画艺术的效果。所以,瓷器水墨画一要努力地吸收和模仿中国画水墨的笔法表现形式,还要注重本身材质的优缺点。融合东西方多种多样的水墨艺术技法和风格,尽力地去体现当代水墨画的文化风貌,给忙碌的人们带去一种轻松惬意的艺术享受。
瓷器艺术和中国水墨画艺术继承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的象征,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相互交融和渗透,成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世界性的语言行业词汇。
1、勾:先用非常干的浓墨勾出山水的外形轮阔,在勾时需要正确用笔,将笔的功力,力度与方式完美的表现出来,所以用笔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
2、皴:在勾出山水的外形轮阔之后,需要使用略干的稍淡的墨侧锋进行皴,出笔时需要自然含蓄,行笔要有力度,用笔要意在笔,以意使笔才能因意成象。
3、擦:用墨比较淡,需要比皴时笔锋湿一些,使用侧锋进行擦,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加以组织和布置,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
4、染:此时的染比擦还要湿,并用大面积水墨去染,一般用来画远山,表现山雾迷蒙的感觉,联系画面各部分的色彩,并可以拥有某种共同的元素,那么就可以组成一个统一的色调,这样一副画就可以拥有统一的色调和色彩。
5、点:可以点出的山上翠绿的植被,并点上象征的各种树形,可以营造出山村郊外的苍野和自然。
陶瓷画就是将陶瓷艺术与绘画艺术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它不仅具有陶瓷的质感,还将绘画的各种元素都加入其中,这二者结合,为人们展现出了一种别样的美丽。陶瓷的质地坚硬,化学性质稳定,耐高温,耐腐蚀等,因此陶瓷画也具有了陶瓷的这些特质,可以长时间的保持绘画的色彩和面目。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陶瓷画制作流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一下。
陶瓷画制作流程
一、淘泥 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千百年来,多少精品陶瓷都是从这些不起眼的瓷土演变而来,制瓷的第一道工序:淘泥,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泥 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用。
三、拉坯 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 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 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
六、捺水 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画坯 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无论怎样画坯都是陶瓷工序的点睛之笔。
八、上釉 画好的瓷坯,粗糙而又呆涩,上好釉后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不同的上釉手法,又有全然不同的效果。
九、烧窑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 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
十、成瓷 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从打开的窑门中迫不及待地脱颖而出。以上是传统的制作,现在比较流行的直接是“轩艺高温瓷像”,一步到位。
瓷版画的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
瓷版画可追溯到明清年代,延续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瓷版画有“瓷画百年”的美誉,具有浓厚的赣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受。
工艺价值
瓷版画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之高,是其他工艺生产难以比拟的。从材质的选择、艺术加工,会之前的乳香油炼制,颜料的调制,毛笔的处理至慧智的具体步骤和技法,都十分严谨、细致,这些生产技艺是江西劳动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代替。
经济价值
20世纪50-70年代,瓷版画一直是南昌的支柱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瓷版画的发展,能解决当地相当数量的人员的就业问题。其次,瓷版画原料取自于景德镇的白胎,可有效地促进瓷都经济的发展。再次,除满足中国需求外,瓷版画还受到日本、澳洲等国人民的欢迎,可以大量出口创汇。
学术研究价值
作为中国传统画法,陶瓷彩绘汲取西方摄影文化的精华,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传承历史,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实属罕见,对研究明清的传统手画、陶瓷彩绘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很高的价值。
通过以上的步骤,再加上师傅们纯熟的技艺以及细腻的心思,就可以制作出精美的陶瓷画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陶瓷的国家,而陶瓷自古以来也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陶瓷画在明清时期就非常流行了,它是将绘画的艺术融入到陶瓷当中,使其更加具有质感和灵性,它带给人们的是一场非凡的视觉盛宴。
以上就是有关陶瓷画制作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墨画技法有淋法、滴法、洒法、弹法。
1、淋法:用细长的硬毫笔,饱蘸墨色,笔身垂直于纸面,先让墨色自然滴落,然后逐渐用力向下滴洒,将笔上墨色洒完,如果不够,可反复多次。
2、滴法:用大笔饱蘸墨色或青黛色杂墨水用手指将笔上墨色挤滴于纸上,让其自然渗化,小画可直接滴。
3、洒法:用笔蘸墨色,不宜过多,甩洒于纸上可用于现风、风雪、风中杨柳等,宜于表现风中动感。
4、弹法:即用指蘸色墨弹于纸上。
以上四法可综合应用,不必拘泥一法。
渲法:用淡墨将物象的明暗,凹凸进行部分强调,用笔的中锋、侧锋均可,墨不宜太湿,也不可过干。干墨渲称为擦,也可干湿并用,先干后湿或先湿后干,加强物象质感。
刷法:用大笔横扫,或用排笔、底纹笔也可,此法宜大面积铺色用。
捽法、擢法:即下笔的动作的名称,捽用笔直下缓提,似揪住一物而后拉之势,捽点厚实。擢法用笔直下快提下得缓,提得快,好像拔毛较爽劲。
用墨的几点心得:
1、惜墨如金——先以笔尖沾水,再沾少许墨汁,迳画完(以画石为例:勾完与皴完後,墨渐渐乾时,续使擦笔)。
2、尽量使用淡墨,一则画清雅,再则好修改或便於加添内容。
3、一笔未用尽,而须用淡色时,可将笔尖沾水,再在吸纸上舔掉水份(防隂),再续画。
4、若墨分焦(点苔),黑(强调重点处),中黑(强调之主题或少数近石之勾与主皴),淡(大部之石与主皴),极淡(次皴/染石底/染阴暗面/山坡/树干),则取“淡”画一般之主皴与远山,画面不会显得黑,皴法易掌握,且效果极好。
5、体会如何调“淡”墨水——在器皿中先滴些微清水,再以笔尖沾少许黑墨和入拌匀,依经验值调出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