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的历史发展
原来的陶瓷就是指陶器和瓷器的通称。也就是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成型烧结体。传统的陶瓷材料主要是指硅铝酸盐。刚开始的时候人们对硅铝酸盐的选择要求不高,纯度不大,颗粒的粒度也不均一,成型压强不高。这时得到陶瓷称为传统陶瓷。后来发展到纯度高,粒度小且均一,成型压强高,进行烧结得到的烧结体叫做精细陶瓷。
接下来的阶段,人们研究构成陶瓷的陶瓷材料的基础,使陶瓷的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陶瓷内部的力学性能是与构成陶瓷的材料的化学键结构有关,在形成晶体时能够形成比较强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化学物质都可以作为陶瓷的材料。这重要包括比较强的离子键的离子化合物,能够形成原子晶体的单质和化合物,以及形成金属晶体的物质。他们都可以作为陶瓷材料。其次人们借鉴三维成键的特点发展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更进一步拓宽了陶瓷材料的范围。因此陶瓷材料发展成了可以借助三维成键的材料的通称。
陶瓷的概念就发展成为可以借助三维成键的材料,通过成型和高温烧结所得到的烧结体。(这个概念把玻璃也纳入了陶瓷的范围)
研究陶瓷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也得到了展开:陶瓷材料,内部微结构(微晶晶面作用,多孔多相分布情况)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发展。材料(光,电,热,磁)性能和成形关系,以及粒度分布,胶着界面的关系也得到发展,陶瓷应当成为承载一定性能物质存在形态。这里应该和量子力学,纳米技术,表面化学等学科关联起来。陶瓷学科成为一个综合学科。
这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和高分子成型关联起来。它们应当相互影响。
纳米陶瓷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先进材料,是由纳米级水平显微结构组成的新型陶瓷材料,它的晶粒尺寸、晶界宽度、第二相分布、气孔尺寸、缺陷尺寸等都只限于100nm量级的水平。纳米结构所具有的小尺寸效应、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纳米陶瓷呈现出与传统陶瓷显著不同的独特性能。纳米陶瓷已成为当前材料科学、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是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陶瓷作为一种生物医用材料,无毒副作用,与生物组织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备受人们的青睐,在临床上已有广泛的应用,用于制造人工骨、骨钉、人工齿、牙种植体、骨髓内钉等。目前,生物陶瓷材料的研究已从短期的替代与填充发展成为永久性牢固种植,从生物惰性材料发展到生物活性材料。但是由于常规陶瓷材料中气孔、缺陷的影响,该材料低温性能较差,弹性模量远高于人骨,力学性能不匹配,易发生断裂破坏,强度和韧性都不能满足临床上的要求,致使其应用受到很大的限制。
纳米材料的问世,使生物陶瓷材料的生物学性能和力学性能大大提高成为可能。与常规陶瓷材料相比,纳米陶瓷中的内在气孔或缺陷尺寸大大减小,材料不易造成穿晶断裂,有利于提高固体材料的断裂韧性。而晶粒的细化又使晶界数量大大增加,有助于晶界间的滑移,使纳米陶瓷材料表现出独特的超塑性。一些材料科学家指出,纳米陶瓷是解决陶瓷脆性的战略途径。同时,纳米材料固有的表面效应使其表面原子存在许多悬空键,并且有不饱和性质,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这一特性可以增加该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诱导能力,实现植入材料在体内早期固定的目的。
美国的科学家研究了纳米固体氧化铝和纳米固体磷灰石材料与常规的氧化铝和磷灰石固体材料在体外模拟实验中的差异,结果发现,纳米固体材料具有更强的细胞吸附和繁殖能力。他们猜测这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
(1)纳米固体材料在模拟环境中更易于降解。
(2)晶粒和孔洞尺寸的减小改变了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增强了类成骨细胞的功能。
(3)纳米固体材料的表面亲水性更强,细胞更易于在其上吸附。
此外,人们还利用纳米微粒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并有高的扩散速率的特点,将纳米陶瓷粉体加入某些已被提出的生物陶瓷材料中,以便提高此类材料的致密度和韧性,用做骨替代材料,如用纳米氧化铝增韧氧化铝陶瓷,用纳米氧化锆增韧氧化锆陶瓷等,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我国四川大学的科学家将纳米类骨磷灰石晶体与聚酰胺高分子制成复合体,并将纳米晶体含量调节到与人骨所含的纳米晶体比例相同,研制成功纳米人工骨。这种纳米人工骨是一种高强柔韧的复合仿生生物活性材料。由于这种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力学相容性和生物活性,用它制成的纳米人工骨不但能与自然骨形成生物键合,而且易与人体肌肉和血管牢牢长在一起。并可以诱导软骨的生成,各种特性几乎与人骨特性相当。另外他们还构思将纳米固体陶瓷材料制造成人工眼球的外壳,使这种人工眼球不仅可以像真眼睛一样同步移动,也可以通过电脉冲刺激大脑神经,看到精彩世界;理想中的纳米生物陶瓷眼球可与眶肌组织达到很好的融合,并可以实现同步移动。
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磁性纳米材料最为引入注目,已成为目前新兴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磁性纳米颗粒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效应,比表面激增,官能团密度和选择吸附能力变大,携带药物或基因的百分数量增加。在物理和生物学意义上,顺磁性或超顺磁性的纳米铁氧体纳米颗粒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温度上升至40~45℃,可达到杀死肿瘤的目的。
德国学者报道了含有75%~80%铁氧化物的超顺磁多糖纳米粒子(200~400nm)的合成和物理化学性质。将它与纳米尺寸的SiO2相互作用,提高了颗粒基体的强度,并进行了纳米磁性颗粒在分子生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试验了具有一定比表面的葡萄糖和二氧化硅增强的纳米粒子。在卞列方面与工业上可获得的人造磁珠做了比较:DNA自动提纯、蛋白质检测、分离和提纯、生物物料中逆转录病毒检测、内毒素消除和磁性细胞分离等。例如在DNA自动提纯中,用浓度为25mg/mL的葡聚糖纳米磁粒和SiO2增强的纳米粒子悬浊液,达到了>300ng/μL的DNA型1-2KD的非专门DNA键合能力。SiO2增强的葡聚糖纳米粒子的应用使背景信号大大减弱。此外,还可以将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涂覆高分子材科后与蛋白质结合,作为药物载体注入到人体内,在外加磁场2125.03/π(A/m)作用下,通过纳米磁性粒子的磁性导向性,使其向病变部位移动,从而达到定向治疗的目的:例如10~50nm的Fe3O4磁性粒子表面包裹甲基丙烯酸,尺寸约为200nm,这种亚微米级的粒子携带蛋白、抗体和药物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这种局部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一前途无量的纳米技术。
另外根据TiO2纳米微粒在光照条件下具有高氧化还原能力而能分解组成微生物的蛋白质,科学家们进一步将TiO2纳米微粒用于癌细胞治疗,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光照射10min后,TiO2纳米微粒能杀灭全部癌细胞。
其他方面的应用还有一些例子。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纳米微粒进行细胞分离,建立了用纳米SiO2微粒实现细胞分离的新技术。其基本原理和过程是:先制备SiO2纳米微粒,尺寸大小控制在15~20nm。结构一般为非晶态,再将其表面包覆单分子层。包覆层的选择主要依据所要分离的细胞种类而定,一般选择与所要分离细胞有亲和作用的物质作为附着层。这种SiO2纳米粒子包覆后所形成复合体的尺寸约为30nm;第二步是制取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适当控制胶体溶液浓度;第三步是将纳米SiO2包覆粒子均匀分散到含有多种细胞的聚乙烯吡咯烷酮胶体溶液中,再通过离心技术,利用密度梯度原理,使所需要的细胞很快分离出来。此方法的优点是:①易形成密度梯度;②易实现纳米SiO2粒子与细胞的分离。这是因为纳米SiO2微粒是属于无机玻璃的范畴,性能稳定,一般不与胶体溶液和生物溶液反应,既不会玷污生物细胞,也容易把它们分开。
利用不同抗体对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组织的敏感程度和亲和力的显著差异,选择抗体种类,将纳米金粒子与预先精制的抗体或单克隆抗体混合,制备成多种纳米金-抗体复合物。借助复合粒子分别与细胞内各种器官和骨骼系统结合而形成的复合物,在白光或单色光照射下呈现某种特征颜色(如10nm的金粒子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红色),从而给各种组合“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因而为提高细胞内组织的分辨率提供了一种急需的染色技术。
生物材料应用于人体后,其周围组织有伴生感染的危险,这将导致材料的失效和手术的失败,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为此,人们开发出一些兼具抗菌性的纳米生物材料。如在合成羟基磷灰石纳米粉的反应中,将银、铜等可溶性盐的水溶液加入反应物中,使抗菌金属离子进入磷灰石结晶产物中,制得抗菌磷灰石微粉,用于骨缺损的填充和其他方面。
目前已发现多种具有杀菌或抗病毒功能的纳米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光催化剂,普通TiO2在有紫外光照射时才有催化作用,但当其粒径在几十纳米时,只要有可见光照射就有极强的催化作用。研究表明在其表面会产生自由基离子破坏细菌中的蛋白质,从而把细菌杀死,并同时降解由细菌释放出的有毒复合物。实践中可通过向产品整体或部件中添加纳米TiO2,再用另一种物质将其固定化,在一定的温度下自由基离子会缓慢释放,从而使产品具有杀菌或抗菌功能。例如用TiO2处理过的毛巾,只要有可见光照射,毛巾上的细菌就会被纳米TiO2释放出的自由基离子杀死。TiO2光催化剂适合于直接安放于医院病房、手术室及生活空间等细菌密集场所。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从整体来分析,此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纳米生物陶瓷材料制备技术的研究——如何降低成本使其成为一种平民化的医用材料;新型纳米生物陶瓷材料的开发和利用;如何尽快使功能性纳米生物陶瓷材料从展望变为现实,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大力推进分子纳米技术的发展,早日实现在分子水平上构建器械和装置,用于维护人体健康等,这些工作还有待于材料工作者和医学工作者的竭诚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隋唐朝时期的陶瓷文化:隋朝在瓷器烧制上,有了新的突破,不但有青瓷烧造,白瓷也有很好的发展,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明清朝时期陶瓷文化 :明代开始,窑址都趋於集中在景德镇,无论官窑或民窑都偏向於彩绘瓷器,宋瓷前都以单色釉为主,而明代后走入了彩绘世界,清朝中国瓷器可谓登峰造极。数千年的经验,加上景德镇的天然原料,督陶官的管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皇帝重视,瓷器的成就也非常卓越,皇帝的爱好与提倡,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成就不凡,是悠久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灿烂。
陶瓷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是不含碳氢氧结合的化合物,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金属非氧化物。由于大部分无机非金属材料含有硅和其它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又叫作硅酸盐材料。它一般包括无机玻璃、玻璃陶瓷和陶瓷三类。作为结构和工具材料,工程上应用最广泛的是陶瓷。
按照成分和用途,工业陶瓷材料可分为:
1)普通陶瓷(或传统陶瓷)--主要为硅、铝氧化物的硅酸盐材料。
2)特种陶瓷(或新型陶瓷、高技术陶瓷、精细陶瓷、先进陶瓷)--主要为高熔点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硅化物等烧结材料。
3)金属陶瓷--主要指用陶瓷生产方法制取的金属与碳化物或其它化合物的粉末制品。
新型功能陶瓷材料是电子信息、集成电路、移动通信、能源技术和国防军工等现代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功能陶瓷及其新型电子元器件对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半导体陶瓷
半导体陶瓷是指采用陶瓷工艺成型的多晶陶瓷材料.与多晶半导体不同的是,半导体陶瓷存在大量晶界,晶粒的半导体化是在烧结工艺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具有丰富的材料微结构状态和多样工艺条件,特别适用于作为敏感材料.除半导体晶界陶瓷电容器外,目前已使用的敏感材料,主要有热敏材料、电压敏材料、光敏材料、气敏材料、湿敏材料等.
磁性陶瓷材料
磁性陶瓷主要是指铁氧体陶瓷,铁氧体是以氧化铁和其他铁族或稀土族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氧化物.铁氧体多属半导体,电阻率远大于一般金属磁性材料,具有涡流损失小的优点,在高频和微波技术领域,如雷达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等方面都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温超导陶瓷
高温超导陶瓷指相对金属而言具有较高超导温度的功能陶瓷材料.从20世纪80年代对超导陶瓷的研究有重大突破以来,对高温超导陶瓷材料的研究及应用倍受关注.近十几年以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目前高温超导材料的应用正朝着大电流应用、电子学应用、抗磁性等方面发展.
绝缘陶瓷
绝缘陶瓷是指在电子设备中作为安装、固定、支撑、保护、绝缘、隔离及连接各种无线电元件及器件的陶瓷材料.绝缘陶瓷要求具有体积电阻率高、介电系数小、损耗因子低、介电强度高、耐腐蚀和机械性能好等特性.
绝缘陶瓷被广泛应用在电路基板、封装、高频绝缘瓷等行业,主要器件有绝缘子、火花塞、电阻器基体材料和集成电路基片等.
介电陶瓷
介电陶瓷又称电介质陶瓷,是指在电场作用下具有极化能力,且能在体内长期建立起电场的功能陶瓷.介电陶瓷具有绝缘电阻高、耐压高、介电常数小、介电损耗低、机械强度高以及化学稳定好的特点,主要用于电容器和微波电路元件.
介电陶瓷包括铁电介质陶瓷、半导体介质陶瓷、高频介质陶瓷和微波介质陶瓷等陶瓷介质材料.
纳米功能陶瓷
纳米功能陶瓷是应用于空气净化及水处理等具有抗菌、活化、吸附、过滤等功能的新型功能陶瓷,具有远红外释放功能、负离子释放功能、光催化抗菌功能、除臭、吸附、过滤功能、矿化功能.
压电陶瓷
压电陶瓷是指把氧化物混合(氧化锆、氧化铅、氧化钛等)高温烧结、固相反应后而成的多晶体,并通过直流高压极化处理使其具有压电效应的铁电陶瓷的统称,是一种能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由于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压电性能,压电陶瓷作为一种重要的力、热、电、光敏感功能材料,已经在传感器、超声换能器、微位移器和其它电子元器件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常用的压电元件有传感器、气体点火器、报警器、音响设备、医疗诊断设备及通讯等.通常的压电材料是PZT,新型压电陶瓷材料主要有:高灵敏、高稳定压电陶瓷材料、电致伸缩陶瓷材料、热释电陶瓷材料等.
透明功能陶瓷
透明功能陶瓷材料是在光学上透明的功能材料,它除了具有一般铁电陶瓷所有的基本特性以外,还具有优异的电光效应.通过组分的控制可呈现电控双折射效应、电控光散射效应、电控表面畸变效应、电致伸缩效应、热释电效应、光致伏特效应以及光致伸缩效应等.
透明陶瓷可以被制成各种用途的电-光、电-机军民两用器件:光通信用的光开关、光衰减器、光隔离器、光学存储、显示器、实时显示组页器、光纤对接、光纤熔接以及光衰减器等方面应用的微位移驱动器、光强传感器、光驱动器等.
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功能陶瓷材料的各种新性能、新应用不断被人们所认识,功能陶瓷已在能源开发、空间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激光技术、光电子技术、红外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功能陶瓷也朝着高性能、高可靠性、多功能、微型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本报告分为正文和附录两册,正文主要依据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海关总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经济信息中心、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房地产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陶瓷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世界陶瓷行业整体发展大势,对中国陶瓷行业的发展情况、经济运行数据、主要细分市场、进出口、市场营销、竞争格局等进行了分析及预测,并对未来陶瓷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陶瓷行业今后的发展与投资策略,为陶瓷生产、贸易、经销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附录部分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两年度部分最新原始数据。公司可根据客户要求对数据进行增减,比如对某个省份希望有更多的了解,公司可以提供这个省份的详细数据,包括各产品产量、主要经济指标、进出口数据,并可针对这个省份另做详细的调研,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章 陶瓷业概述
第一节 陶瓷与陶瓷产业
一、陶瓷的概述
二、陶瓷工业概述
三、陶瓷生产概述
第二节 陶瓷的分类
一、按颜色划分
二、按用途划分
三、按工艺划分
第三节 陶瓷主要产品介绍
一、建筑陶瓷
二、特种陶瓷
三、新型陶瓷
第四节 陶瓷业的发展史
一、陶文化的发展
二、中国陶瓷业的发展历程
三、历代陶瓷的特点分析
第二章 世界陶瓷制造业
第一节 世界陶瓷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世界陶瓷工业发展回顾
二、全球陶瓷市场走势特色
三、世界各国陶瓷市场分析
四、发达国家先进陶瓷业发展分析
五、世界陶瓷市场保持旺销的原因
六、国际陶瓷市场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第二节 国际陶瓷企业发展动态
一、欧洲陶瓷工作中心发展概况
二、2007年柬埔寨苏利亚陶瓷展销状况
三、2007年英国瓷砖成本概况
四、2007年意大利颜料制造商动向分析
五、2008年法国陶瓷技术机构发展动向
六、未来几年美国陶瓷市场对华开放
第三节 国际陶瓷技术发展分析
一、国外先进陶瓷技术研究状况
二、CBT研发瓷砖情况分析
三、微型干压氧化铝陶瓷部件概况
四、铬铁合金生产陶瓷玻璃色料
五、新型高压陶瓷注浆模具
六、陶瓷信息存储传递的新方式
七、欧洲陶瓷釉料新技术
第三章 部分国家陶瓷市场分析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陶瓷市场简析
二、美国瓷砖市场分析与预测
三、2007年美国陶瓷进口状况
四、美国工业陶瓷市场分析与预测
五、美国洁具市场趋势分析
六、先进陶瓷美国市场发展放缓
七、多功能数字化陶瓷窑炉研发状况
八、2010年美国陶瓷市场需求预测
九、陶瓷出口美国市场攻略
第二节 意大利
一、陶瓷企业结构变化
二、瓷砖产品结构变化
三、瓷砖产品销量与价格
四、意大利瓷砖在美国市场
五、意大利陶瓷继续引领世界潮流趋势
六、意大利建陶产品生产、贸易和市场分析
七、意大利陶瓷和耐火材料状况分析
八、2007年意大利瓷砖投资动向分析
九、意大利瓷砖抢占中国仿古市场
十、企业国际化程度
第三节 韩国
一、韩国陶瓷主要种类
二、韩国陶瓷的发展历程
三、韩国自产瓷砖占国内市场份额小
四、韩国陶行业注重开发海外市场
第四节 日本陶瓷
一、日本陶瓷企业分布情况
二、日本陶瓷生产技术概况
三、日本高技术陶瓷的发展
四、日本陶瓷企业发展策略
五、日本陶瓷行业技术与管理
第五节 英国
一、英国陶瓷业近况调查
二、英国陶瓷市场规模状况
三、英国瓷器中的中国元素
第六节 其他国家
一、法国
二、俄罗斯
三、乌兹别克斯坦
四、葡萄牙
五、西班牙
六、日本
七、黎巴嫩
八、土耳其
第四章 我国陶瓷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行业概述
一、我国陶瓷行业现状
二、2007年中国陶瓷发展态势
三、2007年陶瓷业发展情况分析
四、2007年中国陶瓷行业十大热点分析
五、2008年陶瓷业发展情况分析
六、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现状
七、我国陶瓷业与产业政策
第二节 我国陶瓷企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国内陶瓷企业上市状况
二、诺贝尔股权结构转换
三、陶瓷行业格局改变
四、惠达、箭牌进军瓷砖领域
五、2007年全国最大单品陶瓷店情况
六、2007年箭牌与清华大学人体工程学研究状况
第三节 我国陶瓷制造业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陶瓷工业发展的弊病
二、中国陶瓷业存在的战略问题
三、中国陶瓷业发展的三大软肋
四、陶瓷产品国内市场发展滞后
五、中国陶瓷品牌运作八大弱点
六、四因素困扰我国陶瓷产业发展
七、中国陶瓷业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八、我国陶瓷行业还没有成熟的盈利模式
第四节 我国陶瓷企业物流管理分析
一、陶瓷物流发展现状
二、我国陶瓷企业物流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陶瓷企业物流应采取的对策
第五节 我国陶瓷业主要管理政策、标准
一、国家陶瓷行业标准
二、出口陶瓷检验管理规定
三、建筑卫生陶瓷企业成本管理规程
四、建筑卫生陶瓷产品质量对比监督检验管理办法
五、建筑卫生陶瓷企业质量管理规程
第五章 2007-2008年中国陶瓷制品制造业经济运行数据分析
第一节 2007-2008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一、2007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二、2008年全国陶瓷制品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
第二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产销数据分析
第三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资产负债分析
第四节 2007-2008年全国及中国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行业规模分析
第五节 2007-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一、2007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2008年全国及各省市陶瓷制品制造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二部分 行业市场分析
第六章 我国陶瓷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市场分析
一、我国陶瓷市场概述
二、陶瓷产品的市场分析
三、2007年陶瓷市场分析
四、2008年陶瓷企业的奥运商机
五、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六、陶瓷行业重新布局
第二节 我国农村陶瓷市场分析
一、县乡一级农村市场潜力巨大
二、开拓农村陶瓷市场关键点
第七章 进出口市场分析
第一节 我国陶瓷产品进出口总体情况
一、2007年我国陶瓷进口情况
二、2007年陶瓷制品出口退税情况
三、近年来俄对中国陶瓷器皿的进口状况
四、2008年建陶业出口风险分析
第二节 2007-2008年我国陶瓷制造业进出口数据分析
一、2007-2008年我国各省市陶瓷进口情况
二、2007-2008年我国陶瓷进口来源情况
三、2007-2008年我国各省市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7-2008年我国陶瓷出口分布情况
第三节 2007-2008年各地陶瓷制品出口情况
一、2007年河南省陶瓷出口状况
二、2007年景德镇陶瓷出口状况
三、2007年无锡卫生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7年广东日用陶瓷、美术陶瓷出口状况
五、2008年焦作市陶瓷出口前景分析
六、2008年临沂市陶瓷进出口状况
第四节 2008年各种陶瓷制品进出口统计
一、2008年度耐火陶瓷制品进出口
二、2008年建筑陶瓷进出口
三、2008年特种用途陶瓷器进出口
四、2008年家用卫浴陶瓷进出口
五、2008年其他陶瓷制品进出口
第五节 中国陶瓷主要出口市场分析
一、德国仿古瓷和咖啡具走俏
二、法国铅镉高含量日用瓷滞销
三、西班牙偏爱东方特色花面
四、英国美术陶瓷需求强劲
五、意大利钟情紫砂陶壶
六、澳大利亚流行铁瓷和铁石瓷
七、新加坡管制严销路窄
八、日本青睐旧瓷新包装
九、加拿大要求质优价廉
十、墨西哥喜欢中国产陈设瓷、花瓶
十一、美国要求花面淡雅明快
第六节 我国陶瓷制品进出口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陶瓷出口机遇与挑战并存
二、出口退税下调对我国陶企的影响
三、陶瓷产品出口目前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陶瓷进出口标准与国际脱轨
五、印度对中国陶瓷反倾销状况分析
六、菲律宾陶瓷进口关税近况分析
七、2007年埃及对中国陶瓷餐具反倾销状况
八、2007年我国陶瓷出口格局裂变分析
第七节 我国陶瓷产品出口对策分析
一、实施“大集团”战略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
三、实施产品升级战略
四、改善出口利润状况
五、实施保护战略
第八章 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建筑陶瓷
一、我国建筑陶瓷制造业发展概述
二、2007年建陶行业品牌动态
三、2008年建筑陶瓷市场分析
四、2008年建筑陶瓷产业的新格局
五、我国建筑陶瓷市场需求分析
六、建筑陶瓷存在的问题
七、建筑陶瓷成套技术装备现状
八、建筑陶瓷的发展趋势
九、建筑陶瓷企业品牌提升状况分析
十、我国建筑陶瓷企业发展方向分析
十一、瓷砖销售全面挺进品牌时代
第二节 卫浴陶瓷
一、全球最新的六大卫浴潮流趋势
二、中国卫生陶瓷行业现状和增长机会
三、我国卫生陶瓷生产情况
四、卫浴市场步入品牌竞争时代
五、佛山的卫浴陶瓷垄断市场
六、2007年新的陶瓷业国际标准出台
七、2007年陶瓷卫浴技术状况解析
八、2007年国产卫浴陶瓷争夺高端市场
九、2008卫浴产品主流品牌
第三节 日用陶瓷
一、日用陶瓷生产情况
二、日用陶瓷市场分析
三、现代日用陶瓷市场浅析
四、日用陶瓷行业发展多重压力简析
五、我国日用陶瓷企业发展瓶颈评析
六、日用陶瓷企业营销问题与解决对策
第四节 特种陶瓷
一、我国特种陶瓷业发展概况
二、特种陶瓷最新应用研究动态
三、我国特种陶瓷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四、中国高技术陶瓷产业迎来发展新黄金期
五、佛山特种陶瓷近况
六、特种陶瓷"探路"汽配业
七、特种陶瓷刀具研究动向
八、纳米陶瓷及其应用前景
第五节 艺术陶瓷
一、古代陶瓷市场持续升温
二、我国艺术陶瓷消费成为市场主流
三、2008年我国艺术陶瓷出口情况
四、2008年出口艺术陶瓷最新政策
五、我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中的误区
第六节 新型陶瓷产品
一、世界智能陶瓷发展状况
二、陶瓷纤维发展的现状与趋势
三、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发展动向
四、新型陶瓷刀具发展现状与前景
五、陶晶健康饭煲成消费主流
第九章 原材料及装备市场分析
第一节 陶瓷原料
一、我国陶瓷原料概述
二、新型陶瓷原料介绍
三、我国陶瓷原料的开发利用及储藏
四、广东省陶瓷原料的资源分布概况
五、广东陶瓷原料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六、瓷都潮州瓷土开采状况分析
七、东南亚陶瓷等原料分布情况
第二节 陶瓷颜料
一、中国颜料业需求分析
二、建筑卫生陶瓷色料简述
三、陶瓷墙地砖新原料研发状况分析
四、我国新纳米陶瓷涂料原材料研发状况
五、陶瓷颜料涨价对陶企的影响
第三节 陶瓷釉料
一、釉料行业现状分析
二、欧洲陶瓷釉料新技术发展概况
三、我国建陶卫陶釉料技术工艺发展综述
四、2007年陶瓷色釉料出口退税情况分析
五、台商中国制釉集团2008年动向分析
第四节 陶瓷装备
一、中国陶瓷装备业的现状和出路分析
二、中国现代建筑陶瓷机械装备业概述
三、我国陶机色釉料产业强力挺进国际市场
四、意大利陶瓷机械生产情况
五、陶瓷业装备发展趋势预测
第十章 陶瓷制造业关联产业分析
第一节 房地产行业
一、200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
二、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三、我国房地产市场供应需求状况分析
四、“绿色住宅”是中国房地产建筑之路
第二节 能源行业
一、陶瓷行业的能源问题
二、2007年我国能源行业经济运行
三、2008年我国能源行业运行情况
四、2008年与“十一五”我国能源形势
五、全球能源形势及陶瓷工业的发展方向
第三部分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十一章 陶瓷业竞争状况
第一节 陶瓷业竞争现状及趋势分析
一、2008年陶瓷业期待全局谋变
二、2008年陶瓷出口企业处境分析
三、中国陶瓷品牌大战情况分析
四、精密陶瓷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局面
第二节 现代陶瓷企业竞争趋势分析
一、陶瓷企业的管理竞争
二、陶瓷产品的服务竞争
三、高新科技工艺的竞争
四、现代化经营的观念竞争
五、新技术与产品的创新竞争
六、企业的品牌竞争
第三节 建卫陶瓷竞争状况
一、2007年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竞争概况
二、陶瓷卫浴竞争范围状况分析
三、国内高端市场竞争概况
四、海外巨头高端卫浴竞赛概况分析
第四节 我国陶瓷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陶瓷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二、陶瓷行业实力赢市场
三、陶瓷业知名企竞争策略
四、确保陶瓷企业竞争优势策略
五、提升陶企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六、出口是陶瓷企业竞争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第五节 我国陶瓷业竞争与营销策略分析
一、陶瓷品牌整合营销
二、从营销立场看陶瓷行业产品开发失误
三、陶瓷异地展销应注重市场调查
四、“姚明模式”对建陶企业营销启示
第十二章 陶瓷制造主要产区分析
第一节 广东佛山
一、佛山陶瓷产业发展分析
二、佛山陶瓷产业集群的特点
三、佛山陶瓷与总部经济发展
四、佛山陶瓷企业转移扩张概况分析
五、陶瓷产业转移对佛山陶都的影响
六、佛山特种陶瓷发展情况
七、佛山陶瓷经营方略转变
八、佛山陶瓷国际市场扩张
九、2008年佛山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十、佛山陶瓷存在的问题与未来
第二节 山东
一、山东陶瓷业概况
二、淄博陶瓷产业概况
三、淄博陶瓷市场现状描述
四、淄博市陶瓷业竞争优势分析
五、淄博市陶瓷企业问题与对策
六、淄博陶瓷出口对策
七、2007年淄博陶瓷开发国际市场动向
八、淄博陶瓷业“十一五”规划
九、山东省陶瓷产业发展策略
第三节 江西
一、2007年江西产业发展状况及前景
二、江西产业布局及“十一五”重大项目
三、景德镇陶瓷产业概况
四、景德镇陶瓷基地建设情况
五、2007年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经营状况
六、2007年景瓷出口情况
七、景德镇瓷业将创意注入古老产业
八、江西陶瓷借机遇转型
九、九江发展方向分析
第四节 福建省
一、福建陶瓷企业概况
二、福建陶瓷瓶颈分析
三、福建陶瓷产业竞争策略
四、福建陶瓷行业现状分析
五、福建陶瓷行业发展分析
六、福建陶瓷产品发展方向分析
第五节 四川夹江
一、四川夹江产业发展态势分析
二、夹江陶瓷企业发展瓶颈简析
三、夹江陶瓷产业的竞争力策略分析
四、夹江陶瓷产业市场状况分析
五、夹江陶瓷产业群概况
第六节 河北唐山
一、唐山卫生陶瓷产业概况
二、唐山陶瓷企业现状概述
三、唐山陶瓷出口情况分析
四、唐山陶瓷行业问题与对策
五、唐山卫生陶瓷产业发展的思考
六、唐山陶瓷科行业规模策略分析
七、唐山陶瓷产业升级状况分析
第七节 沈阳法库
一、沈阳陶瓷市场容量情况分析
二、沈阳陶瓷批发集散中心近况
三、沈阳法库陶瓷产业集群概况
四、法库陶瓷产业经济格局评析
第十三章 优势企业分析
第一节 重庆四维瓷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二节 唐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三节 江苏高淳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四节 玉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2007-2008年公司经营情况分析
三、2007-2008年公司财务数据分析
四、2008年公司发展展望及经营策略
第五节 福建冠福现代家用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冠福家用战略上的转型
三、2007年财务分析
四、冠福家用推进复制战略
第六节 上海斯米克建筑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企业概况
二、斯米克财务现状和未来预测
三、公司的主要竞争优势
四、2007年募集资金项目
第七节 唐山惠达陶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惠达陶瓷提速国际化战略
三、惠达陶瓷获“中国厨卫百强企业”称号
四、2008年惠达陶瓷发展计划
第八节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东鹏陶瓷经营状况
三、2008年东鹏陶瓷发展计划
第九节 鹰牌控股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公司经营状况
三、公司最近动态
第十节 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
一、公司概况
二、新中源陶瓷经营模式
三、新中源陶瓷节 能减排情况分析
第十一节 天纬T&W陶瓷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天纬T&W陶瓷质量策略
三、天纬T&W“云新品概况
第十二节 东陶(TOTO)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2007年TOTO节水洁具新品
三、2008年TOTO公司动态
第十三节 科勒(Kohler)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投资状况分析
三、公司动态简析
第四部分 行业发展趋势及战略
第十四章 陶瓷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2008年陶瓷行业发展预测
一、2008年陶瓷行业市场和产能状况
二、2008年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情况分析
三、2008年陶瓷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四、2008年时尚陶瓷三大流行趋势
五、2008年瓷砖发展趋势
第二节 2008年建筑陶瓷行业五大趋势
一、节能降耗
二、供大于求
三、自主创新
四、循环经济
五、企业并购
第三节 2008年及未来几年陶瓷行业发展趋势
一、陶瓷行业发展趋势概况
二、五年内陶瓷市场走势分析
三、中国建陶未来发展的八大预测
四、电子智能洁具趋势分析
五、当前陶瓷窑炉设计与发展趋势
六、陶瓷产品市场格局发展趋势
七、中国南方陶瓷产业呈现北移趋势
八、“绿色陶瓷”是陶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九、陶瓷卫浴业未来10年将巨变
第四节 陶瓷技术发展趋势
一、技术创新决定中国陶瓷业未来发展
二、高技术陶瓷前景看好
三、陶瓷热喷涂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四、发光陶瓷技术应用前景广阔
五、多孔陶瓷技术是具有前途的环境材料
六、快速无模成型是未来陶瓷技术发展趋势
第十五章 陶瓷行业发展战略
第一节 陶瓷业发展方向分析
一、中国陶瓷产业经营走向分析
二、中国陶瓷业发展方向探讨
第二节 中国陶瓷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布局世界实施“海外转移”
二、以标准创造价值
三、打响节能减排攻坚战略
四、企业行业和环境共同成长
第三节 陶瓷企业品牌发展策略分析
一、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浅析
二、陶瓷企业品牌由战术走向战略
三、制约陶瓷品牌发展三大问题
四、我国陶瓷业创造品牌服务评析
五、我国陶瓷品牌形象问题研究和对策
六、陶瓷品牌建设基础分析
七、我国陶瓷企业的品牌战略的对策
第十六章 陶瓷行业投资分析
第一节 投资前景
一、节能、环保是中国陶企的投资方向
二、中国陶瓷市场的发展潜力大
三、中国建陶投资前景广阔
四、陶瓷高端市场投资潜力大
第二节 投资机会
一、四川广元有望成为新的陶企投资地点
二、抗菌陶瓷成为投资热点
三、青藏铁路线开通给陶瓷业带来新机遇
四、深圳将成为陶瓷业的新技术开发地
五、纳米技术给陶瓷业带来新商机
第三节 投资风险
一、陶瓷行业投资应谨慎
二、卫生陶瓷出口要检测放射性
三、国家土地限制政策对建陶行业影响
四、能源紧缺限制陶瓷业投资
第四节 投资建议
一、重点发展特种陶瓷
二、尽快实现陶瓷原料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
三、规范国内市场
四、调整产品结构
五、加速陶瓷配套工业的发展
六、加大研究开发力度
拼音:chao1dao3tao2ci2
英文名称:superconductivity ceramics
说明:具有超导性的陶瓷材料。其主要特性是在一定临界温度下电阻为零即所谓零阻现象。在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为零,即抗磁现象或称迈斯纳效应(Meissner effect)。高临界温度(90开以上)的超导陶瓷材料组成有YBa2Cu3O7-δ,Bi2Sr2Ca2Cu3O10,Tl2Ba2Ca2Cu3O10。超导陶瓷在诸如磁悬浮列车、无电阻损耗的输电线路、超导电机、超导探测器、超导天线、悬浮轴承、超导陀螺以及超导计算机等强电和弱电方面有广泛应用前景。
奇异的超导陶瓷
1973年,人们发现了超导合金――铌锗合金,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该记录保持了13年。1986年,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打破了传统“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的观念,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此后,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地攻关,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1986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其临界超导温度达到40K,液氢的“温度壁垒”(40K)被跨越。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区(77K)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从1986-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临界超导温度竟然提高了100K以上,这在材料发展史,乃至科技发展史上都堪称是一大奇迹!
高温超导材料的不断问世,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铺平了道路。
1、综合材料、陶瓷产品设计。应用材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艺术创作来说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艺术创作需要使用材料,来展现一定的思想和内容,进而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社会的内涵。
2、瓷产业的每一次发展和变革都跟材料科学的进步有密切的关系,材料在陶瓷制作中有特殊的含义,既是物质产品,同时也是精神产品,反映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发现的新材料和新工艺。
新型陶瓷刀具的出现,是人类首次通过运用陶瓷材料改革机械切削加工的一场技术革命的成果。早在20世纪初,德国与英国已经开始寻求采用陶瓷刀具取代传统的碳素工具钢刀具。陶瓷材料因其高硬度与耐高温特性成为新一代的刀具材料,但陶瓷也由于其人所共知的脆性受到局限,于是如何克服陶瓷刀具材料的脆性,提高它的韧性,成为近百年来陶瓷刀具研究的主要课题。陶瓷的应用范围亦日益扩大。工程技术界努力研制与推广陶瓷刀具的主要原因,(一)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二)是由于构成高速钢与硬质合金的主要成分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枯竭所决定。20世纪80年代初估计,全世界已探明的钨资源仅够使用50年时间。钨是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但其在切削刀具材料中的消耗却很大,从而导致钨矿价格不断攀升,几十年中上涨好多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陶瓷刀具研制与推广,陶瓷刀具材料的研制开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到目前为止,用作陶瓷刀具的材料已形成氧化铝陶瓷,氧化铝—金属系陶瓷、氧化铝—碳化物陶瓷、氧化铝—碳化物金属陶瓷、氧化铝—氮化物金属陶瓷及最新研究成功的氮化硼陶瓷刀具。就世界范围讲,德国陶瓷刀具已不仅用于普通机床,且已将其作为一种高效、稳定可靠的刀具用于数控机床加工及自动化生产线。日本陶瓷刀片在产品种类、产量及质量上均具国际先进水平。美国在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陶瓷刀具研制开发方面一直占世界领先地位。中国陶瓷刀具开发应用也取得许多重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