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地面怎么处理
地面分为室内地面与室外地面。楼阁建筑的二层以上多用木地板,上铺一麻五灰地仗,其制作维修参阅前述木构及油饰彩画各节,不再重述。一般单层建筑和楼阁的底层多用砖地面,个别采用石地面,年久磨损,表面凹凸不平、裂缝、残缺。室外地面砖缝内更易生长野草杂树。
一、室内砖地面维修
砖地面碎裂、残缺,面积小可以局部揭除重墁,面积大时需全部揭除重墁。
1、地面揭除;残毁地面揭除重墁时,首先做好原样记录,然后逐行逐块用撬棍轻轻揭除。依规格或残毁程度分类码放,查清数量。在铺墁前应清除砖上灰迹。
2、垫层:重新铺墁前,应先清理旧垫层,残毁的按原制补做(素土夯平或打三七灰土1—2步),或改用1:2白灰细焦渣代替。垫层做好后,四角抄平,以黑或红线在墙壁四周弹出水平线,根据原样,分出行数挂线进行铺墁。
3、墁砖:用方砖或条砖分为糙墁和细墁。
糙墁:掺灰泥(白灰黄土体积比为1:2-3)铺底,厚约1-2厘米,按线自一端开始,用完整砖块,依原样铺墁,随墁随用白灰面掺黄土面(比例同掺灰泥)扫入缝内灌严。近代维修常用1:3白灰沙浆垫底和灌缝。
细墁:用砍磨加工的砖块,依原样铺墁。先将砖块逐行按线摆正,用水平尺和拐尺检验砖块是否方正,边棱接缝是否严密平直,不足之处应随时用磨石修好。无误后标号揭起准备正是铺墁。此种方法俗称“揭趟”。正式铺墁时,先铺底灰厚1-2厘米,砖块边棱接缝处勾灰,然后逐行逐块进行铺墁。随时用木墩锤击震,将砖缝挤严,令四角合缝,砖面平整。细墁所用底灰,古代常用纯白灰浆或掺灰泥。近代常用1:3白灰砂浆或1:2白灰细焦渣。砖棱勾灰用青白麻刀灰,比例同瓦顶勾缝。
宫廷中细墁勾缝常用油灰。白灰和生桐油的重量比为1:1(或加少许白面),以竹制宝剑形的抹子,尖挂油灰抹在待墁的砖块接缝处。铺墁后油灰挤在缝内,外露油灰擦拭干净。此种做法称为“宝剑油灰”。
4、磨砖:细墁所用的砖块,必须经过砍磨加工。首先用魔石或两砖面相对,将砖正面磨平(现代多用电动砂轮磨平),再将四个侧面,用平尺、方尺找直校正按要求尺寸画线,再把多余的砖边砍掉,用磨石磨平,底面斜收,砍后砖块呈面大底小的斗形。此种做法砍磨砖块的五个面,故称“五剥皮”。
5、砖面加固:宫廷或重要建筑的砖地面,细墁后再用生桐油在表面涂刷加固,俗称“钻生”,一般仅刷生桐油1-2道即可。另有更为考究的做法。
钻生泼墨:室内细墁砖地面干后,打扫干净,用墨斗将墨汁洒在砖面上,干后钻生桐油2-3道。
使灰钻油:在细墁砖地面上,先刷生桐油1-2遍,再涂灰油1-2遍,最后刷光油1-2遍。
二、室外地面维修
1、砖地面:室外台明,月台地面多为方砖细墁,院内地面、甬道等为条砖粗墁,具体做法与室内一致,唯室外须事先抄平找好散水,钉木桩标明高程。常见的残毁情况为酥残、碎裂。处理方法同室内地面。
2、其他地面:园林内常用石子路面及冰纹石地面,维修时凡需重修堆砌花纹时,应事先测出大样图,然后按原样补配或重墁。石子、片石的形状,色泽应尽量要求与原状一致。铺墁时所有灰浆,古代常用白灰砂浆,近代则以水泥、白灰混合砂浆代替。
三、室外地面除草
室外地面及甬道的砖缝内生草和杂树,通常采用人工拔除的办法。拔时需连根拔除,重新用水泥砂浆(1:2-3),另加青灰勾抿严实。宋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四中曾介绍用桂树木屑防止生草的办法,“江南后主患清署阁前生草,徐锴令以桂屑布砖缝中,缩草尽死。”因为我们没有试验,抄录在此供参考。
首先得保证你的木材是干净(不能上漆,是原木),干燥(干透)。
桐油分生桐油和熟桐油,生桐油干慢,熟桐油干得快.
一般要用熟桐油,不然还得煮桐油.
生桐油要稀点,熟桐油像机油那样稠,要用松节油稀释 松节油大概占整个比例的30%左右,(松节油是松树提炼出来的)
熟桐油是由生桐油加工的:应该要在室外加工,先备一大铁锅和一炉;先炒石子(卵石),除去石子中的水分;炒热后,倒入生桐油。当温度升到180℃,油中的水分已基本蒸发了。还能看到锅中的桐油会起油花。到260℃后,再加入土参或者黄丹粉,使之与桐油发生化学反应,桐油面上会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并冒出很浓黄烟。此刻一定要用木棒不停地搅拌,使泡沫迅速地与桐油和匀。当烟色由黄转黑时,锅中桐油的温度已降到240—250℃。若无温度表测得,可取出一点熟桐油,放在铁皮上冷却,用食指蘸一点桐油与拇指接触再张开,这时桐油就被拉成丝状,能拉至2厘米长,说明已经好了。应马上把锅从炉上移开,自然冷却后就是熟桐油了。
另外,上桐油一般用干净的棉布擦上去的,不是用毛刷刷的,毛刷刷出来的效果不行,非得用棉布不可。
2、1公斤用量可涂刷约10平方米面积3遍。因基材和涂装效果不同,耗油量会有所不同。擦涂前需要将无尘布浸润均匀,将过多的熟桐油挤出,尽量拧干,擦涂时用力要均匀,不可过重或过轻。用棉布在木材表面薄薄的涂擦一遍,切忌过多。薄擦多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木头刷桐油可起到保护木头的效果,桐油干燥后会在木头表面形成保护膜,能够使得木头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出现木材干燥、变形等问题。不过和其他木材油漆相比,桐油的价格比较贵,气味经久不散,而且施工麻烦,通常每隔2-3年就需要重新涂刷一次。
以防腐木头为例,工具:木用熟桐油,步骤如下:
1.基材处理
基材一般用100#-180#砂纸打磨至光滑平面整。并将打磨的砂尘清除干净,确认待涂表面清洁、干燥、无油脂灰尘。
2.涂刷
可用擦涂、刷涂、喷涂,涂刷时沿着木材纹理方向均匀涂刷注意薄涂。
3.抛光
待木材表面干后,用600#以上的抛光棉或者砂纸对面层进行轻微抛光,并清理表面打磨砂尘,增强手感。
4.二涂
木材表面处理好后请参照第一遍涂刷方法进行第二遍重涂。
5.抛光
待施工步骤全部完成后,表面干燥,用600#以上的抛光棉或者砂纸对面层进行轻微抛光,并清理表面打磨砂尘,增感手感。
6.验收
待涂刷表面干燥后用棉布进行清理。手感光泽度达不到要求可进行第三遍涂。
刷完桐油后,木头需要放几天等它干透,期间味道较大,可以通过开窗通风,放置绿色植物、活性炭等去除味道。
首先把门的基础做好,填补腻子待干使用,然后把买回来的桐油在锅上用火加热到六七十度时再用刷子直接刷到门的表面,注意厚薄要匀称,最好干后再刷一遍,保持桐油的漆膜厚度,晾干即可。
使用工具:油灰刀 腻子 砂纸 刷子 锅 等。
1、将木头的表面清理干净,要保持木头表面的平整,如果有坑洼的地方需要填补,虫蛀的地方也要清理干净进行填补。
2、到市场上选择熟桐油,生桐油不仅干起来非常慢,也会让木头的颜色变得黑暗,熟桐油不仅干的快,而且透明度高。
3、将木材进行打磨,打磨时用不同型号的砂纸,先用粗砂纸,然后换细砂纸,直到将木材表面打磨光滑为止。
4、第一次刷桐油时,一定要刷的仔细均匀,让桐油将木材表面全部覆盖上,但是不要刷太厚了,然后晾干。
5、刷完一次桐油后,放置到自然干,干了以后,再进行打磨,将桐油表面打磨光滑,然后再上桐油,再风干,反复数次。
6、刷完桐油后,需要放上几天才能够让木头完全干透,如果是在室内的话,味道比较大,可以通过通风开窗,放置活性炭、绿色植物等去味。
先要把桐油加热到40-50度,将青砖浸泡在桐油中,烧制的青砖吸水率一般在20%,即可加深青砖颜色,桐油是可以加深青砖颜色的。这就是“桐油钻生”。
青砖刷桐油优缺点: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度好、附着力强、耐热、耐酸、耐碱、防腐、防锈、不导电等优点。但是桐油毒性较大。
一般质量好,干燥快的生漆可添加配坯油 6-8 分,即生漆 1:0.6 到 0.8坯油。也就是说 500 克的生漆配比 300 克的坯油。一般春秋两季,添加坯油的数量要比夏冬两季适当的增加,增加的坯油量则要以转色及干燥的状况来调整。不过,特别要注意的是坯油的最高添加量不能超过生漆量的 1.2倍,这是极限,超过了将永不干燥。
添加坯油要重视气候的关系,在炎热,久晴无雨的三伏天进行调漆时,添加的坯油量要适当的减少,一般在 0.6 配比左右。在秋末、寒冬季节时,由于温度低,湿度小更是要缩减添加的坯油量,有时更缩减到 0.5 左右的配比。
当生漆与坯油配比调至适量后,采用慢速搅拌机 ( 每分钟 60rpm) 进行搅拌 16 小时,让漆的性能与坯油的黏度充分的融合后,晾置数日即可使用。
若是利用晒制法来进行融合也是可行的,只是需要掌握晒制的时间,不可过长否则漆的浓绸度将会高低起浮不均的现像产生,也就是漆里面将会有的结块,有的漆稀的情况,那就更不利于髹涂。
通风开窗。
将木头的表面清理干净,要保持木头表面的平整,如果有坑洼的地方需要填补,虫蛀的地方也要清理干净进行填补。将木材进行打磨,打磨时用不同型号的砂纸,直到将木材表面打磨光滑为止。
刷桐油时,一定要刷的仔细均匀,让桐油将木材表面全部覆盖上,但是不要刷太厚了,刷完桐油后,需要放上几天才能够让木头完全干透,如果是在室内味道比较大,可以通过通风开窗,放置活性炭、绿色植物等去味。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因为桐油是一种十分优良的植物类油脂,并且它的特点就是干燥快、还很轻、并且光泽度还十分不错,附着力也很不错,所以生桐油被广泛的应用在建筑、油漆、新印刷农用机械、电子产业等方面。
2、生桐油除了利用在制造业方面之外,其实它还是一种治疗外伤的药物。用生桐油可以用来治疗所生的疥癣,还有脓疮,被火烫伤的话也可以用生桐油来涂抹,生桐油也可以用来治疗冻疮。
3、同样生桐油,还可以治疗一些化浓性的炎症,就像所熟知的阑尾炎、胆囊炎等等。但是生桐油只能涂抹,而不能口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桐油
A. 二道灰(水泥面、抹灰面)
二道灰,是指用于现代的建筑,如何在砼面层上,作地仗的操作方法,其操作过程如下:
1).中灰:砼或抹灰面,干透后,用铲刀将其表面铲平整干净,再以铁板满刮克骨中灰一道,不宜过厚,要平、直、圆。干后以金刚石或缺瓦片细磨,然后打扫干净,以水布擦净。
2).细灰:中灰干后用金刚石或缺瓦片将板迹接头磨平,以笤帚打扫,以水布擦净,再汁水浆一道(净水),用铁板将鞅角、边框、上下围脖、框口、线口、以及下不去皮子的地方,均应详细找齐。干后再以同样的材料用铁板、板子、皮子满上细灰一道(平面用铁板,大面用板子,圆者用皮子)、厚度不超过2㎜,接头要平整,如有线脚再以细灰扎线。
3).磨细钻生:细灰干后,以细金刚石或停泥砖精心细磨至断斑(全部磨去一层皮为断斑),要求平者要平,直者要直,圆者要圆。以丝头蘸生桐油,跟着磨细灰的后面随磨随钻,同时修理线脚及找补生油(柱子要一次磨完,一次钻完),油必须钻透(所谓钻透者就是侵透细灰),干后呈黑褐色,以防止出现“鸡爪纹”现象,浮油用麻头擦净,以防“挂甲”。俟全部干透后,用盆片或砂纸精心细磨,不可遗漏,然后打扫干净。
注意事项:砼构件必须干透,方可作地仗,否则,灰皮会裂纹或脱落,应加注意。凡砼构件,不可使用麻布。
B. 三道油操作工艺:
1).地仗完进行下道工序
2).垫光头道油:以丝头蘸配好的色油,搓于细腻子表面上,再以油拴横蹬竖顺,使油均匀一致,除银朱油先垫光樟丹油外,其它色油均垫光本色油,干后以青粉炝之,以砂纸细磨。
3).二道油、三道油同头道油。罩清油(光油),以丝头蘸光油(不加颜料者)搓于三道油上,并以油拴横蹬竖顺,使油均匀,不流不坠,拴路要直,鞅角要搓到,干后即为成活。
C. 腻子配制方法
1). 灰的配制(即血料腻子、古建传统腻子):将发好的血料、熟桐油、清漆、大白粉按传统比例拌和成血料腻子。
2). 发血料:
新鲜猪血,以藤瓤或稻草,用力研搓,使血块研成稀浆,无血块血丝,再行过筛去其杂质,放于缸内,再以石灰水点浆,随点随搅至适当稠度即可(猪血与石灰比为100:4),三小时后即可使用。
D.质量控制
1).当刷完第一道油以后,再刷第二道油,有时会碰到第二道油在第一道油皮上凝聚起来,好象把水抹在蜡纸上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发笑”。为防止发笑,每刷完一道油可用肥皂水或酒精水或大蒜水,满擦一遍,即可避免这种现象。如出现发笑的质量事故,可用汽油洗掉,重新再刷一遍即可。
2)、二道灰表面质量:表面光滑,楞角直顺整齐,大面无砂眼和龟裂,操油不得遗漏。
10.2木材面
参见砼面的施工方案。
10.3混色油漆工程
1).透底、流坠、皱皮:大小面均无透底、流坠和皱皮。
2).光亮和光滑:光亮均匀一致、光滑无挡手感。
3).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刷纹。
4).五金、玻璃、墙面、石活、地面、屋面洁净。
10.4 清漆工程:
1).木纹:棕眼刮平,木纹清晰。
2).光亮和光滑:光亮柔和,光滑无挡手感。
3).裹楞流坠和皱皮:大小面明显处无。
4).颜色刷纹:颜色一致,无刷纹。
5).五金玻璃:洁净。
10.5 刷浆(喷漆)工程
1).刷浆(喷漆)工程包括大白浆、各种涂料、石灰浆、色浆等工程。
2).刷浆(喷漆)严禁掉粉、起皮、漏刷和透底。
3).墙面花边、色边、花纹和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底层的质量必须符合刷浆相应等级的规定。
4).无反碱、咬色。
5).喷点、刷纹:喷点均匀、刷纹通顺。
6).无流坠、疙瘩、溅沫(浆落)。
7).颜色、砂眼、划痕:飞视、斜视、颜色一致、无砂眼,划痕。
8).装修、大架大小、五金、灯具、玻璃:洁净。
9).花墙边、色边质量:线条均匀平直,颜色一致,无接头;接头错位不大于1㎜,纹理清晰,图案无移位。
10.6 质量控制
1).混色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反锈、潮亮(倒光、超亮、油漆面无光亮)和顶生(反生、生油不干引起)。
2).清漆工程严禁漏刷、脱皮、斑迹和潮亮。
3).光油(自制调配的漆)油漆工程严禁脱皮、漏刷、潮亮和顶生。
4).地仗工程所选用材料的品种、规格和颜色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现行材料标准的规定。材料进场后应验收,没有合格证的材料应抽样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地仗材料的配合比,原材料、熬制材料和自加工材料的计量、搅拌,必须符合古建筑传统操作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