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屋顶双龙戏珠陶瓷好吗

眼睛大的月亮
寒冷的小土豆
2023-03-29 09:36:40

屋顶双龙戏珠陶瓷好吗

最佳答案
忧伤的彩虹
追寻的信封
2025-09-10 16:29:48

是可以的,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

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源来自中国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从西汉开始,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豪华的器皿装饰上。

双龙的形制以装饰的面积而定,倘是长条形的,两条龙便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倘是正方形或是圆形的,两条龙则是上下对角排列,上为降龙,下为升龙。不管是何种排列,火珠均在中间,显示出活泼生动的气势。

最新回答
心灵美的蜜粉
典雅的缘分
2025-09-10 16:29:48

,新盖的房子,上面有瓷器龙,尾巴不小心弄掉了不要紧,但是一定要给修复好,或者换一个,不要用缺角的在上面就好

补角是你真的有此需要,例如你渴望添男丁,于是你在东方角多做点工夫,但假如你无此要求,不用下特别工夫,因为你不一定希望得到那种东西。

假如你家中缺了东角,你想添一个男丁便很困难。补救的方法,你在东方种花,或者摆兔,或写一“震”字。据经验,摆放兔子最有效,这是风水学上的不传之秘。总之,摆兔或者摆一对鸳鸯,都可以补救东方的缺憾。东南方缺角,同样可以在那个方位种花草树木,长远来说,在那个位置摆一条龙的公仔,可以补东南角。

缺南方可以摆马,或者摆放红色玩具汽车。缺西南方可以摆羊,或摆紫砂茶壶及陶瓷。在这里注意一下,当你有需要去补充那个方位五行的时候,假如你本身忌羊,便不适宜再摆羊。

西方要摆铜鸡一只,去补充兑位。西北方属天门位置,可在那里放狗的公仔。北方可以养一缸鱼,去补充坎卦,或者摆一副钟馗招蝠,这是一副钟馗旁边有一只蝠鼠飞来的图画。东北方代表幼子,在东北方放一个牧童骑牛的陶瓷,可以补充东北角的卦气。

房屋缺角应如何化解

房屋的西北缺角

缺乾(西北角)主家长伤寿,缺乾的房子一般来说,对老父、家中年长男性是不利的,轻则容易出现腿部病变、头痛、高血压、脑血栓、半身不遂,重则老人不双全,一般对家里老父、年长男性的危害性大。

【化解方法】:贴白色万字符、黄白色太极图,或摆放泰山石、圆形的金属制品、金属狗形状等饰物来化解不利。

独特的鲜花
悲凉的月光
2025-09-10 16:29:48
分类: 文化/艺术

问题描述:

古代建筑物房屋瓦梁上的装饰物叫什么呀?有的多有的少是什么意思呢?而且动物有很多种,都不一样的。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嘛?

解析:

一般是螭吻 那是龙的小儿子 其他的都是后来的变化 无论如何变化 都是驱邪的意思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中国民间,一直流传着龙生九子不成龙的说法,也就是说龙的九种子嗣都不是龙,而是九种不同的动物。这个传说有很多个版本,各不统一,不过基本上都是九种动物排名的差异,对于九种动物本身基本都是一样的。

李东阳《怀麓堂集》中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囚牛,平生好音乐,今胡琴头上刻兽是其遗像;睚眦(音:牙字),平生好杀,今刀柄上龙吞口是其遗像;嘲凤,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钮是其遗像;狻猊(音:酸尼),平生好坐,今佛座狮子是其遗像;霸下,平生好负重,今碑座兽是其遗像;狴犴(音:毕案),平生好讼,今狱门上狮子头是其遗像;赑屃(音:毕戏),平生好文,今碑两旁文龙是其遗像;鸱吻,平生好吞,今殿脊兽头是其遗像。

《中国吉祥图说》中描述为:九子之老大叫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老二叫睚眦(ya zi),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老三叫嘲风,平生好险,今殿角走兽是其遗像;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五子狻猊(suan ni),形如狮,喜烟好坐,倚立于香炉足上,随之吞烟吐雾;六子霸下,又名XX(bi xi),似龟有齿,喜欢负重,碑下龟是也;七子狴犴(bi ga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八子负质,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老九螭(chi)吻,又名鸱尾或鸱(chi)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在《大千传统图案网》中解释比较详尽:

龙生九子之一·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龙头胡琴”。

龙生九子之二·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更显得威严庄重。

龙生九子之三·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气氛。

龙生九子之四·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龙生九子之五·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更为睁崃威武。

龙生九子之六·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龙生九子之七·狴犴

狴犴,又名 *** ,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龙生九子之八·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诗文石刻,脍灸人口,千古称绝。而负屃十分爱好这种闪耀着艺术光彩的碑文,它甘愿化做图案文龙去衬托这些传世的文学珍品,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它们互相盘绕着,看去似在慢慢蠕动,和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更觉壮观。

龙生九子之九·螭吻

螭吻,又名鸱尾、鸱吻,龙形的吞脊兽,是老九,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任性的洋葱
害怕的水蜜桃
2025-09-10 16:29:48
屋顶角脊上的神兽又叫脊兽:是角脊上的一列琉璃雕饰件。顺序是仙人、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仙人骑鸡,是姜太公在此镇妖。寻常百姓家的屋顶上也可以有;

龙凤凰,象征吉祥;

狮子是佛教中的护法王,象征勇猛威严;

天马、海马象征皇家威德通天入海;

斗牛、押鱼可以兴云作雨,镇火防灾;

狻猊则为能食虎豹的异兽,象征百兽率从;

獬豸善辨是非,说明皇家的所谓“正大光明”;

行什似猴,为压尾兽,因排行第十,故名行什。

大气的西装
美满的牛排
2025-09-10 16:29:48

1、交龙纹鼎

交龙纹鼎是春秋晚期(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前476年)典型的晋地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此鼎为典型的晋地作品,足部偏矮,盖顶设有三个环形装置,在器物放置时形成三个支点。鼎上的花纹为蟠曲的交龙纹,体躯扁阔,横向或竖向交缠,显得十分精细。

2、龙形黄玉佩

石家庄平山县城北的灵山下,分布着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陵墓,出土过精美的玉器,这是其中的一件。为黄玉制,大部分为黄绿色或黄褐色,侵蚀处呈灰黄色。虎头,尖耳,枣核目,耳后有卷毛。椭圆形目,宽鼻大口,口微张,下唇内勾,上吻向上卷吻于后背,颈部由下向上卷,回首,头上长角上钩。腹部垂圆,中部上曲,尾部上前折。

3、九龙公道杯

九龙公道杯又叫平心杯,古代汉族饮酒用瓷制品。分杯体和杯座两部分,通体高约20厘米。九龙公道杯明代永乐年间景德镇御器厂均有出品,现景德镇仍有生产。福建德化窑制品较为多见,但其杯内瓷雕造型一般以寿星人物为主。

杯中央的瓷龙颈部有一黑色的圆点,当酒水低于圆点时,一切正常,当水面超过黑点时,杯中酒水很快就流 出杯外。这是因为瓷龙一侧与杯底衔接处有一约3毫米见方的小孔,在杯外底中心也有一直径约3毫米的小 孔,当往杯中注水超过黑点时,水便从杯内底小孔进去,又顺着外底的小孔流了出去,这其实就是虹吸现象的作用。

4、绿松石龙形器

2002年春,考古工作者在清理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一座墓葬时,在墓主人尸骨上,发现了这件绿松石龙形器。其形体长大,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形象生动传神。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富有冲击效果。

绿松石龙形器现为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收藏,龙头略呈浅浮雕状,鼻、眼则充填以白玉和绿松石,龙形器是一个在红漆木板上粘嵌绿松石组合而成,绿松石片形状各异,仔细数来竟有2000余片。直径小的0.2厘米,大的0.9厘米,厚度仅仅0.1厘米,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令人叹为观止。

5、战国云纹龙形玉佩

战国时期的玉器,器型巨大。龙身卷曲。 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器型巨大。扁平体。龙身卷曲。 龙首后顾,龙嘴微张,上吻略向上卷曲。独角。尾巴下端内卷,与身相连,歧分为二,并向上下旋转。足作伏卧状。龙脊背钻有一孔,以供系佩之用。器身以阴线勾边,双面琢刻卷云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龙纹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形黄玉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龙公道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绿松石龙形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云纹龙形玉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