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片上有个狮子,哪个朝代的
陶瓷制品中出现大量狮子图案是在明代。明早期的正统、景泰期间,成化、弘治、嘉靖时期均有青花瓷器上的狮子图案。万历时期绘狮子图案的青花、五彩器较多,狮子的造型也愈加丰富多彩。明代青花狮子图案主要有狮子盘球、狮子舞带、狮子穿花、狮子栏杆等,若你手上的图案在此范畴就是明代的。
提问
一个狮子头和一个鱼尾巴的结合是个什么东西啊,是哪个国家的标志
我来答
1条回答
sansui123456
LV.5 推荐于 2016-01-15
这是新加坡的地标性建筑:狮头鱼尾像(Merlion Statue)
它高8.6米,重70吨,是新加坡的标志和象征,矗立在新加坡河口之上,安德逊桥下。由于长年日晒雨淋,鱼尾狮公园又面积狭小,缺乏足够的停车和大规模娱乐的场地,新建的滨海湾大桥挡住了大部分雕像。因此,新加坡旅游局几经考虑,于2002年4月下旬将鱼尾狮像搬至浮尔顿1号大厦旁。
新加坡原名单马锡,意为海城。相传公元1150年左右,苏门答腊室利佛逝王国出于扩张势力,曾将单马锡归入王国版图。一天,王子圣尼罗优多摩带人出海,突见一只黑头红身、胸长白毛的怪兽从他们面前狂奔而过,王子便问随从此为何物,侍从信口答“狮子”。王子听后很高兴,认为这里是块吉祥之地,遂决定在岛上建立建都,并命名为“信诃补罗”。“信诃补罗”在马来文中意为“狮城”。
1964年,新加坡雕塑家林浪新据此传说设计了一座狮头鱼尾浑然一体的雕塑作为新加坡的标志,于1972年完工。塑像高8米,用乳白色大理石雕成,底座成海水波浪状,用2000块中国湖南瓷片镶贴而成,高出水平面4-5米。狮头鱼身,鱼尾反卷,宛如从河中跃起。狮头即是传说中的怪兽,狮口还不断喷出一股股清泉。而鱼身则说明新加坡起源是座海洋城市,整座雕塑颇为壮观,游人到此,必留影纪念。每年5月26日-6月3日为狮头鱼尾周。在此期间,新加坡人在新加坡河上举行龙舟大赛,颇为热闹。
摘自百度知道答案,配图参考如下:
1、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头上有角,全身有鳞甲,尾像牛尾。古人以为仁兽、瑞兽拿它象征祥瑞。2、比喻才能杰出的人。 麒麟,亦作“骐麟”,简称“麟”,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与凤、龟、龙共称为“四灵”。 被称为圣兽王。且是神的坐骑。
麒麟,是按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复合构思所产生、创造的动物。从其外部形状上看,麋身,牛尾,马蹄(史籍中有说为“狼蹄”),鱼鳞皮,一角,角端有肉,黄色。这种造型是将许多实有动物肢解后的新合拼体,它把那些备受人们珍爱的动物所具备的优点全部集中在麒麟这一幻想中的神兽的建构上,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集美"思想。
“麒麟”以“鹿”为偏旁,古人造这个词的时候,便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麒麟由鹿演化而来,但它又决不是鹿,比鹿多了一些零件和装备。据说它的身子像麕,也可以写成麇,古籍中指獐子;有牛的尾巴,圆的头顶,却只有一只角。有的说麒是雄的,麟是雌的,形状被描绘得略有不同。但据说麒的开头大略像鹿。它被古人视为神兽、仁兽,长寿,能活两千年。能吐火,声音如雷。“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
综上所述,结合图片,应该不是麒麟,结合现在的石雕狮子图片,应该是狮子。我只发了一张图片,你可以百度一下,会有更多的。
狮子的体型特征有,图片如下:
1、狮子的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
2、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
2、狮子的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
4、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扩展资料:
狮子是大型猫科动物,科学家根据其进化轨迹得出结论,该物种起源于约12万年前。英国《BMC进化生物学》杂志刊登的这项最新成果由英国、美国、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研究人员共同完成。
研究人员从分布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的古代狮子标本中取样,包括已经灭绝的北非巴巴里狮、伊朗狮等。研究人员对它们进行了基因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现有的亚洲狮、非洲狮进行比对,得出了现代狮子的进化路线图。
结果显示,狮子起源于约12.4万年前的非洲东部和南部,大约2.1万年前,狮子才开始走出非洲,最远抵达亚洲的印度等地。从分支来看,现代狮子主要分为非洲东部、南部的一支和非洲中部、西部及印度的一支。后者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这意味着狮子面临着基因多样性减损一半的风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狮子 (大型猫科类动物)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狮子起源于 约12万年前
狮子是有公狮子和母狮子的区别的,雄狮有鬃毛,而雌狮没有。雄狮长有很长的鬃毛,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母狮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 耳朵比较短, 很圆。
公狮子和母狮子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黄山上有两头小狮子,它们很顽皮,每天都抢球玩,整得草折花落。后来,有个仙人看到了很气愤,就把这两头顽皮狮子变成了石头。从此以后,黄山又变成原来的样子,这两头狮子就一动不动地守着这座山。这就是“狮子抢球”的传说。
狮子抢球
在动物园里我们看过威猛的狮子,它们有的在懒懒地睡觉,有的在调皮地玩耍。但黄山上的狮子你见过吗?
戎仪说,在黄山上有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狮子在抢球。一只狮子扑向了球,还有一只狮子显得十分凶猛。它们就这样争执着,到了现在它们还在争斗呢!
叶珂君说,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两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它们中间有一块滚圆滚圆的岩石,就像一个石球,这两只狮子张牙舞爪,争着抢那只球。这就是有趣的“狮子抢球”。
胡天风说黄山的狮子比动物园里的更有趣。远远望去,那几块巨石真像狮子妈妈带着三只小狮子,在山顶上玩抢球的游戏。狮子妈妈站在中间,手里捧着一只大大的球,三只小狮子紧紧地围住妈妈,伸出小手,抬着头,仿佛在说:“妈妈,给我吧!给我吧!”
徐楚蓥说黄山奇石栩栩如生,瞧!那“两只狮子”好像正比赛抢球,一只狮子正往上跳起接住了球,而另一只趴在下面正准备向那只跳跃的狮子进攻。这就是黄山著名的奇石“狮子抢球”。
戴舒扬就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如雄狮,前面有一块大圆石,仿佛一个大圆球。狮子看着前面的石球,好像要伸出爪子推动石球玩耍。
哈哈,他们说得是不是真的呢?黄山上的狮子是怎么样的呢?究竟“狮子抢球”给谁抢呢?
关于石狮子不能拍照的说法,这都是是老话啦,说是不能给神物拍照。包括佛像,观音之类的。
从佛教方面来讲,没有不让给佛像等神物拍照的道理。以恭敬之心拍摄,赞叹庄严的佛像等神物即可。
china house
地点: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
用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四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七亿多古瓷片,把一座法式洋楼装饰成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张连志的这一创想,究竟是他长久收藏“毒瘾”的疯狂宣泄?还是他为世人营造的一个超级梦想? 日前很多到天津旅游的人,都喜欢到赤峰道上的 “瓷房子”前驻足观望。这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经过张连志四年精心打磨,如今华丽“变身”,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引起英国BBC、英国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大手笔的古董狂人
“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瓷房子主人瓷房子的设计者张连志
兼总设计师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 张连志说他有一个构想,想将中国文化传播当作产业来做,但具体细节还没想清楚,而“瓷房子”一定在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在他看来,瓷房子不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 装饰房子的瓷片,几乎都是张连志的收藏心血,而他对文物收藏的痴狂,已如同“毒瘾”深植体内:二十多来,他的古董存货堆满了4个大仓库,而他经营的“能吃的博物馆”——粤唯鲜集团,早就因客人可坐在文物中享用美食,而远近闻名。 张连志说他建造瓷房子的灵感,就来自于他的华蕴博物馆的一面古瓷碎片镶嵌的墙,这面墙在2002年时曾赢得了来这里就餐的各国财长们的好评。张连志说他当时就想,如果把法式小洋楼的墙壁上也贴上古瓷,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灵光乍现的念头就这样在脑海中生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建筑面积近四千平米的法式小洋楼,地处繁华闹市区,张学良将军的府邸曾经与它一步之遥。该建筑地处法租界,具有文物价值,张连志说他买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周折。
古董充满每个细节
瓷房子造价
瓷房子造价究竟有多高,张连志说连他自己也无法估算。从开工至今,已经用掉可统计的大约有: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和二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近百只随处瓷房子
可见的瓷猫枕,三百多个年代不等、大小不一的狮子。用掉的瓷片不计其数,没有一片现代瓷,其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瓷房子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意
它将传统元素与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元素巧妙地糅合起来,比如:围墙是“平安墙”,用的是大小不一的瓷瓶粘贴,取谐音“瓶”安墙而来。石造像、汉白玉石雕会在恰当的时候与瓷片形成趣味组合,代表着时来运转(谐音“石”)。 二楼屋檐左右两边立着栩栩如生龙和凤,这是意其“龙凤呈祥”……几乎每一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它特定的韵味。即便是屋外的排水管,也用水晶和明清瓷猫枕包装,看不出原样。
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
除却瓷器、汉白玉石雕,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处狮子,它们按照各自大小据守在瓷房子各个角落。
例如
围墙外门口,是明代的一对石狮子,高近一米,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个明末清初年间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据说,这个瓷狮子曾经有一对,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现在,另外一只在战火中香消玉殒,只剩下这一只孤品。楼顶上各个角落都有狮子的身影,或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形状各异。这些石狮年代横跨东汉、唐、宋、清各个时期,每一个都极具价值。在院落里,瓷房子里的物品,随便拎出来一件,都会有几百年的历史,两枚官帽筒,身上有锯过的痕迹,昭示着它年代久远。楼梯口的扶手大都用带着款的碗底组合而成,大多是官窑,俯首皆是“大明隆庆年造”、“大明万历年制”等落款。张连志就是用这样的大手笔,让现代人与历史对话。
让房子具有音乐的节奏
建造瓷房子的四年间,没有一丁点建筑知识的张连志说他近乎得了“魔症”,常常半夜三更,一有灵感就会驱车直奔瓷房子,甚至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流畅曲线带来的感觉,于是与施工工匠沟通,要求瓷房子的每一部分都要和音乐一样有节奏有生命。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线条活了,就对了。”线条的流畅在围墙的设计上可见一斑。十余米长的围墙,一共用了六百三十多个瓷瓶,且大都以元青花为主。大小不一的古瓷瓶如同将要行军打仗的士兵,听从将军的安排站在自己最需要的位置上。瓷瓶与瓷瓶之间的缝隙用水晶、玛瑙填充,为了保证瓷瓶的安全,在每个瓷瓶被当作“材质”修建平安墙之前,都有专门的工匠在空瓶子里填注水泥,确保瓷瓶不中空,以保证它的坚固性。将瓷片固定在墙上也不是容易的事。先是要在一箱箱的古瓷碎片中寻找到合适的,备用的瓷器有瓶、有罐、有碟、有碗,凹的、凸的、带把的、起棱的各色俱全,因此,在用时首先要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开。另外,瓷片不同于瓷砖,底面不平会进空气,不易挂住,所以使用的是白色硅酸盐水泥混合石膏粉,然后加入强力胶水,一起勾兑后形成的白色胶状物进行粘贴。瓷房子外围的装饰工作已经完成,但更具有难度的室内“壁画”装饰目前才完成一半。整个瓷房子加上顶楼一共五层,屋内正中央用瓷片包裹的天井扶梯一路蜿蜒直达顶楼。屋内墙壁上是专业画师画的各个朝代书画大师的代表作。工匠师傅们再用瓷片将其展示出来,有宋代《古木怪石图》、唐代《五牛图》、元代《鹰松图》等等,每层楼都有四至五幅不等。细致入微的笔画是贴瓷工作的巨大挑战。张连志说,比如这幅鹰松图,鹰的羽毛蓬松乍开,瓷片也要按照原画的笔锋细腻展现,就需要在上万片瓷片中寻找合适的,有时棱角锋利了点就需要将它磨圆。最难的是,要表现一根根羽毛,那就要在一个瓷片上再用机器磨出一条条粗细分明的线条,手心大的瓷片往往会刻上十余条线。一块小瓷片将其打磨成能入画用的材料,会耗费工匠们半小时时间。张连志认为,瓷房子对于他的意义,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收藏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符号。他期待着用瓷房子这种形式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