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浆粘度大怎么处理
釉浆粘度性能直接影响到制品施釉的质量,为了保证陶瓷制品工艺质量稳定,釉浆的粘度性能必须要进行控制,粘度过大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改变,第一通过调整水分比例,第二添加电解质,例如三聚磷酸钠或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钠的含量,第三降低釉浆细度,以上三点调整均需要保证釉浆其他性能参数的稳定。
加入白云石。
1、白云石引入,可提高釉面耐磨性,硬质熔剂,高温下助熔,常用于哑光釉的助熔和消光,膨胀系数较大。适量加入能增加釉浆的流动性。
2、硅灰石提高釉的白度和强度,烧成范围较宽。
保持底面釉流速(粘度)的稳定和保证花釉的粘度稳定的解决方法一样,釉用添加剂CMC和辊筒印油内的一些分散介质一样受高温分解,网状结构破坏,粘度下降。可以降低釉料温度来保证粘度。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国外添加剂,来实现釉料的稳定性。如加入(0.05~0.1)%NOVAL K23(酰胺化合物或杂环化合物,有微毒,不起泡)可使含0.2%CMC的釉浆,两个月粘度不变。为了保证釉浆稳定还应定期更换防腐剂种类。
制作陶瓷釉料的方法有两种,一个是把土或岩石原样不动的调和来用,另一个方法是将土或岩石混合用火使之熔融,然后骤然冷却做成玻璃,成为熔块。这样做的釉要碎为细粉混入水中,使之成为有粘性的汁液用来挂环。如果这种浆的粘力不足就不容易附着在坯上,可以在浆内混入糊精或者是其他有粘性的物质。有的坯是露天干燥后立即挂釉,也就是所谓速烧后才挂釉的。为了防止釉熔化后产生气泡气体外溢,所以在釉开始融化前烧窑的温度不要急速提高,要慢慢的煅烧,以待气体出尽,这样在气体出尽以后再升温,直到釉完全融化。如果此时升温过急就会导致产生坯泡或釉泡。
陶瓷色釉料从陶瓷生产企业分离出来成为一个陶瓷生产制造的上游行业仅20多年历史,实际上这种分离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不完全的,特别是成釉与熔块。某些陶企所拥有的熔块即成釉生产规模在陶瓷色釉料行业都可算上较大规模。目前估计约70%的成釉、40%的熔块以及少量的的色料仍还是陶瓷企业自己生产制造自给自足。建筑卫生陶瓷行业非常注重采用先进的釉料技术,国内已经出现一大批专业性很强的陶瓷釉料和陶瓷熔块、色料公司。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中所用的釉料越来越丰富多样,目前多数陶企使用的釉料产品,类别与用途可以大致分类如下:铅釉和无铅釉;生料釉与熔块釉;一次烧成或二次烧成用釉;瓷砖,餐具,卫生陶瓷与电瓷用釉;按施釉方法划分的浸釉、喷釉、浇釉;高温釉和低温釉;高膨胀釉和低膨胀釉;烧成气氛氧化焰、中性焰和还原焰;颜色釉与无色釉;透明釉与乳浊釉;光泽釉、无光釉、半无光釉或花纹釉等等。
(1)釉料干燥时收缩过大;
(2)釉料颗粒过细;
(3)釉层过厚;
(4)釉料熔融时的粘度和表面张力
(5)釉料对坯体表面较弱的附着力;
(6)不正确地使用釉料;
(7)坯体方面的原因;
(8)烧成温度、烧成条件以及窑炉的气氛;
(9)釉料中所加入的色料的影响;
(10)釉料的化学组成;
(11)坯釉之间的结合力;
(12)ZnO的影响。
克服缩釉的办法:
① 釉料细磨中严格控制料、球、水比。细度符合要求后才准出磨。坚持每批釉用原料和每磨釉浆的试烧鉴定制度,重点观察釉料高温熔融粘度、表面张力及润湿性能等指标变化。
② 加强釉用原料的管理。高度重视作为悬浮剂、粘结剂使用的粘土的质量。除了要求白度指标以外,还必须要求粘结性能指标。配料时应测定粘土水份,按干料折算入磨数量。新磨釉浆应进行粘结性的检试,不合要求时应调整后方可使用。
③ 釉浆储存和取用前搅拌均匀。为防止釉浆分层,釉浆池每天最少搅拌一次,时间不得不少于十分钟。施釉前调整好釉浆浓度、稠化性能等,以确保施釉厚度符合要求。
④ 精坯施釉前应保证内外清洁,无油污。釉坯储存时间不能过长,防止可溶性盐类物质聚集到砖边或砖角部位而形成硬壳,从而造成缩釉缺陷。
⑤ 对入窑坯体应严格控制入窑水份低于3%,调整升温速度,尤其是预热初始阶段切忌升温过快。
⑥ 产品造型设计注意楞角沟槽部位的处理,务使简练圆滑。
⑦ 引入腐殖酸钠等添加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缩釉。腐殖酸钠具有明显的稀释、增塑、增强、吸附、粘结等特性,加入釉浆后使釉浆相同水份情况下流动性增加,稠化性降低,施釉后釉层对坯体的吸附、粘结性能提高,白坯釉面抵抗冲击能力也相应提高,对解决缩釉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