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浆料的外加剂有哪些?
目前我国在陶瓷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有:
1、水玻璃、偏硅酸钠(Na2O.nSiO2,n
为模数),偏硅酸钠根据结晶水的不同有无水偏硅酸钠
(Na2SiO3)、五水偏硅酸钠
等
2、碳酸钠(无水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
3、腐殖酸钠(通常由纯碱和非晶质褐煤反应后制得,形成一种易溶和高效的有机分散剂、减水剂)
4、焦磷酸钠(Na4P2O7)
是一种高效悬浮剂和分散剂,还是一种高效的硬水软化剂,
5、单宁酸(C76
H52O46)又称鞣酸,
在陶瓷工业中,可用作胶黏剂和黏土悬浮剂,可提高黏土坯料的可塑性和干燥强度)
7、丹宁酸钠(它是由单宁酸和NaOH
水溶液中和后再经浓缩、干燥粉碎后所得的产品可用作分散剂、减水剂、降滤失剂,其作用正好和丹宁酸相反)
8、其他:三聚磷酸钠
陶瓷增强剂等等
在陶瓷生产中,受原料及工艺的限制,坯体强度较差,导致半成品破损较多,降低了成品率。因此陶瓷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普遍使用陶瓷增强剂来解决上述问题。佛山古粤生产的陶瓷高效增强剂,相对于普通增强剂而言,具有不影响泥浆性能,对烧成无不良影响,对解决坯体、颗粒裂纹,边角易损等缺陷有明显效果。又能大大增强干坯强度,增加粉料流动性,易于成型且改善砖坯粒裂,提高粉体的结合性能。
白泥:是一种混合物学名高岭土矿,属于非金属矿产。主要化学成分大概是:SiO2Al2O3Fe2O3
黑泥:黑泥,其色如墨,似黑夜浩瀚天际,深不可测,配以点点金砂窑温:约1140度C。 收缩比:约14%。 泥性:原料较为疏松,加工成型须细心、谨慎。 难度:易跳砂、起皱,烧成率中等。 特点:许多玩家误认为缎泥会“吐黑”,其误解之起因,乃昔时窑炉均为低温窑,而缎泥系为高温泥(一般烧成温度约摄氏度1175~1180),
延伸: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 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高岭村而得名。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
器大多使用石灰釉。
石灰碱釉主要成分为助熔物质氧化钙以及氧化钾(K2o)、氧化钠(Na20)等碱性金属氧化物。特点是高温粘度大,不易流釉,可以施厚釉。在高温焙烧过程中,釉中的空气能浮出釉面而在釉中形成许多小气泡,使釉中残存一定数量的未溶石英颗粒,大量的钙长石析晶。这些小气泡、石英颗粒和钙长石析晶使进入釉层的光线发生散射因而使釉层变得乳浊而不透明,产生一种温润如玉的视觉效果。石灰碱釉的发明与运用,是传统青瓷工艺的巨大进步。石灰碱釉出现于北宋汝窑青瓷中。南宋龙泉窑瓷器大量采用
三聚磷酸钠又称减水剂、解胶剂、解凝剂,是陶瓷生产中作重要的添加剂。其作用主要是用来提高陶瓷坯、釉料浆的流动性,使其浆料水份最少,流动性能更好,不絮凝沉淀,便于操作。
对于喷雾干燥料而言,由于含水量降低,可使干燥能耗降低,同时增加粉料的产出量;
对于釉浆而言,则可防止絮凝,在保证生产工艺要求下,使水份减少,这对要求釉浆比重大,含固量高的某些产品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陶瓷坯料、釉料等生产川东陶瓷级三聚磷酸钠比普通的用量更少,解胶效果更好而被广泛使用可以去了解下。
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
拓展资料:陶瓷,英语:china。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古人称陶瓷为瓯。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2.金属成型的脱模剂和金属拉丝的润滑剂。 高温状态的特殊电解、电阻材料。
3.高温固体润滑剂,挤压抗磨添加剂,生产陶瓷复合材料的添加剂,耐火材料和抗氧化添加剂,尤其抗熔融金属腐蚀的场合,热增强添加剂、耐高温的绝缘材...
4.各种激光防伪镀铝、商标烫金材料,各种烟标,啤酒标、包装盒,香烟包装盒镀铝等等。
5.化妆品用于口红的填料,无毒又有润滑性,又有光泽。
用的陶瓷添加剂按添加剂的状态可分为固体粉状和液态2大类按其使用领域可分为传统陶瓷用和新型陶瓷用2大类,而传统陶瓷领域中又可分为墙地砖生产用,卫生瓷生产用,日用瓷生产用等类按其化学组成可分为无机和有机高分子2大类按分散介质可分为水系和溶剂2大类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分散剂、结合剂、表面活性剂等4大类。
1 分散剂
分散体系的类别 特征 适用例 影响要素
溶剂 代表的分散剂
水
系
统 无机酸、碱类:HCl、HNO3、NH4OH
无机盐类:硅酸钠、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
低级有机物:硬脂酸钠、柠檬酸钠、 RSO3Na
水溶性聚合电解质:聚丙烯酸及其盐类(PAA盐、CMC盐)、链烯酸钠
非电解质聚合物:聚乙烯醇(PVA) 操作简单,不易用于多成分体系,离子强度敏感
可在中性PH值下分散,不适于非粘土系统
分散剂种类多,可根据不同的粒子表面特性进行选择
高的时效稳定性适合于多成分体系,可在中性PH值下分散,添加过量会有微弱絮凝
对I的变化强,不适于固相含量高的体系,会使分散性变差 Al2O3、ZrO2
传统陶瓷、卫生瓷、注浆料
Al2O3、ZrO2
Fe2O3、Al2O3、TiO2、BaTiO3
Al2O3、ZrO2 PH、I、 IEP
粘土的种类,离子交换容量 C、PH
PH、I、C、T、Γ/Γμm
PH、I、C、T、Γ/ Γlim、MW吸附状态
C、MW,吸附状态
有
机
溶
剂
系
统 无分散剂添加:只有溶剂
有机高分子:鱼油、脂肪酸
偶联剂:硅烷、有机钛 用于分析等特殊场合,不适于高固相体积含量的场合,适用范围窄难以强絮凝,流动特性好
不会脱吸附,可操作性高,具有高分散性,还可再分散 Si3N4、SiC
薄片成形,射出成形, BaTiO3、Fe2O3、Al2O3、Si3N4
Si3N4、Al2O3、ZrO2 粒子表面状态纯度
添加剂类型 T、C吸附状态,
CFT
C、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