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的美术大师有哪些?
1、赵惠民
赵惠民,艺名为赵壁,浙江绍兴人,生于1922年,卒寸年。1959年被景德镇市人民政府首批授予“陶瓷美术家”,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会员,曾任景召镇市政协常委,景德镇市美协理事。
赵惠民从艺近60年,创作成果丰硕。他的瓷画作品,多次选送国外展览,屡获国家和地方奖励,有些还被中外工艺品馆藏单位收藏。
1990年,他曾往北京专门为各友好国家领袖人物绘制肖像瓷画,享誉京华。1975年,他为景德镇市宇宙瓷厂装饰设计《十二金钗》彩盘,由美国布莱德福特公司彩盘交换中心包销,并由该公司包销,批量进入欧美市场,所创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1990年赵惠民应"彩盘中心"之潋,前往美国考察陶瓷艺术和观光。
赵惠民的作品先后发表于《景德镇陶瓷》、《陶瓷美术》、《景德镇陶瓷艺术名人录》。《人民中国》美国出版的"艺术名人 名作"画册先后撰文和刊发图片评介他的作品特色和艺术成就。
2、杨刚
杨刚,男,苗族,画名:杨寅,人有“墨虎”之称。1963年元月出生于湖南湘西,中共党员,政协委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湘西州杨刚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省文本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建筑工程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
多年以来,他凭借自己执著的性格、真诚的品质和绝佳的技艺,在绘画与创新的领域中频奏凯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誉满神州大地,深深赢得了社会的好评。
在我国绘画的事业上做出了强有力的贡献,作品深入浅出,曾多次入选于中国和国际书画艺术精品展。并在世界华商艺术博览会中荣获金奖。
同时颁发了精致的奖牌、奖杯与铜质证书。且分别被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西兰等地的名人专家进行收集与珍藏。
且有众多作品分别被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西兰、意大利、土耳其等地的名人专家收集与珍藏。
3、李进
男,艺名李峻男,汉族。1940年3月出生于景德镇。1960年考入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从师名家王大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工艺精著称。他擅长动物。
现任中国轻工局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世人称道他的人物瓷画"件件是精品"。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颂发“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李进长期在轻工业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研究,师从“珠山八友”王大凡先生苦研技艺锲而不舍。
他擅长陶瓷装饰人物,兼工花鸟、动物。多次获国家级一等奖奖励。作品多为海内外收藏家收藏,多件作品发表在《中国陶瓷》、《收藏天地》等杂志书册。传略载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 录》和《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书典 。
4、常宗林
常宗林,山东淄博人,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淄博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玉-石雕刻专委会副秘书长、淄博常宗林篆刻艺术研究院院长、砚铭文化非遗项目传承人。工书法、篆刻,精瓷刻和砚铭雕刻技艺。
代表作品有瓷刻《孙子兵法》,《道德经》,《人民币系列瓷刻》等。
5、庞建新
庞建新,字念森,1958年生于上海,山东临沂人。他自幼喜欢书画雕刻,有极强的美术功底,中学时就用核桃雕刻出获奖作品“核舟记”获得全国性奖项。
在近四十年的玉雕生涯中,庞建新先生对中国玉雕事业兢兢业业,曾协助刘忠荣和张迎尧两位大师撰写学术论文,并且指导和培养了很多现今青年一代的玉雕新秀,在业界受到一致的认可以及倍受尊重,其作品更是受到广大艺术爱好者的一致好评。
历年来作品曾获:百花奖、神功奖、天工奖、玉龙奖等。在《中国工艺美术》杂志、上海美化生活(工美)杂志,《国家艺术》杂志,发表过多篇玉雕论文。
2011年8月13日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颁证大会在北京召开,霍冠华、封伟民、黄志伟、庞文忠、潘汾淋5位佛山陶艺大师晋身“国家级”。
第二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颁证仪式在北京举行。封伟民、黄志伟、霍冠华、潘汾淋、庞文忠5位陶艺家成为国家级陶艺大师。
从民间收藏走向市场
石湾公仔最大的特点就是传神,而衣纹技巧是石湾公仔的精髓,这也是评判作品水平的重要参考。目前在石湾陶艺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有8位,他们的作品基本能够代表行业的水平。
石湾公仔作品分为原作、限量品、精品、普通品,当中又只有原作、限量品、精品级的石湾公仔适合收藏。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石湾公仔从民间收藏走向市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石湾公仔
霍兰,68岁。
人物档案
1936年出生于石湾,1949年师从石湾陶塑艺人梁华甫学艺;1955年到广州人民美术社工作,并师承石湾著名动物陶塑家区乾学艺;1960年到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进修,随后到石湾美术陶瓷厂从事动物陶塑创作;1991年退休后在家仍坚持进行陶艺探索和创作。
从艺几十年来,她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工细结合、豪放写意的艺术风格,作品《鹌鹑》、《猫头鹰》《松鹰》、《大啼鸡》、《红釉狮子》等曾11次荣获国家和省级奖励,1988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
从艺感想
艺术家要深入生活,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动物陶塑是石湾公仔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兰是当代杰出的动物陶塑家。时至今日,仍然有不少海内外收藏家慕名上门,要求购藏她创作的《鹌鹑》、《猫头鹰》等陶塑珍品,但都被她婉拒了。“创作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不容易呵,卖作品就像卖儿卖女,舍不得啊!”日前,霍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地说。
为了解动物的习性,她多次深入动物园体验生活,创作出一款款活灵活现的动物陶塑
在石湾土生土长的霍兰,14岁就跟随石湾陶塑艺人梁华甫学艺,后来又拜石湾著名动物陶塑家区乾为师,继承了石湾传统陶艺技法。为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掌握动物的解剖结构,上世纪60年代,她多次到广州、北京动物园体现生活,提高塑造动物陶塑的功力。
外表朴实、性格内向的霍兰不善言辞,但对当年深入生活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时,我们连续一个多月住在动物园,与动物朝夕相处,细心观察动物的神态,比如猫吃饱后的睡姿、老虎黄昏中的怒哮,把动物最有神气的动作融入作品中,力求使塑造的动物充满灵气。”
细致的观察锤炼了霍兰的功力,使她的创作如鱼得水。《石榴雀》是她早期创作的力作,作品刻画的是一只活泼的小鸟,刚结束歌唱就飞到一个大石榴上尝尝榴子的甜味,清润一下喉咙,再引吭高歌。作品以这一瞬间的神态表现了宽广的意景,形象生动,神采奕奕,使人爱不释手。
霍兰善塑动物,更喜欢动物。为增进自己与动物的感情,工作之余,她亲自在家里饲养小动物,观察它们的喜怒哀乐。为创作动物陶塑《猫》,她特意在家里养了一只波斯猫。由于她对动物的感情太深了,这只波斯猫一养就是16年,直至它老死。
霍兰塑造的《猫》生动传神,逗人喜爱。
《鹌鹑》中,塑造了一对相互呼应、形影不离的鹌鹑。
有一次,她发现自己饲养的一对鹌鹑,有一只飞走后,另一只竟然不思饮食、整夜呼叫,最后忧郁而死。深谙动物情感的霍兰从中获得灵感,塑造了一对相互呼应、形影不离的《鹌鹑》。作品问世后,1982年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三等奖,随后在全国部优产品评比中荣获第一名。1984年,她创作的《红釉对狮》、《胎毛对狮》、《斗牛》等陶塑作品,被选送在日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展出。
几十年来,她不断探索“胎毛”技法,练就了画、压、钤、啄等绝技,使动物陶塑达到几可乱真的效果
动物陶塑是石湾公仔的主要艺术品类,具有独特的个性和浓郁的地方风格。区乾是当代著名的动物陶塑家,他塑造的动物写实逼真,细腻、传神。早在上世纪50年代,霍兰就虚心向区乾学习“胎毛”技法,孜孜以求,使塑造的动物形神兼备。
霍兰告诉记者:“由陶塑先辈创造的‘胎毛’技法,主要用于动物翎毛的表现,其手法是采用各种形状的刀具,运用画、压、钤、啄等技法,在动物上塑出生动自如的羽毛和毛发,如旋转卷曲的牛毛、鳞状和波浪型的羽毛等等,都要通过艺术处理,才能细致表现出来。当年,我跟区乾师傅学艺,从修制师傅的‘胎毛’鸟兽动物、到临摹师傅的作品,都得到他的悉心教导,学到了传统的‘胎毛’技法。在创作实践中,我不断探索‘胎毛’技法,运用胎釉结合的工艺,力求使动物陶塑达到以形传神、生动活泼的艺术效果。”
采访中,霍兰拿出她早年创作的《猫头鹰》让我们观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猫头鹰翎毛雕刻细致,大小羽毛排列有序、层次分明,犀利的脚爪和鹰嘴充满力量,炯炯有神的目光仿佛在观察着世界,而竖起的双耳又好像在聆听着四周的动静,把一只充满灵性的猫头鹰塑活了!
“要熟练掌握‘胎毛’技法,要下一番苦功。比如猫头鹰的羽毛,各个部位都不相同,从头部、颈部到翅膀、尾巴都各有特色,要从观察中慢慢体会,在创作中细致刻画,才能生动而真实地表现出来。由于‘胎毛’技法费时费力,现在采用的人不多了,但我始终坚持下来,因为我觉得,运用此法创作的动物陶塑才能像真的一样。”霍兰介绍说。
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石湾动物陶塑的传统技艺,使霍兰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她创作的《雄鹰》、《狮子》、《猫头鹰》、《慈爱》等动物陶塑作品在全国评比中先后荣获银杯奖和一、二、三等奖,深受海内外收藏家喜爱。
《雄鹰展翅》,充分表现了鹰的威猛和机警,栩栩如生地刻画了鹰的英雄气概。
她和丈夫,一个善塑人物,一个善塑动物,几十年来,夫妻俩相得益彰,合作了一件件佳作
霍兰的丈夫廖洪标是著名的陶艺大师,其创作的人物陶塑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几十年来,她和丈夫携手合作,先后完成了10多件合作作品,在陶艺界传为佳话。
“霍兰塑造的动物生动传神,我在创作中遇到需要动物衬托的作品,都喜爱与她合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廖洪标告诉记者。
《千里走单骑》是霍兰与丈夫合作的代表作之一:大义凛然的关公骑着战马驰骋,那急驰的战马与过五关斩六将的关公相呼应,生动地衬托了关公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
《千里走单骑》是霍兰与丈夫合作的代表作之一。
“有些合作作品虽然没有署霍兰的名字,但她从来不会计较。”谈起往事,廖洪标感慨道。
采访中,廖洪标拿出他与妻子合作的陶塑作品《大献鸿图》的照片让我们欣赏。作品表现的是罗汉骑着神兽、手捧寿桃,祝福人们健康长寿的意境。那轻松愉快的神兽与欢天喜地的罗汉相互呼应,逗人喜爱。
转瞬几十年过去了,与泥巴打了大半生交道的霍兰虽然已退休,但在居家弄孙的闲暇仍不忘陶艺创作。令她欣慰的是,她与丈夫建立的“廖氏陶艺工作室”已基本落成,今年春节后她和丈夫就可以到工作室开展创作了。
“过去在美陶厂创作的原作,大部分被收藏家收藏了。我希望能重新创作一些自己满意的作品,留给后人借鉴,也希望将来子孙后代的陶艺创作水平在我们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谈及今后的打算,霍兰深有感触地说。
霍兰创作的《猫头鹰》翎毛雕刻细致,目光炯炯有神,充满灵性。
点 评 :
写实写意 各臻其妙
刘孟涵(石湾陶艺收藏家协会秘书长):
如同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一大分支,动物陶塑亦为石湾公仔重要一脉。黄炳鸭、霍津牛、区乾马、曾良鹰名垂史册,熠熠生辉。
师从区乾的霍兰把石湾传统“胎毛”技法的画、压、钤、啄运用得出神入化,又长期在大自然中观察体验,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写实写意俱有精品,可以说把当代石湾动物陶塑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她的写实力作《猫头鹰》、《鹌鹑》形神俱佳、刚劲大气,克服了女性作者常见的柔弱。写意作品有两类,一是传统造型的瑞兽,如《红釉狮》、《胎毛熊》等,古拙高雅,神韵生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二是以现代艺术高度夸张变形手法创作的小动物,如《12生肖》、《12款小动物》等,稚趣盎然,清新脱俗,洋溢着率直的童真和宽厚的母爱,让人过目难忘。
大千世界,生机勃勃。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霍兰,以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为我们提炼了万千生灵纯真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