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关于“中国瓷器”书有哪些

深情的大白
孤独的小熊猫
2023-03-29 04:33:51

关于“中国瓷器”书有哪些?

最佳答案
谨慎的钥匙
酷炫的水蜜桃
2025-09-11 21:33:59

说实话,瓷器鉴赏包含的内容太多了,从明代的《天工开物》里面的瓷器篇开始,到清代、民国,介绍瓷器的书太多了,图文并茂的书很多,建议去上海的新华书店和古玩市场、集邮市场去买,因为可以自己选择中意的书籍。如果不方便前往,在《收藏》、《中国收藏》、《收藏家》等杂志上有函购的信息,都是不错的书。培训班的信息上面也经常有刊登。

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

冯先铭《中国陶瓷史》

汪庆正《青花釉里红》

孙灜洲《陶瓷的世界》等

最新回答
动听的毛衣
仁爱的大白
2025-09-11 21:33:59

很多朋友想加入到收藏瓷器的大军当中,但却经常买到假货和新货.在古玩界,这叫“吃药”。

可是绝大多数人吃了药后,并没有药到病除,反而是病发得更厉害,无止境的吃药,周而复始,吃药的结果是耗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精力。所以,想收藏,还是应该脚踏实地的进行学习。

这里不说别的,就是推荐一些书。(其中有些书是必修的)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中国陶瓷---冯先铭

以上三本是初学者必看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史是特别必要的.而耿宝昌的那本书更是明清瓷器鉴定最系统的书.

稍有入门的人可以看以下几本: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

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

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

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

其他有条件的,还可以看以下这些书: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精)

青花瓷片纹饰图鉴---浙江大学出版社

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

我说仿古瓷器---良叶

中国古瓷汇考---李正中 朱裕平

中国陶瓷综述---李正中 朱裕平

古瓷探妙---毕克官

片面之词---白明

青花瓷纹饰图典---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

明清青花瓷

明清斗彩瓷器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定瓷艺术

古窑图片鉴真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体---草千里

青花瓷器鉴定者---张浦生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李柄辉

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

高安元代瓷器

外销瓷器价值考成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

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

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

民国瓷器图鉴---余继明

我说晚期浅绛彩---余继明

中国浅绛彩瓷---梁永基

还有一些古代书,如果有兴趣的,看看也不妨

陶说

南窑笔记

景德镇陶录

格古要论

天工开物

痴情的小甜瓜
喜悦的指甲油
2025-09-11 21:33:59

作为一个陶瓷古董经营从业者,我的搞明清瓷器也差不多三十年了。如果你想了解或者认知瓷器的话,有以下几本书,和几个方法适合初学。书籍:《明清瓷器鉴定》《中国陶瓷史》《故宫藏品大系》其中有瓷器的相关系列,例如青花,单色釉,粉彩等。

明清瓷器鉴定趋于理论解答,中国陶瓷史趋于整个陶瓷历史的叙述和各地窑遗址的介绍,故宫藏品大系中的瓷器部分,图很多,也有些许注解,比较适合看图增加兴趣。我觉得想了解瓷器,更应走进博物馆,例如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这些馆内都有常设的瓷器展厅,藏品丰富,结合书上的内容,一定会让你拥有更多的收获,激发你的兴趣和乐趣。

陶瓷的书籍一般不太常见,图中有个红色标记一般人都不知道,陶瓷类的书籍非常非常的多,包括下面目录中的陶瓷书籍

陶瓷入门书籍目录:

《古玩鉴赏系列——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图解明清瓷器纹饰及工艺_明代部分)》

《学习瓷器鉴赏从瓷片开始》

《宋代官窑瓷器》

《宋代瓷器的紫口铁足和金丝铁线》

《宋辽金纪年瓷器》

《官民竞市的明万历青花瓷器》

《尘封的文明:西夏瓷器》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五代宋元卷》

《中国历代景德镇瓷器 明卷》

《中国古代瓷器珍品集锦》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

《中国宋元瓷器图录》

《中国文物鉴赏丛书 瓷器鉴赏 傅正初》

《中国明代瓷器图录》

《中国清代官窑瓷器》

《中国清代瓷器鉴赏图录 (全)》

《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

《中国瓷器(黑白版)》

《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瓷器).》

《中国青花瓷器纹饰艺术》

《元代纪年青花瓷器的研究》

《元代青花瓷器的呈色奥秘》

《元明清瓷器纹饰_番莲花_研究》

《岭南地区六朝墓葬出土青瓷器研究》

《德化瓷器展览》

《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官窑及明清仿官瓷器的显微特征》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

《明、清、民国官窑、名窑瓷器款识一览表》

《明代景德镇单色釉官窑瓷器之研究》

《明代瓷器工艺》

《晋唐瓷器》

《晚清官窑瓷器识真》

《景德镇出土元明官窑瓷器》

《景德镇明代御窑遗址出土瓷器分析研究 》

《瓷中极品珐琅彩瓷器》

《瓷器、精陶与彩陶》

《明代磁州窑瓷器》

《明洪武至宣德朝官窑瓷器的年款》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  顺治  康熙卷》

《元代青花瓷器相关问题的研讨:兼谈扬州出土的元代青花瓷》

《元明时期景德镇窑瓷器“云肩纹”发展研究》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乾隆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咸丰、同治卷》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干隆卷》

《明清瓷器押印印风》

《明清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松竹蔬果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花鸟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荷莲牡丹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龙凤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人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动物纹饰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博古文字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四季花卉卷》

《明清瓷器纹饰鉴定--图案纹饰卷》

《明清瓷器鉴定》

《明清瓷器鉴定三十讲 史树青》

《明清釉上彩绘瓷器》

《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

《瓷器造型分类名称解释上》

《磁州窑类型几种瓷器的年代与产地 刘涛》

《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  中国清代瓷器》

《谈茶叶末釉瓷器》

《景德镇珠山出土的明初与永乐官窑瓷器之研究》

《景德镇瓷器鉴定》

《民国瓷器鉴定纹饰、款识、辨伪》

《民间清中晚期青花瓷器图鉴》

《汝窑与张公巷窑出土瓷器》

《泱泱瓷国:古代瓷器制作术》

《清代青花瓷器鉴赏 陆明华》

《釉下彩绘瓷器:特征、鉴定与辨伪》

《陈立立谈清代景德镇民窑瓷器》

《青花瓷器鉴定》

《青花瓷器鉴定》

《首都博物馆瓷器篇》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

舒心的爆米花
合适的红酒
2025-09-11 21:33:59
对大多数初学的古瓷爱好者来说,学习伊始,就购买大量的古瓷完整器作参考资料是不现实的,从伤残古瓷器和古瓷片入手进行古瓷鉴定知识的学习,是最有效、最便捷、最经济的途径。 古瓷片是学习鉴定知识最好的老师 第一,它量大品全,容易寻找。自东汉至今,无论何朝何代,全国各地瓷窑林林总总,有的此起彼伏,有的长盛不衰。除有宋以来朝廷设官窑专为宫廷烧制非卖品的御用瓷外,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各地民窑,生产过数量极大的古瓷运销大江南北。虽经历史的振荡,传世的完整器为数不多,但这无数古瓷以残伤或碎片的状态仍然留存下来,或在窑址,或在弃坑,或在村落旧址,或在城镇遗迹,甚至田间地头、断崖陡坡都会有古瓷残片散布。它像一座古代瓷器的实物宝库,供给学习者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参考资料。 第二,古瓷片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几乎专家著作中对各朝代各时期古瓷特征的所有论述,都能从古瓷片中找到实物证据,这为学习者从本质上理解古瓷特征与发展规律提供了直观的教材。不同时代、不同窑口瓷器的造型、胎质胎色、釉质釉色、彩料呈色、纹饰特征、烧制工艺以及明代以降各朝官民窑器的款识花押等,都能通过瓷片的收集得到感性认知。古瓷片真是一部能看能摸的古瓷百科全书! 第三,碎瓷片真品率高,通过对它的观察学习能得到真知。一般说来,古瓷片大都是从工地、遗址以及古代各个时期人们生活过的地方出土或散布于地表浅层的。它售价低,利润少,几乎无人专门仿制,因此,在古瓷仿品泛滥成灾之今日,古瓷片的真品率是最高的,是古瓷收藏者最廉价、最可靠的学习材料。 破碎古瓷片 学术价值高 在中国古陶瓷历史上,由于天灾战祸、经济淘汰,许多古瓷窑已经湮灭无存,使传世瓷品找不到窑址实证而无根可寻,一些古代名瓷因传世稀少而无法进行系统科学的总结。这样,珍稀古瓷片的发现,往往成为填补科学空白的实证和古瓷窑考古重大发现的先导。例如古瓷专家为寻找宋代名窑之首汝窑窑址,曾踏破铁鞋找遍以河南临汝为中心的中州大地,但没有结果。后来还是几位文博工作者先后以宝丰县清凉寺村捡拾的瓷片为线索,才使汝官窑址的确切位置重见天日。从古瓷窑址的发掘研究来说,瓷片更是唱着主角。无论是越窑、邢窑、定窑、龙泉窑、耀州窑、景德镇窑……,几乎所有的古瓷窑址瓷器资料,都主要以瓷片堆集的发掘和整理为特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古瓷片就没有古瓷窑址的研究成就,没有古瓷片也同样没有博物馆古瓷工作者的研究成就。 对业余古瓷收藏爱好者来说,古瓷片的珍贵性也不言而喻。普通古瓷片是他们学习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而能够拥有典型的珍贵瓷片,已成为玩瓷者引以自豪的财富和收藏水平的标志。比如明代成化官窑斗彩瓷器,珍若拱璧,价值连城,一只鸡缸杯1999年春季在香港拍卖到近3000万港币。普通收藏者别说购买,就连想看一看也得到故宫去。那么从地摊上买到一片有“天”有“地”、有纹饰有整款的成化官窑斗彩团菊纹碗残片,从而能够真真切切地上手观察它的质地特征,该是多么令人心醉的收获。 六朝故都的南京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国内收藏和研究古瓷片人数最多,成果最丰的地方。南京古陶瓷研究会旗下聚集了一大批知识层次高、研究能力强的古瓷爱好者。他们痴迷于古瓷片的收藏与研究,一年四季,风吹日晒,石头城内,秦淮河边,到处留下他们寻寻觅觅的足迹。“身上泥水惹人笑,手中瓷片惊世珍”,辛勤的耕耘换来丰硕的成果:有人捡到青花瓷之源唐代青花残碗,有人拾得元红绿彩高足杯残件,更有人找到了以往仅有文字记载而不见实物的元代戗金玉壶春瓶残器。请不要小看这些东西,国内著名的大博物馆都没有这些资料,它们的学术价值是那些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明清传世官窑器所无法比拟的! 古瓷片是判定鉴别对象的真正权威 对一件瓷器的窑口、生产年代和其他要素,是专家说了算还是瓷片说了算?归根结底是古瓷片说了算。因为能够说出真理性结论的专家,并不是凭空想象、心血来潮得出正确判断的,而是依据了对古瓷实物实地,包括古瓷片的综合深入研究才总结出科学结论的。当专家的已有结论同新发现的古瓷片等客观事实发生矛盾时,我们信谁?当然信实物证据!因为“实践(包括实物证据)高于理论的认识”。 过去人们(包括专家)一直认为北宋汝官窑器以釉色取胜,光素者多,并且“汝官无大器”。但清凉寺村汝官窑址发掘结果推翻了过去这种结论,众多的刻花、印花、雕镂瓷片和一些复原器物证明,汝官器不但有韵味迷人的釉色,而且有丰富多彩的装饰;不但有小巧典雅的碗盘盏洗,而且有器型硕大的陈设精品。 正因为古瓷片是破碎的,因此器物的胎釉断面、“肠肠肚肚”一览无余地暴露出来,使人们不但能知其表,更能察其里。这比之单纯地观察完整器学习鉴定,在对古瓷特征的掌握上具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优势。 用古瓷片作标准对照物进行古瓷鉴定,是以标型学为特征的古瓷科学的基本方法。古代瓷器无论官窑民窑,都是一定社会生产力水平和大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同一产品、同一窑场、同一器类,大体上都有着与当时制瓷科技术平相一致的工艺水平和时代审美共性,这就是古瓷标本可以用做鉴定标准的客观依据。以胎土粉碎为例,景德镇元明清时期没有引进机器粉碎以前,一直在江边利用水椎粉碎。官民窑胎质的区别,民窑高中低档瓷器的区别,只在于瓷石、高岭土质量的高低和胎泥过滤除腐工艺精细程度,同现代球磨和粉碎、强磁场去铁的制胎效果有着本质的区别。而元明清时期不同制瓷工艺发展阶段的区别和同一时期的共性特征也是十分明显的。这样,我们把不同时期古瓷片标本系统排列,从断面露胎部分进行排比分析,就可以归纳出十分科学的胎质时代特征序列,为鉴别古瓷找出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实证标准。瓷胎是这样,釉质釉色、纹饰彩料、制作工艺都可以这样。 在我结识的古瓷藏友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大凡重视古瓷片的搜集、整理、研究的人,入道快,“走眼少”,能从理论和实物的结合上掌握古瓷的本质特征,其眼力、藏品的真品率和档次都比较高。相反,那些不重视从古瓷片和伤残古瓷器入手,结合古瓷理论进行学习,只想一下子收藏到宋元名瓷或明清官窑瓷器,照着书本按图索骥的人,几乎都是败绩累累,全军覆没。仅2000年在香港拍卖出4400万港币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我在国内藏友处就见到过3件。在鉴别时,有的人一点即悟,表示要改弦更张,重新选择正确路子搞古瓷收藏。有的人则不然,他和你急。你指出是赝品,他坚持是真货,而且搬出书本指点着一处一处给你讲理论。你说这种名品历来传承有绪,国内外共有几件都记录在案,他却说“为什么我这件不能是未发现的另一件呢?”你具体向他指出不对的地方,他说瓷器是人工制造,火的艺术,哪能都一个样。问他有无古瓷片?他说我要那玩意儿干啥! 实际上,许多这样的朋友不懂得,真正有成就的古瓷专家,无论专业的还是业余的,并不是整天捧着完整的国宝珍器著书立说,相反,无不极其重视各种古瓷片或伤残器的研究。翻开《收藏家》看看,不少文章中介绍的主角是古瓷片。上海博物馆的陶瓷分馆内,专门有展示国内各个时期各个窑口古瓷片标本的专柜。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以精美的印制,出版了由故宫博物院编的一部大型图册《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这部图册在编写中专家云集,阵营庞大,故宫古瓷精英几乎全军出动,可见古瓷片在这些专家们心目中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古瓷专家、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先生在其最有影响的古瓷巨著《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所选的唯一一张工作照,就是登在“后记”页的“鉴赏研究陶瓷碎件”的认真形象。我想,这种选择是意味深长的,读者应从中悟出些什么吧。 当然,古瓷片的搜集收藏不能无原则地乱收乱买。一要选典型的。二要注意进行科学系列的整理与补充。三要提高警惕,谨防少数利欲熏心者用现代仿品的碎片冒充古瓷片出售。买了这种假古瓷片,经济损失不说,更重要的是以它为师就把自己引入到错误的鉴别观念上去。这种现象目前在耀州窑瓷、越窑瓷、钧窑瓷和龙泉窑瓷上都有发现,藏友不可大意。祝你好运,祝你发财!

鳗鱼含羞草
懵懂的帅哥
2025-09-11 21:33:59
这里不说别的,就是推荐一些书。(其中有些书是必修的)

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

中国陶瓷史---叶喆民

中国陶瓷---冯先铭

以上三本是初学者必看的,了解中国的瓷器史是特别必要的.而耿宝昌的那本书更是明清瓷器鉴定最系统的书.

稍有入门的人可以看以下几本:

明清民窑瓷器鉴定(老古董丛书) 铁源编的,朝华出版社出的.

中国古代窑址标本(河南卷,河北卷)

古陶瓷识鉴讲义---陆建初

中国历代瓷器装饰大典---上海文化出版社

其他有条件的,还可以看以下这些书:

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精)

青花瓷片纹饰图鉴---浙江大学出版社

毛家湾明代瓷器坑考古发掘报告

我说仿古瓷器---良叶

中国古瓷汇考---李正中 朱裕平

中国陶瓷综述---李正中 朱裕平

古瓷探妙---毕克官

片面之词---白明

青花瓷纹饰图典--- 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

明清青花瓷

明清斗彩瓷器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

定瓷艺术

古窑图片鉴真

中国历代陶瓷款识大体---草千里

青花瓷器鉴定者---张浦生

中国瓷器鉴定基础---李柄辉

古代瓷器-湖北省博物馆藏瓷器选

高安元代瓷器

外销瓷器价值考成

中国古代颜色釉瓷器---吕成龙

辽宋金瓷器(北京文物鉴赏)

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文物出版社

民国瓷器图鉴---余继明

我说晚期浅绛彩---余继明

中国浅绛彩瓷---梁永基

还有一些古代书,如果有兴趣的,看看也不妨

陶说

南窑笔记

景德镇陶录

格古要论

天工开物

明亮的含羞草
谨慎的大雁
2025-09-11 21:33:59

古瓷片价值昂贵,成为很多收藏爱好者的新宠,那么你知道瓷片有哪些收藏的价值吗?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瓷片收藏图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瓷片收藏图片

瓷片收藏价值

古瓷片有传世完整器所不具备的优势:凡历史上生产过的瓷器,都会因最终破碎而产生瓷片,而传世完整瓷器因为改朝换代、兵荒马乱,有些器皿已不存世。如景德镇前些年在施工中,掘出了大量的官窑瓷片。因当时是集中掩埋,今日拼出器型后,发现无论是造型、纹饰还是发色,仍发现很多迄今为止,世人所从未见过的东西,甚至,有的制瓷技艺早已失传。如以往一直认为孔雀绿釉制品以明宣德朝为早,近年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在元代遗址中发现了基本可复原的元代孔雀绿地青花研盒等古残片,证实了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中部出土的孔雀绿釉玉壶春瓶是元代制品的推断确实可信。而2005年北京西城区毛家湾1号发掘出全国最大瓷器坑,瓷器残片近百万片。瓷片显示当时有些器皿采用不施釉手法,此种技术目前已失传。

故此,古瓷片有作为历史“标本”的意义。初学者拾捡不同年代、窑口、图案纹饰等的古瓷片,通过观察、对比,再结合《中国陶瓷》等理论书籍,学习瓷器鉴定长进就会很快。一些资深瓷器藏家,多年来也是“瓷片不离手”。北京藏家白明,收集的古瓷片不仅量多且来自全国不同的窑口,还建起了“睦明堂瓷片标本博物馆”。其中有些珍稀的瓷片,当初得来的价格,皆高于一般完整器。笔者所在的浙江湖州,个人或群体古瓷片展览也不时举办。如,今年2月20日,湖州8位藏家联合展出了他们收藏的500余件精美古瓷片,既有“瓷之源”的德清窑原始青瓷,也有唐代长沙窑,五代越窑,宋代的定窑、汝窑、官窑等“五大名窑”以及明代的青花等。一枚枚“文明的碎片”,带有先民使用的“文化体温”,闪耀着作为原始瓷发祥地之一的湖州及国内各地民窑先民的智慧和创造,也以独特的载体传播着中国的瓷器文明。5月10日,“积微居”收藏明清青花古瓷片也在湖州衣裳街古城区展出。

古瓷片收藏在近年来的一个“命运转机”,不仅是收藏群体扩大而带来的标本之需,更在于它因为精致小巧,蕴含货真价实的文化价值,从而被制成时尚的“工艺品”。

最早是在2010年以前,笔者就曾在江苏扬州文物商店内,看到了诸多晚清浅绛或民国新粉彩的人物瓷片,被机器切割、打磨出更完满的“画片”,通过包银制成种种挂件或饰品,既可佩在胸前,又可挂钥匙串。如此,这种古瓷片饰品,很好地诠释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而经典的结合。而其时的售价,也只在数百元之内。

事实上,以古瓷片做饰品,很多年前就在日本风行。佩戴它,不但风雅、时尚,而且也很有“文化”。日本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包括陶瓷很推崇,宋五大名窑的单色釉瓷片,本身很珍贵,“输入”日本的就更少。他们以金银包裹镶嵌,在市场上可以卖到很高的价格。而在更早的清代、民国,以钧窑、汝窑瓷片嵌入黄花梨或酸枝木内之挂屏,也时有所见。玩家马未都称其第一件上档次的藏品,就是一组钧窑瓷片挂屏。

近一两年,笔者在长三角很多城市的古玩店、文物商店,开始更多地发现此类古瓷片“工艺品”的显现。一些高古瓷如宋五大名窑或龙泉窑等,瓷片按原来“出土”的模样见售明清有文字、图案的青花粉彩或单色釉的瓶底碗底盘底,被打磨后售卖一些人物、山水、花鸟的瓷片,尽可能地“撷取”完整图案而制成挂件、饰品硕大的残件被镶框做成更大的上墙悬挂“工艺品”……古瓷片获得了“新的生机”。来来去去的购置顾客,不仅有收藏爱好者,也有时尚的年轻男女。

在保证具文物级价值的古瓷片发现后,能上交国家的前提下,古瓷片制成“工艺品”的潜力很大。相对于一般的创意产品、现代文化产品,具有资源不可再生、积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特性的古瓷片“工艺品”,还有待更深入广泛的开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随着国民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更加深入,此类古瓷片“工艺品”必将在市场上“更红”,更时尚、风雅、体面。而散落街巷、乡野的古瓷片,必会有更多人在业余时间去搜罗、找寻。古瓷片的春天,会因此而更灿烂,散发出浓郁、盎然而深远的文化馨香。

瓷片收藏的现状

所谓“瓷片”,就是瓷器破碎后产生的瓷器残片。产生瓷片的原因很多,中国制瓷历史悠久,历代瓷窑在烧制瓷器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出大量的残次品,这些残次品的命运就是被打碎埋入地下。特别是古代官窑瓷器,生产时都有专门的官员监督制作,不论成品多少,只要选出官家所定数量,其余瓷器都要全部打碎深埋。另外,我们的先人由于陪葬及日常生活中的损坏等原因,也都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瓷片。瓷片虽然残缺,但它的制作、绘画艺术等一如完整瓷器,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瓷器工艺水平,因而也有着比较高的收藏价值。而且,瓷片往往还是瓷器收藏者学习鉴定的依据,有许多民间的瓷器收藏家都是从玩瓷片开始的。

藏界收藏瓷片者历来不乏其人,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改革开放后,我国建筑施工高潮迭起,很多深埋地下的瓷片被从地里挖出,被一些有心人发现,于是出现了“瓷片一族”,瓷片收藏遂成为古瓷收藏的一个热点。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各地逐步出现了古瓷片交易场所,而其中尤以北京、南京、郑州等一些古城为胜。北京的报国寺、潘家园也是瓷片交易的重要场所。不少大中城市还开设了专门鉴赏、研究瓷片的沙龙。北京甚至还有专门收藏和展览古瓷片的睦明唐瓷片标本博物馆。当今,江河之畔、工地上下,乃至遗址周围,处处可见“瓷片族”们忙碌的身影。

沉默的火车
甜美的香菇
2025-09-11 21:33:59
中国陶瓷史稍显过时了,有些理论跟不上了.

1.<<景德镇现代艺术陶瓷投资与鉴藏>> 画册刊录作者作品展”是集瓷都景德镇陶瓷艺术众多名家高手的一次大型规模作品。集中展示画册刊录作者的一百八十件作品,其中画册刊录作品百余件,部分陶瓷大师的作品被海内外收藏界誉为惊世之作。

2.日用陶瓷鉴别——现代陶瓷教科丛书

本书作者:李雨苍 编著

作 者: 李雨苍 编著

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陶瓷书目

(按:以下系天涯社区·闲闲书话注注书友的藏书目录。

含雪堂陶瓷书目

以下为我收藏的部分陶瓷类书籍,凡在其他书籍、图集中包含陶瓷内容者,均不列入本书目。

1.饮流斋说瓷,广州许之衡守白著,线装排印本,(民国)上海朝记书社印行,中华书局代印

2.竹园陶说,刘子芬著,民国十四年线装自印本

3.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1.陶瓷(上)

4.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2.陶瓷(中)

5.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编3.陶瓷(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一版三印

6.中国陶瓷大系之一汉唐陶瓷大全

7.中国陶瓷大系之二宋元陶瓷大全

8.中国陶瓷大系之三明代陶瓷大全

9.中国陶瓷大系之四清代陶瓷大全——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1-1993版

10.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97年一版三次

11.中国的瓷器(修订版),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研究所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3年7月修订一版

12.中国陶瓷,冯先铭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一版四次

13.中国陶瓷名著汇编,中国书店1991年5月初版

14.中国陶瓷美术史,熊寥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

15.中国瓷器鉴定与欣赏,朱裕平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一版三次

16.古瓷鉴赏与收藏,张海国编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3月初版

17.中国古陶瓷鉴定基础,陈德富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12月一版二次

18.古代瓷器,赵丛苍主编、小鹿编著,中国书店1997年9月初版

19.中国古代仿古瓷,赵宏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年5月初版

20.中国古陶瓷研究论文集,周仁等著,轻工业出版社1982年12月初版

21.中国古陶瓷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编,紫禁城出版社1997年9月初版

22.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论文集,叶文程著,紫禁城出版社1988年10月初版

23.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资料第三辑,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编,内部资料,1983年6月厦门

大学印

24.元代瓷器,叶佩兰著,九洲图书出版社1998年5月初版

25.明清瓷器鉴定,耿宝昌著,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初版

26.清代陶瓷,刘兰华、张柏著,北方文物杂志社1988年12月初版

27.中国青瓷史略,陈万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1月一版二次

28.童书业说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初版

29.中国古陶瓷论丛,傅振伦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5月初版

30.马说陶瓷,马未都、王春元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

31.东方的青花瓷器,(英)哈裏.迦纳著,叶文程、罗立华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1月一版二次

32.陶瓷路,(日)三上次男著,宋念慈译,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80年2月1日初版

33.陶瓷探隐,蔡和璧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2年11月初版

34.宋代官窑瓷器,李辉柄著,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5月一版三次

35.长沙窑,长沙窑课题组编,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36.长沙窑瓷绘艺术,周世荣编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9月初版

37.石湾陶瓷发展史,佛山大学石湾陶瓷艺术研究课题组编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38.《景德镇陶录》详注,傅振伦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2月初版

39.明朝景德镇的瓷器制造业(全开图壹张),北京历史博物馆主编,承名世绘,上海教育出版社1959年12月

40.景德镇陶瓷艺术(古代部分),熊寥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41.景德镇的青花瓷,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11月初版

42.景德镇瓷俗,邱国珍著,江西高校出版社1994年11月初版

43.青花瓷器鉴定,张浦生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年10月初版

44.中国青花瓷,马希桂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2月初版

45.青花名瓷,马希桂主编,台湾艺术图书公司1993年4月30日初版

46.青花青,郭良蕙著,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0年6月15日二版

47.明代民窑青花瓷大观,胡雁溪编著,团结出版社1995年11月一版二次

48.清代民窑青花瓷,胡雁溪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5年2月初版

49.湖南民间美术全集——民间陶瓷,左汉中主编,湖南美术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

50.中国民窑瓷绘艺术,毕克官著,外文出版社1991年初版

51.清代民窑彩瓷500图,胡雁溪、杨小涟编著,团结出版社1996年12月初版

52.馆藏中国历代陶瓷特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1997年7月初版

53.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国立博物院藏中国清代瓷器,柯玫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1995年12月初版

54.古瓷片,毕克官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初版

55.中国古代瓷塑玩具大观,白建国著,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1月初版

56.瓷砚赏析,谢志峰著,广西美术出版社1994年7月初版

57.陶瓷,刘以鬯著,香港文学研究社1979年11月初版

58.濑户乃海的中国陶瓷,广岛县立历史博物馆,平成三年非卖品

59.宋瓷.天目欣赏、原太乐陶瓷作品展,日本便利堂株式会社1984年4月14日发行

60.古陶瓷修复,毛晓沪编著,文物出版社1993年4月初版

61,陶说,(清)朱琰著,分说今、说古、说明(代)、说器上、说器中、说器下六卷,缕述景德镇瓷器源流。

(木兆轩主人赠)

62,陶瓷,10开精装本图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10月一版一次,印数1500,50元。就我有限的视野所

及,有关陶瓷的全彩色大型图集,在60年代可能仅出过此一种。

63,景德镇《瓷器》季刊10册:1963年1、2、3、4,1964年1、2、3、4和1965年1、2期。

64,日本出土的中国陶瓷,东京国立博物馆1978年3月印制,8开画册,日文及英文,207页。钤印:李知宴藏书。

65,中国陶瓷文献指南,徐荣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8年11月第一版,精装872页,1-3500册。

66,EARLY MING WARES OF CHINGTECHEN(明初官窑考),A.D.BRANKST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104P。

67,中国陶瓷史,吴仁敬、辛安潮著,商务印书馆1936年12月初版,1954年11月修订重版,128页,1501-4000册。

68,《中国历代陶瓷题记》,孙彦等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290页,1-3000册。

69,《古瓷辨赏》,王健华、李国强著,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16开彩色铜版纸印,168页。

70,《潮州笔架山宋代窑址发掘报告》,广东省博物馆编,文物出版社1981年5月初版,16开64页,图版41幅。

71,《中国历代陶瓷款识汇集》,童依华著,台湾大业公司1984年10月初版印行,16开200页。

72,《中国古代瓷器鉴赏辞典》,余继明、杨寅宗主编,新华出版社1996年4月四次印刷,精装340页,9001-14000册。

73,《中国古代陶瓷造型与装饰》,关玉琮著,辽宁省硅酸言研究所1979年内部印刷,16开油印本,248页。

74,《伊斯坦布尔的中国宝藏》中文版,土耳其共和国外交部2001年编印,8开156页。长乐老寄赠。

75,《中国陶瓷史纲要》,叶喆民著,轻工业出版社1989年4月初版,精装329页,3000册。小黄黄托人从香港购得。

76,《四川古陶瓷研究》第一辑,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4年6月初版,精装315页,1500册。

77,《四川古陶瓷研究》第二辑,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主编,四川省社会科学院1984年10月初版,精装231页,1000册。

也许地处盆地的缘故吧,四川的考古研究非常封闭,许多新发现外界不能及时得知,刚出土的器物连考古所和北大考古系也无法看到。这两册书要不是在旧书店偶然发现,我也不知道四川曾在80年代出过这样一套书。其中关於四川境内一些古窑址的文章十分有意义。

78,《中国古瓷在非洲的发现》,马文宽、孟凡人著,紫禁城出版社1987年10月初版,135页。

79,《海底瓷都与海外珍瓷》,周世荣、魏止戈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6月初版,120页,3000册。

80,《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朱培初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8月初版,237页,5200册。

81,《瓷国游历记》,[纽西兰]路易.艾黎著,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10月初版,16开铜版纸精装134页,3500册。木兆轩主人赠。

82,《学瓷琐记》,王志敏著,文汇出版社2002年1月初版,16开243页,2000册。

83,《黄冶唐三彩窑》,河南省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16开精装81页,2500册,彩版74页+图版34页。

84,《人间瓷话》,钱汉东著,学林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铜版纸精装226页,5000册。

85,《晋唐宋元瓷器真赝对比鉴定》,汪庆正顾问、程庸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铜版纸119页。

个性的万宝路
愉快的音响
2025-09-11 21:33:59

1.古瓷片对中国每个朝代瓷器的历史特点研究有着史料价值;2.古瓷片是中国古代瓷器的活标本,虽然完成的器形我们见不到了,但是可以真实的见到古代经典的瓷器工艺瓷片。3.古瓷片对研究个个窑口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古瓷片能够找到真实的历史数据。4.古瓷片说明了我国瓷器烧造的历史悠久,拥有一个从陶艺到瓷器的一个完成的历史发展过程。5.古瓷片让我们知道了现在失传的瓷器烧造工艺和器形。6.古瓷片上都有颜色和画片,对研究古代绘画工艺和中国民俗时代特征也有很大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