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跟着他们,触摸景德镇

寒冷的巨人
欢呼的哑铃
2023-03-29 03:40:45

跟着他们,触摸景德镇

最佳答案
粗犷的蜻蜓
生动的时光
2025-09-12 02:50:01

我们此次三天半的景德镇之行,全程都有赖章武老师的张罗和安排。而“景德米亚”这个词,就是他首创的。“景德米亚”是一种景德镇特有的艺术精神,自由、热情,又充满了创造力,类似于波西米亚。而景德米亚之夜,也就是每夜在景德镇的新文化地标陶溪川,在他的陶溪书馆里举办的文化沙龙。

所谓沙龙,其实也不算是,因为章武老师很少特意布置与款待,十分随意,有人来了就开酒或泡茶,就南腔北调地谈天说地,也许章老师都不知道来客的名字;若想走,那就推门走,完全不用客气。这样轻松自在的空间,想必全国也找不出几处。

那么我就来聊一聊,我在陶溪书馆里认识的几位老师。

说他是景德镇一哥,那还真没人敢质疑。来之前就知道章武老师的标签:资深媒体人,景德镇观察员。

章武老师是新华社驻江西的记者,本身也是江西人,他在20世纪90年代来到景德镇,以新华社记者的身份,深度参与了这里十大瓷厂改制的过程,之后每年都会把大部分时间留在景德镇,一方面研究陶瓷制造工艺,另外一方面就是研究景德镇近现代陶瓷史。

可以说,他是景德镇制瓷大师们的代言人与义务推广人,也是来景德镇定居的艺术家们的领路人,大家来了景德镇,第一站都是奔他这儿来了解情况、做出规划。我们此次景德镇之行,也是刷他的脸,才能与数位制瓷大师与著名的陶瓷研究者近距离接触。

我不知道他的确切年龄,按照他的履历来看,应该有五十多岁吧。可是,看到他的时候完全不会去猜他的年龄,他跟谁都能聊到天昏地暗,各种新诞生的梗与流行词,不停地从他嘴里蹦出来,他随便一个玩笑可能都是一个坑,在这里送上一个大写的服。

哎,岁月这种东西,在他身上仿佛只有沉淀与发酵的功效,将景德镇的人文与陶瓷的历史,发酵出来各种有趣的故事与段子。第一次见面,我就成了他的迷妹。永远穿着红衣的武哥,真是个有意思的人呐。

在景德镇的第一餐,就是在九段烧掌门人在陶溪川里开的文化餐厅“九段本因”中吃的。席中,与段老初次见面,他带着标志性的鸭舌帽,话不多,也不喝酒,我能感觉到,这是一个老顽童。

据说段老师曾为日本客商代工烧制青花瓷,段老师的画工细腻又雅致,1996年被时任新华社记者的章武老师发现,喜欢得不得了。后来章武老师带了韩国商人朴先生来参观,朴先生每年来景德镇超过12次,也是个老江湖了。章老师问他:“若陶瓷能评段位,‘段窑’能评几段?”朴先生回答说:“九段。”从此,段老师的“段窑”更名为“九段烧”。九段烧如今是景德镇的三大知名窑口之一,与贵和祥、小雅并称景德镇三大现代官窑。

九段烧自始至终始终都坚持纯手工,从不在外找人代工,从普品到收藏品即使如此。日本著名设计大师、无印良品艺术总监原研哉在写《设计中的设计》一书时,曾经来到景德镇,在九段烧待了大半天,最后他选入这本书的6个杯型中,有5个都来自九段烧。这就意味着,九段烧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认同,完全担得“现代官窑”的美誉。

每只九段烧都有一个手写的底款,其中除“妙手丹青”外所书字体都为瘦金体。据说,九段烧的底款也是经过几经更迭的,刚开始叫“段窑”,后来直接写“九段”“九段珍藏”“景德九段”,一直到2010年,才确定下来了用“妙手”系列。目前九段烧底款有“九段妙手”“妙手青花”“镇民恪制”“妙手燔功”“妙手丹青”“妙手禅心”。

“妙手”取自陆游的《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意为技艺高超之人,亦有妙手天成之意。如今的九段烧青花瓷,按照画功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好的是“九段妙手”,其次是“妙手青花”,最后是“镇民恪制”。

其实,欣赏瓷器与喝茶是一个道理。好茶喝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什么茶不好,博物馆里的珍品瓷器和当代精品瓷器看多了,自然也就知道什么是普通匠人的作品,瓷器的质地、画工、造型、釉色,都明明白白在那里诉说着自己的身份等级。

九段烧还有个特点,几乎全部都是日用瓷,比如盖碗、公道杯、茶杯、茶叶罐等,对于喝茶之人,平时就可以用得到。价格也比较可爱,从1K到数万不等,天猫就有卖,即使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也有能力收藏几只。

有点动心了,送自己一只当生日礼物?嗯,好主意!

罗国新老师被称为景德镇的文化碎片“拾荒者”,他用十几吨历代官窑陶瓷碎片,串联起了中国陶瓷的文化史和文明史。

我们花了一个早上的时间在罗老师的工作室里,也就是景德镇历代瓷器研究所,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物馆里面。

罗老师戴着高度近视眼镜,江西人把近视眼叫作瞎子,所以罗老师得了一个花名:瞎子哥,简称瞎哥。

他有严重的口吃,这一点常常被人当段子讲,但只要谈起瓷器,他就会立刻兴致高涨起来,让所有人都肃然起敬。

瞎哥是土生土长的景德镇人,上世纪八九十代就开始做陶瓷生意。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迷上收集历代瓷器碎片。

2009年他将生意收尾回到景德镇,开始在建筑工地和各个窑口的废墟中“拾荒”,截至目前,罗老师耗尽家财,已经收藏了十几吨老瓷片,尤其是元青花和明朝成化年间的老瓷片。

在他的工作室里,桌子上摆满了他复原的珍品,有些东西如果是完整的,价值都是过亿的,即使是复原的,也很有商业价值。尤其是一只龙纹蛋壳杯,杯壁轻薄如纸,更惊人的是,里面还能看到一条雕出来的龙!这样的工艺,如今已经无人可以做出。

房间里还有一个简单的展览柜台,里面的碎瓷片,几乎都能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明成化瓷器的书上找到。

更神奇的是,他也去了鬼市,而且又花了5000块钱买了七八片明成化的碎瓷片,他随手拿起一片,都能在书上找到原型。而且这种功力主要体现在他去鬼市、工地、废墟这种地方淘宝的时候,打眼一看,就知道那块是他正好缺少的。这是怎样的积累才可以练就的火眼金睛啊!

就连我们的司机师傅都知道,“他把所有钱都花在这上面了”。瞎哥自己说,已经研究了十年,现在回家太少,孩子都有意见了。

我默默在心里给瞎哥点了无数个赞。

景德镇文化圈里,大家都知道“东郊米其林”的名号。这是一家门脸特别不起眼的餐厅,正式名字叫“啄老家庭厨房”。

来之前,东方老师就给我们打了好几遍预防针:“这家店环境很差,但是菜超好吃。老板长得就像黑社会大哥,戴个大金链子,特别傲娇,爱吃吃,不吃滚。”好好奇啊!

走到门口一看,破败的红砖门脸,连个像样的大门都没有,看到门口贴着一个告示:每周一休息。今天不就是周一吗?还是姜武老师面子大呀!

门口有一尊金色的塑像,东方说:“老板就长这样!”穿过狭窄的满是各种老旧瓷器的大堂,爬上一层楼,就来到了餐厅里,好像是在一栋居民楼里,客厅里有几张桌子,还有几个包间。

我们已经预定了两个包间,包间都不大,仅够放下一个十人左右的大餐桌。装修比较简单,基本与毛坯房无异,唯一有印象的是墙上挂着的几幅美人图。

刚坐下没多久,啄老就进来了,黑衣黑裤,光头小眼,满面通红,显然已经喝了不少,然鹅,我并没有看到大金链子,他今天戴的是一条大银链子。

他取下来跟我们说:“这是我今天早上在鬼市上淘到的,是一只鹰的嘴巴,你们觉得怎么样?”我们传着看起来,跟啄老的气质还真搭!简单粗暴,勇猛剽悍。

我手机找不到了,所以没有拍到他的照片,有点遗憾。但是他家的菜真是好吃得不得了,小河虾之嫩,远超我吃过的淮扬菜。腊肠、米粉扣肉、碱水粑都好吃得叫人停不下筷子,豆腐和青菜这种常见的食材,居然也有惊艳的味道。

不过他家需要预约,打电话的时候,请一定使用你最温柔的声音,声音太大或者声音太小,或者不讲礼貌,老板都有可能会拒单哟!

最新回答
疯狂的百褶裙
帅气的白云
2025-09-12 02:50:01

1.瓷都瓷。

谁的.巧手将云霞留在人间。一项工艺,使景德镇雄据千年。数量庞大,质量上乘,瓷都名副其实。 中国陶瓷博物馆

四五十年代,出口瓷,贴花瓷,堆塑瓷在新型瓷厂纷纷烧制 ,木材,政策多重因素使瓷都顺时而立。

景德镇陶瓷工业博物馆

数件残片,修复后的瓷器得以重焕荣光。灰白痕迹,是时光给予的磨练。

景德镇民窑遗址博物馆

风格清新,多重素材综合运用,瓷乐器,绿房子,章鱼哥,小企鹅,瓷活力。

2.瓷都人

泥,历经36道工艺,在老师傅手中流转,新生。大作,小作,古窑,古法,呈现在眼前的活历史。

一堆一堆瓷片随意摆放,地摊后,中年店家偶尔招呼着驻留的看客。开个价,回个价,空手来,也可空手走。

女店家为减少次品损耗,眯眼瞧着,补泥,补水,有瑕疵便拆掉壶把。几百个素胎在手中检阅,时光在寂静中悄然流逝。

陶溪川夜市里,随处可见画瓷人,一盏灯,一幅画,一件瓷,一笔加一人。

一项工艺,养育着千年景德人,只有在这里,瓷不再是一件孤零零精美物件,不需要你想象。高大的烟囱,公交站牌,集市一角。一人,一生,一本,合同堆成的瓷工墙,是景德镇最好的阐述。

傻傻的黑裤
老实的钢笔
2025-09-12 02:50:01
是的,景德镇陶瓷批发大市场最便宜。

1、中国陶瓷城位于景德镇西郊,简称西客站,占地426亩,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号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陶瓷专业市场。中低端陶瓷市场,陶瓷品种丰富。

2、景德镇金昌利陶瓷广物广场距离人民广场附近,旅游市场,低中高商品都有。商品和国贸差不多,日用陶瓷居多,尤其是餐具。

3、景德镇锦绣昌南陶瓷市场位于景德镇市昌江以西的迎宾大道北头西面,属中国江南徽派古建筑风格,集陶瓷制作、商贸展览旅游、居住、休闲、物流集散,陶瓷文化研究与交流为一体的景观园区。低中高端陶瓷均有。周六或周日有老瓷片市场。

4、景德镇国贸陶瓷批发市场,人气最好,有很多小作坊的瓷器档次偏低,日用瓷,陈设瓷,艺术瓷等都有,价格相对便宜周一早市格外热闹,众多摊贩简单地把货物散放在地上,供买家挑选。除了当地收藏爱好者外,不少外地玩家也经常专门来“赶集”。

5、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街在景德镇陶瓷学院附近,陶院学生做的基本上都是艺术瓷,即使生活用瓷也带有艺术的审美,已经成为景德镇瓷器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划分为学院派。

高大的大象
壮观的手套
2025-09-12 02:50:01

江南的梅雨季节

青山与古镇都在纷纷烟雨的笼罩下

此时出行,必定与晴空下的景物大有不同

雨中景德镇,更加宁静、质朴、清透

仿佛穿越回古时村落

今日,就让我们带你探游一番雨中景德镇

领略江南雨季中不同的美

01

三宝陶艺村

若有机会慢慢拜访,便又是一个个值得娓娓道来的故事。毕竟一个地方最触动人心的,永远都不只是这里的风景,而是人。

漫步景德镇市区,与寻常的城市一样平凡无奇,但往城东南十余里,便是神奇的三宝陶艺村。

△陶艺村的每个工作室里,似乎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陶艺家李见深二十多年前在山脚搭建出心中梦想的住所,起初这里只有一片老式农宅和陶瓷作坊。

看似普通的农家小院,进入门内却别有洞天,褐瓦土墙旧木,墙上还嵌了各式瓷瓶陶罐。

△土墙,陶罐,垒出质朴 时尚 的三宝村。

院子里有从外面引入的小溪,水清见底,躺着的瓷碗、瓷片,有的掩埋了一半在泥里,古老的木制农具静静待在一边,门上贴着褪色的大红春联, 草木深深,苔痕寂寂,唯有时光流转如常,一切随意、简单、毫无章法,却野趣天成。 如今这里叫做“世外陶源”,可以住宿也有 美食 。

对面是三宝国际陶艺村美术馆,在最古朴的房子里,往往能看到最当代的艺术品。

再往前向山而去,云雾随行,清溪为伴,各个陶艺家工作室和陶艺品牌的创作基地,便散落在这一路的青山隐隐间。

这里是三宝陶艺村的延伸—— 三宝国际瓷谷 ,整个三宝应该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生活在这里的每个人,几乎都与陶瓷有关。

在陶艺咖啡馆随手翻开一本旧杂志,便看到了这样一句话:“有个地方,普通青年称呼景德镇,文艺青年称呼昌南古镇,二货青年则说自己来这里是碰瓷之旅…… 除了让生活更美好的杯杯盘盘,除了悠久 历史 ,景德镇已被刷新,这里有新有旧,小且美,此外还特别酷。 ”

△溪水流过山谷里的作坊,把两岸都染绿了。

我想,深处其中的三宝村,便是这样在融汇碰撞中而独具一格的地方, 既有着世外桃源般的隐逸气息,又诞生了现代感极强的陶瓷艺术 。

即藏于小城的深山幽谷中,却常有国际化的交流活动,一切是那么不可思议,又是理所当然。

02

青白瓷故里

这个青白瓷故里,平静得几乎看不到千年的岁月痕迹,村口大樟树下总是有孩子和乘凉的人们,一群鸭子从田间摇摆着路过。

想再走远一点,隔日朋友带我去了进坑,进坑可不是一个坑而是一个村。

出城不过数公里,到了郊外,方觉康乐公“首夏犹清和,芳菲亦未歇”句中的“清和”二字用得妙,大约再也没有另一个词可以形容现下节候,朝阳透过花叶的轻盈,软风拂过耳边的微痒,万物在天光下日益清明起来,却还没有溽暑来折腾,绿意和煦却不热切,默默守着盛夏来临前的温柔与沉默。

△村口的大樟树下,听爷爷讲小时候的事。

这里三面环山,地势狭长,昌江支流小南河绕村缓缓而过,南宋蒋祈《陶记》记载: “进坑石泥,制之精巧,湖坑、岭背、界田之所产已为次矣。”

△初夏的进坑村,荷花点缀在田间。

湿地里早荷开了一些,几处浅红轻盈柔和,还好远远地够不着,否则摸一下就似乎会漾开来,洇到空气的透明里去。

时时有白鹭起落在深青浅碧的背景里,略沉闷的绿色莫名活泼了不少。

田边几间老屋便是“东郊学堂”——一个陶瓷文化交流的非盈利机构。走进闻得一阵笑语,“来来,喝茶,吃杏子,有点酸,但是解暑”,黄老师忙着招呼一拨拨客人,他们夫妻俩考古专业出身,在村里“忙时种田,闲时考古”,与其说进坑成就了他们桃花源般的生活,还不如说他们改变了进坑,前不久景德镇遭遇暴雨,听朋友说过街如过河,进坑村却因为东郊学堂之前号召村民疏通河道、整理水系而基本安然无恙。

沿着木栈道能走到复原的古水碓,循小径而行, 林深处藏几处宋代窑址、窑口被土壤和荒草掩埋,它们缄口不言,隐匿了 历史 的痕迹。

△卖黄瓜的小女孩,笑容纯真烂漫。

青,是年轻的颜色,东方的颜色,古书说“象物生时色也”。

别看“青”这么寥寥几笔,却是山川岁月的沉重,落在天地茁长之初,又平添了轻润的生气,不需要诠释也处处呼之欲出。

进坑优质瓷石,造就了景德镇宋代青白瓷“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景德镇湖田窑的影青,融合了白瓷纯洁胎质和青瓷温润釉质,又是一种青中有白的清新之美,如这时节的一场甘霖,几乎把整个南方都染上薄薄的一层淡青。

03

瑶河畔古镇

一场龙舟水浸透了瑶河两岸的老墙旧瓦,这里隶属景德镇浮梁县,曾是景德镇陶瓷业的发祥地。

△天青色等烟雨,瑶里在等你。

雨落的时候,我作别朋友,来到瑶河之畔的古镇小住。

在宋初,因瓷窑颇多而俗称“窑里”,清末,瓷业衰落后便改名雅称“瑶里”。

古镇也算是泛徽州的圈子,无论是中西合璧的狮冈胜览,还是徽派典型的程氏宗祠,都可以书写着昔日繁华。

古镇的雨并不会扫兴,高大深邃的老宅正适合一桌牌局,观者似乎比打牌的更起劲。婆婆趁着雨小的间隙,去山上抱了一捆柴火,明早若是还下不停,生炉子可成了难题。

“这有什么好拍的?”我拿着相机,最多便是换来如此疑问,或许只是在我们看来诗意,而在他们看来无非日复一日而已吧。

一夜的雨让瑶河涨满了水,晨雾抹去了远山的轮廓,层林吐纳出青色的呼吸,空气里是不轻不重的青草味道。

顾不上时大时小的雨势,撑一把伞在河边来回走了许久, 天地间的雨,落在天地间的沉默里,所有的迟疑将被洗去,融化成山溪的欢愉,唱出每一句水花都是肯定。

△昔日繁华码头,如今寂寞无人。

山水要在雨中细看,村落也是,借着水汽氤氲,青绿色才显得滋润,显得沉静。

雨势大后,远山近村,木桥溪流都没在水雾烟雨中,像是一幅被打湿的青绿山水,那些石青、石绿、花青互相浸染,成了深浅浓淡不一的微妙颜色。

明明没有一个要等的人,也并不喜欢唱歌,却忍不住哼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谁叫我爱极了这样的山色,风的温度和雨落的声音。

一切都干净得不落痕迹,仿佛连闲愁也不该有。直到淋得全身湿透回到客栈,隔壁的一群北方大叔们还在边打牌边看着门外的雨嘀咕,“这么一直下雨,没法玩儿啊”,而我可不会告诉他们错过了些什么。

瑶里往北不远是绕南,栗树滩堆积物是目前发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断面特征的窑址,烧制年代约在唐代中期至明代中晚期之间。而往南就是高岭,制瓷需要的优质瓷土——高岭土,便是在这里出产的。

△制坯、修坯……这是一段人与泥、与刀对话的过程。

进高岭的路上要跨过东河,河岸边有运送瓷石的古码头,久而久之自然成了市集,昔日用条石砌成的码头早已成了妇人们的浣衣之地,或许只有石板路上那些被独轮车碾出的凹痕,还会记着当年来往高岭装运矿石的繁忙日子。

△木槿花开后,古镇迎来了雨季。

临街的一些老屋已经被刷成粉白,墙上描得崭新的商铺字号,仿佛闪烁着老街因为 旅游 而新生的渴望,是连流淌了千百年的东河之水也无法满足的吗?

无论如何,那些日日走过石板桥的脚步,虽然匆匆,却从来不会有半分迟疑。

可我们终究是过客,离去的那天已经放晴,清澈而近乎透明的季节中,一些梧桐已经出叶,第一个梅子的酸味还没漫过齿颊。

在雨季的间隙,也会有阳光一丝丝坠落,每寸的晴朗都值得被珍藏,那是梦境,是希望,更是期待。和朋友相约下次,下次,我要试着自己做一件瓷器,炼泥、制坯、上釉、烧造……

将美好沉静倾注于匣钵,所有的炙烤与伤痕都是生命的弦纹,一双普通的手捧出一件青瓷,而得以触及天地最初的生意,我愿意用更长时间慢慢去懂的,是这个最纯粹而最迷人的陶瓷之城。

★ Voyage推荐★

如何抵达

自驾: 自上海到景德镇自驾全程高速,大概需要6-7小时。

高铁: 上海有直达景德镇的高铁,但班次较少,每天两班,亦可搭高铁到婺源后转车,班次较多更灵活;从北京出发需在上饶或杭州转乘,全程八个多小时。

飞机: 上海每天有一班直达景德镇机场的航班;北京每周约有两班直飞景德镇。

下榻

景德镇陶溪川国贸酒店

位于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是一家以陶邑文化为主题的高端主题特色精品酒店,由原国有十大瓷厂之一的“宇宙瓷厂”厂区改造而成,工业风设计感,中庭水景,实木家具,墙上挂着景德镇老瓷厂的画,处处洋溢着陶瓷的艺术气息。出门就是创意广场,可以漫步淘溪川,周末晚上有陶瓷夜市摆摊,逛街吃饭都很方便。

地址:新厂西路150号陶溪川创意园区内

美食

行以线空间 一夕餐厅

餐厅的老板也是设计师,整个餐厅从细节上体现了光与影,很好的美学空间设计。菜品也很惊艳,属于创意菜,青柠鲈鱼与酸汤牛肉都值得推荐。

地址:三宝路110号

世外陶源餐厅

餐厅开在三宝陶艺村的老房子里,环境颇具特色,青山绿水间,古朴幽静,乡野气息浓厚,餐厅做的是景德镇本地口味,属于农家菜,因为食材新鲜,值得一试,但有些菜口味偏辣。

地址:三宝村四里家

寻味三宝

位于三宝国际瓷谷,背靠群山,面依田园,农家小院风格,入内别有洞天。菜肴主打本地农家菜,口味十分地道。

地址:竟成镇三宝路260号

-The End-

文/青简

摄影/青简

新媒体编辑/草莓姑娘

健壮的抽屉
难过的金毛
2025-09-12 02:50:01

江西最适合一日游的城市肯定是景德镇市,别名“瓷都”,景德镇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历史上——“景德镇是千年瓷都”

现实中——“景德镇遍地是本地和景漂的瓷艺人”

网络里——“去景德镇只有0次和无数次”

如今要说——“景德镇是中国最文艺的城市”

路线:御窑博物院-中国陶瓷博物馆-陶溪川

史籍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

推荐景点

一、御窑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