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外销德国的优势有哪些
渠道简单、出货快、资金回流快等优势。
德国人对中国陶瓷的评价很高,是比较畅销的商品。在日用瓷中,咖啡具较酒具好销,德国消费者大多数人喜欢淡雅的颜色对艺术瓷一般喜欢明快淡雅,艺术性高的,喜欢小动物的造型各类瓷瓶中喜欢细长扁肚瓶。目前一部分知识阶层,热衷于原始艺术瓷,因而仿古瓷较好销。德国对铅溶出量限制很严,喜欢釉下彩。客商建议在花色图案上多搞些东方色彩,例如好的瓷雕人物,销路可增加。
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步回暖,中国建筑陶瓷出口规模也在快速增加。
您好,全球建筑陶瓷出口额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各国在建筑陶瓷行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根据国际贸易数据,2019年全球建筑陶瓷出口额约为1,200亿美元。
亚洲是全球最大的建筑陶瓷出口地区,其中中国是最大的出口国。中国的建筑陶瓷出口额占全球总量的近一半,达到590亿美元。其他重要的出口国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德国、印度和土耳其等。
建筑陶瓷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和室内装修的材料,具有优异的耐久性、防水性和装饰性。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陶瓷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然而,全球建筑陶瓷行业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环保和可持续性问题、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等。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各国建筑陶瓷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同时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福建省德化县是中国最大的陶瓷工艺品生产和出口基地,现有陶瓷企业14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年产值上百亿元。作为外向型经济,受到外需不振、原材料涨价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影响,当地陶瓷产业已进入“微利时代”。
据泉州海关的数据统计,今年1-7月德化陶瓷出口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5%。虽有上涨,不过在不少业者看来,陶瓷出口前景并不乐观。
对于陶瓷业来说,近年来频发的反倾销调查无疑是最严重的“外患”。今年7月,巴西公布陶瓷餐具反倾销案初裁结果。相关数据显示,此次初裁就将使案件涉及金额高达7000万美元,逾千家中国陶瓷出口企业会受到影响。
事实上,中国陶瓷出口已面临“多事之秋”。除了巴西之外,近年来,欧盟、韩国、印尼、阿根廷等地的贸易保护政策,也对我国陶瓷出口已经形成多方压制的态势。其中,欧盟、韩国对我国瓷砖曾征收最高达69.7%的反倾销税,而印尼对我国陶瓷餐具征收的反倾销税更是高达87%。
随着各国反倾销税的实施,不少业者反映,今年国外来的订单变少了,一些小厂的日子不好过了。记者从德化一些陶瓷企业了解到,目前一些企业库存预计要近半年才能消化。
以前出口到欧美,一个家庭一年会用两套餐具,现在是两年可能只用一套了。”德化龙鹏艺瓷总经理苏建堆感叹,“陶瓷业越来越不好做了,不少做了十多年陶瓷的现在转行做房地产和矿业。”
频发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中国陶瓷业低附加值之忧。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作为日用陶瓷第一大生产国,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七成。我国虽是一个陶瓷生产大国,却不完全是一个强国。
德化县经贸局副局长苏玉卿告诉记者,目前我国的陶瓷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出口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售价不高。
“我们工厂里前几年满员时有工人3000多人,现在只有1000多人。整个行业毛利润只有10%左右,不少企业甚至是在‘零利润’硬撑着。”苏建堆说。
面对内忧外患的双重夹击如何破局?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情况下,陶瓷出口企业一方面应积极合作,参与应诉;另一方面,也要寻求升级改变的机会。如受此次巴西对华瓷砖反倾销的影响,一些企业将减少对巴西市场的出口,将重点转为新增的重点区域如开发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
而在市场改变的同时,技术创新也是陶瓷行业改善生存环境的关键。德化春秋陶瓷有限公司郭新端副总经理说,过去陶瓷产业只讲销量不讲技术创新,附加值过低。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未来陶瓷业必须要提高技术水平,在产品和渠道两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
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由于我国的陶瓷行业原材料消耗比较高,利用率低,使得成本偏高,环境污染也比较严重,达不到国家的要求。在出口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增长快,但是价格低,出口产品的价格仅相当于进口产品的1/3。主要是因为我国进口的产品大多是档次偏高的,而出口产品则大多是中档以上的。在出口补贴等优惠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陶瓷出口数量连年增加,但却浪费了资源,也使得一批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仅靠出口退税活着的企业充斥其中。这些企业为了生存在海外市场低价竞争,不仅损害了品牌企业的利益,也引发了多个国家对于我国陶瓷产品的反倾销诉讼。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陶瓷企业消耗大量的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污染了环境,却只赚了小钱,或是赚了出口退税,也就是我们国家自己的钱,而大部分钱则被外国的企业赚走了。因此,陶瓷行业出口退税降低,直至最后全部取消是大势所趋。陶瓷行业是资源型的行业,瓷土等资源的耗能高,应该限制出口,应当引起全行业的共识。即便是有不同的意见,也应该站在国家和行业的立场上,而不能只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考虑问题。
中国和德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包含,德国主要从中国进口电脑、纺织品等商品,中国从德国的进口则主要集中在机械领域。机械设备进口是中德贸易的重中之重。
在进口方面,2018年,德国货物进口来源国按金额计算前三位分别为中国(1062亿欧元)、荷兰(982亿欧元)和法国(652亿欧元)。
在出口方面,2018年,德国货物出口目的国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美国(1135亿欧元)、法国(1053亿欧元)和中国(931亿欧元)。
在贸易顺差方面,德国2018年对美国的顺差最高,达489亿欧元;其次为对英国的顺差,达450亿欧元;对法国的顺差则为402亿欧元。
扩展资料:
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整理的历史数据显示,自2015年起,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逐步减少,其中2017年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为145亿欧元。2018年,德国对华贸易逆差进一步降至130亿欧元。
发展中德贸易是保持和发展两国关系的一个基础。长期、持续和较快的发展中德贸易,有利条件是主要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双方经济和贸易的互补性;此外两国对外政策的相似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德贸易关系将迎来转型升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连续第三年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
日本
01美国
美国是中国主要出口国家之一,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47839581万美元,增长8.6%,2019年对其进出口3.73万亿元。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基本上以代工商品为主,如电脑、玩具、电视、手机、显示器、打印机等,除了联想、大疆等少数自主品牌外,大部分都是美国的戴尔、惠普、苹果,以及三星、索尼、博世等第三国的产品,中国的大部分品牌在美国的认知度较低。
02日本
中国出口日本的主要产品有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贱金属及制品,2018年对其出口总额14704868万美元,增长5.5%;2019年1-11月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13072415.2万美元,同比下降2.6%。在日本市场上,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虽然占有较大优势,如纺织品及原料、鞋靴伞和箱包等轻工产品,但同时还有来自美国、越南、泰国、台湾省、意大利等国的竞争。
03韩国
中国外贸出口国家排名第三的为韩国,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10875614万美元,增长8.8%;2019年1-6月对其出口541.0亿美元,同比增长4.3%;1-9月,出口817.1亿美元,增长2.4%。韩国自中国进口排名前三的商品为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和化工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家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继续保持优势,但也有来自越南、印尼、日本等国的竞争。
04越南
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8387669万美元。2019年1-10月中国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7840084.4万美元,同比增长15.5%。2019年中越进出口总额达1168.7亿美元,这是两国贸易额连续第二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对越南出口持续高速增长,越南市场备受中国企业关注,近年来中国企业赴越南投资设厂掀起热潮。
05印度
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不能忽略邻国印度,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7667566万美元,增长12.7%;2019年1-11月,中国对其出口商品总值为6797360.7万美元,同比下降3.3%。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为主,并开始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未来随着中印区域贸易安排或自由贸易谈判的启动和推进,中国在印度的基建工程、能源、绿色经济等领域将扮演重要角色。
06德国
中国出口哪个国家最多?中国出口最多的国家还有制造强国德意志。中国对德国的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杂项制品,其次还有贱金属及制品、化工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等。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7748934万美元;2019年上半年,中国是向德国出口产品最多的国家,对其出口额达到520亿欧元,同比增长4%,荷兰与美国紧随其后。
07荷兰
2018年中国向荷兰出口总额7283469万美元。2019年1-11月中国从荷兰进出口商品总值为7675364.1万美元,同比下降0.9%;1-11月中国对荷兰出口商品总值为6666490万美元,同比增长0.2%。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荷兰约六成的货物贸易在欧盟区域内进行,荷兰自中国进口最多的商品是机电产品,并且在该类产品上,中国是荷兰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占荷兰机电产品进口市场份额的36.5%。
08英国
英国自然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十大国家之一,2018年中国对其出口总额5654298万美元,增长8.2%。2019年中国对英国出口商品总值为6240638.3万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了584749.6万美元,增幅为10.4%。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是英国家具玩具和纺织品及原料的最大进口来源地,此外,中国也是英国鞋靴伞皮革制品的最大进口来源地。
09新加坡
新加坡是中国在东盟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机电产品是新加坡自中国进口的首位商品,其次是矿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2018年中国向新加坡出口总额4903663万美元。2019年1-7月中新双边贸易额485.5亿美元,同比微增0.8%,其中,中国对新加坡出口290.0亿美元,增长3.6%,自新加坡进口195.5亿美元,下降3.1%;中国对新加坡贸易顺差94.5亿美元,增长79.4%。
10加拿大
2018年中国对加拿大出口总额3515324万美元,增长6.3%;2019年中国与加拿大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6507614.3万美元,相比2018年增长153397.1万美元,增幅2.5%。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十大国家之一,2019年加拿大从中国进口最多的是机电产品,占比45.3%,之后是运输设备占比4.6%,化工产品占比2.8%,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占比2.3%,还有各类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家具、玩具、陶瓷等。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肇始于西汉,从当时的首府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沿楼兰古城,过阿拉山口,出中亚、西亚抵安息、大秦等地,当然这是“丝绸之路”最主要的一条通道;此外在中国的西南、东南沿南也存在。故“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域风貌有:沙漠、草原、高原、高山、平原、海洋等,蕴含着说不尽的艰辛和酸楚。“丝绸之路”因丝绸而发,逐渐演变为后来的文化之路,现代将其命名为“亚欧大陆桥”,使之成为世界上诸多文化的母胎。
“陶瓷之路”(The China 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外交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