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景德镇有哪些出名的瓷器

积极的玉米
整齐的夏天
2023-03-29 01:48:35

景德镇有哪些出名的瓷器??

最佳答案
健壮的学姐
忧心的橘子
2025-09-12 11:25:48

江西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自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烧制陶瓷的历史,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有史料证明,大约在南宋,景德镇就有了专门烧制陶瓷的手工作坊。到明代中期,景德镇已成为中国手工业制瓷的中心。

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成化官窑完整器,只有一百多件。景德镇成化官窑遗址中,有许多破碎的瓷片。当时,它们仅仅因为有一点点瑕疵,就被筛选下来,又因为怕民间仿制,被打成了碎片。据说,用景德镇成化官窑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片,能复原出两千多件有绝对纪年落款的稀世珍品。

千年百年来,景德镇做瓷器的人,和用景德镇瓷器的人,一起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旋涡。

景德镇的窑火从没有熄灭过,但直到18世纪,对于把中国瓷器作为时尚的欧洲人来说,景德镇瓷器的烧制工序,还是一个严守的秘密。明代有一种叫祭红的名贵瓷器,传说因为火烧不上去,多次失败,最后,是一位窑工的女儿跳入火中,才烧制成功。而资料证明,祭红最早出现在景德镇官窑的时间,是明朝宣德年间,即1426到1435年的十年里。

祭红的釉色,仿佛雨后初霁,带着宝光。

至今,景德镇还有一些仿古的手工作坊。不论哪个年代,仿古的人竭尽全力希望达到的,就是复原古人的境界。

在古代,一件瓷器的烧制完成,要过手七十二道,才能成器。土,要用高岭土;釉,来自景德镇附近山里的天然石英石;而烧窑,一定要用松木。样式相同的两件瓷器,陶土成泥的时间不同,就会有胎质的软硬之分。入窑后,不同的火候和烧制时间,又会影响釉色的差异。在瓷器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处处充满不定因素的变化。

14世纪以后,景德镇成为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定点产地。

明代永乐年间,最出名的,是甜白瓷,瓷色白而甜净。

明代最精致的瓷器出在宣德年间,传说青花瓷的颜料,还是宫中太监郑和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来的.斗彩在明代成化年间烧制成功,瓷器除青花外,又添了许多色彩。

从被打碎、现在又修复了的瓷器的底部,能看到明清各朝的款识。皇帝死了,他用的那套瓷器就得锁起来,再按照新皇帝的爱好重新烧制,器物上,还要打上他的年号。但皇后和妃子们就不能喜欢什么用什么了,比如,按规矩,清朝贵妃就只配用那种黄底绿龙的瓷器。 江西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大量系生活用瓷和陈设用瓷,以自瓷为著,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之称,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在装饰方面有青花、釉里红、古彩、粉彩、斗彩、新彩、釉下五彩、青花玲珑等,其中尤以青花、粉彩产品为大宗,颜色釉为名产。釉色品种很多,有青、蓝、红、黄、黑等类。仅红釉系统,即有钧红、郎窑红、霁红和玫瑰紫等,均用"还原焰"烧成。产品驰名世界。

景德镇烧制陶瓷的历史,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有史料证明,大约在南宋,景德镇就有了专门烧制陶瓷的手工作坊。到明代中期,景德镇已成为中国手工业制瓷的中心。

目前,全世界各大博物馆馆藏的明代成化官窑完整器,只有一百多件。景德镇成化官窑遗址中,有许多破碎的瓷片。当时,它们仅仅因为有一点点瑕疵,就被筛选下来,又因为怕民间仿制,被打成了碎片。据说,用景德镇成化官窑遗址出土的大量瓷片,能复原出两千多件有绝对纪年落款的稀世珍品。

千年百年来,景德镇做瓷器的人,和用景德镇瓷器的人,一起被卷进了一个巨大的旋涡。

景德镇的窑火从没有熄灭过,但直到18世纪,对于把中国瓷器作为时尚的欧洲人来说,景德镇瓷器的烧制工序,还是一个严守的秘密。明代有一种叫祭红的名贵瓷器,传说因为火烧不上去,多次失败,最后,是一位窑工的女儿跳入火中,才烧制成功。而资料证明,祭红最早出现在景德镇官窑的时间,是明朝宣德年间,即1426到1435年的十年里。

祭红的釉色,仿佛雨后初霁,带着宝光。

至今,景德镇还有一些仿古的手工作坊。不论哪个年代,仿古的人竭尽全力希望达到的,就是复原古人的境界。

在古代,一件瓷器的烧制完成,要过手七十二道,才能成器。土,要用高岭土;釉,来自景德镇附近山里的天然石英石;而烧窑,一定要用松木。样式相同的两件瓷器,陶土成泥的时间不同,就会有胎质的软硬之分。入窑后,不同的火候和烧制时间,又会影响釉色的差异。在瓷器的整个制作过程中,处处充满不定因素的变化。

14世纪以后,景德镇成为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定点产地。

明代永乐年间,最出名的,是甜白瓷,瓷色白而甜净。

明代最精致的瓷器出在宣德年间,传说青花瓷的颜料,还是宫中太监郑和下西洋,从伊斯兰地区带回来的。斗彩在明代成化年间烧制成功,瓷器除青花外,又添了许多色彩。

从被打碎、现在又修复了的瓷器的底部,能看到明清各朝的款识。皇帝死了,他用的那套瓷器就得锁起来,再按照新皇帝的爱好重新烧制,器物上,还要打上他的年号。但皇后和妃子们就不能喜欢什么用什么了,比如,按规矩,清朝贵妃就只配用那种黄底绿龙的瓷器。民间把专门为皇家烧御用瓷器的地方叫“官窑”。官窑瓷器的样式,严禁民间仿制。但有时,官窑也会把一些瓷器交给民窑烧制。从14到19世纪,天下至精至美的瓷器,无不出于景德镇。好瓷都销往外地,景德镇人自己倒习惯用粗瓷。过去,景德镇还有个行当,叫“估堆儿”,就是把零散破损的瓷器堆成一堆儿,估摸个价儿,卖出去,赚头也不小。

和中国别的城市不同,景德镇从来没有围起过城墙,但进景德镇做买卖,还得先摸清门路。采办瓷器,必须通过瓷行,瓷行替你选完货,再由茭草行负责打包,油灰行负责搬运。货出景德镇,走昌河,也必须经过穿船行,各有各的行规,各走各的路。

在景德镇,有很多的改变已经发生了。过去,用人工淘土成泥,现在用机械的力量;过去,由釉工凭经验掌握釉的厚薄,现在上釉已经自动化,所有瓷器的釉面一样均匀;过去,看窑火的人叫火头,火候到不到,全凭火头的一双眼睛,现在,不用人眼用电脑;甚至彩绘也是流水作业。其实,工业化生产和手工业生产之间,差的,就是一个“手”字。

最新回答
无情的小兔子
超帅的小海豚
2025-09-12 11:25:48

这是我在博宝宝珍商城上看到的,给你看看吧。 景德镇地区的制陶业“始于汉世”(东汉,公元25-220年),此时的陶器“质甚粗,体甚厚,釉色淡而糙”,“只供迩俗粗用”,并不远销。因此,影响所及,极为有限。 景德镇地区“水土宜陶,陈(陈代公元557-589)以来土人多业此,镇陶自陈代以来名天下。”东晋(公元317-420年)时人赵概对景德镇陶瓷的釉胎配制,成型和焙烧等工艺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为发展景德镇由陶至瓷的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制瓷师主”,立庙奉祀。南北朝时,陈至德年元年,京城兴建宫殿,陈后主诏新平镇烧制瓷础进御;隋(公元581-618年)大业中,新平镇制成“狮象大兽两座,奉于显仁宫”,至唐(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景德镇陶瓷已开始名扬天下。“陶窑,唐初器也,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规模最大,影响甚远。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这说明,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釉里红可以单独装饰瓷器,亦可以与青花结合,称作青花釉里红,两者相映生辉,极其名贵。 在高温颜色釉的烧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设立于1278年的浮梁瓷局掌烧的“枢府”瓷,胎体厚重呈失透状,色白微青,恰似鹅蛋色泽(又称“卵白釉”)。这种洁白润泽的枢府卵白釉,是青花和釉里红等彩瓷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也为以后釉上彩瓷器和明初“洁白”瓷的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其它色釉如红釉、蓝釉、金釉等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对各种呈色剂的发色规律已有熟练的掌握,使景德镇瓷器装饰异彩纷呈,从而结束了元代以前瓷器的釉色主要是仿玉类银的局面,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明时的景德镇官民竞市,“有明一代,至精至美之瓷,莫不出于景德镇”,“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景德镇真正成了“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除了在继承前代技术并发扬光大的种类烧造方面外,明代景德镇还消化和吸收了各大日益没落的著名窑场的优秀技艺,并广采博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新的造型、新的装饰,真正是“开创了一代未有之奇”,而所有这些创新,不仅造就了明代景德镇在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地位,而且光照千秋,辉映千古。 永乐时,景德镇成功地烧出了玲珑瓷,到成化(公元1465-1487)年间,又造出精细的青花玲珑瓷,玲珑瓷碧绿透亮,青花青翠幽雅,融为一体,引人入胜。 大龙缸和薄胎瓷的烧造成功,是明时景德镇瓷业高度技术成就和制瓷技师惊人智能的体现。大龙缸,直径高度均达70厘米以上,通身饰以五爪龙须,形制巨大,气势宏伟,荘重肃穆,为帝王专用之物,他人不可僭越使用进而更现它的神秘。薄胎瓷的制作,从另一个方面显示了制瓷技师的艺术匠心和智能,最薄最细的薄胎瓷器,其厚度只0.5毫米,最厚的也只有1毫米,真正是“胎薄如纸”。 以成化閗彩为代表的彩瓷,是我国陶瓷史上空前的绝作。创于成化时期的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閗彩工艺,开创了我国彩瓷的新时代。成化时期的閗彩,釉上色彩一般都有三、四种,多者达六种以上,而所施色彩的特征又极其鲜明,比单纯的釉下彩或釉上彩更加绚丽,给人以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之感。至嘉靖(公元1522-1566年)、万历(公元1573-1619年)年间在成化閗彩的基础上创出了青花五彩,改变以閗彩中仅青花是构成整个图案的决定性的主色地位,而使青花只是构成整个图案的一种颜色,青花和红、黄、绿等色处于一样的地位而没有主从之分,这就大大丰富了青花五彩的表现力,呈现出以红、淡绿、深绿、黄、褐、紫以及釉下蓝色为主突出红色的局面,嘉靖、万历彩瓷也就以图案花纹满窑,色彩浓艳深翠而行于世。明代彩瓷还有白地绿彩、青花红绿彩和釉上五彩以及填彩、金彩等等,素三彩也较为出名。 明代景德镇的高温单色釉(烧出温度在1200℃以上)和低温单色釉(烧成温度在1200℃以下)瓷器都有很大发展。白瓷的制作,明代各朝都有烧造,各臻其妙。永乐的洁白甜净;宣德(公元1426-1435)的汁水莹厚如堆脂,光莹如美玉;嘉靖的纯净无杂;万历的透亮明快;无不使人叹服称奇,爽心悦目。明代单色釉最具突出成就的还有永乐、宣德的红釉和蓝釉,以及成化孔雀绿和弘治(公元1488-1505年)黄釉。明永乐时的鲜红器亦称“祭红”,釉厚如脂,光莹鲜艳,有“永乐之宝”之誉,赢得“永器鲜红最贵”的评价。宣德年间的宝石红釉又比永乐鲜红釉更胜一筹,釉汁晶莹似红宝石,胎质细腻坚致,极其名贵。明代的蓝釉瓷器,在宣德时烧造较多,后人把它和白釉、红釉相提并论,推为宣德瓷器的“上品”。 清代前期的景德镇制瓷业,无论是官窑还是民窑;无论是产品造型、装饰技法、还是装饰题材、装饰风格,都达到了“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备诸巧妙,于彩绘人物、山水、花鸟,尤各极其胜”的极度繁荣境界,制瓷技术几乎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此时的景德镇“延袤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万,借此食者甚众,候火如候晴雨,望陶如望黍垛”(唐英《陶人心语》),“利通数十省,四方商贾,贩瓷者萃集于斯”。与明代一样,清代也是官窑民窑并存共荣,并且均有名窑精品。 清代前期的御窑厂,名窑辈出,创新层出不穷。康熙年间著名的官窑有“臧窑”、“郎窑”。康熙年臧窑,“厂器也”,为督陶官臧应选所造。臧窑的主要成就是单色釉,但青花、五彩、素三彩、釉里红均极为精巧。康熙青花色彩艳丽纯净,莹澈明亮,层次分明,有“青花五彩”之誉,别具风格而“独步本朝”,尤其是民窑青花更为清代青花的典型代表;康熙五彩发明了釉上蓝彩和黑彩而成了彩瓷的又一个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明代釉下、釉上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占主流地位的局面,而且,随着色彩的增多,金彩的运用,突破了明嘉靖在樊红、霁红等地上描金的单一手法,而使康熙五彩鲜艳富丽,光泽透澈明亮。郎窑,为康熙四十四年至五十一年江西巡抚郎廷极在景德镇督造御窑时生产的瓷器。郎窑以仿明宣德和成化窑器而着称。郎窑的杰出成就,是仿制明宣德祭红釉而创制的以郎窑红为代表的颜色釉,郎窑红,“华而不俗,色正朱”,其深艳的色泽,犹如凝结的牛血一般鲜红(故也称其为牛血红),釉面透亮重流,器物里外开片,既象玻璃般光泽鲜艳夺目,又象红宝石一样瑰丽,极为名贵,为历代珍品。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郎窑红齐名的色调淡雅的缸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获得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彩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书画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集诗、书、画、印于一身而又以瓷器艺术为第一的督陶官唐英主持下唐窑,成就辉煌,既是乾隆一朝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制瓷史成就的代表。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唐英以47岁之身协理窑务,他以陶人之心主持陶政。胎质、釉面、器型、品种、工艺手法、装饰形式、釉上和釉下彩绘,无论仿古,无论创新,无不登峰造极。正如《景德镇陶录》所述:“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金。又仿效古名窑诸器,无不媲美;仿种种名釉,无不巧合,萃工呈能,无不盛备……窑至此,集大成矣!”。从乾隆中期开始,景德镇的瓷业已露衰落之端倪,到晚清而日趋衰落,道光以后,一直到公元1949年4月29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瓷业一直处于萧条状态,“故乾隆一朝,为清极盛时代,亦为一代盛衰之枢纽”《饮流斋说瓷》。

记得采纳啊

耍酷的蜡烛
动听的白开水
2025-09-12 11:25:48

景德镇繁荣千年,而且中国陶瓷博物馆保存了很多来自这座瓷都的绝世珍品。这些陶瓷品种繁多,而且造型还非常的优美,在制作工艺上面是非常精湛的,据说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所以说中国陶瓷博物馆保存了非常多的瓷器,而且都是来自于景德镇这个瓷都的,对于这件事情,今天我就好好的给大家讲解一下。

首先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景德镇,他在江西的东北部资金还是江西的一个靓丽的名片,而且据史料记载,在汉代的时候就开始制造陶瓷,在唐朝的时候陶瓷就开始对外进行销售。尤其是昌南镇的白瓷轰动了西方的世界。在中国瓷器博物馆里面是有很多种类的瓷器,比如说一些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等等,这些陶瓷都出自我们景德镇。

而且在景德镇博物馆当中,镇馆之宝是一件大青花瓷。据馆内工作人员介绍,它的价值可达到2.3亿人民币,听到这个数字之后,我连呼吸的声音都放慢了。之所以他价格这么高,是因为采用了进口的颜料,而且在创作艺术上面都拥有原创的精神,简直就是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

景德镇陶瓷的制作工艺是非常专业的,而且分工极其的细致,有的人用一辈子的时间就是为了让某一道工序达到极致。就是由于他们这种工匠精神,所以才使得手感拿捏得非常准确。

安详的洋葱
明亮的母鸡
2025-09-12 11:25:48

【景德镇四大名瓷】

1、《青花瓷》 2、《玲珑瓷》 3、《粉彩瓷》 4、《颜色釉瓷》

一、青花瓷

●青花瓷是应用 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花面呈蓝色花纹,幽倩美观,明净素雅,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清代龚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青花瓷是元代时期景德镇瓷工的创造发明,当时烧制就已经十分成熟,至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就更以胎釉精细、青花浓艳、造型多样而负盛名。清代唐、雍、、乾年间的青花瓷烧造成就更加显著。新中国成立后,青花器皿由过去的单件为主,发展成以配套为主,画面更加精美。

二、玲珑瓷

     ●玲珑瓷是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然后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观,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因为“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所以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玲珑瓷也有很悠久的历史,所以也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玲珑瓷往往配以青花图案,叫青花玲珑瓷。这种瓷器既有镂雕艺术,又有青花特色,既呈古朴、又显清新。解放后的玲珑瓷得到迅速发展,产品除中西餐具、茶具、具、咖啡具、文具等日用瓷外,又精制成各种花瓶、各式灯具等陈设瓷。近几年来,更发展为彩色玲珑、薄胎玲珑皮灯等非常精美的工艺美术瓷。

三、粉彩瓷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

      ●粉彩瓷在工艺上是在陶瓷颜料中调入“玻璃白”因此使画面具有粉质感,立体感也很强,所绘图象表现力强,融汇中国工笔重彩的构图与技法,画面浓淡相间,阴阳衬托,形象生动,线条工细流畅,色彩清丽粉润,而且色彩柔和,细腻,雅致,不论山水景物,人物故事,花卉鸟兽、草木虫鱼以及静物图案均可入画,极富诗情画意。早在清朝康熙后期,景德镇的粉彩瓷就已问世,雍正时相当精致,乾隆年间达到很商的艺术水平。

四、颜色釉瓷

      ●如果用“万紫千红”来形容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的颜色釉,那是非常恰当的。不仅红紫,不论什颜色都可烧制,红为火焰,绿为春水,蓝似青天,黑为墨炭,是瓷器中最富神秘色彩的艺术品。

 ●颜色釉瓷突起色釉瓷。有许多种类别:通体一色者称单色釉,多色相间者称花釉,烧成温度在1200度以上的叫高温颜色釉,1000度以下的叫低温颜色釉。釉料中含粘土、石英和助熔剂。着色剂主要有含铜、铁、钴、锰等化合物。低温颜色釉大多以自然界中的景物、动植物命名,为象牙窑红等。明、清两代的颜色釉瓷色彩就十分丰富,再经新中国成立后50余年的发展,更是无色不备,除恢复传统色釉56种外,又创新各种色釉60多种。为凤凰衣釉、彩虹釉等等。色彩非常丰富,产品畅销全世界。

雪白的蜗牛
现实的月亮
2025-09-12 11:25:48
导语:景德镇瓷器作为我国传统瓷器的品牌之一,其美名远扬与世界各地,到中国旅游的外国游客若不买一件景德镇陶瓷小工艺品或是陶瓷,则不算真正得来过中国,景德镇陶瓷蕴藏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其文化价值是远远高于市场与欣赏价值的。

景德镇瓷器最低档次则为小工艺品,比如我们常见的纪念品,大多数为5-20元左右。稍微高档的则为陶瓷茶具,比如说青花白瓷、陶瓷托盘也就价值290元,还有陶瓷五福临门盖碗则价值180元。中高档的是陶瓷餐具,比如说陶瓷寿碗,根据陶瓷网的报价则为230元,还有方形鱼盘,56头骨瓷餐具套装则为560元,另外一款值得一提的是蓝色多瑙河青花系列则价值390元。最高档的则为精品瓷具,比如金边釉上彩、高档骨质瓷瓷具价值720元。

关于景德镇的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德镇的出现是在汉代的时候。但是五代十国战乱之时,南北文化开始呈现大融合的局面,所以景德镇烧制的白瓷名扬远播,从此也奠定了“南青北白”的垄断格局。之所以景德镇瓷器成为南方瓷器的代表,是因为它的品种繁多齐全,并且用途也十分广泛,做工十分精良,以其拥有较为古老成熟的经验,打造造型多变的陶瓷。故而在古代的生产于生活方方面面都有用及它。

另外景德镇也享有“瓷器之国”的美誉,在明清时期,它便成为了全国制瓷中心,已经完全垄断了全国的陶瓷行业。自古对景德镇陶瓷的赞誉就多不胜数,比如说它的瓷身洁白的像一块美玉一样,薄的像一纸张,明透如镜子一般。所以到了清代时候,特别是乾隆时期,乾隆喜爱景德镇的陶瓷,所以在官窑与民窑的分布更为广泛,并且这个时期制作的陶瓷在传统的工艺上开始有创新,著名的唐三彩就是清代的著名的陶瓷。

景德镇瓷器开始融入西方绘画特色,画笔层次分明、并且有的也有西油画的创作素材,所以景德镇开始通过丝绸之路等其他文化交流渠道传入西方。这一举动不仅传播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并且也大大促进了清代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景德镇瓷器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伟大的瑰宝,是我们应当引以为傲的东西。

懵懂的微笑
怡然的康乃馨
2025-09-12 11:25:48
青花瓷和薄胎瓷,尤其是薄胎瓷,至今世界也只有景德镇能够生产。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专一的高山
清脆的手链
2025-09-12 11:25:48

由于明末战乱,清初的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甚至停滞不前。

到了康熙19 年(公元1680年)以后,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不仅恢复过来,而且有旭日东升,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

经过当时的广大瓷工和艺匠的艰苦钻研和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业绩,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从而跃上了历史的巅峰。

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

还有那个叫“殷弘绪”的法国传教土,他于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州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

……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唐英在他的《陶冶图说》中更进一步明确地说:“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区,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籍此食者甚众”。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不仅继承了明代的工艺和品种,而且还有不少的发明创造。

比如康熙时的青花瓷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增多,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珐琅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下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斑谰绚丽奇观的“窑变”等等。

其他如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

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豇豆红最为著名。

总之,清代的景瓷,其品质、造型、釉彩都达到空前水平,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

在清代景瓷的发展过程中,为景瓷作出突出贡献的督陶官唐英功不可没。

他在景德镇督陶15 年,是景德镇御窑厂督陶时间最长、成绩最著的督陶官。

15年中,他不以“官”凌驾陶民头上,而以“民”虚心向陶民学习,与工匠打成一片。

到镇之初,于制瓷一无所知,就杜门谢客,悉心钻研陶务,与工匠同食息三年,终于变外行为内行,掌握了制瓷方面的各种知识,并身体力行,与瓷工们一起从事工艺钻研。

同时,对瓷业生产技艺进行科学总结,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先后编写出《陶务叙略》、《陶冶图说》、《陶成纪事》、《瓷务事宜谕稿》等著作。

特别是《陶冶图说》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成了陶瓷工艺史和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重要文献。

他督陶时的瓷器产品世称“唐窑”,其制造水平和质量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人蓝清所著的《景德镇陶录》对他作了很高的评价:“公深谙土脉火性,慎选诸料,所造俱精莹纯全……厂窑至此,集大成矣”。

晚年,他把自已的诗文收集成册,名为《陶人心语》,完全以陶人自居。

除唐英之外,还有几位督陶官,对景德镇制瓷器业也有不同程度的贡献。

如从清康熙十九年至二十七驻景德镇御窑厂的督陶官臧应选,该时期出产的官窑瓷器被称为“臧窑”,产品诸色俱备,尤以蛇皮绿、鳝鱼黄、吉翠、黄斑点为佳,鲜红色更为著名。

清康熙年间任江西巡抚的郎廷权,在康熙四十三年至五十年的七年中,兼负景德镇督陶之责,他热心于瓷器的研究,突出成就是郎窑红(也叫宝石红)的烧制成功,还有素三彩等。

年羹尧于雍正四年来景德镇兼管御窑厂窑务,此后十年官窑所产瓷器称为“年窑”,釉色发明甚多,以胭脂釉最著名,还有“雨过天青”等色釉也很突出。

还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外国图家也曾为景德镇瓷业作出贡献,他的中国名字叫郎世宁,意大利人,1715年作为传教土来到中国,并被招进宫廷,成为一名专职图家。

他曾在景德镇为宫廷创作了大量的瓷板壁书和其他陶瓷作品,他的中西结合绘现风格给后人有较大影响。

景德镇陶瓷博宝宝珍商城有很多,而且保真,你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

俏皮的胡萝卜
激动的宝贝
2025-09-12 11:25:48
景德镇瓷器有四大特点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瓷器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风格独特。瓷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景德镇陶瓷艺术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青花瓷青花瓷创烧于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经高温烧成,釉色晶莹、透彻、素静、雅致。青料溶于胎釉之间,发色青翠,虽色相单一,但感觉丰富。青花瓷经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粉彩瓷粉彩亦称软彩,是瓷器的釉上装饰,白清康熙晚期开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制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图案轮廓,再堆填色料,在摄氏七百多度的温度下烘烧而成,颜色柔和,画工细腻工整,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画面充满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国历史故事和神话为主的人物,有秀丽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鸟翎毛,有工整对称的几何图案等。颜色釉瓷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种氧化金属,经过焙烧以后,就会显现出某种固有的色泽,这就是颜色釉。影响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着色剂作用的金属氧化物,此外还与釉料的组成,粒度大小,烧制温度以及烧制气氛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说“自然界有什么颜色,就可以烧制出什么颜色的瓷器”,您如果参观一下景德镇的颜色釉瓷,就会相信此话不假。当然,有许多颜色釉的配料和烧制是十分困难的,如“祭红釉”,就有千窑一宝之说。雕塑瓷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远在隋代就有“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色泽艳丽鉴别陶瓷的好坏要遵循“一听二看”的原则。所谓听是指拿起瓷器轻轻敲敲,听发出的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悦耳。如果是,这就表示是优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质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时发出的声音粗重,甚至沙哑,就是用劣质的瓷土制造的瓷器,其质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细反复看。陶瓷上的图案或雕刻上的花纹应完整、统一、清晰、牢固,勾画的装饰金、银线,应粗细一致,光亮美观,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单色产品应颜色均匀、色泽一致。不能出现色脏、缺釉、气泡等明显缺陷。贴花是怎么回事?贴花纸有专门的生产厂生产,规模都不大,它是根据客户的要求订制或自己创作图样,在商店里售卖。生产瓷器的个人和厂家都可以直截买来、贴上,送去烧就行了。不需技艺,也不费力气,省工、省料、省时,适合大批量生产。如日用瓷、陈设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现在工艺瓷器也大量采用贴花瓷。 贴花瓷器是否有收藏价值,要看它的历史特征和数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论。收藏要尽量避开贴花瓷器。如何区分贴花瓷和手绘瓷。下面介绍几种简单易学的方法。一、看装饰纹图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边缘,常常有一圈装饰图案。贴花的图案,普遍会出现图形叠交、错位、接头缺口三种状况。如缸、碗、杯、瓶之类。二、细看有时会发现缺色的现象,像虫咬过。这是由于贴花纸在转运过程中,或操作时弄掉了贴花纸上的部份陶瓷颜料所至,但并不是一定都出现,要细看。三、细看对称的、或相同的图案。每个局部,贴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绘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这一点很重要。四、球面几何形状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积连续图形画的完整的人物、花鸟、风景,不会是贴花的,否则会出现折叠现象。五、青花分水工艺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贴花的。六、从颜色上判断。无论釉上、釉下贴花纸,从工艺上讲,陶瓷颜料附着厚度有限,颜色的深浅不易解决。对于某种颜色,如黄色,就会出现所有这种颜色在整个画面上,都会基本一致。这是最重要的区别方法。七、对于有球面几何形状的瓷器,它的贴花纸,往往多片贴花纸拼块组成,如山水画,为了整体效果,也人工画一些补充图案。这样就会同种颜色(如青花颜色),手绘和贴花出现不一样色调的现象。如瓶子,元圈装饰线都是用手工画的,这个颜色往往与同种贴花颜色色调不一样。八、贴花和手绘同时出现的瓷器,表现在上下装饰图纹用贴花,主要部位用手画。不过这种手绘都是把画面用复写纸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鱼缸用的比较多。凡瓷器上用了贴花,不论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贵。九、从瓷体上分析,贴花瓷其瓷体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数都比较粗糙。高级日用瓷除外。好瓷体不会用贴花。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贴花的。还有,景德镇瓷用潮州贴花纸现象也很普遍。景德镇瓷器的种类:颜色釉: 是用含有着色金属元素的原料配制的呈色优美的釉料。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成为颜色釉。它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温度分类,分高温颜色釉(1300度左右)、中温颜色釉(1200度左右) 和低温颜色釉(1000度左右),若以1250度为界,分为高、低两种。二是按烧成后的火焰 性质分为氧化焰颜色釉、还原焰颜色釉两种。三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花釉)、裂纹釉、无光釉、结晶釉等.颜色釉与普通色釉的不同在于颜色釉的特殊烧制工艺和配方。颜色釉的釉面,必须经过125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煅烧 ,才能显现出它光若流油,色若虹霞,纹若流云飞瀑的独特魅力。颜色釉五彩缤纷种类繁多。青色的如:豆青、影青、粉青、龙泉天青等;红紫色的如:祭红、郎窑红、均红、玫瑰紫、美人醉、釉里红、火炎红等。黄色的如:钛黄、象牙黄、蟮鱼黄、粉黄等。绿色的如:翠绿、孔雀绿、金星绿、哥绿等;黑色的如:乌金、铁锈花、无光黑。其他还有结晶釉、窑变花釉、茶叶末、钛花釉、裂纹釉、唐三彩、龙泉釉、蜡光釉、金砂釉、变色釉、 "三样开泰"、霁蓝釉等。另外还有低温颜色釉如:西洋红、胭脂红、孩儿面、粉红、辣椒红;鹦哥绿、苹果绿、浅绿、鱼子绿、瓜皮绿、炉均翠苦绿、浇绿;正黄、浇黄、淡黄、鱼子古铜、黑地浇紫等。青花: 瓷器釉彩名。白地蓝花瓷器的专称。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朵艳丽的奇葩,其制作方法是先把青料在素胎上绘成各种图案纹饰,然后上釉在高温下(1200度以上)一次烧成。它色泽清新,纹饰优美,历久不衰。青花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艺术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在表现方法上,是以同一颜色的各种深浅不同的色调及笔触线条来表现对象,与国画基本相似,它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手法都极为广泛。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古彩: 又名硬彩,五彩,是以红、黄、绿、蓝、紫等各种带玻璃质的彩料,按图案纹饰需要施于釉上,在瓷胎上用生料、钒红勾线,用单线平涂的方法,再在“彩炉”(在800-900 度之间烧成)二次焙烧而成的一种古彩。由于它红绿分明,层次较少,彩色鲜明透彻,故称硬彩。古彩的色彩明净晶莹,色调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线条刚劲有力,具有浓厚的民族艺术风格。古彩所描绘的对象甚多常见的有人物、山水、龙风、鸳鸯、松柏、灵芝、花草等。古彩瓷在历次世界性的博览会上,受到广泛的称赞。是景德镇陶瓷技术的优秀传统之一。就年代说,包括大明彩和康熙彩;就色彩说,有三彩、五彩和红绿彩。其技法特点是单线条平面,线条刚劲有力,笔划简练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形象概括夸张,民间风格浓厚,装饰性强。综合彩: 是采用多种技法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装饰形式。它是根据作品的要求,动用不同原料(釉上、釉下色料)、不同表现方法(雕刻、绘画、色釉)和不同烧炼工艺(高低温)相结合而达到整体设计效果,使瓷器装饰更为完美。综合彩的作品,可尽量发挥各种技法的特点和工艺操作的所长,以充分达到创作意图。因此,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装饰方法。其特点是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各种装饰形式相互衬托,互为补充,争奇斗艳,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语言。 新彩: 旧称洋采,出现于清末,是从国外引入的一种陶瓷装饰方法。先用五彩颜料在白瓷表层绘以各式画面或图案,再入彩炉烘烤,这种瓷器,称新彩瓷。新彩瓷,系清末民初逐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品种。建国后,几经改进,使新彩装饰技法得以丰富和发展,并与现代工艺技术相结合,成为广泛采用的装饰形式。景德镇现时流行的新彩中除颇有中国写意画风格的扁笔新彩外,还有鲜艳明快的刷花、喷彩,规整秀丽的平印、丝印贴花等。经过一系列改革创新,装饰格调已形成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地方特色。新彩包括贴花、绘画、刷花、喷花、印花、薄膜移花、描金加彩、套色印金、腐蚀金彩和各色电光彩等。其特色是色彩丰富,装饰多样,毛坯造型秀丽,花纹生动,格调新颖釉里红: 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在我国传统习惯上,常以这种色彩象征吉祥康乐和繁荣昌盛,是别有特色的传统艺术釉里红瓷和青花瓷一样,是景德镇元代陶工的杰出创造。它俩不但降生的时代相同,而且在工艺制作、装饰题材与画风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可谓一对惹人喜爱的孪生姐妹。然而,由于釉里红有严格的煅烧条件,烧成范围狭窄,比起青花来要娇嫡的多,所以其品种、产量及所产生的影响就不如青花瓷了。但它具有青花不备的那种红宝石般的富丽感,加上难于烧成而导致的"物以稀为贵"的原因,历来又显得十分名贵。现代陶艺: 创造,成为创作主体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实现个体精神价值的媒介。使陶艺这门古老的艺术成为现代人的精神寓所。因此、与传统陶艺不同,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借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但已不再是以实用为目的。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因此、现代陶艺纯属于艺术家个体面对心灵的艺术创造。具有从古老的陶瓷母体中脱离而形成独立的纯艺术特征。 斗彩: 是一种以釉下青花、釉里红和釉上多种彩结合而成的品种。斗彩创烧于明成化时期,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花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青花是构成整个斗彩画面的主色,釉上彩只是略加点缀而已。由于釉上釉下,给人以丰富的热烈、鲜明清新之感,有很好的艺术效果。青花在釉下勾勒纹样的全部或大部分轮廓线,釉上填五彩,高、低温二次烧成,青花在彩绘中有决定其他色彩的作用。也有从“斗彩”字义来解释的。用釉下青花勾绘花纹轮廓,釉上用彩填绘,使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在一起,互相争奇斗艳。“斗”,意即凑在一起,故称之为“斗彩”。斗彩的特点是: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这种装饰已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和它的特色。粉彩: 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窑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雕塑瓷-瓷雕: 是陶瓷器的一种装饰。一般指具有独立性的立体陶瓷雕塑制品,需要模印、镶嵌以及手工镂、捏、堆、塑、雕刻等工艺操作并经高温烧成。由于操作的方法不同,大致分圆雕、浮雕、堆雕、镂雕、雕镶、雕刻等种类,其制景德镇瓷雕制作可以追溯到一千“狮”、“象”大兽的制作。当代的景德镇,瓷雕工艺精湛,工艺种类齐全,有园雕、捏雕,镂雕、浮雕等;产品多样,有佛像尊神、花草鱼虫、亭台楼阁、动物玩具等;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装饰丰富,有高温色釉、釉下五彩等;艺术表现力强,有的庄重浑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丽堂煌,鲜艳夺目。

俏皮的早晨
时尚的板凳
2025-09-12 11:25:48
景德镇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瓷都呢?由于这里具备优质的瓷土,取之不尽的松柴,便利的水运交通和许多优秀的制瓷工匠,

并逐步地发展起了中国的制瓷业,因此便成为了闻名世界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陶器,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制造瓷器。到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这里生产的白瓷,已有“假白玉”的美称了。北宋景德年间,宋真宗赵恒派人在这里监制宫廷需要的瓷器,每件瓷器的底部都写有“景德年制”的字样,由于瓷器制作的精美,当时影响很大,景德镇也因此而得名。明代,景德镇发展成了全国的制瓷中心。

景德镇瓷器品种丰富多彩,既有日用瓷,又有美术瓷,曾达到过三千多种品名。其中传统的青花瓷、粉彩瓷、青花玲珑瓷、薄胎瓷是景德镇的四大名瓷。景德镇的瓷器造型轻巧,色彩绚丽,装饰精美,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

高挑的滑板
合适的哈密瓜
2025-09-12 11:25:48
中国景德镇出产的18品陶瓷,也就是素有“中国陶瓷之都”美誉的景德镇,始于晚清,在宋代发展到盛,景德镇窑口以其精美的器形、细腻的釉质、精巧的工艺,被世人所赞誉。景德镇的18品时间也就是18种陶瓷的出窑时间,其中最著名的有宋代的白釉、红釉、火彩、紫釉等,明代的景德镇窑以抛釉、蓝釉、黑釉、斗彩等为特色,而清代则以碧绿釉、花鸟纹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