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陶瓷展厅设计?
陶瓷展厅设计当然要符合历史的味道,可根据历史的发展展示陶瓷的继承与创新。陶瓷展厅,给人的印象就很有历史味道的,在设计可以按照历史时间展示不同年代的陶瓷,观察不同年代陶瓷的变革;同时还可以弄几件比较有代表性的陶瓷展出,让参观者更深入的探究陶瓷的历史。
陶瓷的文化气息,即展厅的主题风格要围绕陶瓷来设计。
展示形式,一个孤零零的展示柜肯定效果不好,要加上声光电。
参观用户的浏览顺序是否有规律,要有目的的引导。
我国历史比较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留下众多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陶瓷能够代表了中国的文明,是经过一定的历史时期积淀的结果,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陶瓷的器型、纹洛以及装饰都能够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经典,在陶瓷的外形中可以看出中国文化中的美学价值,陶瓷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文化的发展,能够凸显出我国民族独特的历史风情和民族风俗习惯,能够显示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审美理念,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本文就针对陶瓷艺术的进行研究,对陶瓷的艺术美和生活美进行探讨。
二、陶瓷的艺术美
陶瓷的艺术价值表现在多个方面,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的技术演练逐渐成熟的结果,陶瓷艺术的外观不仅仅是造型艺术的一种,陶瓷的外形设计大多来源于自然美和生活美,来源于人类对生活、对艺术的诠释,来源于特定的物质世界,具有一定的历史社会价值,但是陶瓷艺术并不是纯天然的艺术,是通过对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诠释的一种艺术价值,在加工的过程中并渗透了艺术家自身的美学观点以及对美学的思考的艺术体现,艺术家对艺术的构建具有创造性,使得陶瓷艺术在构造的过程中体现出一定的自然性和生活价值,能够使得陶瓷真正的融入到生活当中,这样能够真正的展示出陶瓷的艺术美,展现出陶瓷的风姿神韵。陶瓷的艺术形象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审美价值,让人真正的引起人对美感的体验,使得人能够在陶瓷中看出审美价值,在艺术生活中能够对社会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在陶瓷艺术中能够理解出审美的和谐性,这种和谐性不仅体现在陶瓷的造型、装饰上,在体现在陶瓷中的各个因素的矛盾是否和谐,艺术家能够通过对和谐性的把握进行陶瓷造型设计,形成一种新的结合,从而达到互动的美学特征。
陶瓷造型是陶瓷艺术显示出来的核心部分,在整个陶瓷艺术中,应该充分把握和谐性在陶瓷造型中的体现,陶瓷造型本身就具备组合性,在组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陶瓷艺术的线,线是陶瓷艺术的基本,由线组成面最后再形成体。
而且在构造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显示出局部的设计应该与整体的设计相和谐,陶瓷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陶瓷造型的局部,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局部进行处理,局部的处理得当才能够保证陶瓷的整体造型,突出整体的风格和个性。陶瓷的艺术美不仅体现在整体的造型上,还要注重局部的变化,这样能够保证整体和部分和谐的前提下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艺术效果。陶瓷的设计中,各个部分的设计都能够保证陶瓷的艺术效果。对美感的要求不仅是造型,还对陶瓷艺术的质地和装饰有比较高的要求,每一部分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三个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陶瓷的质地以及构成陶瓷每一部分的设计都应该融为一体,构成陶瓷艺术的形象设计构造,陶瓷的整个艺术形象是赋予了艺术者的灵魂,只有将这三个部分真正的融为一体才可以设计出动人心弦的艺术作品。
三、陶瓷的生活美
陶瓷的生活美,指的是人在设计陶瓷的工程中所融合的生活美的观念,通过生活能够充分的研究陶瓷的艺术特色,物质生活本身就对陶瓷艺术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陶瓷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陶瓷艺术不仅代表了一定的艺术价值,还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文化的组成部分,陶瓷制品的创建本身就在具备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术特色,陶瓷艺术从根本上与原本的艺术就显示出明显的区别,不同于原本的绘画制品和其他雕塑艺术作品。陶瓷艺术美的本质内涵来源于生活,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的感悟融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创造出陶瓷艺术。在历史的各个阶段,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陶瓷艺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期的文化内涵。随着生活的不断变迁和历史的进步,不断的推动陶瓷产业的进步,陶瓷业不断的设计出新的文化图案。
各个地区的历史风貌也决定了陶瓷文化的异同,在一个地区,文化的发展背景是不同的,在历史的不断变更下,由于各个地区人民的审美情趣的不同这就使得陶瓷的艺术美出现异同现象,陶瓷的出产决定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审美的需要,陶瓷艺术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生活状况,陶瓷文化逐渐的成为象征一个地区生活的真实情况,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在生活发展中的流行心理,生活价值都能在陶瓷艺术中展现出来,生活状况具体的可以根据当地的文化习俗、思想、以及对审美的需求等诸多方面做引起的审美情趣,这就对陶瓷造型艺术产生重大的影响,当地的各个文化特征都能够提下出当地的陶瓷生活美。
四、陶瓷在技术研究上具有科学性
我国的陶瓷产业的发展历史比较悠久,在陶瓷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能够通过对生活的体会在加上对科学手段的运用能够设计出良好质量的陶瓷艺术,能够保证陶瓷的艺术价值。陶瓷的制作过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需要艺术家对陶瓷制品工程能够准确的把握,对陶瓷原料要精确的鉴别,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的通过加工保证陶瓷的形状,在装饰的过程中,需要首先对成型的陶瓷进行烧成然后进行装饰。窑炉的结构和烧成温度都对陶瓷的质量产生影响,相同的配方在不同的烧成的情况下能够产生不同的色调,这样艺术家在生产陶瓷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生产的质量。陶瓷艺术的色质成品比较复杂,就需要在科学的制作工艺进行调整,来形成各个色质的陶瓷成品。这些艺术技巧能够完全的依靠科学手段进行高温设置。
陶瓷的艺术美显示出了整个创作过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造者对美的感受,能够体现出创作者一定的思想内涵,体现出陶瓷的艺术美,其陶瓷技术的科学性能够保证陶瓷的质量标准,体现出陶瓷的美学特征,陶瓷的生活美和艺术美都是通过技术的科学性展现出来的,主要对美学的内涵进行深入的思考,陶瓷的艺术美能够通过艺术自身来衡量,陶瓷的艺术美和时代性要求都比较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进行陶瓷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强技术的科学性,通过对技术的增强这样能够增强艺术的总体效果,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对陶瓷的艺术性要求比较高,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进行设计陶瓷时,要遵循时代的发展,遵循文化的象征,充分的通过自身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科学的技术能够增强技术水平,将在生活中的启示能够研究陶瓷美学并运用到陶瓷艺术中。
五、结束语
总之,陶瓷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我们对于陶瓷美的研究主要针对陶瓷艺术的生活美和艺术美,在这两个方面中延伸出陶瓷技术的科学性。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陶瓷艺术能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文化背景,代表了我国的文化内涵,在陶瓷艺术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对艺术价值和生活价值的体现出我国独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领域也将大放光彩,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生产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在陶瓷行业,不仅要求艺术家能够保证陶瓷质量的同时还要保证陶瓷产业的艺术价值。
1、“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陶瓷的四大特点。
2、瓷器胎质轻薄,滋润透影,宛若蛋壳,薄如蝉翼,轻若绸纱。
3、胎质清脆,用指轻扣,能听到“咚”的脆响,宛若乐器奏出的优美磐声,扣人心弦。
4、与陶相比,瓷的质地坚硬、细密、严禁、耐高温、釉色丰富等特点。
5、青花瓷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不易磨损,而且没有铅溶出等弊病。
我国古代陶瓷器釉彩的发展,是从无釉到有釉,又由单色釉到多色釉,再由釉下彩到釉上彩,并逐步发展成釉下与釉上合绘的五彩、斗彩。
扩展资料:
分类:
日用陶瓷:如餐具、茶具、缸、碗等。
工艺陶瓷:如花瓶、雕塑、家具等。
建筑卫生陶瓷:如地砖、排水管、面砖、外墙砖、卫生洁具等。
对于各种现代工业和先进科学技术的特种陶瓷产品,有高氧化铝瓷、锆英石瓷、锂瓷、磁性瓷等。
粗陶是最原始、等级最低的陶器,通常由一种易熔粘土制成。
细陶按其主体成分的不同,可分为粘土、石灰石、长石和熟料四种类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古代山西陶瓷特展亮相 望获重新定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瓷艺术
中国(醴陵)陶瓷艺术城的设计概念源于醴陵市人民政府建立一个集酒店和博物馆的陶瓷综合工业生产区的构想,陶瓷艺术城的陶瓷材质和陶瓷器皿的形状凸显陶瓷制造业在醴陵的重要地位 。
陶瓷艺术创作包括形象造型、形式法则、色彩配置与布局、表现技法等。在诸多因素中体现作品的气势和生命力的还数色彩。陶瓷艺术作品中的色彩配置与色调处理是至关重要的,传统的艺术陶瓷如红绿彩、五彩、粉彩、青花、斗彩之所以风格各异、情趣盎然,就是创作者恰到好处地把握了色彩赋予人们情感的象征意义,从而唤起人们的美感意识,使作品增添了无穷的内涵和意境。
陶瓷艺术作品特别注重几种主要色彩的搭配。如红绿,它是由红、绿、黄、兰色构成,但在诸多颜色中主调是红,绿色次之,搭配用黄、兰,色调鲜明,对比强烈,使人在精神上感觉热烈、富丽、喜庆,并具有浓厚的东方民族特色,很有个性。特别是其中的红色,如果拿掉只剩下绿、黄、兰,那么热烈的情感就差之甚远了。
无独有偶,陶瓷五彩(古彩)装饰画风很像中国杨柳青年画,讲究韵律、笔力,在色彩的配置上对比强烈,其色彩由红与大绿、苦绿、古紫、薄黄构成,从而加强了装饰画面的对比力度,使作品中的色彩震撼力很强,能给人以明朗大方、富丽堂皇、古朴典雅的生动情趣,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之感。
粉彩的情调可谓略有不同,它的艺术语言与其他传统装饰比较而独具特色,决定其个性特点的主要是材料、表现技法、设色方法。粉彩所用的颜料大部分是粉质的,其呈色纯度属于中等纯度,为此,粉彩颜色对比不强,自然柔和,因而作品体现出一种轻巧和秀美,给人留下精致、细嫩、简洁、亲切的美感。
被外国人译成“蓝天与白云”的景德镇传统名瓷—青花,在色彩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它色彩单纯,色泽清丽,更重要的是青花装饰特别讲究情调美,表现形式丰富,给人以简练、古朴、耐人寻味的感觉。其雅俗共赏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出一种东方韵味,使得日本人也对中国的青花倍加青睐。
从陶瓷艺术作品色彩的配置上不难看出,无论是泼墨重彩还是轻描淡写,都能起到异曲同工之效,而不同装饰材料和不同色彩的搭配,使得陶瓷艺术作品形成自已独特的风格,充分渗透人的感情因素,正是因为这些作品饱蘸着人的思想感情,才得以流传百世,经久不衰。
中式装修和家具设计是目前越来越流行的装修风格,越来越多的家庭在装修时选择中式风格,同时和中式风格装修相匹配的就是中式家具。而中式家具里的中式博古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家具。但是你知道中式博古架的设计理念和摆放方式吗?这其中有很大的学问等你发现。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中式博古架的设计理念以及中式博古架如何摆放、选择才最合理。
中式博古架的设计理念
酒店中式设计中博古架根据陈设的位置有着不同的功效,比如在进门玄关处的博古架圆门,就具有切划空间只用,而在墙壁贴墙而置的则纯属为了欣赏和保护墙壁的功能。博古架的选择,应当与中式酒店装修元素中其他配饰一直,颜色上有原木的浅黄、红色、绛红、皂綦等,深色居多。以符合博古架沉稳渊博的古雅气质。厚度一般以陈列物的三维尺寸以及墙垛垭口厚度相符。
中式博古架的摆放
博古架上放什么好看一般可放“玉器、陶瓷、瓷器、鎏金”。究其所陈,我觉得也应该见仁见智,自己喜欢就好。尤其是酒店设计时,陈列物以符合酒店主题为宜。视线曾陈设成色较好的,而从自然结构上上层陈设为山形,中层或岩泄、土坡形,下层为茅舍形,以体现出与自然景观和谐的陈列方式,让人们在视觉感官上舒服。以及腾手的位置,如果上层腾手着力点在左边则下面一一对应。
中式博古架的选择
博古架在选择上,应该从视觉嗅觉感觉全方位考量,首先要没有刺鼻的异味,色泽浑厚均匀,不要有太大的色差,否则将影响整体美观。除了外观,博古架上经常会陈设一些比较重的水流石,微型盆景、青铜器皿等,故在选择是应该考虑其的承受能力。总之博古架在中式酒店装饰元素中是最能体现古典文化艺术魅力,和古典匠人勤劳智慧精神的。合理的选用必将为中式酒店装修增添一抹
中式博古架使装修房屋营造中式文化底蕴的同时,也让人们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使人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有多么伟大。中式博古架的设计也是处处体现出中华文明的高深,一看到中式博古架便能身临其境,体会到先民的伟大思想以及伟大传承。关于中式博古架的设计和布局不止有以上介绍的这些,想要真正设计好和合理摆放、选择中式博古架还需努力借鉴,进一步钻研。
明天启以后的民窑瓷器上诗配写意画面,是明代文人山水画对瓷器装饰的直接影响。例明末清初民窑青花瓷器上的写意,兽、鱼、虫其绘画风格与当时著名画家八大山人的风格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康熙青花,五彩山石画法,习惯用“斧劈皴”而雍正时期则逐改用“披麻皴”。《中国陶瓷史》第十章,清代的陶瓷,有关中国画对陶瓷装饰方面的记载:“康熙时期人物画内容,除了习惯‘婴戏图’,‘八仙祝寿’、‘四妃十六子’等外,戏曲人物故事特别盛行。”例:“西厢记”、“水浒”中故事以及“钱塘梦”等等,在风格上这时期人物因受陈老莲画派的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真正在陶瓷装饰中运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传播,陶瓷装饰者在怎样处理上,大部分由匠人味逐渐变成文人味装饰风格。
到了清末民初,一批有国画修养的文人、墨客进入景德镇艺坛。如擅人物的王少维、山水程雪笠父子、花鸟程声和、潘陶宇等人,均以清新的国画技法大大影响了当时的传统画风,继起的“珠山八友”在他们的影响下也走上了这条路,为祖国的艺术宝库增添了光辉。
如绘画神技王奇、落地粉彩王大凡、水点碧桃花的刘雨岑先生,在传统的基础上,为了使瓷器上能达到象国画在宣纸上作画晕染的艺术效果,吸收了清代画家恽南田、任颐的没骨花鸟画的技法运用到陶瓷粉彩上,一直到现在。
当代“青花大王”王步先生运用中国画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画青花,像国画一样墨分五色,他将青花料水也分五色,力求水墨韵味。着意研究清代八大山人、黄慎等人笔墨。以豪迈沉郁的风格简朴、雄浑的笔墨为花鸟传神,运用到陶瓷青花艺术上,在景德镇陶瓷艺术上别具一格。
以画虎著名的毕渊明,擅长金石、书法、诗词、绘画。年轻时候学习画虎名家四川张善子先生和广东岭南画派的高其峰先生等画家的佳作。在画面构图,运笔、设色、布景等方面继承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先生的虎即有张先生的画风工整笔力,又有南派画风的神韵。
高级工艺美术大师陆如是以擅长陶瓷装饰设计和国画花鸟享誉瓷艺和画坛的。运用国画技法装饰陶瓷而获盛誉。他创作的新彩“枇杷图挂盘”、“夏熟”是运用中国画技法进行陶瓷装饰,也是先生成功的作品之一。景德镇还有许多美术家如:老一辈画家,历经磨练,底子厚,功力深,艺术造诣较高,作品境界各具特色。胡献雅老先生的苍劲雄健,毕老的巍然雄据,余翰青先生的清丽秀健,马毓桂的苍老朴实,余文襄先生的静穆精深,徐天梅的苍劲深婉,及解放后成长起来的中青年画家坚持走“师造化”、“师自然”的道路,刻苦学习,勤奋笔耕,富有朝气,勇于创造。他们的作品既有传统的艺术色彩,又吸收了外来姊妹艺术的养料,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的奔放流畅,有的高雅飘逸,有的严谨细腻,有的笔触娴静,有的意态潇洒 ……许多作品都充满着耐人寻味的笔墨情趣。
中国画在景德镇为什么如此风行?陶瓷美术工作者如此厚爱?这主要因为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以构图到立意,以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工艺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把国画借鉴到陶瓷装饰上来,因其许多艺术手法适合多种陶瓷不同器型装饰需要,国画与陶瓷互相渗透艺术手法和精美的陶瓷材质揉和生辉就形成陶瓷装饰的独特语言。
(二)陶瓷装饰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
(1)运用散点透视的手法构图
中国画运用散点透视构图,这才出现了古代长卷《清明上河图》和现代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时敏、姚耕云、卓鹤君等等最近创作的《长江三峡长卷》等等。如果按西洋画运用的焦点透视就没有办法画那么长的画。
在各种陶瓷造型器皿上如不采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构图,也就根本没有办法绘制通景山水、人物等。
(2)“计白当黑”
“空白”是中国画形式中特有的重要表现方法。中国画强调着眼处白,下笔处黑。虚实关系,“知白守黑”这一国画艺术法则,基本上和陶瓷装饰一致。
(3)“写意传神”
中国画强调“似与不似之间”是齐白石先生对写意花鸟画经验的总结。“神在形似之外”、“形在神气之中”这是中国绘画艺术独特之处。特别是景德镇的明代民间青花,像“八大山人”的写意画,廖廖数笔,出神入化。如画人,一个圆圈是头,一撒是发,两点是眼,重笔撇成,倒转人字是舞动的双手,再随着画两条下窄长宽的长线,这便是身躯和脚,这是“婴戏图”中全部用笔,如现代画家关良、高马德等戏剧人物是那样的传神,相比之下,明代民间青花中的人物却更宁静、天真、流畅、秀美,且富于装饰效果。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都可以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两者相互影响、渗透。如“粉彩”中的人物、花鸟画法都与中国画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类同。
剖析一下粉彩装饰方法就可以看到,陶瓷装饰和中国画历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画表现形式主要有工笔重彩、淡彩、工兼写,没骨写意,泼黑等等技法。主要讲究骨法用笔。白描勾勒、皴擦点染、设色渲染。一般采用散点透视,不受时空局限。构图上注意章法,讲究空白,追求立意及读书画印的巧妙结合等。这都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中国画讲究个“意”字即写意。不单是画法工整和笔法放纵的水墨写意之分,这个意则是中国画神气魄。中国画在造型艺术形象中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把讲求立意和气韵生动作为它们的最高标准。
而陶瓷装饰的表现形式,从主题到立意,从艺术形式到技法都和国画有许多相同点,只是由于工艺特点、工具、材料的不同而有区别。
如粉彩用笔一般采用中锋为主,略加侧锋,基本用皴擦法,由于瓷胎质地光滑,不如宣纸吸墨,要擦出的飞白效果而彩取原料的方法来分明暗。粉彩中设色上除无渲染着色外,(但有洗染、接色法)其中打底、罩色、填色等都与国画中的工笔重彩设色方法类同。
中国画特别强调线条的作用,国画线描技法积累了许多丰富经验,如人物“十八描”等,都是陶瓷装饰上所运用和借鉴的线描技法,无论古彩、粉彩、新彩、青花都离不开线条的运用。这点对陶瓷装饰都至关重要。
例如,古彩,一般以中锋勾线,线条钢劲有力,是古彩最基本、最重要的造型手段,古彩不似粉彩运用设色,洗染手法,只靠单线平涂,全靠线条功力来表现各种人物、花、鸟、山、水等形象。
线条表现在青花中最大,勾线分水要求青花料线画得凸起来,使分水控制在线条以内。不越过所刻画形象的线条以外。
(三)陶瓷装饰与中国画艺术互相渗透
中国画是画在宣纸上的,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吸收了中国画的表现手法来装饰陶瓷的。所以中国画和陶瓷装饰的“国画”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两种艺术,只能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一般来说工艺美术品种都很精细,誉有“巧夺天工”的赞誉。瓷器上装饰国画多适宜工笔重彩,使画面显得很精美。
中国画艺术在革新,陶瓷装饰在力求工艺材料和装饰技法上的创新才能更好的把中国画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才能创作出不愧为我们伟大的时代陶瓷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