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一个水族箱,如何动手制作沼泽过滤?
两栖植物,阳光是挺水植物生长的能量来源。阳光越强,挺水植物的净水能力越强。所以沼泽过滤的最佳范围是室外全日照。沼泽过滤并不新鲜。大自然母亲使用这项技术已经有数亿年了。我们称之为含水层、湿地或沼泽。人工湿地也是目前最经济、最生态的污水处理方法。沼泽过滤相当于微型人工湿地。不需要超过30厘米的砾石。如果建在太深的地方,可以建架空层或沉淀池,这样水流会更均匀。之所以砾石小于30 cm,经过大量实验,不会得到更好的水质,只会增加成本。
沼泽过滤需要强光。光照是整个系统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沼泽是缺氧的仓库。如果没有应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向沼泽输送氧气,沼泽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沼气池”,危及鱼类的健康。真的不建议在室内做沼泽滤镜。水景园需要10%-15%的池塘面积,锦鲤鱼塘需要20%-30%的池塘面积。(注意这是针对池塘的)。鱼缸、周转箱等小水体,请不要套用这个公式,否则得不到承诺的效果,需要的面积大小取决于投喂量,不能一概而论。没有人能预测他们的过滤能达到多少负载。都是先过滤,然后根据过滤效果调整投料量。
请用8mm左右的鹅卵石,也叫地暖豆石。石材尺寸范围为5-15毫米。对于大型沼泽可以稍微大一点,对于小型沼泽可以稍微小一点(同时会增加过滤效果和阻挡速度),放下一个菠萝蜜后,水又变得浑浊了。换了四桶水,用聚氯乙烯管搭建了一个干燥平台。沼泽区水位太高,我不是很满意。今晚打算多放30斤石头下去,不想看到水高过石头面……然后加入大蒜、芦荟、吊兰、灯心草这些植物。你想给这么多种作物施肥,还是想养一个大桶来制作它们?
甲鱼的排泄物导致水中产生亚硝酸盐,但是水中已经形成了硝化细菌,会去除亚硝酸盐,但是养鱼的朋友都知道它不能把所有的排泄物都硝化掉,这时候就出现了有机物(也叫肥水)依赖植物的大问题。水中的排泄物和有机物会被水泵抽到沼泽,然后植物会充分吸收养分,依次循环,这与普通的过滤系统相比,会大大提高便利性和效率,甚至水由水泵抽取,通过管道以高流速流入沼泽底部,然后通过滴管均匀排出。在向上(向下)流过砾石/沙子的过程中,水逐渐减速,杂质形成沉淀。水从底部渗出,通过出水管流入水箱,形成过滤循环。
1、按照修建衬垫池塘基本步骤。先设计好沼泽池面积,取决于池塘大小10-30%。如果要养很多锦鲤,应该做更大。
2、使用煤炭砖、石头、砖或者任何可以稳固不透水的材料用来做墙,分割沼泽和池塘。
3、指示了如何走水管。建议在池塘底部用软管埋藏,穿过沼泽池底位的墙在连接滴漏管。用宝塔头连接软管和硬管。
4、在池塘的沼泽的另一头安装水泵。这可以让水流循环。选择一个可以在1-2小时内过滤完一遍的水泵。(当然流量大会更好)
5、 接下来制作雨淋管。用切割机切成均匀的目字型。如果面积很大,可以做出分支。从效率的角度来选择出水大小和水管规格。做到水流均匀、分散、防止堵塞。(推荐使用25mm以上的水管,宜粗不宜细)
6、连接垂直带帽的直立管到滴漏管,作为排污管。切好这跟管让它刚好高过砾石床。把帽子涂黑让它不容易被发现。
7、在沼泽池底部连接滴流管。开孔45度朝下。
8、盖好排污管帽。
9、当你对管满意时,用胶水粘紧。
10、铲8mm的鹅卵石进入沼泽池中。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可以开始种植物,完了再放另一半。大部分鹅卵石都不干净,尽量冲洗干净吧,最终它在过滤下也会干净的。
希望回答能帮助你,请采纳!
沼泽过滤用鹅卵石。鹅卵石是因为状似鹅卵而得名。鹅卵石作为一种纯天然的石材,取自经历过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后由古老河床隆起产生的砂石山中,经历着山洪冲击、流水搬运过程中不断的挤压、摩擦。
在亿万年沧桑演变过程中,鹅卵石饱经浪打水冲的运动,被砾石碰撞磨擦失去了不规则的棱角,又和泥沙一道被深埋在地下沉默了数千百万年。
原理
原理上其实他也是需要生化过滤,简单来讲就和我们平常的过滤差不多,需要有寄存硝化细菌的载体,只是我们常规使用多孔粗糙的滤材,他就用光滑的石头。同样通过细菌让有机物转化出氨氮和硝酸盐,提供给植物吸收。
这里就有点像之前我写的那个水植物过滤之类的原理了。其实细心的鱼友不难看出,沼泽过滤其实就是一套生化过滤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水生植物的过滤。
由于鱼缸想结合这植物这点一直都没有什么特别完美的方案,所以这种过滤大多数出现在水池中。而过滤的大小同样和鱼缸过滤一样,有比例存在的,根据养鱼的种类数量,这个比例都不一样。
沼泽过滤要起效,要看挺水植物能不能活,能不能长好。如果你的过滤厚度和豆石大小没问题的话,一般一到二天就能做到物理沉降。但绿水问题没这么快解决。
相关说明
沼泽是地表及地表下层土壤经常过度湿润,地表生长着湿性植物和沼泽植物,有泥炭累积或虽无泥炭累积但有潜育层存在的土地。
沼泽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
地球上除了南极地区还没有发现沼泽外,其余各地都有沼泽分布。总的来说是北半球多于南半球,而且多分布在北半球的亚欧大陆与北美洲的亚北极带、寒带和温带地区。南半球的沼泽面积较小,主要分布在热带和部分温带地区。
世界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西伯利亚西部低地,它南北宽800公里,东西长1800公里,堆积了全球40%的泥炭。我国的沼泽则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等地。
可以选择菖蒲、水竹、风车草等挺水植物。
1、菖蒲
生于海拔1500-1750米(2600米)以下的水边、沼泽湿地或湖泊浮岛上,也常有栽培。最适宜生长的温度20-25摄氏度,10度以下停止生长。冬季以地下茎潜入泥中越冬。喜冷凉湿润气候,阴湿环境,耐寒,忌干旱。
2、水竹
水竹性喜温暖湿润和通风透光,耐荫,忌烈日曝晒,耐半阴,不耐寒,华东地区露地稍加保护可以越冬,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稍粘的土质为宜。生长在河岸、湖旁灌丛中或岩石山坡。
3、风车草
性喜温暖、阴湿及通风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保水强的肥沃的土壤最适宜。沼泽地及长期积水的湿地也能生长良好。生长适宜温度为15-25摄氏度,不耐寒冷,冬季室温应保持在5-10摄氏度。
扩展资料:
沼泽过滤需要避免的错误:
1、石子床的太深,不需要超过30公分的深度。
2、石子的尺寸太大(或太小),应该使用9mm左右的鹅卵石,因为太大脏东西都流出来,太小容易堵塞。
3、错误的尺寸,沼泽池的面积起码是池的10%,如果养锦鲤或乌龟,需要起码25%。
4、错误的植物,有很多植物的根茎发达,容易堵塞底部管道。
5、没有将植物拿出花盆,需要把植物拿出来,否则就不能利用它的根部。
可以,只要是喜水植物差不多就可以了。例如:
铜钱草喜欢温暖,不耐寒。10~25度生长最好,高于30度叶子容易发黄,低于10度容易冻伤,低于0度基本就冻死了。
铜钱草喜欢光照。光照越强,生长越旺盛。室内需要放在有阳光的阳台,不能放在桌子上暗处等。这样不到一周叶子就会蔫儿!
极易泛滥,根须细小,需经常减密以防止泛滥。
沼泽过滤的原理:
其实从本质说,沼泽过滤主要是依赖植物对有机废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消化处理作用,来改善水质,平衡鱼缸中的生态系统。让鱼缸水体更清澈更健康。
沼泽过滤使用的植物主要是一些挺水植物,其实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喜水植物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什么挺水植物。
沼泽过滤用毛刷代替豆石。
豆石这个的好处是不易粉化、有足够的间隙供植物生长和水流通过。不过,如果您是一个1.8米的鱼缸,那么所使用的小石子重量就很可观了。所以重量是小石子的一大痛点。不过后期我个人觉得完全可以用其他东西替代,比如:火山石、陶粒等等。
沼泽过滤原理:
从本质说,沼泽过滤主要是依赖植物对有机废物、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消化处理作用,来改善水质,平衡鱼缸中的生态系统。让鱼缸水体更清澈更健康。
沼泽过滤使用的植物主要是一些挺水植物,其实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喜水植物就可以了。没必要非要什么挺水植物。
沼泽过滤的原理
对于一个人工建立的水生环境下,其过滤一般都是由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两个部分,沼泽过滤自然也是不会偏离这个原则,不过区别于其他的过滤方式,沼泽过滤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物理过滤
沼泽过滤的过滤过程主要发生在沼泽仓内,区别于大多数,沼泽仓内的水流是自下而上的,逐渐漫过沼泽仓中的基质的,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基质和植物根系的阻拦和重力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固态颗粒等杂质都会沉淀和吸附在沼泽中,经过一系列的变化进而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
生化过滤
沼泽仓中的沼泽基质从本质上来讲就是一个人工湿地环境,内部避光,同时又有水流以及植物根系进行供养,生活着大量的硝化菌,在其中同时发生着氨化硝化以及反硝化作用,是最接近自然生态循环的生化过滤过程。
架高的沼泽仓
沼泽过滤的基本实现方法
沼泽过滤最早是应用在室外池塘的,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多种的实现方式,不仅有着较强的过滤效果,且相比于其他的过滤形式,沼泽过滤往往会更加的美观原生态。但不管实现方式有多少种,万变不离其宗,最基本的核心是相通的。
沼泽仓内嵌的实现方式
沼泽过滤的基本思路
通过水泵将主池中的水抽送到沼泽池中,水流从沼泽池的底部进入,逐渐漫过沼泽池,并从位于沼泽池上部的出水口流回到主池。这是沼泽过滤最核心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