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道瓷器名称从何而来,为什么叫扎道
我们说的轧道即指粉彩轧道工艺,是从古代陶瓷尤其是唐宋陶瓷刻划工艺得到启发和继承发展的。历史上的越窑、耀州窑、定窑、磁州窑、龙泉窑和景德镇窑等细刻划花工艺已日臻完美成熟。而色釉地刻花是传统刻划花和颜色釉的结合运用,它和历史上的青瓷、白瓷刻划花不同,它是按创作者的设计要求在刻划出地子纹样后又在不同部位施以不同的色釉,使画面色调变化丰富,它创制于清代乾隆年间,嘉庆、道光时期达到高潮
近年来,粉彩瓷的市场价格飞涨,这也吸引了众多藏家对粉彩瓷的关注。那么,粉彩瓷有哪些特点呢?新涉足的藏家该怎样来判断粉彩瓷的真伪呢? 毋庸置疑,粉彩当然要数清康雍乾三代的为好,其中数雍正、乾隆时期为顶峰。康熙晚期的粉彩处于初创期,工艺技术不够成熟稳定,没有大宗生产,因而不是主流品种。五彩较之粉彩为康熙朝主流。粉彩是雍正朝大量出现并加以弘扬的,康熙朝是五彩、青花、珐琅三分天下。 粉彩是釉上彩品种之一,也叫“软彩”,是借鉴中国画中的用粉及渲染技法,在素器上以“玻璃白”打底,彩料晕染作画,再经炉火烘烤
4 而成,色彩丰富,色调淡雅柔和。粉彩创烧于清康熙晚期。它是在康熙五彩瓷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发明的一种釉上彩瓷器。在颜色的配制上又借鉴了珐琅彩多色配制的技法,创造出了低温釉上彩这种新的瓷器品种。由于这种瓷器的色彩丰富、精美,因而很快获得了清代王公贵族们的青睐,逐渐取代了五彩瓷器的地位,成为当时景德镇主要生产的瓷器制品。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朝极为盛行,特别是景德镇御窑厂,大量烧制宫廷陈设、使用器物,成为颇受皇家钟爱的器皿。 道光粉彩:道光时期由于社会上流行“及时行乐”的思潮,反映在纹饰上有大量斗鸡走狗、鹦鹉、蝈蝈、蟋蟀等图案,由各种彩蝶昆虫组成的“探花及第”图案也很盛行。 同治粉彩:同治粉彩纹饰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五福捧寿、麒麟送子是常见的主题,纹饰风格进一步图案画。同治粉彩人物最典型的特征是:人物有眼无珠,民国和现代许多仿品往往在人物眼睛中点上黑眼球,这就弄巧成拙了。 光绪粉彩基本吸收了前朝的传统和特征。百鹿、九桃、博古图、蝙蝠、龙凤、八仙、麒麟送子等题材仍是主体。 等到民国时期,为皇室专烧制的御窑厂停办,全国瓷业进行改良,
5 成立了不少瓷业公司,此时为了维持中国瓷业在国内外市场的需要,民国初期涌现了大量仿古瓷。上至六朝青瓷,下至唐、宋、五代的名窑名品以及明清御窑典型器几乎无不仿制,而且惟妙惟肖。粉彩瓷器成为当时生产的主流,而景德镇则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鼎盛时期,民国粉彩瓷的鉴定主要在烧造技术、图案、施彩技艺、制作工艺等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粉彩人物类的大瓶、大罐,一般称作“嫁妆”瓶,一面绘粉彩仕女婴戏,一面书墨彩诗句,有的还带干支年款及作者姓名,这类粉彩瓷器多为上个世纪20年代的作品,有的画面也很生动,也是值得收藏的。 总之,要想熟练掌握粉彩瓷器的鉴定,一是闲时多看多研究。二是参加学习班,听听老师们讲授,再看看实物。三是不妨先玩出土瓷片。到一处窑址必捡一些瓷片回来,经专家鉴定后,作为标本瓷片放在家中,经常看,自然就会记着某窑瓷器的特征,以后在选购瓷器时就会用得上。四是要多看专业人士写的古陶瓷书,以及大博物馆或文博部门出版的图录等。但看书不能死搬硬套,不能看到市场上的东西和某书上的图案是一样的,就认为是真品把它买下,还要细看它的釉色、纹饰、轻重、款式等。五是常到博物馆、文物商店走走,看看。这些场合的东西可作为标准器物学习。
有点像元代的青花。
仔细一看,但很明显不是的,就是解放时候的青瓷碗碎片。
农村田地里到处都有。
谢谢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更祝你开心快乐每一天。
寄托款最早出现在明武宗正德年间(一五零六至一五二一),仿造明成化瓷,此后寄托款日益增多。明代寄托款以熹宗天启年间(一六二一至一六二七)为最,大多为寄托宣德款。清康熙帝认为,瓷器上写了款,如果打碎了不吉利,由此康熙朝早期瓷器很少写款。但康熙官、民窑瓷器大量寄托大明宣德、大明成化、大明嘉靖等年号款识。从光绪至民国时期,青花、五彩、斗彩等瓷类仿康熙款最为普遍,仿款种类较多,但从字体的题写、款识的颜色上与真品都有差异。道光及以后各朝,也仿造雍正款识。
所以我认为不值钱,但是我本人新手,研究的也不透彻,所以仅供参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