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水杯里面出现很多龟裂纹还能用吗?
仍然可以用的。龟裂纹是陶瓷内外受热不均造成,相当于开片。只要不漏水,就可以继续使用。
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
开裂的原因有两种:一是成型时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响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胀系数不同,焙烧后冷却时釉层收缩率大。开裂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而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
相关说明
1.首先,注意盖子是否合适,我们知道,陶瓷杯盖可以让水不那么快就凉了,如果杯盖盖起来不合适,这样的话可能是次品,也会影响以后的使用。
2.听声音,手指轻弹,如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那么此瓷胎细致密实,要是声音嘶哑,那么为劣等瓷,不可买。
3.喝水时候嘴会接触杯壁,所以杯壁外侧最上方,也就是嘴接触的地方不可有图案,而内壁最好不要有图案。因为这些釉彩装饰含有微量铅、镉等重金属,不易长期使用。对人体有一定危害。
4.摸表面。看是否光滑,看有无裂痕,小孔,黑点,如果似玻璃一样光滑,则产品较好。
高温瓷,低温瓷区别为:高温烧制不同、清洁性不同、吸水率不同。
一、高温烧制不同
1、高温瓷:高温瓷经1300度以上烧制而成,可以再次高温烧制加工。
2、低温瓷:低温瓷经不起高温烧制,强行高温烧制容易碎裂。。
二、清洁性不同
1、高温瓷:高温瓷釉的结晶密度大,瓷面强度高,不易产生划痕,餐具不挂油,茶具不挂茶垢,清洗时不需要洗洁精。
2、低温瓷:低温瓷瓷质不够细腻,色泽不够白净。瓷釉的结晶密度小,瓷面强度低,易产生划痕,餐具挂油,茶具挂茶垢,清洗时需要洗洁精。
三、吸水率不同
1、高温瓷:高温瓷吸水率小,低于0.2%,产品不会吸附异味,不会发生釉面的龟裂和局部漏水现象。
2、低温瓷:低温瓷吸水率大大高于0.2%这个标准且容易进污水,产品易吸附异味,时间久了还会发生龟裂和漏水现象 。
使用陶瓷洗手盆注意事项
①、不得向陶瓷洗手盆内冲入容易堵塞的物品
②、为防止陶瓷洗手盆破损和漏水,请不要撞击陶瓷
③、陶瓷洗手盆堵塞时请立即用皮吸引器排除
④、不能使用和储存在摄氏0度以下水
⑤、为防止水泥的膨胀使便器底部炸裂,一定使用玻璃胶进行安装。
⑥、平时清洁:瓷器外观软质刷毛或海绵沾中性清洁剂清洗,但切忌不可以热水冲洗或直接到入热水,以免面盆裂开。若要用面盆盛水,先放冷水在放热水以避免烫伤。
⑦、定期保养:下方存水湾头可拆卸下来,将堆积的污渍取出,可保持排水通畅。
⑧、清洁面盆时应尽量使用海绵沾取清洁剂清洗,切记不可使用菜瓜布,或用硬性刷子、酸碱性化学药剂或溶剂擦拭刷洗,因为会在面盆表面形成细小刮痕,使它变得粗操而容易沉积污垢。
⑨、改变顺手放置物品在面盆之上的不良习惯。
陶瓷的釉面龟裂,是材料收缩率引起的现象,
基本原理是,陶瓷的坯体的膨胀系数(冷热收缩率),与其表面釉药的膨胀系数,不同。
一旦坯釉膨胀系数差值超过一定限度,(一般来讲釉面比坯体要脆弱)
就会引起釉面龟裂。
简单地理解就是,在烧成冷却过程中,由于收缩率不同,坯体冷却收缩结束后釉面仍然在收缩,这时釉面会紧绷,超过一定限度,就开裂。
这种现象在早期的原始陶器中比较普遍,进入瓷器时代,由于对于材料的配合的技术的进步,膨胀系数的调和就变成人工可控的技术。
但是,陶瓷的魅力就是巧妙利用材料特征来表现不同风格的作品,
最最典型的就是利用这种膨胀系数差别发明的“纹片釉”或者“开片釉”
后来又从一般的开片发展到釉面很厚的“立体开片”
最为神奇的问题是,由于釉面的弹性是很微妙的,
纹片釉的陶瓷,有一些是会不停地增加裂纹的,
或者早期不裂后来裂(由于外力或者振动,会增加开裂的机会)
我曾亲耳听见一些仓库里尘封20年左右的纹片釉作品,在我打开柜门的时候,
发出清脆的开裂声!!!
我们当代的手工制作的陶艺作品,
由于使用的釉药不像工厂那样大规模配制,还由于原材料经常变换,
难免会有釉面开裂现象,(或者买回来后开裂)
关键问题是,
是否影响观瞻和使用,
如果没有影响到结构(有时候胎体很薄的作品会因为收缩率差别过大造成的釉裂过度而通体碎开成若干片,这种现象一般在开窑时就发生,一般不会拖到很久)
也有一些瓷器釉裂很隐蔽没有被发现,日后逐渐扩大,造成使用中破损。
总之,如果是手工作品,(尤其是陶的作品,比较耐收缩,不容易被纹片拉碎)
多少出现一些不影响使用的裂痕,个人认为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