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四大生产基地是哪里?
1、广东瓷砖产区
广东是中国陶瓷墙地砖的发源地之一,目前年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主要生产基地在佛山,其它有河源、肇庆、清远等产区。佛山陶瓷无论在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企业管理还是产品配套等方面来说,在各大产区中都属一流,引领了中国建陶的潮流。
2、四川瓷砖产区
四川夹江产区以红坯体特有的制造方法,曾产生了相当可观的生产量,号称“西部瓷都”。四川产区的优势是能源、原材料丰富和劳动力低廉,虽然产区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不过,去年下半年以来,四川产区的发展势头有所减缓,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产区辐射面较窄,几乎只覆盖云、贵、川三省、重庆市和部分西北区域。
虽然四川陶瓷价位低,但西南地区整个的消费水平也较低,不可能发展太快。二是西南地区的运输也相对比较困难。三是四川的陶瓷企业规模还是较小,还形不成规模效应,相对成本比较高。加上煤气、电的价格迅速上升,而且供电、供气量不足。削弱了他们的竞争优势。但是,由于广东陶瓷企业的投资介入,“夹江陶”的形象大有提高,未来的前景光明。
3、华东瓷砖产区
以上海一带为代表的华东台资或合资企业,在有釉制品特别是釉面砖方面占有优势,在企业管理方面独树一帜。华东生产的建陶产品走高档路线,价位很高,可以这样说,华东的陶瓷企业在提升档次、树立品牌、维护价格等方面,走在我国建陶的前列,但由于产量有限,无法取得很大的市场占有率。但他们在高价产品市场有较大影响力,但在中价产品以下的市场占有率不大。
4、福建瓷砖产区
福建也是重要的陶瓷产区,业内有广东人“造砖”,福建人“卖砖”一说。福建过去是墙砖、地砖齐头并进,现在已转移到以仿石材感的外墙砖方向为主,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福建陶瓷企业多小厂、小窑、小压机。但选择了打特色牌,也有其独特的一方天地。
国内最大陶瓷市场,广东省潮州。中国瓷都之城。
主要涉及:日用陶瓷,工艺陶瓷,卫浴洁具,库存类陶瓷等
产地面积大,数量繁多,质地优秀,深受国内外采购代表喜爱
单品几十元到一百多不等,十分便宜。
可搜:陶品汇 当地瓷都商城
广东佛山、潮州、河北唐山、山东淄博、河南长葛是我国的五大陶瓷产区,各个产区所产陶瓷因质量上乘而驰名海内外,然而不同产区所产陶瓷各具特色,品种更是不胜枚举。
广东佛山
佛山是千年的南国陶都,这里汇聚了近千家建筑卫生陶瓷及相关企业,建筑陶瓷年产量超过15亿平方米,卫生陶瓷年产过1300万件。佛山经过20年来的发展,不仅成为中国建筑陶瓷最大的生产制造基地和营销物流中心,也是我国最大的陶瓷机械、窑炉设备、色釉料制造中心,以及围绕陶瓷产业而形成的科研、技术、人才、融资、信息、传媒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中国最大、世界关注的陶瓷产区。
广东潮州
大约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先民就已经能够制作颇为精美的印花刻纹硬软质陶器;商周时期就已经能够制作潮州釉陶;到了唐代,已经能够生产可与越窑媲美的青瓷;到了北宋,潮州陶瓷生产已相当兴盛,规模列广东首位,潮城四郊均有烧制外销瓷的窑场,大量精美的潮州宋瓷远销到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阿曼、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埃及等国家。
广东佛山、山东淄博、以及福建的瓷砖无论在产量还是质量上都是比较有优势。现在市面上的瓷砖大多都是在这几个地方生产的。
佛山陶瓷:是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产业链发育最完善的陶瓷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佛山产区主要有以下优势:A、产品创新的优势,B、人才优势,C、陶瓷企业的规模优势,D、形成了完善的配套产业,E、物流和信息流通优势,F、环境优势(经营环境宽松、交通的便利、靠近优质原材料产地)。
淄博陶瓷产业:发展迅速,建筑陶瓷产量目前已位居全国第二,是极少能与佛山一争高低的产区。淄博产区最大的优势,是其销售区域的辐射面很广,可达东北、华北、华东,辐射半径很大,在这样一个大的辐射面中,中、低档陶瓷制品很有优势。其次是淄博在能源上也有相对优势。
福建省的陶瓷:生产总量仅次于广东和山东,是全国第三陶瓷生产总量大省。泉州晋江无疑是福建最大的陶瓷产业基地,泉州晋江瓷砖生产方向已转移到以仿石材感的外墙砖方向为主,走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条道路。2011年泉州市共有157家建陶企业,415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其中晋江市共建成投产330条生产线),瓷砖单日生产量338.7万平米(不含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