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年代越老,瓷器上的气泡就多吗

灵巧的枫叶
粗犷的篮球
2023-03-28 08:28:20

年代越老,瓷器上的气泡就多吗?

最佳答案
害羞的星月
孝顺的小懒虫
2025-09-15 14:14:05

你好。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首先我想先给你说一下气泡产生的原因。瓷器釉面气泡产生原因是,釉面在高温时,成为熔融状态,胎体内的空气、杂质,包括釉里面的水分子气化,在瓷器冷却时,这些气泡未能及时排出,所以存留在瓷器里面。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古代柴窑控制温度水平太低,不能够精确的达到一定温度,所以导致在熔融状态下气泡未完全挥发就冷却。现代科技发达,电窑能够完全控温,并保持相当时间,以至于釉面气泡全部挥发,这个时候冷却以后,气泡就没有了。

所以导致瓷器内部气泡多的原因主要是柴窑烧造,控温能力是否足够。而与瓷器的新老,没有任何关系。比如现代人,用柴窑烧瓷器,控温不好,一样会有很多气泡。

最新回答
动听的斑马
现实的天空
2025-09-15 14:14:05

这应该是瓷砖釉面坯(pī)泡和是釉泡其中的一种。

坯泡科普(又分为氧化泡和还原泡)

氧化泡是氧化不彻底所造成的坯泡叫氧化泡,泡有小米大小,外面有釉层覆盖,不易用手摸破,断面呈灰色,多产生在低温处。

产生原因:主要是坯体和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消失物没有完全排除。

(1)氧化温度偏低,氧化区的高温部分氧化气氛不足或有波动(2)预热带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差过大;(3)坯体入窑时水分过高

预防措施

(1)适当提高氧化期间的温度,氧化阶段保持强氧化烧成;(2)在氧化阶段要缓慢升温或适当保温,使坯体预热升温均匀,氧化充分;(3)坯体入窑时将水分蒸发掉,如果坯体不干,烧窑时可以在0—300℃区间多烧30分钟—1小时左右。

还原泡

1、特征:由于还原不足而产生的坯泡是还原泡。直径比氧化泡大,断面发黄,多产生在高温近热部位。

2、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坯体内部硫酸盐和高价铁还原不足,高温时起泡

(1)窑炉温度过高,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偏高;(2)强还原气氛不足;(3)冷却时间长,致使产品还原不足;(4)烧成温度过高;

3、预防措施:(1)适当降低窑炉温度,使进入强还原阶段温度适宜;(2)控制还原气氛和烧成温度适当。

釉泡科普

釉泡是指陶瓷釉(GLAZE)上产生的碎裂气泡效果,在现代器皿上有时作装饰目的使用。利用普通釉料在加热条件下将会变为气态的材料颗粒就会制造出釉泡。钙或碳酸镁、硫酸钙和二氧化锰是其中一些能够制造这种效果的物质材料。偶而的起泡则称气泡痕(SPIT-OUT)。

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沉积的碳素或分解物在釉熔融前未烧尽,在釉熔化后,碳素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易跑出,而被包在釉层表面。包括如下几点:

(1)窑炉温度不当,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差太大,使坯体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

(2)强还原阶段气氛过强,造成碳素沉积。

(3)釉料始熔温度偏低或升温过快,釉面玻化过早

(4)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碳酸盐、硫酸盐)含量高

3、预防措施

(1)控制窑炉温度适当,降低预热区间的上下温差。

(2)强还原气氛适当。

(3)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或减少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的含量。

开放的河马
苗条的荔枝
2025-09-15 14:14:05
瓷器的釉质起泡称为釉泡,它是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气泡,一受到外力后就会破开。这种现象见于器口的为多,当然其他部位也有。原因瓷器烧造中的一种釉病,玻璃釉和熔块原料在玻化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气体,一部分被溶解了,一部分以不同的尺寸大小形成气泡。谢谢

醉熏的小猫咪
隐形的棉花糖
2025-09-15 14:14:05
气泡——是指瓷器胎外釉下,以至釉内蕴藏的气泡。它的形成原因,是釉中和胎内水份及空间气体经高温烧制过程而运动,受到釉面阻挡而形成的。这一气泡层内,气泡的大小、多少、层次布局;因各个时期的制瓷材质、窑温、燃料和烧制技术的变化而有所不间。气泡的寿命受胎和釉的保护而存在,在瓷器生活史中,因釉面所处的条件不同;气泡的寿命也不同。在正常的空间存放中,瓷器气泡的生命有着自行消亡的变化,它像一个晴雨表,非常有助于我们鉴定古瓷,这也是在传统方法鉴定瓷器基础上的一个科学的突破。谢谢

无私的蚂蚁
忧伤的草丛
2025-09-15 14:14:05
陶瓷生产是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从原料制备至烧成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即有引起缺陷甚至报废的可能。起泡是制品烧成以后常见的缺陷之一,分为坯泡与釉泡两种。其中坯泡又分为氧化泡和还原泡。以下将介绍各种起泡的情况:

一、氧化泡

1、特征

氧化不彻底所造成的坯泡叫氧化泡。泡有小米大小,外面有釉层覆盖,不易用手摸破,断面呈灰色,多产生在低温处。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瓷胎和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消失物没有完全排除。

①氧化温度偏低,氧化区的高温部分氧化气氛不足或有波动。

②预热带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差过大。

③坯釉料中碳酸盐,硫酸盐以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

④装车密度不恰当。

⑤坯体人窑水份过高。

3、防止方法

①适当提高氧化炉温度,调节气氛幕开度。风油配比适当。氧化阶段保持强氧化烧成。

②缩小坯体的上下,内外温差,在氧化阶段要缓慢升温或适当保温,使坯体预热升温均匀,氧化充分。

③减少坯料中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有机杂质较多的原料用量。

④装车密度要适当,降低坯体人窑水份。

二、还原泡

1、特征

由于还原不足而产生的坯泡是还原泡。直径比氧化泡大,又叫过火泡,断面发黄,多产生在高温近喷火口部的制品。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坯体内部硫酸盐和高价铁还原不足,高温时起泡。

①氧化炉温度过高,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偏高。

②强还原气氛不足。

③停电时间长,致使产品还原不足。

④烧成温度过高。

3、防止方法

①适当降低氧化炉温度,使进入强还原阶段温度适宜。

②控制还原气氛和烧成温度适当。

三、釉泡

1、特征

釉泡一般细小,鼓在釉层表面,易用手摸破,破后粘污成黑色小点。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沉积的碳素或分解物在釉熔融前未烧尽,而在釉熔化后,碳素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易跑出,而被包在釉层表面。

①氧化炉温度不当,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差太大,使坯体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

②强还原阶段气氛过强,造成碳素沉积。

③釉料始熔温度偏低或升温过快,釉面玻化过早。

④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碳酸盐、硫酸盐)含量高。

3、防止方法

①控制氧化炉温度适当,降低预热带上下温差。

②强还原气氛适当。

③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或减少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的含量。

粗心的月亮
健壮的短靴
2025-09-15 14:14:05
釉下气泡都有程度不同的死亡,死亡气泡的色泽是不同的,处在死亡过程中的气泡呈徽黄,进而成黄;死亡的逾久,逾近黑色,瓷器逾老,气泡死亡的逾多,瓷光逾弱。而现代的瓷器的气泡死亡有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在现代瓷器釉面上,见不到黑褐色的死亡气泡。供你参考。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