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陶瓷砖 > 正文

陶瓷釉泡怎么解决

糟糕的纸鹤
大气的玫瑰
2023-03-28 05:12:31

陶瓷过烧为什么会起泡

最佳答案
魔幻的黄豆
虚拟的服饰
2025-09-16 03:26:02

陶瓷生产是个非常复杂细致的过程。从原料制备至烧成任何一道工序稍有疏忽,即有引起缺陷甚至报废的可能。起泡是制品烧成以后常见的缺陷之一,分为坯泡与釉泡两种。其中坯泡又分为氧化泡和还原泡。以下将介绍各种起泡的情况:

一、氧化泡

1、特征

氧化不彻底所造成的坯泡叫氧化泡。泡有小米大小,外面有釉层覆盖,不易用手摸破,断面呈灰色,多产生在低温处。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瓷胎和釉料中的分解物未能充分氧化,消失物没有完全排除。

①氧化温度偏低,氧化区的高温部分氧化气氛不足或有波动。

②预热带升温快,氧化分解阶段时间短,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过低,上下温差过大。

③坯釉料中碳酸盐,硫酸盐以及有机杂质含量较多。

④装车密度不恰当。

⑤坯体人窑水份过高。

3、防止方法

①适当提高氧化炉温度,调节气氛幕开度。风油配比适当。氧化阶段保持强氧化烧成。

②缩小坯体的上下,内外温差,在氧化阶段要缓慢升温或适当保温,使坯体预热升温均匀,氧化充分。

③减少坯料中的碳酸盐、硫酸盐和有机杂质较多的原料用量。

④装车密度要适当,降低坯体人窑水份。

二、还原泡

1、特征

由于还原不足而产生的坯泡是还原泡。直径比氧化泡大,又叫过火泡,断面发黄,多产生在高温近喷火口部的制品。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坯体内部硫酸盐和高价铁还原不足,高温时起泡。

①氧化炉温度过高,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度偏高。

②强还原气氛不足。

③停电时间长,致使产品还原不足。

④烧成温度过高。

3、防止方法

①适当降低氧化炉温度,使进入强还原阶段温度适宜。

②控制还原气氛和烧成温度适当。

三、釉泡

1、特征

釉泡一般细小,鼓在釉层表面,易用手摸破,破后粘污成黑色小点。

2、产生原因

主要是由于沉积的碳素或分解物在釉熔融前未烧尽,而在釉熔化后,碳素燃烧产生的气体不易跑出,而被包在釉层表面。

①氧化炉温度不当,氧化结束时窑内温差太大,使坯体氧化不足,或还原过早。

②强还原阶段气氛过强,造成碳素沉积。

③釉料始熔温度偏低或升温过快,釉面玻化过早。

④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碳酸盐、硫酸盐)含量高。

3、防止方法

①控制氧化炉温度适当,降低预热带上下温差。

②强还原气氛适当。

③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或减少釉料中高温分解物的含量。

最新回答
阔达的板栗
欢呼的香菇
2025-09-16 03:26:02

请问喷釉的时候是否已经出现釉泡?如果喷釉的时候就已经出现釉泡的话,建议将坯烘干后再喷釉,且千万不要直接喷第二遍。如果想喷第二遍的话,需要重新干燥。如果没有重新干燥就直接喷第二遍釉必起泡。

健康的向日葵
多情的钢铁侠
2025-09-16 03:26:02
是釉泡。

这应该是瓷砖釉面坯泡和是釉泡其中的一种。

釉泡是指陶瓷釉上产生的碎裂气泡效果,在现代器皿上有时作装饰目的使用。利用普通釉料在加热条件下将会变为气态的材料颗粒就会制造出釉泡。钙或碳酸镁、硫酸钙和二氧化锰是其中一些能够制造这种效果的物质材料。偶而的起泡则称气泡痕。

和谐的台灯
可靠的大象
2025-09-16 03:26:02
瓷器的釉质起泡称为釉泡,它是釉面在烧制时出现的中空气泡,一受到外力后就会破开。这种现象见于器口的为多,当然其他部位也有。原因瓷器烧造中的一种釉病,玻璃釉和熔块原料在玻化过程中,产生出大量的气体,一部分被溶解了,一部分以不同的尺寸大小形成气泡。谢谢

无聊的金鱼
积极的小丸子
2025-09-16 03:26:02
陶瓷的玻璃釉和熔块原料在烧成玻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其中一部分被溶解,一部分则以不同尺寸的大气泡存在,形成釉泡缺陷。在建陶与卫生瓷釉料中几乎含有不同程度的气泡。但这些气泡的数量少且尺寸很小,有的则数量多且直径大于釉的厚度。许多轻微的气泡并不影响到釉面的质量,尚在容许范围内。不过按照国际陶瓷产品质量的要求,属于明显型的釉面气泡及针孔者均在贸易限制范围内。形成釉泡的气体必须在工艺生产中予以注意。在烧成方面,进行低温快烧时,结晶水水蒸气容易迅速陷入已封闭的釉层内形成釉泡。比如某些结晶水的水蒸气直到900度时才被释放干净,而此前有些釉已经开始软化,排除不尽的水份即形成釉泡缺陷。此外,产品的釉层厚度,釉面的表面张力,釉熔融后的高温黏度及釉料的总体选配等,都会对釉泡的形成产生影响。

坚强的身影
迷人的飞鸟
2025-09-16 03:26:02
内墙砖釉面成桔皮釉的原因:波浪釉与桔皮釉都是陶瓷制品在烧造过程中的缺陷。桔皮纹又称桔皮釉,若釉面富积棕眼,外观呈桔子皮状,则称为桔皮釉。形成桔皮釉的原因较复杂,与胎料,釉料和烧成均有关系。 1、坯料:坯体原料中有有机物,碳素,碳酸盐,硫酸盐,氧化铁等杂质含量过高,坯料中可塑性粘土用量多,烧成时排出气体多,坯体透气性差。比如钧窑,有许多釉面,棕眼较大,且密集成为桔皮釉。 2、釉料方面(1)釉料始熔温度低,高温粘度大,流动性小,使釉面小气泡破裂时所形成的针眼难以弥合,形成棕眼。(2)釉料颗粒过粗,存放时间长,釉浆中有机物腐烂发酵。(3)釉浆过浓或过稀,水分不均匀。(4)施釉时坯体过干,水分不均匀,坯体有浮灰,油污,坯体修正不善,表面不平。(5)素烧坯气孔率过高,施釉过薄。(6)施釉时间过长,生坯长时间接触釉浆,吸水过多。(7) 釉层过厚。 3、烧成方面(1) 坯体入窑水分过高,烧料含硫量高。(2)烧成时氧化不足,有机物,碳素,碳酸盐,硫酸盐尚未充分分解而釉面已玻化,气孔逸出时已玻化的釉面易形成针孔。(3)釉面熔融温度过高而烧成温度低,升温过急,高温保温时间短,釉熔化不良,逸出气体的痕迹未被釉液填平。(4)窑内通风不良,水蒸汽过多,还原气氛过浓,还原时间长,游离碳素沉积在釉面上,烧成后残留针孔。(5)烧成温度过高,釉玻化时升温过快,釉面发生“沸腾”形成桔皮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