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碗冷冻会不会裂开?
陶瓷碗冷冻不会裂开,只有在温差很大而且突变的情况下热涨冷缩才会裂,就冰箱的温度是不会裂开。
陶瓷在受热的情况下急速冷冻或者陶瓷在高强度低温冷冻后的迅速加热,这两种情况可能是生活中最容易发生的错误,虽然陶瓷不会有明显的膨胀和收缩,但是不管是石材还是玻璃、陶瓷等产品在温度变化过快的时候都是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裂开的。
扩展资料
陶瓷碗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易于洗涤和保持洁净
用陶瓷碗的釉面通常较为光亮细腻。如果在碗面上有污渍也比较容易清洗。
2、稳定性较好,传热慢
常使用的陶瓷碗在记在急热急冷时不会出现炸裂的情况,比那些玻璃器要出色许多,同时性能较差,传热较慢,因此用来盛装那些较热的事物时,不容易烫手。
3、化学性质稳定,经久耐用
陶瓷碗拥有一定的耐酸碱能力,不容易被空气中的碳酸气体侵袭,不会出现生锈老现象。
二、缺点
陶瓷碗最大的缺点就是抗冲击强度较弱,如果不慎掉落容易破损,属于种易碎品,而且不不能够用火直接加热,耐蒸煮能力较弱。
反复地一下子高温然后急剧冷却,肯定会严重降低陶瓷餐具的使用寿命。因为陶瓷虽然耐高温,但耐急冷急热性能仍然显著低于其他材料。这也是绝大多数陶瓷产品要检测耐急冷急热性能的原因。尤其是骨瓷,在北方的冬天,倒进一杯开水都可能导致炸裂。
2、普通的陶瓷餐具是采用普通的陶瓷材料制作的,脆性比较大,所以,如果餐具冷藏或冷冻后不要立即放到热水中,如果高温蒸煮之后的陶瓷碗,也不要立刻放入冷冻室中,这些道理都是可以互换的。
3、陶瓷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餐具,我们经常会用这些东西盛放食物、汤、饮料和水果等,不过任何餐具都不建议急冷急热,这样都可能会对餐具造成影响。
4、日常生活中,我们保养陶瓷碗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刚买回来的陶瓷餐具,最好是选择用4%的食醋水,浸泡煮沸,可以去掉大部分的有毒物质。 其次,新买的陶瓷餐具最好先放在盐水中煮片刻,这样使用时不易破裂,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5、清洗陶瓷碗的时候,最好是先用热水溶解油腻,之后用丝瓜擦拭,最好用冷水冲洗干净,这样效果都会很好。
6、陶瓷餐具属于易碎物品,这种食物存放的时候,如果直接重叠,还有可能会损伤表面。
1,陶瓷烧结温度高,约1150℃至1200℃左右。而玻璃生产温度只有五六百度。而在五六百度下,多种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无法熔融,在玻璃中这些氧化物就是杂质,部分碱土金属氧化物在未熔融情况下有毒。
2,陶瓷的抗热震性能远远大于玻璃。抗热震性也叫热稳定,指急冷急热时物品的稳定性。陶瓷产品要求室温至250℃区间急冷急热循环10次而不出现任何崩裂。这个指标是玻璃制品难以实现的。故而日常生活中玻璃杯经常炸裂,而陶瓷杯很少有这种现象。
陶瓷和玻璃都是脆性材料,就应该知道所有脆性材料都是虽然硬度高但是很脆,不耐冲击。一块玻璃,一块陶瓷,你压它,要用很大的力才能压裂,但是你要折的话,就不用特别大的力了是吧。所以我要说的是,这些脆性材料的通性都是抗压不抗张的。为什么抗压不抗张,可以参考材料的理论强度和Griffith微裂纹理论。简单来说,一个完美的没有缺陷的材料,强度即化学键强度,然而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材料内部总是存在缺陷的,这就使得材料强度在化学键强度基础上大大下降。在外力作用下,这些微裂纹附近产生很大的应力集中,导致裂纹扩展,材料也就断裂了。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的是,所说的骤冷骤热导致的碎裂,其实是热应力引起的。热胀冷缩相信大家都知道。深入一点说,在实际中,对于一个材料,在受到温度梯度影响时,它的每一个部分并不是同步进行热胀冷缩的。这是因为热在材料中传导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在这一过程中,若是不均匀产生的应力(即热应力)大于上述破坏所需的临界强度,材料自然也就被破坏了。受到相同温差作用时,玻璃产生的热应力更大,同时,玻璃的韧性更差,它不裂谁裂咯。
第二个,钢化玻璃的问题。对于玻璃来说,它耐急热是远远好于耐急冷的,就是由于受到急热时,表面产生压应力,而急冷时表面产生张应力。表面由于日常使用有各种微裂纹的存在,自然也就裂了。就说日常使用的钢化玻璃,是通过物理手段钢化的,即加热以后淬火,在表面形成一层永久的压应力层。这样在以后的使用当中,即使受到我们不希望的张应力,也有压应力先抵消它的作用,材料的强度自然提高了。
关于急冷区急冷温度的问题,由于现代陶瓷窑炉有比较先进的冷却装置,急冷温度是可以比传统窑炉低很多很多的,急冷的温度测量点一般是在急冷区的中央部位,这个温度在传统的窑炉上一般都会在800℃左右甚至更高,但现今的窑炉,由于冷却效果均匀,这个温度即使是在烧制卫生瓷这样的大件也能降到600℃,在烧制日用瓷和瓷片的辊道窑中还可以更低一些而不会出现风惊,原因就在于现代陶瓷窑炉中冷却装置更为合理,冷却效果更为均匀所致。急冷温度肯定和产品的实际温度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不同的窑炉中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调试窑炉时还得根据窑炉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要强求一致!
在冷却带的调整中还应注意尾冷却和缓冷气幕配合使用的问题。这些设置为调试窑炉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它们的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烧成缺陷,平衡窑内压力,同时又可以调节窑炉出窑产品温度。解决冷却带来的缺陷关键就在于“均匀”二字,而这些设置能够保证上述目的的实现。由于在冷却带中,产品是向外释放热量,又由于热气上浮的原理。所以在冷却带中也有缓冷气幕风的设置,它不仅可以平衡冷却带上下温差,而且可以平衡预热带搅拌气幕风的压力。同时,它和窑尾冷却风配合使用还可以把出窑产品的温度降到满意的程度
嗯,可能是我对热稳定性概念理解有偏差,我学化工的,所以难免会往化学方面想,对于陶瓷,纯属业余。温差200急冷急热可能更对一些吧,这个我真不了解。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改用纤维增强碳化硅(比如碳纤维增强碳化硅)或者通过在碳化硅板两面增加缓冲层(比如碳毡、碳布、碳碳、碳碳化硅)形成热梯度。二、改善热震环境,也就是改善碳化硅板的使用条件,使其尽可能温和些。比如,通过渡机构或装置使碳化硅板所处热震环境尽可能温和些。
你的工况条件不详细,所以大致只能回答这么多,希望能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