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不是有一个用花瓶堆成的房子吗
是滴~~叫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瓷房子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用他自己多年收藏的古瓷器、汉白玉石雕、水晶石与玛瑙,以及数以万计的瓷片等作为装修材料,让洋楼华丽“变身”,披上“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珍贵的用料也让房子堪称价值连城。
china house
地点: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瓷房子
用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四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七亿多古瓷片,把一座法式洋楼装饰成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张连志的这一创想,究竟是他长久收藏“毒瘾”的疯狂宣泄?还是他为世人营造的一个超级梦想? 日前很多到天津旅游的人,都喜欢到赤峰道上的 “瓷房子”前驻足观望。这幢散发着欧洲风情的法式小洋楼经过张连志四年精心打磨,如今华丽“变身”,披上古瓷片织成的“中式外衣”,变得古色古香。引起英国BBC、英国路透社等海外媒体纷纷前来一探究竟。
大手笔的古董狂人
“有人说我疯了,把这么珍贵的瓷片随意粘到墙壁上。”瓷房子主人瓷房子的设计者张连志
兼总设计师张连志笑着说,“可是,我觉得它很有意义,我收藏了许多东西,摆在家里自己欣赏有什么意思?我要让大家都来关注中国文化,让大家都能意识到中国瓷器的魅力。” 张连志说他有一个构想,想将中国文化传播当作产业来做,但具体细节还没想清楚,而“瓷房子”一定在这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在他看来,瓷房子不是随性所至的建筑,更多的是一份文化标志。 装饰房子的瓷片,几乎都是张连志的收藏心血,而他对文物收藏的痴狂,已如同“毒瘾”深植体内:二十多来,他的古董存货堆满了4个大仓库,而他经营的“能吃的博物馆”——粤唯鲜集团,早就因客人可坐在文物中享用美食,而远近闻名。 张连志说他建造瓷房子的灵感,就来自于他的华蕴博物馆的一面古瓷碎片镶嵌的墙,这面墙在2002年时曾赢得了来这里就餐的各国财长们的好评。张连志说他当时就想,如果把法式小洋楼的墙壁上也贴上古瓷,会形成怎样的效果呢?灵光乍现的念头就这样在脑海中生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个建筑面积近四千平米的法式小洋楼,地处繁华闹市区,张学良将军的府邸曾经与它一步之遥。该建筑地处法租界,具有文物价值,张连志说他买的时候颇费了一番周折。
古董充满每个细节
瓷房子造价
瓷房子造价究竟有多高,张连志说连他自己也无法估算。从开工至今,已经用掉可统计的大约有: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和二十多吨水晶石与玛瑙,近百只随处瓷房子
可见的瓷猫枕,三百多个年代不等、大小不一的狮子。用掉的瓷片不计其数,没有一片现代瓷,其中还不乏钧窑、汝窑等五大名窑的瓷片。瓷器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纷彩等各个时代的精品。
瓷房子有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意
它将传统元素与具有中国文化韵味的元素巧妙地糅合起来,比如:围墙是“平安墙”,用的是大小不一的瓷瓶粘贴,取谐音“瓶”安墙而来。石造像、汉白玉石雕会在恰当的时候与瓷片形成趣味组合,代表着时来运转(谐音“石”)。 二楼屋檐左右两边立着栩栩如生龙和凤,这是意其“龙凤呈祥”……几乎每一处、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它特定的韵味。即便是屋外的排水管,也用水晶和明清瓷猫枕包装,看不出原样。
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
除却瓷器、汉白玉石雕,瓷房子还有一组不能忽略的文物,那就是大小不等三百多处狮子,它们按照各自大小据守在瓷房子各个角落。
例如
围墙外门口,是明代的一对石狮子,高近一米,做工精美,鬓边毛发丝丝可见。推开栅栏,走过瓷片铺就的院落,踏过汉白玉石雕砌成的台阶,一个明末清初年间的墨绿色瓷狮子迎门而立。据说,这个瓷狮子曾经有一对,在段祺瑞府前站过岗。现在,另外一只在战火中香消玉殒,只剩下这一只孤品。楼顶上各个角落都有狮子的身影,或仰天长啸,或低头沉思,形状各异。这些石狮年代横跨东汉、唐、宋、清各个时期,每一个都极具价值。在院落里,瓷房子里的物品,随便拎出来一件,都会有几百年的历史,两枚官帽筒,身上有锯过的痕迹,昭示着它年代久远。楼梯口的扶手大都用带着款的碗底组合而成,大多是官窑,俯首皆是“大明隆庆年造”、“大明万历年制”等落款。张连志就是用这样的大手笔,让现代人与历史对话。
让房子具有音乐的节奏
建造瓷房子的四年间,没有一丁点建筑知识的张连志说他近乎得了“魔症”,常常半夜三更,一有灵感就会驱车直奔瓷房子,甚至夜宿瓷房子与工匠同吃同睡,以便能更好地沟通。他说自己特别喜欢流畅曲线带来的感觉,于是与施工工匠沟通,要求瓷房子的每一部分都要和音乐一样有节奏有生命。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只要线条活了,就对了。”线条的流畅在围墙的设计上可见一斑。十余米长的围墙,一共用了六百三十多个瓷瓶,且大都以元青花为主。大小不一的古瓷瓶如同将要行军打仗的士兵,听从将军的安排站在自己最需要的位置上。瓷瓶与瓷瓶之间的缝隙用水晶、玛瑙填充,为了保证瓷瓶的安全,在每个瓷瓶被当作“材质”修建平安墙之前,都有专门的工匠在空瓶子里填注水泥,确保瓷瓶不中空,以保证它的坚固性。将瓷片固定在墙上也不是容易的事。先是要在一箱箱的古瓷碎片中寻找到合适的,备用的瓷器有瓶、有罐、有碟、有碗,凹的、凸的、带把的、起棱的各色俱全,因此,在用时首先要根据颜色和形状区别开。另外,瓷片不同于瓷砖,底面不平会进空气,不易挂住,所以使用的是白色硅酸盐水泥混合石膏粉,然后加入强力胶水,一起勾兑后形成的白色胶状物进行粘贴。瓷房子外围的装饰工作已经完成,但更具有难度的室内“壁画”装饰目前才完成一半。整个瓷房子加上顶楼一共五层,屋内正中央用瓷片包裹的天井扶梯一路蜿蜒直达顶楼。屋内墙壁上是专业画师画的各个朝代书画大师的代表作。工匠师傅们再用瓷片将其展示出来,有宋代《古木怪石图》、唐代《五牛图》、元代《鹰松图》等等,每层楼都有四至五幅不等。细致入微的笔画是贴瓷工作的巨大挑战。张连志说,比如这幅鹰松图,鹰的羽毛蓬松乍开,瓷片也要按照原画的笔锋细腻展现,就需要在上万片瓷片中寻找合适的,有时棱角锋利了点就需要将它磨圆。最难的是,要表现一根根羽毛,那就要在一个瓷片上再用机器磨出一条条粗细分明的线条,手心大的瓷片往往会刻上十余条线。一块小瓷片将其打磨成能入画用的材料,会耗费工匠们半小时时间。张连志认为,瓷房子对于他的意义,不单单是一件艺术品收藏的集合体,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符号。他期待着用瓷房子这种形式将中国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世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文化。
天津瓷房子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近和平路商业街)。
这座“瓷房子”是天津市赤峰道一座用多件古董装修而成的法式洋楼,由瓷房主人张连志亲自设计。瓷房子建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上。赤峰道东起海河,西到墙子河,横贯原来的法租界。
2005年,张连志到华蕴博物馆吃饭,被一面镶嵌了古瓷碎片的墙给震慑住了,受此启发,张连志于是想,如果把房子全部贴上古瓷,效果可能会更惊人。于是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全拿了出来,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建筑材料。
瓷房子的建筑结构
瓷房子使用了四千多件古瓷器、四百多件汉白玉石雕、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盘和古瓷碗、300多个瓷猫枕、300多个汉白玉唐宋石狮子、300多尊历代石雕造像、20多吨水晶石与玛瑙。把一座法式洋楼装饰成一座价值连城的瓷房子。
瓷房子上镶嵌的7亿多块瓷片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有晋代青瓷,唐三彩,宋代钧瓷、龙泉瓷,元明青花,清代粉彩等,几乎官窑、民窑的所有门类都可以在墙上找到,而且都用水泥内部浇注,并用大理石胶粘连固定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背景:
瓷房子的前身是栋法式小洋楼,系20世纪20年代后期所建,为砖木结构的4层楼房,欧洲公馆式建筑,有意大利式外廊,为折中主义建筑风格,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该房系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
2002年9月,张连志斥资3000万元将一座百年小洋楼买下,决定将它改建成一座瓷楼,弘扬中华民族的瓷文化,建一座瓷文化的纪念碑。最初,张连志只是想着把屋檐贴上瓷片就够了。
2005年,张连志出席天津亚欧财长会议的时候,到华蕴博物馆吃饭,被一面镶嵌了古瓷碎片的墙给震慑住了,受此启发,他把收藏多年的唐三彩、宋元官窑、明清珍品全拿了出来,变成了举世无双的建筑材料。
2007年9月3日,瓷房子正式对外开放,马上成为天津市的地标建筑。
2010年9月23日,美国《赫芬顿邮报》评选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巴黎卢浮宫,美国丹佛美术馆,蓬皮杜艺术中心等悉数上榜,其中,瓷房子成为中国唯一上榜的博物馆。
扩展资料
主要价值
截至2002年,瓷房子先后用去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个古瓷瓶和4000多个古瓷盘碗,对一座法式小楼进行装饰改造,这里可以见到中国各朝各代窑址中的瓷片。突出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瓷器的魅力。
房主信息
张连志,男,1957年4月4日出生,籍贯:天津,民族:汉,学历:MBA硕士。张连志既是商人,也是收藏家、艺术家,因粤唯鲜酒楼而驰誉商界,因文物收藏而海内外知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瓷房子
但有的瓷器爱好者把瓷器碎片,尤其是古瓷器碎片镶嵌在墙面作为装饰。但一般只用在外墙面,而不用于内墙面。这缘于室内空间较为狭窄,而瓷器碎片有锋利边角,容易划伤人所致。也有的瓷器发烧友把完整的瓷器整体镶嵌在墙内,但这种做法很少有人使用。
如果想采用瓷器或瓷片镶嵌的方式装饰墙面,建议使用低档瓷器或瓷片。否则一旦被人撬走,不仅损失瓷器或瓷片,还会使墙面更不美观。
国内造型奇特的古建筑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地坑院和独乐寺。
一、地坑院
地坑院目前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我家有本古书上有关于地坑院的记载,也不见得是真的。据说天皇之族有巢氏发源于昆仑,当时的古人并不会建造中国传统的杆廊式建筑,也不会榫卯等制造手艺,所以上古时的古人只能穴地而居。
穴地而居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据说古人不但能从地上往下挖出房子,上古统治者还利用有利地势挖掘建造了一座座城池,据说黄土高原最适合这样的建造模式,估计这也是黄土高原成为古华夏文明的中心的原因之一。
个人认为黄土高原之所以变得千沟万壑,除了自然因素外,我们的远古祖先穴地而居、穴地为城的人为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地坑院是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的活化石遗留,十分珍贵,值得好好保留。
二、独乐寺
独乐寺在天津市蓟县,始建于隋,在辽代重修,是目前仅有的三座辽代寺庙之一。这座寺的山门和观音阁都是辽代旧物,十分珍贵,其他建筑是明清以后重修的。独特的卯榫结构很有特色,山门上的字据说是严嵩所写,观音阁上的字据说是李白的笔记。
寺里有一尊彩色泥塑观音,有三层楼那么高。山门和观音阁是辽代木构,观音阁斗拱非常巨大,有唐风。暗三层结构,内有最高彩色泥塑,值得一观。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旅游业的拓展和开发,越来越多奇特的景点展现在了大众眼前。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奇特的景点,它虽说是人工建造但却价值连城,而且满地都是零钱纸币,甚至多到让工作人员都发愁的地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一看吧。
这个价值连城的景点叫做“瓷房子”,坐落在天津和平区。为什么起名叫做瓷房子呢?原来这栋精致的小房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每一个瓷片、每一个瓦砾,所有的建造材料和摆设都是古董文物,据说它用到的瓷器就超过四千余件,各种古瓷片贴砖更是数亿不止,里里外外的古董、玉器、石雕等物品更是成百上千,可谓是用古董“堆砌”起来的房子,这样的房子自然价值连城,据相关专家拍卖和估价,它居然可以达到98亿元的价值,真可谓是史无前例举世无双的经典之筑。
可是为什么说它遍地都是零钱呢?原来因为这栋瓷房子是用古董“堆砌”而成,老百姓也将它视为古物,甚至觉得它有着日月之精华和灵气,所以都前来参拜和许愿,久而久之这个瓷房子就从普通的景点演变成了许愿祈福的地方,所以大众也就将此比作了“许愿池”一般,许愿祈福之余都会留下钱币以作虔诚和“供养”。
但是这瓷房子毕竟不是许愿场所,而如今这里俨然变成了许愿之地,满地的零钱属实让工作人员无处下手,每天也是来不及捡拾,所以这种情况真是让工作人员啼笑皆非属实无奈。
这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价值98亿元的瓷房子,先不说这满地的零钱,就是它上下里外的每一处皆是古董文物瓷器玉石,就冲这一点小编都觉得是旷世之举,如果有机会小编真想去大开眼界,至于这满地的零钱,小编到不会效仿,不知道小伙伴们如果去此地会不会也扔零钱呢?欢迎给小编留言一起讨论。
一般情况下来说,对于多数的房子都需要贴瓷片,是为了美观,而且另一方面来说,贴瓷片确实能够提升房子的使用寿命,而且在防风和流水的时候也能起到比较好的防护效果,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大多数房子都是需要贴瓷片的,不仅仅是因为美观,而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实用性的考虑,所以对于我们而言大多数房子都是需要贴瓷片。
1,贴瓷片是为了看起来更加美观,更方便人们欣赏。
不得不说是房子是人们经常住的地方,所以对人们的生活出行,房子非常重要,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很长时间都在需要在自己的房子里面,所以说这个时候,贴瓷片就为了房间更加美观,而且更整洁,让我们更加心情更加舒适,也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2,贴瓷片有利于房间的打理,而且更加干净。
对于我们来说,房间里面如果没有贴瓷片的话,那么不利于打理,但是一旦贴上瓷片的话,这个时候对于我们而言,就容易正常打理。而且看起来比没有贴瓷片的房子要更加整洁,所以说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房都选贴瓷片的最主要原因。
3,贴瓷片是为了提高房子的使用寿命。
给房子贴瓷片可以提高房子的使用寿命,避免墙面或者地面损坏,而且有的时候贴了瓷片之后就可以防止水等污渍的干扰。在墙面或者地面贴瓷片,这个时候就能够提升房子使用寿命,而且也能够提高面墙面的整洁性。
总地来说,贴瓷片也是因为考虑多种原因的,最主要方面是美观舒适,虽说贴了瓷片的房子看起来更加整洁,而且另一方面也便于以后使用中进行地房间打理,此外贴瓷片也可以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