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陶瓷片和玻璃片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落寞的黑裤
明理的可乐
2023-03-27 19:42:23

陶瓷片和玻璃片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最佳答案
虚拟的鸡翅
香蕉月饼
2025-09-17 23:29:39

碳酸钙 是做 陶瓷 的原料

工业上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

有硅酸钠Na2SiO3

硅酸钙CaSiO3

二氧化硅 SiO2

所以 ----陶瓷片含有碳酸钙

玻璃片中没有碳酸钙

最新回答
雪白的花卷
贪玩的自行车
2025-09-17 23:29:39

氮化硼陶瓷中有钙元素。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氮化硼陶瓷是由氮化硼与硼酸钙烧结而成的高导热型陶瓷,氮化硼是一种先进的合成陶瓷材料,有固体和粉末形式,其独特的特性,从高热容量和出色的导热性到易加工性、润滑性、低介电常数和卓越的介电强度,使氮化硼成为真正出色的材料。

长情的手套
舒心的皮带
2025-09-17 23:29:39
氧化铝陶瓷目前分为高纯型与普通型两种。高纯型氧化铝陶瓷系Al2O3含量在99.9%以上的陶瓷材料,由于其烧结温度高达1650— 1990℃,透射波长为1~6μm,一般制成熔融玻璃以取代铂坩埚:利用其透光性及可耐碱金属腐蚀性用作钠灯管;在电子工业中可用作集成电路基板与高频绝缘材料。普通型氧化铝陶瓷系按Al2O3含量不同分为99瓷、95瓷、90瓷、85瓷等品种,有时Al2O3含量在80%或75%者也划为普通氧化铝陶瓷系列。其中99氧化铝瓷材料用于制作高温坩埚、耐火炉管及特殊耐磨材料,如陶瓷轴承、陶瓷密封件及水阀片等;95氧化铝瓷主要用作耐腐蚀、耐磨部件;85 瓷中由于常掺入部分滑石,提高了电性能与机械强度,可与钼、铌、钽等金属封接,有的用作电真空装置器件。

配方组成

在95瓷中普遍采用CaO、MgO、SiO2以及过渡金属和稀土金属氧化物为添加剂。它能在较低温度下烧成,在呈微结构中一般会有10%(体积) 的玻璃相和次晶相,在CaO-Al2O3_SiO2系相图中,最低共溶相温度为1495℃,当瓷料组成中SiO2/CaO比<2.16时,与刚玉共存的矿物是钙长石和六铝酸钙;而当SiO2/CaO>2.16时,则刚玉将与莫来石和钙长石共存。

MgO-Al2O3-SiO2系的优点是耐酸性好,结构中晶粒细小,但烧结温度要比CaO-Al2O3-SiO2偏高几度。引入物Y2O3、La2O3与之复合,可进一步降低烧成温度。

CaO-MgO-Al2O3-SiO2系兼具烧成温度低和晶粒小,组织结构较致密,抗酸碱腐蚀能力较强的特点。

95瓷还可添加BaO、BaO-Al2O-SiO2系具有瓷体表面光洁度好,耐酸碱腐蚀性好,体积电阻率高等优点。以Cr2O3、MnO2、TiO2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添加剂,便生成着色95瓷,具有烧结温度低,机械强度高,耐磨性和金属封接性能好等特点。

75瓷中加入高岭土、膨润土、BaCO3、方解石、滑石、菱镁矿等作为添加物,它有两类,一类是以SiO2为主要添加物的瓷料,其主晶相除刚玉外,尚有一定量的莫来石相;另一类加入少量CaO,MgO,BaO等碱土金属氧化物,这类瓷料中的晶相仍以刚玉为多,莫来石热爱少。

性能优异的黑色氧化铝陶瓷是引入过渡元素Fe、Co、Ni、Cr、Mn、Ti、V等生成的。如在氧化铝瓷料中加入3%-4%上述部分过渡元素的混合物,即可烧制黑色氧化铝陶瓷。

深情的荔枝
殷勤的铅笔
2025-09-17 23:29:39

陶瓷片粘贴胶要看在什么工况下使用,还有使用温度都是需要了解的,有120度的陶瓷片粘贴胶,这种最常见,还有高温胶260度的。电厂陶瓷胶应用在风机叶轮陶瓷陶瓷片的粘贴,磨煤机出口陶瓷管,耐磨弯头、除尘系统。

陶瓷片粘贴胶市场上有几百种名称以及叫法,搞的用户也无法选择,其实陶瓷陶瓷片胶配方无非是主剂、副剂。现在主剂一般都是粘接胶的A组分包括混合环氧树脂,副剂增韧剂,稀释剂,氧化铝粉,石英粉,重质碳酸钙,气相白炭黑。B组分包括陶瓷粘接用环氧固化剂,环氧促进剂,硅烷偶联剂,氧化铝粉,石英粉,重质碳酸钙,气相白炭黑。调整配比比例,得到陶瓷片粘贴施工的需要的陶瓷陶瓷片胶。

陶瓷片粘贴胶

陶瓷片粘贴胶

电厂陶瓷胶

陶瓷陶瓷片粘接胶以使用温度分类:

一、常温陶瓷陶瓷片胶用于120℃以下受灰粉冲刷设备及遭受物料强烈冲刷或冲蚀磨损的设备粘贴陶瓷陶瓷片的粘贴。陶瓷陶瓷片在设备顶面及立面的粘贴。初粘力强,施工过程中不用磁铁或其他支撑措施而不脱落。

优雅的蚂蚁
大胆的季节
2025-09-17 23:29:39

怎样让学生尽快记住近三十个元素符号,除了死记硬背外,我搜索了一些方法,教给你们,希望你们感到记忆的趣味性,从而快速记忆。

化学元素符号的快速记忆方法

一、拼音法

钠(Na)、钡(Ba)、氟(F)、钨(W)、锂(Li):这些元素名称的汉语拼音与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相似,如钠元素(Na),“钠”的汉语拼音为nà钡元素(Ba),“钡”的读音由汉语拼音“b”的发音与英语字母“a”的发音拼成氟元素(F),“氟”的读音的声母为“f”,钨元素(W),“钨”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w”锂元素(Li),“锂”的汉语拼音为“lǐ”。

二、形象法

有些元素的元素符号可采用形象的方法记忆。例如,钨元素(W),可以联想白炽灯内的钨丝,酷似“W”形硫元素(S),可以联想起弯弯曲曲的小溪中的流水,形如“S”状氧元素(O),可以联想圆圆的太阳形状钾元素(K),可以联想到剪指甲时张开的剪刀的形状。

三、谐音法

如金元素(Au),可以设想这样的情景:有人突然看到地上有一块金光闪闪的金子,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哎哟”的惊叹声,这“哎哟”的发音不正是英文字母“Au”的发音吗?

四、韵语法

其一:按字母对比记忆法。

如:金银铝氩“A”开头,“B”字开头钡和溴,钙铜碳氯先写“C”,“M”领头锰和镁。

常用元素符号按英文字母顺序对比记忆:

A:Ag(银)、Al(铝)、Ar(氩)、Au(金)。

B:Be(铍)、B(硼)、Ba(钡)。

C:C(碳)、Cl(氯)、Ca(钙)、Cu(铜)。

F:F(氟)

H:H(氢)、He(氦)、Hg(汞)。

I:I(碘)。

K:K(钾)。

L:Li(锂)。

M:Mg(镁)、Mn(锰)。

N:N(氮)、Na(钠)、Ne(氖)。

O:O(氧)。

P:P(磷)、Pb(铅)。

S:S(硫)、Si(硅)。

W:W(钨)。

Z:Zn(锌)。

其二:前二十种元素五个一组记忆法。

氢(H)氦(He)锂(Li)铍(Be)硼(B),

碳(C)氮(N)氧(O)氟(F)氖(Ne),

钠(Na)镁(Mg)铝(Al)硅(Si)磷(P),

硫(S)氯(Cl)氩(Ar)钾(K)钙(Ca)。

其三:金属活动顺序表(也便于以后应用)。

钾(K)钙(Ca)钠(Na)镁(Mg)铝(Al),

锌(Zn)铁(Fe)锡(Sn)铅(Pb)氢(H),

铜(Cu)汞(Hg)银(Ag)铂(Pt)金(Au)。

五、联想记忆法。

碳元素符号:C英文单词Coke(可乐)是碳酸饮料所以碳---C

铜元素符号:Cu人体中如果有大量铜元素对人体有害所以我们要对铜元素说:“seeyou”谐音Cu

硅元素符号:Si龟很长寿所以不死“死”读作“Si”

氧元素符号:O人要呼吸氧气才能生存,“O”就像人张嘴呼吸

硫元素符号:S硫的谐音“流”,S就像流水

氦元素符号:He氖元素符号:Ne拼音“hai”“nai”

氮元素符号:N氮气被认为是无用的气体“没有”英文“No”所以氮元素是“N”

氢元素符号:H氢气密度很小,很轻,常做成氢气球往上升符号“H”就像一个梯子,让你往上爬

钙元素符号:Ca联想“Ca”锅钙

钾元素符号:K甲乙丙丁中甲排行老大是king所以是“K”

锰元素符号:Mn猛男(Mengnan)

镁元素符号:Mg美丽的女孩Meigirl

铜元素符号:Cu铜生锈变成青绿色感觉酸酸的,象醋(Cu)

铝元素符号:Al过量铝元素对人体有害可能会导致老年痴呆症不能“Al”—“安老”

磷元素符号:P磷片“P”

钡元素符号:Ba钡是宝贝“Baby”

锌元素符号:Zn锌元素对大脑发育有利,所以补充锌元素是“长脑—Zhangnao”即“Zn”

银元素符号:Ag即“Angel”

汞元素符号:Hg喝汞“Hegong”

六、分散记忆法

对于课本中给出的常见元素的符号,如果集中在一节课里,记忆密度过大,难以全部识记。结合前面内容的渗透,若将它们按各自特点用上述方法分散识记,每次记几个,则可大大降低识记的难度。

还可以自制元素扑克牌,在卡片的正面写上两三个元素符号、背面写上相应的元素名称。每天记忆几个,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比赛记忆,相信很快就能记住了。

当然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学生也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元素符号的记忆是学生初学化学知识的一大难题,也是第一个分化点。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什么手段,目的都是熟练掌握常见的元素符号,只要过了这一关,就成功了一半。

化学元素符号歌

01 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

02 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

03 我是锂,密度低,遇水遇酸把泡起

04 我是铍,耍赖皮,虽是金属难电离

05 我是硼,有点红,论起电子我很穷

06 我是碳,反应慢,既能成链又成环

07 我是氮,我阻燃,加氢可以合成氨

08 我是氧,不用想,离开我就憋得慌

09 我是氟,最恶毒,抢个电子就满足

10 我是氖,也不赖,通电红光放出来

11 我是钠,脾气大,遇酸遇水就火大

12 我是镁,最爱美,摄影烟花放光辉

13 我是铝,常温里,浓硫酸里把澡洗

14 我是硅,色黑灰,信息元件把我堆

15 我是磷,害人精,剧毒列表有我名

16 我是硫,来历久,沉淀金属最拿手

17 我是氯,色黄绿,金属电子我抢去

18 我是氩,活性差,霓虹紫光我来发

19 我是钾,把火加,超氧化物来当家

20 我是钙,身体爱,骨头牙齿我都在

21 我是钪,合金强,斯堪半岛把我藏

22 我是钛,过渡来,航天飞机我来盖

23 我是钒,结合碳,就是一把金刚钻

24 我是铬,正六铬,酒精过来变绿色

25 我是锰,价态多,七氧化物爆炸猛

26 我是铁,用途广,不锈钢喊我叫爷

27 我是钴,氯化物,颜色变化测水雾

28 我是镍,抗外邪,制成合金能护铁

29 我是铜,色紫红,投入硝酸气棕红

30 我是锌,来制氢,一族里我最好心

31 我是镓,易融化,沸点很高难蒸发

32 我是锗,可晶格,红外窗口能当壳

33 我是砷,颜色深,三价元素夺你魂

34 我是硒,补人体,口服液里有玄机

35 我是溴,挥发臭,液态非金我来秀

36 我是氪,能化合,荧光绿色超人的

37 我是铷,碱金属,沾水烟花钾不如

38 我是锶,烟火师,发色助燃我通吃

39 我是钇,稀土里,九配就看我晶体

40 我是锆,我闪耀,各色宝石我能造

41 我是铌,不算奇,但属符号最给力

42 我是钼,合作酷,重键多酸我来筑

43 我是锝,很难得,最先赶到来放射

44 我是钌,价格高,独门矿石见不到

45 我是铑,最难找,催化效果一等好

46 我是钯,化合价,贵金属中数我差

47 我是银,我有型,硫氯溴碘见钟情

48 我是镉,心地恶,藏入电池污海河

49 我是铟,软如金,轻微放射宜小心

50 我是锡,总被欺,又怕高温又怕低

51 我是锑,最犀利,最强酸中我出力

52 我是碲,名字异,虽叫大地储量低

53 我是碘,升华烟,遇到淀粉蓝点点

54 我是氙,飘满天,氟化氧化都发现

55 我是铯,金黄色,入水爆炸容器破

56 我是钡,想犯罪,却有硫酸把我追

57 我是镧,活又软,稀土大旗我来担

58 我是铈,三四价,三价白色四价橙

59 我是镨,盐均绿,永磁材料钴化物

60 我是钕,三价存,超强永磁钕铁硼

61 我是钷,窃火者,半衰程中放贝塔

62 我是钐,还原性,氧化物中吸红外

63 我是铕,荧光剂,稀土元素最活泼

64 我是钆,白花花,吸收中子我功大

65 我是铽,银白色,高储磁盘功赫赫

66 我是镝,超导体,高光裂油好记忆

67 我是钬,熊熊火,激光有我击星罗

68是铒,陶瓷罐,稀土矿中去找尔

69是铥,延展优,稀土元素中难求

70是镱,可冶金,矿中与钇做亲戚

71是镥,少用途,最硬最密我做主

72 我是铪,隐士家,中子遇我就留下

73 我是钽,很大胆,却怕氢氟加硝酸

74 我是钨,高温度,其他金属早呜呼

75 我是铼,脾气怪,价态正七却很乖

76 我是锇,比重合,铅的两倍不打折

77 我是铱,难寻觅,密度差点就第一

78 我是铂,药物多,还做项链挂上脖

79 我是金,很稳定,扔进王水影无形

80 我是汞,盅剧毒,液态金属我好孤

81 我是铊,能脱发,投毒出名看清华

82 我是铅,能储电,子弹头里也出现

83 我是铋,沉淀易,晶体彩色像阶梯

84 我是钋,放毒波,命丧利特维年科

85 我是砹,命运杰,卤素族中放射来

86 我是氡,气放空,室内装潢严防中

87 我是钫,碱最强,身手敏捷隐四方

88 我是镭,实在雷,光耀人间黑暗摧

89 我是锕,短命娃,十四兄弟住一家

90 我是钍,掉渣土,空怀绝技难今古

91 我是镤,一命呜,自然界中住无居

92 我是铀,裂变流,造成炸弹冲斗牛

大气的含羞草
鳗鱼大雁
2025-09-17 23:29:39
瓷器

凡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器囗就叫瓷器。但目前对瓷器的具体定义,还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一般人认为,必须具备以下几条才能称之为瓷器:

第一,瓷器的胎料必须是瓷土的。瓷土的成分主要是高岭土,并含有长石、石英石和莫来石成分;含铁量低。经过高温烧成之后,胎色白,具有透明或半透明性,胎体吸水率不足1%,或不吸水。

第二,瓷器的胎体必须经过1200℃~1300℃的高温焙烧,才具备瓷器的物理性能。各地瓷土不同,烧成温度也有差异,要以烧结为准。

第三,瓷器表面所施的釉,必须是在高温之下和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第四,瓷器烧成之后,胎体必须坚硬结实,组织细密,叩之能发出清脆悦耳的金属声。

经陶瓷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对出土实物进行的科学测定证明,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末期,我们的祖先就用瓷土为原料,烧制出胎质灰白、器表无釉、火候较低的器皿,即所谓的灰陶。约在奴隶社会初期的夏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在瓷土中掺入一定数量的长石、石英石等成份,烧制出了一种胎质呈白色、质地比较坚硬的器皿,就其烧结性能和坚硬程度而言,已不同于陶器,而接近原始青瓷。由于器表无釉,所以称之为“原始素烧瓷”。在商周时代,又能普遍地制造一种青釉器物。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火候高,硬度大,叩起来能发出铿锵的金属声;特别是器表施有一层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看起来它与一般陶器很不相同,而与瓷器颇多一致处。经化学分析,其胎质、釉料、烧成温度、吸水性能及物理性能等各项数据都说明它已具备瓷器的标准条件,是瓷而不是陶。因此,这种青釉器就是我国最早的青瓷。但是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泥的练制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较小,造型比较单调;同时胞料中的杂质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色也不稳定等等,与后期成熟的瓷器比较,便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

从战国到西汉,是从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青瓷,在烧结性能和器表施釉等各个方面,都比原始青瓷有了较大的进展,但与成熟的青瓷相比,仍有一定的差别。

经过原始青瓷和早期青瓷的漫长道路,到一千八百年前的东汉时期出现了青瓷器。在浙江上虞、宁波、慈溪。永嘉等地先后发现了汉代瓷窑遗址;在河南洛阳的中州路、烧沟、河北安平逯家庄、安徽亳县、湖南益阳、湖北当阳刘家家子等东汉晚期墓葬和江苏高邮邵家沟汉代遗址中,都曾发现过瓷制品,而尤以江西、浙江发现的更多。其中有东汉延熹七年(164年)纪年墓中所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熹平四年(175年)墓内出土的青瓷耳杯、五联罐、水井、熏炉和鬼灶,熹平五年(176年)墓中发现的青瓷罐,还有与朱书“初平元年”(190年)陶罐同墓出土的麻布纹四系青瓷罐。这些有确凿年代可考的青瓷器的发现,使我们确信,我国瓷器的发明不会迟于汉末,把它定为东汉晚期,不仅有大量的考古资料作为依据,也是比较确切的。

浙江地区有着十分丰富的瓷土矿藏,而且瓷石矿的埋藏一般距地表不深,易于开采。浙江的瓷土,主要是一种含石英——高岭——绢云母类型的伟晶花岗岩风化后的岩石矿物。风化程度低的含有部分长石,风化程度高的则含有较多的高岭石矿物。这就形成了天然有利的条件,只要用这种瓷石作为主要原料就可以制成瓷胎,这类矿物的含铁量较高,适宜用还原烧成。在还原气氛影响下,高价铁被还原为低价铁,低价铁的助熔作用很强,有助于瓷胎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

瓷窑工在长期的制瓷实践中,对原料的选择,胚泥的淘洗,器物的成型,施釉直至烧成等技术,在东汉晚期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为瓷器的出现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从瓷窑遗址周围的自然环境观察,一般都具备着较为充足的水力资源,加上当时已普遍采用脚踏难和水碓的情况,所以这时很有可能已用水碓粉碎瓷土,以提高坯土的细度和生产效率。在上虞帐子山东汉窑址的发掘中,发现了陶车上的构件——瓷质轴顶碗。这种轴顶碗内作臼状,壁面施以均匀的青釉,十分光滑;它的外壁成八角形,上小而下大,镶嵌在轮盘的正中部位,加于轴顶上,一经外力推动,即可使轮盘作快速而持续的旋转。这种相当进步的陶车设备与熟练的拉坯技术的紧密配合,使瓷器的器型规整而功效提高。这一切说明,浙江成为我国的青瓷发源地不是偶然的。上虞县小仙坛东汉晚期窑址出土的青瓷,质地细密,透光性好,吸水率低,系用1260~1310℃高温烧成;器表通体施釉,胎釉结合得相当牢固;釉层透明,萤润光泽,清澈淡雅,秀丽美观。

此外,在上虞、宁波的东汉窑址中还发现有烧制黑釉瓷器。在湖北、江苏、安徽等地的汉代墓葬中也曾出土过黑釉瓷器,特别是安徽省毫县建宁三年(170年)等纪年墓中黑釉瓷的出土,证明它的烧造时间应在东汉的中晚期。很显然,这种创新产品,是在青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黑瓷和青瓷的呈色剂都是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青绿色或青黄色,所以称为青瓷。在工艺技术上设法排除铁的呈色干扰,就是白瓷;相反,加重铁釉着色,便成为漆黑闪亮的黑瓷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江南瓷业迅速发展壮大的时期。东起东南沿海的江、浙、闽、赣,西达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四川都相继设立瓷窑,分别烧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瓷器。其中以越窑发展最快,窑场分布最广,瓷器质量最高。

从西晋八王之乱到十六国混战的一百多年间,北方一带兵连祸结,经济凋敝,手工业极端衰落。因此,这一段时间,制瓷工艺一直独让南方专美。 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中国北部, 450~451年侵宋失败,从此确立了南北分立的局面。458年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扶助依附农民立户分田,限制普通地主使用奴隶,使得农业得以恢复发展,从而也使手工业的复兴有了可能。

从河北、河南出土的青瓷来看,河北、河南一带,很有可能成为北朝青瓷的中心产区。白瓷最早出现于北朝的北齐。早期的白瓷,胎料细白,显然经过淘练,但未上护胎釉;釉色乳白,釉层薄而滋润;釉厚处呈青色,而且器表普遍泛青。白瓷的出现,为制瓷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有了白瓷,才有影青、青花、釉里红,才有斗彩、五彩、粉彩……等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的彩瓷。所以白瓷的发明,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黑瓷的产地源于南方,东晋之后,北方开始了黑瓷的烧造。河北平山县北齐崔昂墓出土的一件黑釉四系缸,标志着北齐时期已经出现了比较成熟的黑瓷。 1975年在河北赞皇县东魏李希宗墓里,曾发现了一块黑釉瓷片,器型虽无法了解,但釉色漆黑光亮,瓷胎也坚硬细薄,制作也规整。这块黑瓷片,比崔昂墓出土的黑瓷缸要早十二年,可以推知东魏时期北朝已有黑瓷了。

青瓷、白瓷、黑瓷的出现,标志着北方制瓷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唐宋北方名窑的普遍出现,奠定了基础。

隋以北朝为基础统一全国,隋初的文化面貌也带有较浓重的北朝色彩。随着南北的政治统一,也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合流和交融,开始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一新时期体现在制瓷工艺上有二个方面:

第一,在隋以前,烧瓷的窑场都主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上游的今四川境内,北方没有发现值得重视的窑场。但入隋以后,改变了这个面貌,瓷业在大河南北发展起来。全国已发现的隋代瓷窑有河北磁县贾壁村窑、河南安窑、巩县窑、安徽淮南窑、湖南湘阴窑、四川邓崃窑等六处,就有四处在大河南北。这是未来唐宋瓷业大发展的先导。

第二,青瓷虽说仍然是隋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从河南、陕西、安徽出土的白瓷来看,与北朝相比,有较大的进步。胎质更白,釉面光润,胎釉均无泛青、闪黄的现象。

唐代烧造的白瓷,胎釉白净,如银似雪,标志着白瓷的真正成熟。目前已发现的有河北临城邢窑、曲阳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登封窑、郏县窑、荥阳窑、安阳窑,山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都烧白瓷。其中邢窑白瓷成为风靡一时、“天下无贵贱通用之”的名瓷。因此,人们通常用“南青北白”来概括唐代瓷业的特点。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分别代表了北方瓷业与南方瓷业的最高成就虽是事实。但实际上,北方诸窑也兼烧青瓷、黄瓷、黑瓷、花瓷,也有专烧黑瓷与花瓷的瓷窑。北方诸窑中,很多瓷窑烧瓷的历史较短,没有陈规可以墨守,因而敢于作各种尝试和探索。釉色不厌弃青、白、黄、黑、绿、花,制胎可以两色重叠拉坯,形成纹理,不薄雅素,更喜富丽。这代表了一种新的自信和进取的时代风格。在南方的唐墓也发现了相当数量的白瓷,只是没有发现白瓷窑址,但这是一个白瓷向倾向于保守的青瓷进行冲击的迹象。

评诗家说唐诗有所谓盛唐气象。陶瓷艺术最能表现这种盛唐气象的则是唐的三彩釉陶。在制瓷工艺上,唐人的贡献也是不少的。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是在烧成工艺中普遍使用了匣钵装烧,匣钵创制和使用可能要早于唐,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唐人烧出了高质量的邢窑白瓷与越窑青瓷,也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准备了工艺条件。

五代时期,白瓷的生产仍以北方地区为主。唐代的窑址,大多仍在继续烧造,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曲阳窑、鹤壁窑、耀州窑系的黄堡镇窑和玉华宫窑等。曲阳涧磁村窑址出土的五代白瓷器皿就有碗、盘、灯、碟、盒、罐、瓶、枕各种用具。每一器类的式样繁多,如碗的式样竟达八种,可见当时生产的发达。但也正因为在全国分裂、割据的形势下,各地瓷窑之间借鉴、仿制以至市场竞争不太可能,这种进步与发展又是有限度的,瓷业的新发展与繁荣还有待于北宋统一全国。

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自1949年以来,陶瓷考古发现的古代瓷窑遗址分布于我国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七十个县,其中分布有宋窑的达一百三十个县,占总数的75%,可以说遍布各地。宋代瓷业的繁荣,一方面是宋代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又是宋代社会、经济、文化繁荣的反映。

瓷系与窑系的形成,是我国古代各地制瓷工匠互相学习,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制瓷工艺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受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的影响而产生的。瓷器在东汉早期浙江出现后,很快地在长江下游一带传播开来,井逐渐波及长江中游、上游地区,以及福建、广东一带。约在6世纪初叶的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也出现了自己的烧造瓷器。从此我国的制瓷业便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

一、造型比较秀气,胎色瓦灰,胎质颗粒较细,有的略呈红色或黄色;气孔细,孔隙度小,胎中黑点少。

二、瓷器胎料的化学组成是: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高于北方。二氧化钛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都较低;而二氧化硅的含量则较北方为高。

三、釉层青绿发翠,有的略带暗黄色,有羊木光。

四、瓷器烧成的温度较低,一般为1200℃左右,甚而还达不到这个温度就出现过烧现象。

北方瓷系产品的特点是:

一、器物造型新颖,粗犷雄伟;胎体比较厚重,胎色浅灰,颗粒结构粗糙,胎内有黑点和气孔,孔隙度大。

二、胎料的化学组成接近于质量差的粘土原料,三氧化二铝含量较高,一般都在26%以上,最高的达32%;二氧化钛含量超过1%,二氧化硅的含量普遍都低于南方,所以胎的呈色较南方偏深一些。

三、釉层较薄,玻璃质感强,颜色灰中泛黄。

四、瓷器烧成温度较高。如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在1200℃的烧造温度下还是生烧。

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主要窑址有:上虞窑、宜兴均山窑、肖山上董窑、成都青羊宫窑、福建天山马岭窑等。北方瓷系在隋以前的窑址发现得不多,仅河南安阳窑、河北贾壁窑、山东淄博窑数处。而到了宋代,则形成了多种瓷窑体系。宋代瓷窑体系的区分,主要是根据各窑产品的工艺、釉色、造型与装饰的同异,根据它们之间的同异可以大致看出宋代形成的瓷窑体系有六:北方地区的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磁州窑系;南方地区的龙泉青瓷系、景德镇的青白瓷系。

定窑系以定窑为代表。定窑始烧于唐,它的烧白瓷是受邻近的邢窑影响,当时邢窑盛名满天下。但后来定盛邢衰,至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而定窑系诸窑到北宋时也确实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制瓷工艺与制瓷风格,并为各窑所仿效。定窑系产品以白瓷为主,兼烧黑釉、酱釉、绿釉及白釉剔花器。釉汁比较莹润,釉色白中发黄,常有泪痕。胎料加工很细,胎质坚硬,胎色洁白。器物造型稳定,装饰工整素雅。早期的产品以划花、刻花为主;北宋晚期以印花为主。花纹布局严谨,题材丰富多彩,以各种花卉最多见,其中又以牡丹、莲花为多,菊花次之。其余动物、禽鸟、水波游鱼纹也有一定的数量,婴戏纹则比较少见。在北宋中期则出现了覆烧工艺,即把盘碗之类器皿反过来烧。这种装烧方法的优点在于用同样的窑炉,耗用同样的燃料,烧一次窑比用普通匣钵产量为高,缺点是有芒,即口部无釉。生产定窑系瓷器的窑场,则分布在漳河、汾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代表性窑场除河北曲阳定窑外,尚有山西的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和四川的彭县窑。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北省邯郸市观台镇为典型代表。磁州窑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烧制白瓷的诸民窑。

磁州窑继承了唐代南北民窑的特点,烧瓷品系繁多。观台窑的产品品系、种类,可以说是集本窑系各窑之大成。这里烧制的瓷器以白瓷、黑瓷为主。装饰丰富多彩,白地黑花,对比鲜明。纹饰题材多取之于民间的生活内容。河南修武县的当阳峪窑的成就也很大,它的制瓷工艺的独特性则在于釉下施一层极白的护胎釉,再在上面画黑花,或用剔地的手法作出剔花。装饰以黑白或赭白对比,十分强烈;花纹的制作手法既活泼又严谨。

磁州窑系的其他代表性窑址还有:河南鹤壁集窑、禹县扒村窑、登封曲河窑,山西介休窑和江西吉安吉州窑。

耀州窑系是北方一个巨大的烧造青瓷的窑系。耀州窑系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代表,包括陈炉镇、立地坡、上店及玉华宫等窑在内。铜川旧称同官,宋时属耀州,因此称耀州窑。黄堡镇位于漆水西岸狭长小盆地上,东北距铜川市十五公里,南距耀县十三公里。漆水从镇内穿过,流经耀县与沮河汇合。镇东西均有大道,水陆交通便利,附近出产煤与坩子土,有良好的烧瓷条件。耀州窑系的早期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唐代,到明嘉靖以前还在继续生产。产品种类有青瓷、白瓷、黑瓷;北宋时期以烧造青瓷为主。耀州窑青瓷颜色深沉,边沿部分发褐黄,人们称之为“姜黄色”。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成就是图案装饰。宋元的花纹有折枝牡丹、缠枝菊花、水波三鱼、鸳鸯戏莲、双鸭戏水、水藻纹、忍冬纹、回纹、松林戏婴、龙凤花纹等。装饰手法以印花、刻花为主;刻花刚劲有力,纹样生动活泼,在宋代诸窑系中算是出类拔萃的。

耀州窑系范围很大,东边影响到河南的临汝窑,西边发展到陕西、甘肃交界的旬邑窑。代表性的窑址还有河南的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禹县均台窑、内乡大窑店窑和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

钧窑系以河南禹县的钧窑为代表,始烧于北宋,金元时期继续烧造。其突出成就是在釉里掺有铜的氧化物,用还原焰烧出绚丽多采的窑变釉色。钧釉主要特点是通体天青色与彩霞般的紫红釉相互错综掩映,釉汁肥厚润泽,极为美观。此外还有月白色、天蓝色、海棠红等。

钧窑系瓷器的烧造地点很广,河南禹县、郏县、登封、新安、汤阴、安阳以及河北的磁县等都有烧造。

龙泉青瓷窑系属南方青瓷系统。南宋时为应付宫廷。官府的需要,开始生产一种以施粘稠的石灰碱釉为特征的瓷器。到南宋中期以后,终于形成了有自身特点风格的梅子青、粉青釉等龙泉青瓷。

龙泉青瓷窑系的迅速发展,除了龙泉地区自然条件的优越,还因入金以后,北方瓷业衰落,南宋立国水乡、海隅,水上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南宋政府又以发展海外贸易为国策,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为防金银外流,“命有司止以绢布、锦绮,瓷器之属博易”(《宋史·食货志》)。这更刺激了瓷器的出口,龙泉青瓷在东亚和东南亚及东非、阿拉伯诸国都是很受欢迎的商品,这种情况到了元代仍有盛无衰。在国内,龙泉青瓷也和景德镇的青白瓷一样,它的产品的国内市场很大。近年发现陕南与四川的青白瓷与龙泉青瓷的窖藏就是很好的证据。

在宋代民窑诸窑系中,龙泉青瓷的兴起是最晚的,但由于有海外市场的支持,终于迅速发展为一个窑场众多的庞大窑系。到了南宋晚期,浙江省龙泉县窑场星罗棋布,还旁及邻近的庆元、遂昌、云和等县。江西吉安的吉州窑、福建泉州碗窑乡窑也有烧造。入元以后,烧制龙泉窑风格的青瓷窑场范围更为扩大,仅浙南的瓯江两岸就发现窑场遗址一百五十余处。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属南方瓷系。青白瓷又称影青,是宋代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显青,因此称青白瓷。青白瓷釉色的硬度、薄度、透明度以及瓷里莫来石结晶的发达,都达到了现代硬瓷的标准,代表了宋代瓷器的烧造水平。特别是采用覆烧方法之后,产量倍增,对东南沿海地区的影响极大。自宋迄元,青白瓷盛行不衰,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青白瓷窑系。

景德镇烧青白瓷的窑址已发现有湖田、湘湖、胜梅亭、南市街、黄泥头、柳家湾等;江西南丰白舍窑、安徽繁昌柯家冲窑、福建闽清窑及湖北武昌金口窑等都烧造青白瓷。属于这个窑系的还有江西吉安吉州窑、广东湖安窑、福建德化窑、泉州碗窑乡窑、同安窑、南安窑等。

以上的瓷窑系之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业布局与发展趋势的合乎逻辑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是宋代历史条件下瓷业市场竞争的结果。它们在历史渊源上和某些工艺特征上都可溯源于唐代,但它们又大大不同于唐瓷。它们的进步与发展不仅使唐瓷膛乎其后,而且还使得一代名窑如邢窑与越窑从此都渐渐湮没无闻,成为历史的陈迹。

正是因为竞争,一种瓷器在市场上受到欢迎,首先邻近瓷窑的相继仿制,继之就是瓷窑的增加与窑场的扩大,形成瓷窑体系。同时在这种瓷的销售地也引起当地瓷窑仿烧,扩展到他处。销售地和主产地可以相距很远,广州西村宋窑烧制陕西耀州窑风格青瓷出口外销,就是其例。同时,因为要保持传统市场和争夺新市场,也促使宋代的制瓷工艺有很多的革新与创造,一方面是提高产量,另一方面是降低成本,例如宋代瓷窑普遍应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与气氛,以保证尽可能高的成品率。北宋中期由定窑创始的覆烧工艺,是用一种垫圈组合匣钵,可以一次装烧多件碗类瓷器,能够充分利用窑炉空间,扩大生产批量以降低成本。这种覆烧工艺后来也为其他瓷窑所采用。

各个瓷窑间都有竞争,不论是一个瓷窑系之内,或一个瓷窑系之外,竞争的结果就是名瓷名窑的出现。宋代名窑中的官窑是专为宫廷生产的。它的产品不是用来交换的商品,似乎与瓷业市场竞争无关。但官窑的工匠却是来自民窑,至于汝窑可能最初本来就是民窑,后来才在官督下为宫廷烧瓷,产品为宫廷官府所专有。随后也如汴京官窑一样,因靖康之变,北宋朝廷的倾覆而衰竭。

宋代制瓷工艺在我国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钧瓷的海棠红、玫瑰紫,灿如晚霞,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釉;汝窑汁水莹润如堆脂的质感;景德镇青白瓷的色质如玉;龙泉青瓷翠绿晶润的梅子青更是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还有哥窑满布断纹,那有意制作的缺陷美、瑕疵美;黑瓷似乎除黑而外无可为力,但宋人烧出了油滴、兔毫、鹧鸠斑、玳瑁那样的结晶釉和乳浊釉。磁州窑的白釉釉下黑花器则又是另一种境界,釉下黑花器继承了唐代长沙窑青釉釉下彩的传统,直接为元代白瓷釉下青花器的出现提供了榜样。定瓷图案工整严谨的印花,耀瓷犀利潇洒的刻花都是只知有邢窑白瓷与越窑千绿翠色、秘色、如冰似玉的唐和五代人所不及见、不及知和不可想像的新的仪态和风范。

宋瓷的美学风格,近于沈静雅素一路,钧瓷虽灿如晚霞,但也不属唐三彩的热烈华丽。宋瓷所创造的新的美学境界,主要在于宋瓷不仅重视釉色之美,而且更追求釉的质地之美。钧瓷、哥瓷、龙泉、黑瓷的油滴、兔毫、玳瑁等都不是普通浮薄浅露、一览无余的透明玻璃釉,而是可以展露质感的美的乳浊釉和结晶釉。北宋的汝瓷与南宋的官窑、龙泉窑青瓷都是玻璃釉,但它们的配方已不再是稀淡的石灰釉而是粘稠的石灰碱釉,因而汝瓷“釉汁莹厚如堆脂”,官窑及龙泉青瓷经多次施釉,利用釉中微小气泡所造成的折光散射,形成凝重深沉的质感,使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蓄。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人烧造的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辽朝是10世纪初我国契丹族在北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契丹族是古代北方民族鲜卑族的后裔,晋末始称契丹。南北朝以来,契丹在今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一带游牧,与中原的关系逐渐密切。唐朝以其地置松漠都督府,并任契丹首领为都督。唐朝后期,契丹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中最强大的一支。唐末,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及邻近各部,于五代后梁贞明二年(916年)建立了辽朝,遂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随着契丹人由畜牧、渔猎生产为主转向以农业、畜牧业生产为主,由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手工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在手工业中,制瓷业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唐、五代以来,在我国北方的邢(今河北邢台市)、磁(今河北磁县)、定三州内,先后出现了制瓷业。定州在最北方,与辽接近。辽代的手工业各部门主要是由战争中俘获来的汉人和渤海人发展起来的,辽代的制瓷业当然也不例外。据《辽史》记载,从太祖至世宗这一期间,辽对定州曾进行多次的掠夺。而定州所属的曲阳县境,是定窑窑址所在地。所以辽代制瓷的工匠,大多是来源于中原的磁窑镇和定州的定窑。辽代的瓷窑,已知者共七处,其分布情况是:上京地区有林东辽上京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中京地区有赤峰缸瓦窑;东京地区有辽阳冮(gang刚)官屯窑;南京地区有北京龙泉务窑;西京地区大同市西郊青瓷窑村也发现了窑址,所烧器物为黑釉鸡腿坛等。由此看来,契丹人在其未立国以前,主要是以游牧、渔猪为业,瓷业是没有根基的。辽的瓷业成就主要是华北地区汉族烧瓷工人的贡献。辽瓷以富有游牧民族特色的皮囊壶(因形如鸡冠,又称鸡冠壶)、鸡腿瓶的造型而闻名于世,并且受到收藏者的珍爱。辽瓷除了某些器物造型特异,烧瓷品系与工艺也大体与华北白瓷系统诸民窑相同。

金朝是我国女真族于12世纪初,在东北、华北地区建立的一个地方政权。金代陶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文献有关金代陶瓷的记载很少,实物资料又所见不多,所以对金代的陶瓷,过去没有人作过系统的研究。50年代以前出版的一些陶瓷史著作,也没有金瓷之说。人们即使见到了金代的陶瓷,也往往把它视为宋元之物。

5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开展,金代陶瓷资料不断发现,才使我们知道了金代陶瓷器的生产,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以前为前期,迁都以后为后期。从辽宁省抚顺大官屯窑和辽阳江官屯窑这两个代表来看,金代瓷器釉色很是单调、造型朴拙、缺少装饰。瓷器原料加工粗糙,胎骨厚而色杂,釉面不均缺乏润泽感。成型工艺粗糙,器型不规整,无定式。装饰简单,仅见有白底绘黑花的,其他如刻、划、雕、加彩等技法极其少见。这些情况都说明,金代早期的陶瓷器,其生产水平较关内地区为低。从1127年的“靖康之变”到1153年的金海陵王迁都,在这近三十年间,金兵每次南犯,都把掠夺人口、财富、土地作为主要目标。今河北、河南省境是北宋瓷器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有高度发展的陶瓷手工业,但长期的战争,使它受到空前的破坏。后二十多年间,金代中原地区的陶瓷生产,可能由于战争的破坏和窑工的南逃,基本上处于荒废的状态,到金世宗完颜雍“即位五载而南北修好”。在他执政的近三十年间,据《金史·世宗纪》载:“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号称‘小尧舜。’”金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必须会刺激陶瓷业生产。目前发现的带有纪年的金代瓷器和墓葬出士瓷器,有大定二年(1162年)磁州窑系白釉黑花乌纹虎形枕、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白釉黑字罐、大安二年(1210年)耀州窑青瓷片标本、金明昌三年(1192年)白釉砂圈瓷碗、大定十七年(1177年)和廿四年(1184年)金墓出土的许多定窑瓷器。但很少发现金大定以前的产品。显然它是中原地区的陶瓷业在大定年间得以恢复和发展的反映。

金代中原地区在大定年间及其以后发展起来的陶瓷窑,根据目前的发掘和调查,有河北曲阳定窑、磁县砚台窑及河南禹县钧窑、陕西铜川耀州窑等。很显然,金人南侵,灭辽侵宋,一方面继承了辽与宋的瓷业根基,另一方面则造成了北方熟练窑工逃亡、南迁。致使北方瓷业的衰落。北方几大窑区入金以后不久虽又恢复烧造,但产品粗劣,金瓷并未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