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秒知道
登录
建材号 > 瓷片 > 正文

“龙泉青瓷”有什么特征

缓慢的音响
玩命的心锁
2023-03-27 17:44:17

“龙泉青瓷”有什么特征?不同时期的“龙泉青瓷”各有什么不同?

最佳答案
仁爱的大船
悦耳的世界
2025-09-18 05:05:45

龙泉青瓷历史悠久,从五代时代到清代都有烧制。龙泉青瓷有什么特点。 总结这些特点,可以深入了解各历史时期的龙泉青瓷。

北宋龙泉青瓷盒厚,质粗,釉层透明薄,有大气泡,釉光泽度好,釉色浅蓝色,露底轮胎处赭红色窑红色,可见玻璃质釉,越过窑的起动器纹饰崇尚简洁的风,多用莲花瓣和荷叶。 北宋中期以来器物种类明显增多,先后出现五瓶、龙虎瓶、带盖盘口瓶等,此时还出现炉、残渣斗、暖碗等新品种。

元代龙泉青瓷仍处于兴盛期。 此时的龙泉青瓷外壳较厚,釉色为粉红色青绿色,釉层比南宋时期更透明,气泡多,光泽高,部分器物底部全部上釉。 器物很大,与古人粗犷的审美观点有一定的联系。 与宋代龙泉窑相比,元代龙泉青瓷的铭文逐渐增多。 字体有汉字和“八思巴文”两种。 创新器的造型也很有特色,如束首碗、菱口盘、凤尾尊、高跷杯、耳环瓶、松竹梅盖瓶、动物形砚滴等。 元代后期,龙泉青瓷制作粗糙,釉色蓝中偏黄,瓷器造型也不如以前优美。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是各方面最完善的时期。 此时的龙泉青瓷有白胎和黑胎两种,以白胎为主。 白胎青瓷又可分为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两种著名釉色。 这两种釉色也代表了我国青瓷技术的最高艺术成就。 粉青釉又称“虾青釉”,釉色为玉石质感,釉层增厚,釉层呈失透状,绿色青绿色粉润,透明度差但光泽柔和。 梅花青釉釉层略透明、光亮,质感似青玉,颜色似翡翠,珐琅质浓厚。 黑胎龙泉青瓷有“紫口铁足”现象,釉质光泽性强,有疏密不同的纹片。 此时龙泉青瓷分为官窑器物和民窑器物。 窑器物制作得非常整齐,但窑器物一般是民用粗瓷,日常用品很多。 例如碗、盘、盘、壶、杯等。 另外,还有笔筒、笔架、水柱、水杯等一定的文具用品。 铜像、香炉、塑像等也很常见。 南宋时期龙泉青瓷多用云纹、水波纹、游鱼纹等,代表性作品主要为莲瓣碗、凤耳瓶、双鱼洗、荷叶盖罐、粉盒、瑛式瓶、鬲炉、执行壶等特色器物。

明代龙泉窑青瓷是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釉色青翠自然,多采用套印方法。 而且从景德镇官窑开始仿制龙泉青瓷。 虽然生产规模不减,但总体质量比宋元时期下降。 永乐时期的仿制品被称为“冬青釉”。 有碗、罐、高跷杯等器物。 宣德时代的仿制品主要以模仿南宋粉青釉为主,多用“大明宣德年制”字。 正德时代仿制品釉薄,碗类器物多见。 嘉靖时期仿制品珐琅质增厚,器形主要为盆和瓶。

最新回答
魔幻的大米
无聊的网络
2025-09-18 05:05:45

生产龙泉青瓷的龙泉窑拥有长达1600多年的制瓷历史,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今天,小编就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北宋、南宋、元代以及明代的龙泉窑瓷器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说到青瓷,大家一定会想到龙泉青瓷,龙泉青瓷大名鼎鼎,名声享誉国内外。生产龙泉青瓷的龙泉窑拥有长达1600多年的制瓷历史,是宋代六大窑系之一。今天,就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北宋、南宋、元代以及明代的龙泉窑瓷器的工艺特点是什么。

1、北宋。北宋时期的龙泉窑瓷器大多施石灰釉,因此釉层给人一种又薄又透明的感觉,拥有较强的光感。在早期,龙泉窑瓷器的胎比较白,比较常见的器形是盘、碗、壶。到了北宋中期,胎的颜色变深,渐渐变为了灰色或者是浅灰色,施以青黄的釉色。在装饰方面一般都是运用刻花、篦点或篦划纹,另外,还有团花、波浪、蕉叶纹等一些纹饰。图案的花纹一般都是对称的。

2、南宋。南宋的龙泉窑瓷器的釉层比较厚,胎色比较白,在深中还泛着灰色。南宋龙泉窑所产的瓷器除了延续北宋的一些器形之外,还多了八卦炉、鼎式炉、奁式炉等一些新器形。

在装饰方面,南宋的龙泉窑瓷器是以刻花为主的,在碗心有阴文“金玉满堂”或者是“河滨遗范”。

3、元代。元代的龙泉窑瓷器的造型大多都比较高大的,并且胎体十分厚重。从胎色上来说,元代的龙泉窑瓷器和南宋的龙泉窑瓷器基本上是一样的,仿古的器物比较少见,器物上面通常都有花纹,题材有云龙、飞凤、双鱼、八仙、八卦、梅、菊等等……

4、明代。明代的龙泉窑胎比较粗,与元代的感觉差不多,但是相较而言更为粗糙一点。比较常见的器形有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等等,纹饰题材有人物故事、金玉满堂等字。

整齐的柠檬
懵懂的老鼠
2025-09-18 05:05:45

大明建文年制的瓷器有两个特点,具体分别如下:

1、大明建文年制瓷器属于明代建文年间瓷器纪念款。

2、清代瓷器寄托年号款。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一件青花瓷砚,砚外底中心部位有长方形青花双框款,双框线粗细基本相同,框内青花料楷书“大明建文年制”六字双行款;

字体工整秀丽,笔法道劲,但结合器物造型、胎釉、纹饰等诸方面特征观察,此砚系清代雍正时的仿制品。建文(1399--1402)为明惠帝朱允坟的年号。

扩展资料:

明代瓷器的造型除继承前朝的之外,也有因时代需要变化而新产生的,如永宣时期的压手杯、双耳扁瓶、天球瓶等。成化时期则以斗彩鸡缸杯、“天”字盖碗等为典型器物;正德、嘉庆、万历各朝的大龙缸、方斗碗、方形多角罐、葫芦瓶等也都颇具代表性。另外也有各式文房用具如笔管、瓷砚、水注、镇纸、棋子、棋盘、棋罐等瓷器传世。

明代瓷器装饰手法已从元以前的刻、划、印、塑等转为彩绘为主要手法。绘画纹饰的内容更加复杂多样,植物、动物、文字、山水、人物、花鸟、鱼及虫等无不入画。明代早期以写意画为主,画风自由、奔放、洒脱;明后期以写实为主,画面抒情达意,简约轻快,极有漫画趣味。

明代瓷器上的款式以书写为主,官窑款工整端庄,民窑款则多种多样,以吉祥语款为多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瓷器

发嗲的大碗
搞怪的蚂蚁
2025-09-18 05:05:45

明代早期的龙泉窑继承前代的制瓷工艺,胎釉特征变化不大,胎呈灰白或灰色,釉色较深,多数呈青绿或豆青色,黄釉少见,说明烧窑时,窑内气氛的控制比较好,烧窑技术高。多数产品施一次釉,釉层较薄;少数产品釉层较厚,多次施釉,有玉质感。常见的器物有碗、盘、杯、执壶、盒、罐、瓶、炉、砚、砚屏、烛台、凳和雕塑等。明代早期的龙泉窑,花纹装饰仍旧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纹饰有弦纹、回纹、S纹、竹节、鼓钉、瓜棱、菱花、莲瓣、菊瓣、菊花、梅花、牡丹、蕉叶纹、缠枝花、八宝、八卦、云纹、十字杵纹等;龙、凤、鱼、以及吉祥动物纹罕见。装饰方式主要有刻划、模印、镂雕等,元代常用的贴花和露胎贴花的装饰方法已不多见。

明初 龙泉窑划花龙纹碗

明代中晚期开始,窑口减少,质量下降,龙泉窑瓷业逐渐衰落。成化弘治以后,龙泉窑瓷器的胎体更加厚重,釉层更薄更透,刻划花及挖足工艺更粗更草,质量显著下降,已基本处于衰落状态。

饱满的鞋垫
寒冷的流沙
2025-09-18 05:05:45

瓷器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

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河南郑州等地商代遗址,发现很多带釉的瓷尊、瓷罍和瓷罐等,以及这些器物的碎片,胎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千度以上,叩之有金属声。

1980在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出土的一批原始青瓷片,属距今4000余年前的龙山文化晚期。有大量出土的青釉瓷可断定我国支持在商代中期就已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釉色多呈青黄,在氧化焰中烧成。

中原地区的青釉瓷,釉色多呈青绿,在还原焰中烧成。这些原始瓷以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1100~1200度,表层在高温下烧成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

扩展资料

商的青釉器物完全具备了构成瓷器的基本要求。

第一,已经采用高岭土作胎。

第二,在表面施有一层玻璃质的釉。釉的主要成分是瓷土加上石灰石、草木灰,调成悬浮液状涂在瓷坯表面,它在入窑烧焙时熔化,形成玻璃状物质。

第三,烧成温度已经达到1230℃左右。迄今为止,陶器的烧成温度只需要800℃~900℃,极少数达到1000℃,而瓷器烧成温度须在1230℃左右。

第四,陶器有吸水性,瓷器没有吸水性或吸水性极微。商代的原始青瓷的吸水性已经仅为1%,或更低。由于胎体中二氧化硅(SiO2)的含量和唐宋时各名窑瓷器一样,都在70%以上,三氧化二铝(Al2O3)在17%以上,经过1200℃左右的高温焙烧,烧结良好,使吸水性很弱,达到了瓷器的标准。

第五,在物理性能方面,如比重、硬度、莫来石(也叫“富铝红柱石”)结晶的发育程度都和以后瓷器一样。敲击起来也有清脆的金属声。

这些都证明中国瓷器在商代已经被发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瓷器 (瓷质器物)

百度百科-原始瓷器

俏皮的心情
谨慎的泥猴桃
2025-09-18 05:05:45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胎较粗,釉色青灰,釉薄而透明,光泽较强,盘、碗器底一般不施釉,也有如元代底足中间刮去一圈釉的。器物以高足杯、菊瓣纹碗、玉壶春瓶、执壶、盖罐多见,高足杯的足较高,有竹节装饰,一节或多节,挖足粗率且较浅。纹饰有人物故事及花托吉字、福、寿、金玉满堂等字。

龙泉窑青釉执壶从胎体上看,宋代龙泉窑器物胎土颜色为白中泛灰,底足露胎处可以看到桔红色窑红,胎体适中,较元、明时期的胎体要轻薄得多。明代龙泉瓷胎体厚重,胎色灰黄,底足露胎处显现赭褐色窑红。 从釉色上看,典型的宋代龙泉瓷釉层较厚,釉色青翠,光泽柔和,釉层中有气泡,分布大且稀。明代龙泉瓷釉层比较薄,玻璃化程度高,透明度好,表面光泽强,釉色或绿中带棕,接近艾绿,或黄中带灰,二者都很不悦目。 从纹饰看,宋代龙泉窑器物纯以釉色取胜,纹饰装饰极少,即便有纹饰也多是刻花装饰辅以篦点和划纹,以及波浪、云纹、蕉叶等图案,构图极为简练,手法生动。而明代器物上的纹饰,装饰较为繁复,图案带有了明显的象征意义,是明代龙泉窑器物比较常见的装饰手法。

收藏界有一种说法,龙泉青瓷尤其受英美、法国、日本收藏者推崇,中国内地收藏龙泉青瓷之风最盛的地方则属江浙地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济发达的江浙地区收藏历史悠久,收藏者众,收藏规模之大,内地鲜有匹敌者。对于龙泉青瓷的收藏,江浙收藏者倾注了极大热情。景德镇王掌柜认为龙泉青瓷以物美价廉闻名。当前国际市场上,龙泉青瓷古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如今依然是各古陶瓷窑系中,存世量较大、价值相对较低的一类,市场上的流通量仅次于后起之秀明清景德镇彩瓷,整体价格低廉,远不及高价的景德镇产品。

香港佳士得2013年春拍中,一件明14、15世纪龙泉青釉带盖梅瓶以1383万港元的价格成交,是继香港佳士得2010年秋拍清雍正仿龙泉青釉暗灵芝纹五岳真形图三孔扁瓶之后,诞生的第二件价过千万的龙泉窑拍品,也是明龙泉窑拍品突破千万大关的代表之作

明代 龙泉窑缠枝花卉纹香              33.60万      

明代 龙泉窑青釉「福」                     26.40万    

明代 龙泉窑八卦文三足洗                20.1万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